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3672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是有着严格等级规定的。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的认识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也逐渐崩溃。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变法改革,加速了奴隶

2、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形成,这在西方的秦国表现更为明显,正如材料所描述的那样。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1923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 之新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 “中国革命之新方向 ”指( ) A无产阶级革命 B武装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时

3、期。而在当时由于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进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所以应选 A。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历史必将铭记这样一些历尽百年沧桑的上海地标 “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距离上海开埠 78年,距离辛亥革命 10年,距离五四运动 2年 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建筑与海纳百川的远东大都市上海,一同见证了浩浩荡荡的红色巨流。 ”这一 “大事件 ”发生在上海的主导因素不包括( ) A上海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地区 B李大钊在上海为党的创建发挥了核心作用 C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 D上海是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 答案:

4、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的掌握。注意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这一 “大事件 ”应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陈独秀相约南北建党,南陈北李。所以 B项表述错误,故应选 B。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列宁曾说: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 “革命 ”是指( ) A彼得格勒武 装起义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

5、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从题干材料 “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 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可知应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所以应选 A。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 “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 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 “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

6、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 “求和 ”声明 C 1946年 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概况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三大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 “求和 ”声明。所以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55年,在一次党内外人

7、士座谈会上,毛泽东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中共八大召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掌握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是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是 195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 1954年。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其作用。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政治

8、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2000年,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中兴村村委会选举中,王大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举村委会主任。王大妈意愿得以实现的 “依据 ”是( ) A民事诉讼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行政复议法的颁布 D选举法的颁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向前发展。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题干材料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事情。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基

9、层民主选举 央视春晚曾出现过这样两副楹联:( 1)荆花吐艳香江 瑞,莲蕊临风镜海清。( 2)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两副楹联中涉及的相关的地区依次应是( ) A台湾、澳门、广东、广西 B香港、澳门、广东、广西 C台湾、澳门、广西、广东 D香港、广西、台湾、广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依据所学可知,紫金花为香港的区花,莲花为澳门的区花,故第( 1)句代表是香港和澳门; “春天故事 ”指的改革开放,首先在广东等省开始, “漓江、三姐 ”当指广西。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

10、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1986 年,邓小平说, “过去我们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D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 1986年正是中 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如何正确认识这一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形势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程。 A 错在 “全面缓和 ”; B错在 “重大变化 ”,仍是两极格局;

11、C应是在 1978年; 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新时期的外交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 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 “热战 ”不可避免 B要用 “热战 ”代替冷战 C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D冷战实际上是一场 “热战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冷战 ”的理解。二战后,美国为建立自己的霸权,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 “冷战 ”,即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12、世界处于武装对立的 “和平之中 ”,全面 “冷战 ”和局部热战交替,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分析选项, C项表述符合史实。所以应选 C。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的影响 某高中历史探究小组试图对 “世界史 中国梦 ”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 “中国梦 ”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 “中国梦 ”( ) 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同冷战时期的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B

13、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中国梦 ”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 可知,近代西方是依靠对外侵略与扩张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的;苏联在 20世纪 50年代以后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走和平崛起发展的道路,与西方国家、苏联的道路截然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有利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所以应选 A。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新时期的外交 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之作。据中国报学史统计 ,

14、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多家,总销量达到 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不断觉醒。甲午战争的失败,惊醒了中国人民,奋起进行反抗,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而在当时,报纸是大众了解时事的最好媒介,故出现题干所描述的现象。所以应选 D。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陈旭麓,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他曾指出, 19

15、世纪 40年代、 60年代和 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及对外部的学习。结合题干材料 “19世纪 40年代、 60年代和 90年代 ”的提示可知,这三个时期正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时期。分析选项, C项表述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西学

16、东渐 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打着 “扶清灭洋 ”的旗号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侵略斗争。但由于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被清政府利用,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所以应选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17、在龚书铎著的中国社会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 ”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 A郡国并行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掌握。西汉建立后,错误地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认为是没有实行分封制的缘故,因此,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分封制,即推行郡国并行制。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某学者评论时指出: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

18、,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 “违制 ”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下,秉承皇帝的旨意,中书省负责国家政令的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国家政令在门下省审议后交由皇帝决断再由政事堂副署,然后交给尚书省执行,否则视为 “违制 ”。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代 “ 参知政事宜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 遇宰相、使相、亲王得

19、议军国大政,并 得升都堂。 ”材料直接反映了( ) A皇帝权力的加强 B宰相权力的分割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宋代的时候,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注意题干要求的是直接反映的问题,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清末,某传教士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 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

20、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表明(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D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和分析选项。由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仅仅用追求功名利禄是无法解释“九十高龄仍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现象的,唯一可作解释的是 “忍耐的禀赋 ”,即个人的人生态度。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科举制度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

21、雅典民主政治: “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之一,即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在古代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这虽有利于调动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但忽视了公民素质的差异,造成了民主权力的滥用,如苏格拉底之死。所以应选 B。 考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局限 在屋大维统治时期,古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三洲、水兼四海的超级帝国。屋大维的顾问

22、叫苦不迭: “麻烦在于人口众 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 ,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 A变革法律,实行万民法协调各阶层关系 B发展军事力量,加强统治 C完善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大全 D建立行省,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的不断加剧,统治疆域和民族的日益增多,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及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罗马统治者高度重视法律的建设,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整个帝国统治

23、需要的万民法。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 B只是一个保障与后盾; C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 D是指地方行政制度,是措施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所以应选 A。 考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 罗马的法律制度 1841年在一次内阁会议上 ,内阁成员之间产生了意见分歧 ,当时的英国首相墨尔本(辉格党)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C首相与普通阁员有平等权力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 B

2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依据所学可知, 18世纪初,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在这一体制下,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材料正是体现了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集体责任制的形成。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渐进的制度创新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美国 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其中规定: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总司令;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 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

25、压叛乱和击退入侵。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C总统权力至上 D分权与相互制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根据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国会掌握立法大权,法院掌握司法权。材料体现的正是在这一体制下,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的相互制约:总统可以指挥、调动军队,但无权宣战;军队的征召权掌握在国会的手中。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三权分 立体制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

26、)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故 A应是美国的国歌;德意志是在一个四分五裂的情况下由普鲁士王朝统一起来的,强调统一与集权,故B项应是其国歌; C应是英国的,因歌词中有 “神佑女王 ”; D应是法国的,符合法国革命的特点。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渐进的制度创新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三权分立体

27、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法国大革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北京是中国 “四大古都 ”之一,拥有 6项世界级遗产,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哪些战争破坏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略的罪行。鸦片战争主要在东南沿海,并没有攻占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火烧圆明园,洗劫了北京城;八国联军侵华时 联军占领了北京,再次洗劫了北京城;甲午中日战争时,日军没有占

28、领北京。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综合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 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 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

29、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 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 40余万人,伤亡接近 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9分) 答案: (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6分) (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

30、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9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分析题目的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即 1942年 2月前的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然后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如材料 “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 ”; 1942年 1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时的中国战场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远征军 出国作战意义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注意题目要求: “军事意义 ”与 “政治意义 ”。回答军事意义要结合

31、第( 1)问的内容归纳总结;回答政治意义要从中国近代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是抗战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中国远征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5分) 材料一 “予之定名 中华民国 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 ”“除 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 材料二 1928年 10月 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 “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

32、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 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 7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 民政府的 “训政 ”。( 8分) 答案: (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 “五权分立 ”(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 4分) (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

33、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 “训政 ”,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 8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分析与理解。分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主要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如 “以行此直接民权也 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 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表现其特点有直接民权和五权分立,与英美不同。但二者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都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及权力的制约等思想。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训政思想与国民政府训政差别的分析认识。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训政的目的在于 “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

34、 ”;而国民政府的训政,从所学可知本质是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考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 “改制 ”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 “新 ”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 ”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 7 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 9年,废除五

35、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 10年,推行总名为 “宝货 ”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 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 28 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 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 “货布 ”与重五铢的 “货泉 ”。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5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10分) 答案: ( 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 “新 ”朝形象,巩固政权。( 5分) ( 2)复古而

36、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 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10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莽改革目的的掌握。分析解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如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 “改制 ”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 “新 ”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 体现了其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政权。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莽币制改革失败原因的分析与掌握。要将材料与所学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材料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 ”反映了改革的掠夺性

37、;先 “铸 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后又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表现了币值混乱和缺乏稳定性等。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要改革 王莽改革 王莽改革的目的与失败原因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上重点阐述了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 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

38、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又是正确的。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也不是先占城市而 后去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

39、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人的路 ”发展到 “走自己的路 ”。分别说明两个时期 “走俄国人的路 ”和 “走自己的路 ”各指什么?( 4分) ( 2)根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展到 “走自己的路 ”的历史背景。 (4分 ) ( 3)从中说说你对中国 “走什么路 ”问题有什么认识?( 4分) 答案: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走俄国人的路 ” 以夺

40、取中心城市为目标,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1分) “走自己的路 ”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1分) 新中国成立后: “走俄国人的路 ” 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分)“走自己的路 ” 经过不断的探索,最后确立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1分) (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的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多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4分 ) (3)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既

41、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分)(注:言之有理,符合实际也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梳理一下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探索的简单历程,然后再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探索及结果综合分析回答。中共成立后照搬俄国经验,走城市中心道路,受到严重挫折;积极探索,找到 “农村包围城市 ”的正确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建设上也是同革命时期一样,由照搬苏联经验到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背景的掌握。大革命的失败,残酷的现实使中共不得不寻找适合中

42、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正如材料 “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所言。即主要从社会性质、力量对比、经验教训、主要依靠力量等方面归纳总结。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总结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学生回答时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实际上,不管革命还是建设,都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地分析自己的问题,借鉴有益经验,找出正确的革命或建设的道路。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道路 中国社

43、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古代 )雅典广场西边矗立着雅典历史上 lO 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古代希腊文明的瑰宝 雅典卫城与市场 材料二 注:图一中的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图二中的里城是宋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材料三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 “金銮殿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 )重建,殿

44、高 35.05米,面积 2377平方米,共 55间, 72根大柱,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其殿顶为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材料四 (英国 )议会大厦共有 14个大厅, 600多个房间。中央大厅将议会上下两院分开,南面一半是上议院,北面的一半是下议院。上议院正面坛台上有女王宝座,每年议会开会时,女王身着御袍 ,头戴王冠,坐在宝座上发表施政演说 下议院议会大厅略小,共有 650 个座位,大厅正中通道北端是议长座位,通道两旁各有数排长条硬凳,议长右边是执政党议员座席,左边是各在

45、野党座席 1840 年,英国决定对华战争的决议就是在这儿获得通过。观看议员开会非常有趣,他们在会议中可以随意叫喊,喝彩或起哄,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议会形式。开会时可以让人们入内参观旁听。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广场雕像基座的 “告示牌 ”所折射出的政治制度的原则。 (4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王 朝政治中心位置变迁的趋势,并说明这种趋势的实质。 (5分 )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一国之尊,中英两国元首职权不同的原因。 (12分 ) 答案: ( 1)

46、原则:公开;民主;开放 .( 4分,打出两点即可) ( 2)特点:政治中心在都城的中心位置。( 2 分)实质:皇权独尊,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3分) ( 3)英王 “统而不治 ”;议会政治;政党政治;权利的制衡 .( 4分,答出两点即可) ( 4)原因:英国有限制权力的传统;资本主义经济比较 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6分) 中国:君权至上的历史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教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 .(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益信息,然后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解答。如材料 “政府的各种政令以

47、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揭示了其特点。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与政治中心变化关系的分析理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专制的传统,其政治中心的变化也深受这一思想意识的支配。从图 一、图二及图三政治中心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点,处处体现君权至高无上、独尊和专制的特点。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在 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大权;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迫使政府垮台,内阁首相也可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体现的相互制约、彼此均衡。 ( 4)本题主要考查中英两国政体的差别。英国自 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统而不治。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 阶级力量强大,要确立体现自己利益的政体,再加上英国向来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而中国则是专制的国家,君权向来高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