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3702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二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并多次出现巨大的 “和 ”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 “仁 ”、 “礼 ”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 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 ”。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

2、能使人们之间能够根据礼的要求,作到和谐。 “仁 ”“礼 ”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某校高一学生准备编演 “宋明理学 ”历史短剧 ,他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B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D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陆九渊作为心学家的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孟子的主张; B项是荀子的主张; 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顾炎武认为 :“王 (阳明

3、 )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 ,不习六艺 ,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 ,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顾炎武主张 “经世致用 ”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 “心学 ”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 “心学 ”对儒学思想的 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王 (阳明 )学流派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说明顾炎武认为阳明心学偏离了儒学的真正宗旨,不再强调经世致用而是走向了唯心的虚无胡同,材料反映了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批判 “心学 ”的空谈,主张 “

4、经世致用 ”的学风, ABC理解正确, D项过于绝对化,顾炎武等人是对儒学的发展而非扬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 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史记 滑稽列传中写道: “朔初入长安 ,至公车上书 ,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 ,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 ,止 ,辄乙其处 ,读之二月乃尽。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 (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制墨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史记为西汉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的史学著作,材料反映了当时竹简为重要书写材料,十分笨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西汉时期发明

5、造纸技术, B出现于隋唐时期, C出现于宋朝时期, D与题干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1986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天水放马滩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一张绘有地图的纸。对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纸被称为 “蔡侯纸 ” B说明西汉时人们完全用纸书写 C说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D其制造材料是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西汉墓中 ”,排除 AD, AD所述应是在东汉时期;排除 B,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 206年公元 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6、。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古人常用 “学富五车 ”来形容学问渊博 ,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在古代中国 ,从什么时候开始 ,读书人外出游学时 ,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 ,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古人常用 “学富五车 ”来形容学问渊博 ,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主要是指当时竹简为重要书写材料,十分笨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技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 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宋代朱 凇镀贾蘅商浮分屑窃兀骸爸凼 兜乩恚 乖蚬坌牵 缭蚬廴眨 趸薰壑改险搿

7、!备眉窃乇砻鳎 改险朐谒未 丫 糜冢 ) A地理研究 B天文观测 C迷信活动 D航海辨别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说明航船的人是如何辨别方向的。晚上观星星,寻找北斗七星,白天看太阳的升落以辨东西,阴天就用指南针寻找南北。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张旭被誉为一代 “草书圣手 ”。他的书法艺术 (见右图 )最突出地反映了 ( )。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 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 C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D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张旭生活在唐朝,是唐朝繁荣、开放和文

8、化多元的特点所造就的辉煌,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如同李白的诗。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有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风骚 ”原为文学的代名词 ,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 )。 A唐诗和宋词 B 诗经和楚辞 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元曲 答案: B 试题分析:屈原开创楚辞新诗体,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 (包括山鬼、国殇等 11篇 )、天问、九章 (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 9篇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 “楚辞体 ”、 “骚体 ”,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 “风骚 ”

9、,成为 “文学 ”的代名词。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 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 ,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是 ( )。 A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国家的分裂 C战争的频繁 D文人的刻苦用功 答案: A 试题分析:宋代政府放宽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都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娱乐文化需要,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 ,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宋词。 如果你是唐朝的贵族子弟,那么你可能会( ) A接触到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思想 B偷偷阅读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 C在街上购买

10、到赵孟 精美的书画作品 D在勾栏瓦肆种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次排除 B,这两本书是明清作品,赵孟 是元代著名画家,勾栏是宋元时期百戏杂剧的演出场所,都可以从时间上排除,答案:为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 唐朝三教融合。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 ,却 “无衣无褐 ”;一些爱情诗 ,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 C 试题分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 30

11、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 ”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曲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孔子、墨子、老子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法家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等人。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

12、。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加以综合,集法家学说之大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后人将孔子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归纳为 “三纲五常 ”。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纲、 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的 “五伦 ”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 “贵阳而贱阴 ”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

13、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中教授的儒家经典是四书五经。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 ”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朱熹将 “四书、五经 ”合称 “四书五经 ”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

14、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是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初步启蒙意识的进步思想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是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初步启蒙意识的进步思想家。但是李贽是处在明朝中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文人画;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 答案: A 试 题分析: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

15、画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 ,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古代的绘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心存良知 ”,可知与心学家王阳明有关。王阳明认为人性是不能泯灭的 ,重要的是通过 良知 让人分清善恶 ,让人的心变得向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

16、新发展 陆王心学。 下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 A救国治国之术 B “天理 ” C “知行合一 ” D “经世致用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据题干中 “宋代 ”和“程颢、程颐 ”等信息,可与所学的理学知识对应起来,故 选 B。 A说法过于笼统, C出自心学家王阳明, D出自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

17、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上三个人都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张的 “仁 ”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 “仁政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 “仁义 ”,希望统治者施政时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 。 B体现的是孔子 “有教无类 ”的教育主张, C是孟子的 “人性本善 ”主张, D是法家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

18、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 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道家主张无为而知,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符合。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与题干中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符合。儒家主张仁者爱也等等这与题干中的拥

19、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所以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 “长安花 ”,它是由三、四、五、六边 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 “百花吉印 ”,其构思源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 A道德经 B孟子 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 答案: A 试题分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道家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老子的这句话的含义在于强调因为万物由道所生成,所以万物也由道所统治。B出自孟子, C出自朱熹, D出自顾炎武,都属于儒家代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20、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播出后 ,曾引发了一场 关于幸福的大讨论 ,老大 “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越比越憋屈 ;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越比越幸福 ”的观点体现了一种 “知足常乐 ”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 A孟子 “民贵君轻 ”的儒家思想 B老子 “清静无为 ”的道家思想 C韩非 “严刑峻法 ”的法家思想 D荀子 “人之性恶 ”的儒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知足常乐 ”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 “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

21、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 ”。这和老子 “清静无为 ”的道家思想特征最为相似。与 C、 D 两项的特点相去甚远。A项是重民的思想,干扰性最大,但与材料中的意思关系不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 ”,他所指的 “礼 ”是指( )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 C奴隶社会的 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克己复礼为仁 ”的含义指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西周的礼制就可以达到 “仁 ”建立和谐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目的,所以 “礼 ”应该是一种秩序,一种等级秩序,而由于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故

22、孔子所强调的礼应该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秩序,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 之中王为本 ”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C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 D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出自韩非子,大意是说大、中国家的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天下讨伐诸侯,凭的是威势。因此体现了法家的思想。 A 出自道家老子, C 出自儒家,D出自墨家, B体现了法家的改革观

23、。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材料中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是指儒家孟子的 “仁政 ”思想主张,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以图长治久安, A是儒家荀子的主张, C是法家的主张, D是墨家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

24、 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 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D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种思想要成为某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则这种思想必须符合该社会政治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正是因为儒家思想符合了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

25、得矣。 ”这里的 “臣 ”、 “陛下 ”分别指( ) A贾谊、汉景帝 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 D魏征、唐太宗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太学 ”即可判断选择 C 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由此创办太学,推崇儒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在官办的学校里, “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之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哪一人物发展儒家思想有关( )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采

26、董仲舒等人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京师设立太学,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 a、 b、 c、 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处:秦朝 “焚书坑儒 ” B b处: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 “三教合一 ”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明儒家学说的上升原因是宋明理学的出现,以及被统治阶级重视和利用。宋明理学是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展,对儒家学说批判出现在明末清

27、初。代表人物有黄宗羲等。因此 d处分析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顾炎武说: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顾炎武倡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利于促进民族意识的增强和提高,故 D项符合题意; A、 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基本含义不符, D项夸大了顾炎武思想主张的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28、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可知是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料表明佛教主张内心的修炼以求摆脱红尘麻烦,同样的陆王心学 也 主张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 “明理 ”的境界。他们提出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 ”就是 “理 ”,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其他三

29、项主要属于程朱理学家的思想,而且与题干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荀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说明作者认为理是一切事物的本原,这符合程朱理学的观点,从世界的本源出发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四项中只有朱熹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下图为汉画像石 “讲经图 ”,图片中的 “经

30、 ”应是:( ) A佛经 B圣经 C五经 D道德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汉画像石 ”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讲经图 ”中的 “经 ”指儒学经典,本题选 C 项。A为佛学, B为基督教经书, D为道家老子著作。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

31、善,君权天授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32、耳。 ”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 四书 和 五经 ,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 敲门砖 的差使的。 ”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 A和人物 B分别是谁?( 2分) (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2分) ( 3)据材 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2分) 来源 :Z,xx,k.Com (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的现象,其原因

33、何在?( 1分) (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2分) 答案: ( 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2分) (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分) (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分) (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1分) (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2分) 试题分析: ( 1)人物 A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联系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

34、。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人物 B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联系荀子 主张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提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的观点。 “性恶论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提出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的命题。 ( 2)材料大意是说:凡是没有学习诗书礼易乐

35、春秋(六艺)孔子儒家思想的人,要断绝其升迁的道路,不要使他和别人一起中选。实际就是建议以儒家思想作为选官的前提,目的自然是推崇儒家思想。这就是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由来。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全面肯定并确定为国家规 定的教科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3)材料大意是说: “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就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 ,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人类就满足了 ,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 ,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 ”“ 都按孔子的是非观去评价是非,所以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是非观。 ”意思就是不要盲目地迷信孔子 ( 4)

36、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采取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等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 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 5)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但儒家思想中也有合理的成分,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

37、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 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朱熹: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 材料四: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 请回答: (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最 基本的思想主

38、张分别是什么?( 2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 1分)为什么?( 3分) ( 3) 材料三和材料四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2分) ( 4) 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 2分) 答案: ( 1)材料一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二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 2)否。二者同属理学,都是儒学的范畴,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本质上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 3)程、朱主张 “格物致知 ”,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 4)宋明理 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9、;但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大意是说:每件事物都有自己所蕴含的道理,我们必须要竭尽全力探求事情的真理。材料二大意是说:学习物理的方法不外乎是用心思考,不用心思考,那就不能学好物理。如果物理学不好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用心学了,你的心思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再联系分别是理学家与心学家的观点,由此进行概括。 ( 2)程朱理 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 ”的思想;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 ”,主张克服 “私欲 ”,维护封建伦理道

40、德;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 3)不同点: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 “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 “心 ”,认为本心是 “理 ”。 把握 “理 ”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 ”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 “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 “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哲学范畴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向外追逐客观认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主张内心反省,恢复良知

41、,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 4)注意全面评价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庭、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宋明 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之,宋明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科学或

42、不可取的一面: “三纲五常 ”作为天理得到强化,在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和创造力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义轻利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43、中国的世界记录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 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 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 盖茨, 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 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 对

44、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 “李约瑟难题 ”。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1分 )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 2分)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4分) 答案: ( 1)集中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领域。中国古代以农为本,自然经济发展的需要。 ( 2)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唐宋时期形成,并相继传入欧洲,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提供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线,

45、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 3)原因: 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促进其科技发展; 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 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 力; 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 试

46、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中信息,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领域。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 2)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是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根据所学知识,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 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 3)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