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370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一 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讲述的是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周幽王宠幸褒姒,为博得美人一笑,不惜拿以国家大事开玩笑,体现周幽王荒淫无道, A项能说明。点燃烽火后,各路诸侯之所以召集军队去保卫周天子,这是诸侯国的义务, B、 D

2、项能说明。西周末年诸侯势力的强大并未从材料体现,故 C为正确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有的人回答: “功成名就者 ”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 “畏法度者快活 ”时,却极为赞赏地 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缺乏新意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万钢的回答 “畏法度者快活 ”得到皇帝的赏识是因为中国的法律是人制定

3、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即加强君主的权威。因此万钢的回答符合了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心理,故 B为正确选项。 A、 C、 D的原因太表面,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君主专制的加强。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 “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朱棣为减轻皇帝沉重的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即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

4、有决策权即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内阁首辅是皇帝直接任命并且担任皇帝的最高幕僚即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故 C为正确答案:。 考 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 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学士及各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是没有决定权,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 A内阁 B军机处 C参议院 D中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出该机构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学士中选定,可以认定此机构是清朝所设,排除 A、 C、 D。该机构大臣的职责可以参与军国大政,但是没有决策权,正好符合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最初设立的

5、目的是为了处理西北军事问题,故 B为正确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内阁名存实亡 D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答案: D 试题分析:军机处设在宫内,军机大臣的职责为 “跪授笔录 ”,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权威机构,君臣关系演变成彻底的主仆关系,皇帝的专制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故 D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

6、固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 至今依然残留的封建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肯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正确。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的民主思想产生,但是君主专制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正确。明清时期对外采取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当西方许多国家对内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对外实行殖民扩张的时候,中国开始落后世界发展的潮流, 正确。故 D为正确答案:。中国的封建观念更多的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纲常礼教思想,故 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7、强 君主专制的影响。 清朝的时候,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上海,拒交货税,因为他不认同清朝官吏要抽取的税率,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指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 英国商人关于拒交货税的理由出自南京条约中的规定。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 “协定关税 ”即英国商人进出口中国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这条规定破坏了中国的税收主权,最能反映出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故 A为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

8、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30余年( 18871920 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考察的是 1887-1920年间中国发生的大事,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 1856-1860, 不可能;八国联军侵华时间为 1900-1901 年,时间符合, 可能

9、亲身经历;中华民国建立时间 为 1912年, 可能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即 1937年 12月, 不可能亲身经历,故 D为正确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840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01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述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重庆开设工厂,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即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 岸,并且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正确答案

10、: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 元朝在秦朝以来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变革而不是中央行政制度,元朝的中央机构为: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故 错误,排除,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 23个省

11、、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其中 “省 ”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这一制度的实 行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现代省制的开端。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各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故 D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唐初,国家要修建一大型水利工程,按照唐朝的部门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户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D尚书

12、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中,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命令,尚书省下设礼部、吏部、工部、兵部、刑部、户部等六部具体执行,材料中修建公共工程需要工部具体执行,故 B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大儿子 B小儿子 C女儿 D妻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 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

13、承制,小儿子是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故 B 为正确选项。大儿子是妾所生,是庶子,A排除。女儿不能继承王位, C排除。妻子也不能继承王位, 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2006年 4月 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漳州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 “认祖归宗 ”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关键词 “认祖归宗 ”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落叶归根、认祖归宗、家谱等都是宗法思想的体现,故 A为正确选项。分封制强调的 “封邦建国 ”,等级秩序;郡县制是地

14、方行政制度;禅让制是让位有贤能的人,故 BC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现实影响。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是战国时期六国的土地都成为皇帝的土地,说明秦统一六国;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表明皇权的至高无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皇帝制度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故 B为正确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统一六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王朝

15、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中央政府各部门间相互牵制 C郡县制的推行 D “家天下 ”的皇位继承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概意思为:秦始皇统一 六国之后,像老虎一样雄视各路诸侯!挥剑斩断浮云,各路诸侯都要朝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和中央手中,因此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A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 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

16、力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分封制所带来地方权力过大的局面,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故 C为正确答案:。秦的统一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A排除。提高施政效率应该是中央官制变化, B排除。郡县制虽然加强地方统治,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割据势力, 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B C D 答

17、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有的诸侯国内已经开始实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因此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正确;郡县制巩固了秦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正确;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系, 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D。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 ) 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机构 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 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概不世袭 答案: D 试题分析: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官吏的任免依据是才干

18、和政绩,打破了分封体制下从诸侯到卿大夫、士的权力和地方都是世袭的体制,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 D为正确答案:。郡县官吏在地方有很大的行政权,但要服从中央, A, C排除。 B本身正确,但是不合题意,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A功绩 考试成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 功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功绩 D功绩 品行才学 门第声望 考试成绩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国商鞅变法时奖励军功,按照军功的大小,赐予土地

19、和爵位,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汉武帝要求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即品行才学;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所垄断,不利于人才的选拔;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按照考试成绩录取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故正确对应的是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斯等皆曰: “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 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20、”王曰: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 “可。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 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 己。 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 72职官志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了哪些制度?(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 分)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21、 4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 1分)废丞相以后,明初又 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1分)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4分)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 4分) 答案: ( 1)皇帝制度, 2分;三公九卿制, 1分;郡县制, 1分。 ( 2)三省六部制, 2分;相权一分为三,权力分散,分工合作,相互牵制, 4分。 ( 3)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或答:为了巩固皇权), 1分;设内阁, 1分。 ( 4)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 4分。 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 2 分;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

22、力不断削弱,2分。(或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试题分析:( 1)材料引文主要论述的是 “皇帝 ”称号的由来,以及皇帝独特的权威,根据所学知识可答 “皇帝制度 ”;另外关键词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斯等 ”,“海内为郡县 ”,根据所学秦朝的中 央集权知识整理回答即可。 根据图表可以得出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就是分工明确,并且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秦朝的中央机构中,丞相只有一职位体现 “位高权重 ”的特点,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唐使用三省六部制。 根据材料三明太祖认为秦朝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没有借鉴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威胁到皇权的通知,

23、故为加强皇权,废丞相;材料四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省略号后面为重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根据材料综合来看,秦朝丞相的 “位高权重 ”到唐朝 “三省六部制 ”削弱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三,再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表明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甚至废除。结合所学知识来,古代政治制度不仅要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还要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62年,国民

24、党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读shng,未成年就死去)。 ” 材料三: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四: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 湾 “独立 ”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 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请回答: ( 1)从十九世

25、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不同的结局对台湾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6分) ( 2)材料二中,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4分) ( 3)材料三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分)他指出实现统一的 “适当方式 ”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3分) ( 4)材料四中,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 4分) 答案: ( 1)甲午中日战争,台湾沦陷, 3分;抗日战争,台湾光复, 3分。 ( 2)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 4分。 ( 3)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 3分;一国两制, 3分。 ( 4)反对

26、任何台湾 “独立 ”的言行,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 ”, 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的时间为 1895年和 1945,根据所学知识为清末年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近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前者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台湾在日本殖民 50 年之后, 1945 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根据所学知识整理即可。 材料的时间为 1962年,内战结束后蒋介石带领大量国民党部队逃亡台湾,台湾又一次和大陆分离,台湾和大陆一直处于对峙时期。 “望我大陆 ”“只有痛苦 ”“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 ”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故乡,回到祖国的爱国思乡之情。 材料中邓小平认为 “我们建议举行

27、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 ”,可知解决两岸问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在 20世纪 80年代初提出 “一国两制 ”的构想, “一国两制 ”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 4)材料 “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 ”体现中国政府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 ”,世界上只存在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前提; “任何制造台湾 “独立 ”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体现中国政府反对台独,坚持国家的统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