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中高二 9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提出了 “民贵君轻 ”思想。故选 B。 A项是荀子提出的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 C项是墨家的核
2、心思想; D项是法家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君为臣纲 ”、 “父为子纲 “、 “夫为妻纲 ” ; “天下为主,君 为客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中的孔子的 “德治 ”、孟子的 “仁政 ”、 “民贵君轻 ”、荀子的 “君舟民水 ”、黄宗羲的 “天下为主君为客 ”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是维护封
3、建统治秩序的工具,故排除。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儒家的民本思想 史书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 ”由材料可见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可以看出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选 C。依
4、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到东汉时期纸、竹简、帛等书写材料并行与世;故 A、 B 两项说法错误。D项属于材料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 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纸的发明 若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你可以看到哪些技术的运用: 用活字印刷术印刷麻纸书籍 利用火药开山采矿 运用指南针航海 翻阅日知录计算日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北宋的科技发明与应用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应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选 A。日知录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的著作,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北宋时期的科技发明 四位同学以 “古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
5、程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 “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 ”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印刷术唐代已经发明了印刷术 D印刷术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佛教文化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探究的主题是 “古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依据所学知识,中国早期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金刚经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时期的毕 N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故 A、 B说法错误。 D项说法与探究主题
6、不符。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印刷术的进步 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 “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 “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一定是 A篆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秦朝时盛行的字体是小篆,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故选 A。隶书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楷书是汉魏时期形成,盛行与南北朝时期;草书是形成于汉代,通行与魏晋时期。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图为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
7、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出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花鸟画 答案: C 试题分析 :依据图及材料中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出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体现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追求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特点。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人画 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 “长征火箭 ”将 “神舟七号 ”飞船顺利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 “火箭 ”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
8、早记录,你可以查阅 A汉书 B唐书 C抱朴子 仙药 D梦溪笔谈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东晋的抱朴子 仙药中最早提到 “火药 ”一词;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唐朝。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火药 北大教授孔庆东说: “鲁迅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在他身上 ,既有着的激越与孤傲 ,又有着的沉郁与悲悯。 ”你认为空格处填上哪两位诗人比较合适 A苏轼、李清照 B李白、杜甫 C辛弃疾、王维 D李白、屈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中 “鲁迅本质上是
9、一位诗人 ”,结合所学知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是宋代的词作家;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家;带有激越与孤傲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带有沉郁与悲悯的是杜甫的现实主义,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唐诗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 “工商皆本 ”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文化领域的成就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明清小说、宋代
10、风俗画、黄宗羲的工商皆本都体现了市民阶层的需要。魏晋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的是当时文人的文化需要。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市民文化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表达的是宋代时期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结合 所学知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朱熹的四书集注、全宋词都是宋代时期的成就;玄秘塔碑是唐代柳公权的。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祖籍江苏的梅兰芳是近代文化名人,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所代表的
11、剧种 A由元代散曲演变而来 B由杂剧和汉剧融合而成 C兴盛于康乾时期 D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梅兰芳是近代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道光时期形成,同治光绪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 儒家思想虽然长期以来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是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但儒家思想中的 “仁 ”、 “民本 ”思想
12、等对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都 起了积极作用。故判断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影响 “臣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反映了明清时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臣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反映的是西汉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主张。故判断为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认为儒家经典是 “万世之至论 ”,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家是朱熹 答案: B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明朝的李贽认为儒家
13、经典不是 “万世之至论 ”,认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理学提出了大胆的挑战。故判断为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 的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利益要求,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方面的反映。是对儒学的批判发展,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明清时期的中国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故判断为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
14、思想 明清进步思潮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 典。故判断为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 a、 b、 c、 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 “焚书坑儒 ” B b处: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 “三教合一 ”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5、a 处是秦朝的 “焚书坑儒 ”; b 处是西汉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道佛三教合一; d处是宋明时期的理学兴起;故 D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 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16、民知所从矣 ”。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甲体现了王阳明的强调国家的统、和睦,发挥了 “仁 ”的学说;乙体现了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和民本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学 ”的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思想。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仁者爱人 B无为
17、而治 C 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选 B。 A项是儒家思想; C项是法家思想; D项是墨家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 ,言仁义者盈廷 ,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言仁义者盈廷 ,而政不免于乱 ”,可以看出韩非认为实行仁义,会导致政治的混乱。 “仁 ”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故选 C。韩非是法
18、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排除 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 ”,可以看出这一思想流派崇尚贤者。依据所学知识,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
19、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墨、道、法 B儒、道、墨、法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仁者爱人,统治者施行仁政;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代表;道家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的权利。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 “儒
20、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仁 ”的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视天 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依据所学,儒家的 “仁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大一统 ”的思想都对于今天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故选 A。 项属于三纲五常内容,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儒家思想的糟粕,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
21、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可以看出温总理注重民生,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 B。 A、 C、 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董仲舒新
22、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认为 “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 “为政以德 ”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 “行仁政以顺天道 ” D “顺天命 ”与 “大一统 ”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 A;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体现了董仲舒要求君主要施行仁政,以民为本,排除 B。故选 C。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家大师,故排
23、除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 “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同时汉武帝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为讲授内容,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故材料中的 “一经 ”指的是儒家经典。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
24、理,便亦无天地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荀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理是万物的本原。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朱熹的理气论。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明清时期 ,出现了一些城市 ,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 ,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该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
25、出 “工商界本 ”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明清时期 ,出现了一些城市 ,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 ” 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的现象,依据所学知识,工商皆本的思想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方面的反映。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 ,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君主专制 ;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 ;人
26、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 ;否定宋明理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必循天下之公 ,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体现了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 ,皆学之事也 ”,体现了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明清之际的某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并且说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人传习和引用时概括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著 作是 A李贽焚书 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顾炎武日知录 D王夫之宋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
27、据所学知识,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提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亡国是朝代更替,亡天下是民族的危亡,并提出了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梁启超总结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 ;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 “男尊女卑 ”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对 “君 ”“臣 ”都进行了猛烈抨击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李贽
28、称赞武则天,反映了其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称赞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反映了其反对分封建的父母媒妁婚姻;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反映了其反对封建的君臣观念。故综合起来,其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 的思想 “自宋以降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忠君爱国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自宋以降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由此可以看出,宋以后,人们注重气节,重
29、建了人们忠君爱国的价值信仰。故选 A。 B、 C、 D三项说法与材料了内容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哪个是不正确的 A朱熹主张穷理致知的外向工夫;陆九渊则看重发明本心的内向工夫 B朱熹思想以理为最高概念;陆九渊则以心为最高概念 C程颢和朱熹的思想方向很接近,后世称 “程朱 ”;陆九渊与王守仁思想颇接近,后世称 “陆王 ” D朱熹教人首先强调 “致良知 ”,而后博览;陆九渊信学古人、读古书为格物、穷理的入手方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天理的存
30、在;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理就在自己的心中,不必外求,主张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体验天理。故 D项说法错误。“致良知 ”是王阳明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 B “知行合一 ” C “格物致知 ” D “致良知 ”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帝要求臣下要加强内心修养,要致良知。故选 D。 A项是要维护封建伦理
31、纲常; C是朱熹的思想,强调学习、实 践; B是王阳明的思想,为防止伪善的盛行,主张知行合一。三项均与材料中的观点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综合题 (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32、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儒学统一时代( 1902年)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 “救世之策 ”。( 3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 2 分)李贽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试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 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说明。( 6分) ( 3)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史实加以支持。( 4分) 答案: ( 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
33、德。( 3分) ( 2)观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思想本身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现。( 8 分) ( 3)观点:儒家学说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 2分)史实:董仲舒的新儒学认为 “君权神授 ”,主张大一统,为封建专制服务;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 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 2分,任答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材料中的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实际本问考查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仁与礼 ”, “仁 ”即
34、仁者爱人, “礼 ”即克己复礼;主张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孔子的这些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依据材料中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 ,从中可以看出李贽反对以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否认了儒家经典是万世至论。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 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原因。故李贽思想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的原因有: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上,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思想本身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现。 依据材料中的
35、“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 ”、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君权神授 ”、大一统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 的思想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 有度载: “先王立司南以
36、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 谋称: “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
37、国却把它拿 来当饭吃 ”。 请回答: (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2分)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地方发挥了他辨别方向的功能?( 3分) (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5分) ( 3)材料四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2分) (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3分) 答案: ( 1)战国 ;生产(或)采玉、导航,看风水 (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发明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到促进作用。 ( 3)封建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能够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 4)科学技术能否 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试题分
38、析:( 1)依据材料中 “韩非子 有度载: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可以看出司南最迟发明于战国时期。依据材料一中 “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材料二中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中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可以看出指南针在我国应用于采玉、辨别方向、看风水等方面。 依据材料三中的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 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 依据材料中的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愚昧落后使得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能够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指南针在西欧应用于航海,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在中国却用于看风水。结合第三问可以这说明科学技术能否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