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69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诸子百家从所代表的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变革主张,儒家积极倡导民本思潮,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法家学派倡导君主专制和强化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

2、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的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B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C统治阶级的鼓励提倡 D民族融合的不断进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长期领先与世界其他地区,所以答案:选 A, B D两项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并未大力

3、倡导科技发展与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被称为 “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 号角 ”和 “水手之友 ”的是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指南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击垮了代表欧洲封建统治势力的骑士阶层, “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 ”;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推动了 “地理大发现时代 ”的到来,指南针成为 “水手之友 ”,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要求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火药和指

4、南针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 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沈括: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说明该画作注重写意而非真实描摹物象,这与文人画的注重写意特征相符,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要求,从材料中梅诗咏物应该可以直接排除此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中国绘

5、画的特征 京剧是中国的 “国粹 ”,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 “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 “徽汉合流 ”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 C,京剧是中国的

6、 “国粹 ”,目前京剧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最高成就日益走向世界。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 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特征可以判断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出自李白的唐诗蜀道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应是宋词的代表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

7、的楚辞,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不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形式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说明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一种文学形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

8、济发展的产物,所以答案:选 B, A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是指 A明末清初的 “工商皆本 ”意识 B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 C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 “民主与科学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显

9、然是指 “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 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这种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为最早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最早表现,所以答案:选 B, A项其时民族危机尚未发生, C D两项均晚于 B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思想的觉醒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西方 “制度 ”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0、,材料中 “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是指由洋务运动转向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而导致这种转变发生的根本力量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使民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所以答案:选 B, A C D 三项显然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议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 世事 ”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

11、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维新派的重要观点,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备选项 A项倡导中西学分立,是洋务派的观点; B项固守中国传统文化是顽固派的主张; C项已经摒弃了 “中体西用 ”主张,是维新派的主张; 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 所以答案:选 C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思想的觉醒 维新思想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

12、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新派和革命派均代表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诉求,只不过维新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革命派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下层人士的心声,主张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尽管所采用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方式不同,但在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上则完全一致,所以二者的关系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答案:选 C, A B D三项表述不符合二者的真实关系。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

13、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宋元时期,我国文化高度繁荣,能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重大成就有 活字印刷术 张衡的地动仪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张衡的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技发明,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 “宋元时期 ”不符,所以 项不符合题意应以直接排除, 三项是宋元时代中国杰出的科技成就代表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A,B C D三项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的内容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14、反传统、反教条 反对君主专制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明末清初的三大著名思想家代表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利益诉求,但从本质上而言他们仍属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而非资产阶级代表,所以 说法错误应以直 接排除, 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D, A B C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 B主张 “天

15、下为主,君为客 ” C提出 “工商皆民生之本 ” D认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民主性 ”是指反对君主专制,强调人民主权,所以 “天下为主,君为客 ”最符合上述民主性特征,故答案:选 B, A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但未明确提出推翻君主专制的主张, C 项是对 “重农抑商 ”思想的巨大颠覆, D 项主要强调思想解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社会的剧烈变革 私学的兴盛 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各国纷争的环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原因,所以 项颠倒 了因果顺序不符合题意, 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两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排除 ,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 “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7、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强调是做人要清心寡欲,无为清静,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强调 “动静 ”互动,这是朴素辩证法的体现,这些正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突出特征,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家学派主要观点与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有的学者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

18、、墨 D儒、道、墨、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可以明确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是指道家学派的无为主张;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是指法家强调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符合墨家学派的 “节俭,非攻 ”内涵;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是指儒家的 “仁政 ”和积极入世的主张,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思想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A他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 B他给儒

19、学注入了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等新内容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和 “春秋大一统 ”等思想主张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者才会接纳他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能在西汉确立正统,主导和独尊的地位,所以董仲舒创造的新儒学思想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答案:选 B, A C两项以 B项为前提条件, D项也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20、秦始皇 “焚书坑儒 ”,而汉武帝却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学思想的自我更新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专采法家思想,推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王朝的灭亡,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是指为了重新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所以儒学地位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

21、统思想 如果你生活在西汉时期,有可能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是 A听孔子讲学 B在太学里学习 “五经 ” C在书院里听 “二程 ”讲授理学 D接受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紧扣材料问题中的时间特征 “西汉时期 ”结合所学内容不难直接得出答案:, A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 B项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儒学 “五经 ”成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 C项发生在北宋时代, D 项出现在明末清初时代,所以以时间特征为依据,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

22、,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 “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 B “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C “心即理也 ”“心外无物 ” 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内容不难直接得出 A B两项是先秦时期儒家的主要政治观点,即 “以德治国 ”, “仁政 ”, C项是明中后期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观点, D项是北宋理学家 “二程 ”的主要观点,后被南宋理学家朱熹进一步发扬光大,所以以时间特征为依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

23、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 “仁政 ” B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 “心学 ” D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说明材料主张万物的根源在于人的内心,即心即世界的本源;同时材料批评程朱理学的治学方法 “格物致知 ”,认为其本末倒置,治学应该从正心或向内心深处探求,这与王阳明的 “心学 ”特征相符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孔子、

24、孟子、程颐、朱熹、王守仁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仁 ” B “心外无物 ” C “理 ” D “格物致知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开拓者,程颐和朱熹是宋代儒学的继承者和理学的开创者,王守仁是明代儒学大师,同时也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些儒学大师的共同主张在于 “仁 ”,即 “仁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不是上述儒家大师的共同主张, “心外无物 ”属于王守仁的主张, “理 ” “格物致知 ”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

25、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 “狂悖乖谬, 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 “某人 ”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符合明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李贽的特征,即李贽评判道学家的伪善,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观念,李贽的这一思想特征被称作 “离经叛道 ”,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人思想观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

26、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 ,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 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两汉 400余年 ,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 , 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 ,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 ,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 ,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 思想 (注: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 “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

27、在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中提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 ”) (1)依据所学知识 ,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 “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 (6分 ) (2)如何理解 “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 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5分 )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 “时代信息 ”出现的背景。 (9分 )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 2000 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6分) 答案: (l)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 :仁政;民贵君

28、轻;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6分 ) (2)胜利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分 )提出“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三纲五常 ”。 (3分 ) (3)时代信息 :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3分 )背景 :商 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政治腐败。 (6分 ) (4)原因: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 6分) 试题分析:( 1)问题一中 “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归纳出如下内容:孔子主张仁

29、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和君舟民水。(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是指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是 指董仲舒提出 “大一统 ”、 “天人感应 ”、 “三纲五常 ”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即儒学本身神秘化。( 3)从材料三文字中可以直接归纳出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的主张,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和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他们提出这些新主张的时代背景是: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政治腐败。( 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

30、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说明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足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儒家思想自身与时 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时间 王韬的主要活动 1849年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

31、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1867年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1874年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 1879年 应日人邀请,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1886年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1894年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材料二 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弛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

32、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王韬纪英国政治 ( 1)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12分) (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8分) (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其原因。( 6分 ) 答案: ( 1)背景 :政治上 :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夭国运动兴起及失败;经济上 :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思想上 :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6分 );贡献 :传播西方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社

33、会变革。 (6分 ) ( 2)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 分 )评价 :促进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真正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6分 ) ( 3)变化 :从主张中体西用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分 )原因 :对西方国家学习 、考察,增强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使王韬认识到中国落后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问题。 (2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表格文字中能够直接归纳出王韬参与实践的时代背景,即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政治上,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夭国运动兴起及失败;经济上,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34、并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其主要贡献是担任华字日报主笔有助于传播西方思想,英日学术演讲能够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孙中山修改政治书信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2)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是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结合所学可对其作如下评价:促进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真正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一文字内容,可以看出王韬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从主张中体西用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中能归纳出推动王韬思想发生重大改变的主要原因:对西方国家学习、考察,增强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使王韬认识到中国落后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问题。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 王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