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68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段材料的大意是:天下无道的时候,每个诸侯国都发展自己的生活习俗和规范制度,天下有道的时候,这种事物都是由天子朝庙出的。生活习俗自诸侯出的话,最多十年就会消失。天下有道不会是大夫掌政,也不会轮到老百姓来忧谈国家大事。很明显是维护奴隶制时代的礼乐制度,所以属于儒家的思想,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古希

2、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文主义指社会 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而不是神圣的高高在上的神的形象,这显然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因此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神的人格化。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 “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

3、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对所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以前只知 “服从法律 ”到现在去 “检验 ”法律的合法与否,可以看出当时希腊人自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用理性思维去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故 B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智者运动。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故事说,德行 /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由纯洁女神们掩护 /凡人眼睛看不

4、见 /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 /求知,智慧,向善 /才能攀登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塔哥拉 B梭伦 C苏格拉底 D彼特拉克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德行 求知,向善 才能攀登这人性之巅 ”体现了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知识既美德的观点,所以选 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 “哲学的创造者 ”,主要是因为他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B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 “人 ”的学问 答案: D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代表者,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5、因此 A不正确;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因此 B不正确; D表述也不准确;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苏格拉底。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 “哲学家 ”“中庸之道 ”“逻辑学 ”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亚里士多德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孔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 “仁 ”和 “礼 ”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

6、合其中两个方面,但不符合第三个词,排除 A 项。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故排除 B项。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 D项为正确答案:。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 文主义 亚里士多德。 恩格斯曾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这种 “意识形态 ”是指 A君权神授观念 B人文主义思想 C基督教神学思想 D自然法精神 答案

7、: C 试题分析: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后,天主教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政治生活,使得人们的思想与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厉控制。从思想上看,中世纪的欧洲的人们信仰只有天主教,没有一种新信仰来替代,所以正确选项为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天主教神学。 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是: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 现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丰厚的文化遗产都是文艺复兴首先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或者背景,但是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不符合史实,

8、因为文艺复兴产生之前,资本主义萌芽正在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壮大,故排除掉 ,选择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和常人无异。这幅画主要体现了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D “主权在民 ”的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而代之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气息。故选 B。 A 项明显错误,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被借用的工具

9、,而不是真正的古代文化的复兴; C项错误,借助宗教说明 资产阶级此时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 D项是 17、 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反封建专制的口号。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彼特拉克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以上观点反映了他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

10、福。 ”这说明比特拉克主张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主张现实的享受,这符合人文主义的含义,选项中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符合题意。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倡导人的解放 ”,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新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故 B项错误; C项, “宣扬圣经精神 ”材料中体现

11、不出来;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会不受教皇管辖,废除了教阶制度,这说明改革是要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故答案:为 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关于 16世纪的宗教改革 ,有人曾这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 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 “上帝 ”对话,不再迷信

12、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选 C。 A项错误,新教并非废除宗教仪式,而是简化宗教仪式; 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否定教皇的权威;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卢梭的核心思想是人民主权说和社会

13、契约论,从材料中的 “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 ”可判断此为人民主权说,因此 A错误 D正确,选择 D项。 “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 ”说明 A项错误。 BC 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黄仁宇曾说: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 ”文中的 “他 ”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些人物都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只有李贽作为离经叛道的形象出现的,他的学说是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无法实施,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

14、儒学思想 李贽。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 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最能反映这种 “文化上的重大变异 ”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 ,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进行分析可知,这是说的春秋时期各国的变法和

15、改革,它们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的,故选 C。 A项在春秋时期具有保守色彩; B项强调兼爱、非攻; D项主张无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 “理 ”有 “科学 ”之含义的是 A “仁 ”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 “格物 ”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 ”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 ”才能天下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 A C 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 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

16、 “物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 ”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中的科学。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 “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 君家有书乎? 曰: 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 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 善禳祸 ,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学在汉代确立了正统地位;唐宋之际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材料说的

17、是儒家经典能治病,是神圣儒家思想的意思,和我国中医没有关系。因此 BCD三项均错。材料记载了顾欢以孝经去病的故事。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儒家经典被神圣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学的影响。 顾炎武认为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 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主张削弱君权 C倡行 “郡国并存 ”制度 D具有近代 “民权 ”意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分封制造成国家衰亡的原因在于地方

18、权力太大;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又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应该给地方一定的权力,限制君权。故 B正确。作者反对君主过于集权,但不反对君主制;作者并不倡导分封制,认为那样会造成亡国;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有民主思想,但不是民权思想,因此 AC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 陶渊明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 ”,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

19、分析: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陶渊明不 为五斗米折腰 和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能反映出二者均不贪念权位,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这明显受到道家学派所主张 道法自然 和反对积极入世为官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B。 A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和建功立业, C项强调强化君主专制和依法治国, D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 ,故排除 A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 )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 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

20、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 “反动 ”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 “自由 ”“平等 ”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里的 “反动 ”指的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当时宋明理学仍占据重要地位,排除 A;是批判继承而非彻底否定,排除 B; C项与材料题意关联不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 下列

21、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 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成就一方霸业应该礼法并施,应该是荀子的思想,选项中 A 属于荀子的思想,故选 A; ,其他各项分别是孟子、韩非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荀子。 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 “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 ”,而且 “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是 “唐代文化学

22、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 lie)点之人物。 ”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 A提出 “致良知 ”学说 B主张儒、佛、道并重 C创立了 理学体系 D致力于复兴儒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A不对,这是明代王阳明心学的主张; B 不对,与韩愈的主张相反; C 不对,这是 “程朱 ”即北宋的 “二程 ”(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李贽说: “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

23、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 “工商立国 ”思想的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 “工商皆本 ”的思想 ,但并未占据主流 ,主流思想仍是重农抑商 ,排除 C项;这只是思想的萌芽 ,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所以并没有奠定 “工商立国 ”思想的基础 ,排除 B 项; A 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选 D。 考

24、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诗经 .十月之交中的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这句话 ,往往被人用来形容春秋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 ,意思是原先高高在上的突然跌落到谷底 ,原先在谷底的突然升到顶峰 .下列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 A封邦建国 B世卿世禄 C有教无类 D工商食官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春秋时代以前,平民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接受教育的都是些贵族。在自从春秋时代,孔子主张 “有教无类 ”后,平民和贵族一样,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这样,平民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的提 高了,贵族社会地位相对降低了。这就是 “原先高高在上的突然跌落到谷底,原先在谷

25、底的突然升到顶峰。 ” 这道题主要关注能体现 “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他几个选项,没有体现出这种变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有教无类。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 ”该名言出自( ) A梭伦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伯利克里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反复出现 “善 ”、 “恶 ”,强调道德的作用。而且材料还在说知道善恶对错的人会行善,反之则因为无知,恰恰符合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的主张,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 苏格拉底。 综合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

26、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 散天下

27、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 这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 8分) (3)理学又被称为 “新儒学 ”,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 ”在何处。( 3分) (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 7分) (5)据上述

28、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5分) 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 (2)“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 “理 ”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 (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 “天理 ”的高度 )。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或资本主义萌芽 )。 (5)春秋战国 儒家学派产生 ; 西汉武帝 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 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 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

29、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一中 “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来概括,可以得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结论。这也是儒家思想在后来对近代社会发展不利的思想主张。 (2)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 “大一统 ”、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的信息来分析,可得出其主张为 “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意义:根据材料中的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可知其目的和意义则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 (3)注意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 “天理流行 ”、 “无非这理 ”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来回答,皆可知道, “新儒学 ”“新 ”在把 “理 ”和

30、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 (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 “天理 ”的高度 )。 (4)新的观点:根据材料四中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可知 “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 ”。其产生的根源: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联系课本所学即可知道这一时期的新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该是新的经济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即商品经济或者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5)演变历程:结合四则材料的时间及每个时期儒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概括归纳。这也是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即:春秋战国 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 儒学成为正统;宋明 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 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31、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的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 (24分 )在西方思想史上, 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 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Man is the

32、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 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 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 “理性王国 ”。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

33、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请回答: (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 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3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并指出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 4分) ( 3)材料三中 “新的历史条件 ”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8分) ( 4)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引文的作者?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5分) 答案: ( 1)这句名言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

34、 2)文化 现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 3)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近代科学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西欧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发展:发展到理性主义;主张构建 “理性王国 ”,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 4)三权分立。孟德斯鸠。美国中央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分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翻译过来就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 ”,由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就可

35、以推知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即这句名言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 2)根据材料所述时间 “1535年 ”和 “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这句话可以知道,本题实际是考查文艺复兴,所以其现象就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这只是表象,其本质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新的历史条件:根据题意可知是考查启蒙运动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应该包括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近代科学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西欧民

36、族国家开始形成等条件。发展: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来讲,这时则强调理性主义和主张构建 “理性王国 ”(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 4)思想原则:由材料中的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可知是三权分立的原则。作者: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是孟德斯鸠。实例: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最为典型的是美国, 所以举出美国的政权如何体现三权分立的史实即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主义 智者学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核心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