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678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 ( )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 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 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

2、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 ”,表明了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 ”,体现了 项;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 学的产生、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利也有弊,综合分析国内诸多因素,主要是弊大于利。因而,我国当前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这种做法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是

3、(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分为二的观点 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要正确对待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利也有弊,综合分析国内诸多因素,主要是弊大于利 ”,既体现了坚持两点 论的观点,也体现了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 项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下列诗句所包含的哲理与其相一

4、致的是 ( ) A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B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诗句的寓意是,越是在石头遍布危险的小河上行船,由于人谨慎反而能平安无事,而越是在一帆风顺的河流上行船,反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A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项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C 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D 项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 项。 考点:本

5、题考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党 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 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 繁荣。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一要求 ( ) 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运用了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体现了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也要分清重点与非重点,要集

6、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由此可见, 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 项属于政治学的范畴,不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下表是我国汽车消费税 率调整的情况 车 型 排 量 税 率 前后对比 乘用车 (含越野车) 小于 1.5L(含) 3% 1.0L未变, 1.01.5L 的降 2% 1.5L2.0L (含) 5% 1.5L2.0L 的未变 2.0L4.0L (含) 9%15% 2.0L4.0L 涨 1%7

7、% 表中所反映的对不同排量汽车税率的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对不同排量汽车税率的调整 ”,表明了我国对不同排量的汽车实行不同的消费税税率,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C、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为调控飞速上涨的房价,上海、重庆两地正式对个人住房试点征收房产税。两地的征税对象、税率等有所区别,

8、但其通过财产税调节楼市需求的目的却是一致的。这表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处理问题的基础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是亦步亦趋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上海、重庆两地的房产税的征税对象、税率等有所区别 ”,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题中材料 “上海、重庆两地房产税税率调整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财产税调节楼市需求的目的 ”表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由此可见,“上海、重庆两地的征税对象、税率等有所区别,但其通过财产税调节楼市需求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

9、以入选; A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 C、 D两项表述正 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辩证的否定是( ) A量变的过程 B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环节 D事物联系的环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辩证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促进事物的发展,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 C、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

10、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法否定的特征。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生活与哲学观点是 ( ) 矛盾就是对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否定实质是 “扬弃 ” 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项不是哲学道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既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说明了辨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及其

11、方法论道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 ( )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表明了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 大型美食纪

12、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 2012年 5月 14日起在央视开播。该纪录片通过展示不同 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体会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从而了解到 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上述材料对中华饮食文化特质的分析 ( ) A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C体现了系统与要素的统一 D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该纪录片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体会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中国美食的

13、特有气质 ”,体现了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C三项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 点: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 ) 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答案: C 试题分析: “吐故纳新 ”既体现了 “故 ”和 “新 ”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故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B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故不能入选; D 项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

14、分析,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 “人口红利 ”、 “开放红利 ”、 “资源红利 ”,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 “改革红利 ”。为此,必须 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经济的系统优化 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 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锐意进取 ,否定原有体制 突破客观条件,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

15、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体现了 两项; 项中 “否定原有体制 ”的说法有误,不能入选; 项中 “突破客观条件 ”的说法有误,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及方法论要求。 中国经济网北京 2013年 4月 16日讯,保监会颁布了关于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四条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为什么要设定 51%的持股比例上 限?保监会表示,本着 “既要放开,又要稳妥 ”的原则,设定持股比例上限,可以防止股权过于集中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16、,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本着 既要放开,又要稳妥 的原则 ”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题中材料 “设定持股比例上限,可以防止股权过于集中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意识对物质的具有能动作用。 弟子问老师: “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 “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

17、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 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这段话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 )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 要做到量变质变相结合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揭示了人生中 “得与失 ”、 “苦与乐 ”、 “生与死 ”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

18、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绿色 GDP 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 “一条腿短,一条腿长 ”,决不能 “满了口袋,空了脑袋 ”,决不能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材料体现了( ) 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绿色 GDP 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启示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

19、局意识,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坚持全面的观点。 从哲学上看,下列对 “发展 ”理解正确的是 ( ) 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就是发展 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 事物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趋向才能是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由此可见, 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两项

20、表述正确,符合题目要求,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 “逼急 ”了,就会出现 “我偏要这样 ”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为克服超限效应 ( ) A坚持适度原则,保持事物性质稳定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解决矛盾 C充分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D加强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

21、烦乃至反感讨厌 ”,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 C、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坚持适度原则的知识点。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 “两个对子 ”相对应的是 ( )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沧海桑田断章取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形谢神灭 ”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理生万物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故 项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沧海桑田 ”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

22、断章取义 ”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故 项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指鹿为马 ”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乐极生悲 ”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盲人摸象 ”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削足适履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 ,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唯

23、物辩证的自然观 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和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社会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从社会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坚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不一定能坚持唯物辩证历史观,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项属于唯物辩证历史观的内容,而不是坚持唯物辩证历史观的依据,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 胸有成竹 -意识具有

24、能动作用 刻舟求剑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揠苗助长 -不按规律办事,就会事与愿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胸有成竹 ”表明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这正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故 项可以入选; “刻舟求剑 ”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 项不能入选; “揠苗助长 ”体现的是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故 项可以入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故 项不合题意。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朱熹

25、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体现了要尊重客观规律

26、、尊重客观条件,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庄子追求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的精神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并提出了 “见独 ”、 “坐忘 ”、 “心斋 ”和由技进道的修 养方法,做到精神专注、心思凝聚、心无所知,无已、丧我、虚静,使心灵达到恬静而自由的境界。这从一个侧面证实 ( ) 人的精神超越物的束缚才能获得绝对自由 人们只有摆脱社会制度约才能获得真正自由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们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中的观

27、点否认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特征,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两项符合题意主旨,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 :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 某公司高价收购了一家外国铁矿公司,却发现需投巨资修建基础设施才能方便地将矿运到港口,而且公司还没有基础设施修建权,在维持了几年后不得不黯然撤退。从哲学角度看,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企业没有 ( )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具体把握事物的联系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讲述的是某公司在收购外国铁矿公司前未经过调查研

28、究,致使经营困难,最后不得不黯然撤退的事例。由此可见,该公司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未具体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 “错误 ”的自白: “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 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从这一自白得出的结论是 ( )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

29、得的真理就越多 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谬误转化为真理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表明了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说明了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故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谬误与真理的关系。 2013年 4月 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

30、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实验成果提出 ,高能的正电子不是来自空间某个特定的方向,这些特性表明了新物理现象的论据。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看来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 “我们需要更多的统计量来研究,目前的结果是基于预期收集总数据量的约十分之一的数据。 ”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 ( ) 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 科学思维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认识受社会实践条件的制约,但并不是限制认识发展,故 项表述

31、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2013年 4月 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表明了认识在社会实践的基础是不断发展,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 “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看来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 ”,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在认识的 基础上不断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的革命的批判的精神 A B C D 答

32、案: A 试题分析: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故 项不能入选; 项不合题意,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 ) 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人为

33、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虽然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 活动才能够形成,但其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客观的,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要尊重事物原有的属性与规律,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 ”,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必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来建立,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有一首数字诗, “一

34、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不在别有情趣了。 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 ) A抓主要矛盾 B树立创新意识 C注重量的积累 D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不在别有情趣了 ”,表明了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启示我们必须保持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促进整体功能最大化。由此可见,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C三项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 漫画考古(改编自无题 作者:张阿鹤)给我们的

35、哲学启示是 ( ) 办事情要抓重点,牵住牛鼻子 要积极参与实践,获得真知 要注重量的积累,持之以恒 要从整体着眼,把握全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漫画强调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只是点到为止;也说明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中虽然提到实践,但并不是强调坚持的重要性,故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项亦不合题意要求,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十八大确定的主题中提出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与十七大主题中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表述不同。从

36、“建设 ”到 “建成 ”,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关于全面小康表述的差异,说明了 ( )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 两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从 建设 到 建成 ,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 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体现了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 “十八大确定的主题中提出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与十七大主题中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表述不同 ”表明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

37、断深入而发展,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 4月 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 51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 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

38、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 12分)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 思想意识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是尊重科学,坚持以科学的精神、理念、方法、机制推动工作的结果;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创新、埋头苦干的结果;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我国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需要全体航天人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

39、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航天 工作的计划、程序、步骤的科学性;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的理念、方法、计划、程序确保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在管理模式、方法和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成果。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的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解答本题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材料来确定答题的思路。题中材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

40、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 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既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题中材料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基础;题中材料 “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和无限性;题中材料 “载人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

41、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文化产业创造的财富已大大超过制造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 GDP 的三分之一,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占 GDP 的 2.75%。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美国一国占了 43%,我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为此,我国适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和举措

42、。( 12 分) 答案: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4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当前的实际,我国适时提出了振兴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分)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同时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和举措。解答本题学生必须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的要求,学生一定要看清设问中矛盾分析法的

43、这一知识范围要求。题中材料 “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表明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题中材料 “针对当前的实际,我国适时提出了振兴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表明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中材料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 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表明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中国梦 ”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

44、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 材料一 “中国梦 ”是宣言书,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奋斗不息;它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它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紧 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 1)阐释材料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分)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新意和创意。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一些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等,如首次将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首次 “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10年翻番 ”、首次 “提出美丽中国 ”、首次 “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

45、性建设这条主线 ”、首次提出 “党代表制度 ”等等。我们从这些新提法中,找寻着未来中国的发展密码。 ( 2)请你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十八大报告中不循旧规的 “新 ”蕴涵 着哪些哲理?( 10分) 答案: ( 1)(每点 2分) “中国梦 ”是宣言书,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奋斗不息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为之努力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2)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十八大报告所提的 “新 ”,实际上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体现。( 3分)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立足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 “新 ”是我党不断实现创新与发展的表现。( 3分)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新 ”,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 4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要求学生阐释材料一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答本题学生必须仔细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题中材料 “中国梦 是宣言书 ”,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题中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