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3713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 “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 “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

2、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在政治制度上还带有原始社会的种种痕迹,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如西周时期在分封制下,诸侯国只要服从周王调遣,定期朝贡,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周王的权力,因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恩格斯说: “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 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同享民主权利 C雅典和罗马政体的本质是民主

3、与法制 D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材料中 “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主要强调了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人与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此 A的表述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并不是享有平等政治权利。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奴隶主的民主,故 BC不正确。 D说法不合史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

4、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里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C 克里斯提尼 实行陶片放逐法 司法公正 D 伯利克里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联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可知 ABD说法正确。 C出现在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一张选票。如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 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便被逐出国门十年。这一做法

5、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肆意妄为,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陶片放逐法 ”不涉及司法制度,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 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获取解题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人们要心中充满对雅典的热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惜

6、付出生命。由此分析可知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要有公民意识,维护雅典的国家利益。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的民主政治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强调明文公示 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文中 “公民要求法律援助就要先找法官,向其申明,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强调的是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罗马法是法律诉

7、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在谈到罗马帝国的衰落时,恩格斯说道: “奴隶制已不再有利,因此也就灭亡了,在这里罗马世界就陷入了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民的劳动却在道德上受鄙 视。前者是已经不能再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后者是还不能成为这种形式。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 ”这里 “彻底革命 ”的含义是 A新兴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 B波澜壮阔的奴隶和平民起义 C外族日耳曼人的入侵打击 D罗马法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准确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

8、“前者 ”根据材料理解是指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后者 ”是指材料中所说的 “自由民的劳动 ”,这里 “自由民 ” 是相对于奴隶而言的, “自由民的劳动 ”指的是封建生产关系。 “彻底的革命 ”就是要使 “自由民的劳动 ”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即建立新的封建生产关系。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帝国的衰落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罗马法

9、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 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D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维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等内容可知主要强调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 B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与特点 史学家韦尔斯指出: “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 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这种方式改

10、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 ”这表明 A罗马法的实质是市民权 B罗马法的拓展捍卫了罗马文明的延续 C万民法是市民权的扩展 D罗马的武力征服属于法律征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伴随着征服,罗马法相应扩展,从而保证了被征服区受制于罗马法,拓展和延续了罗马文明,因此 B符合题意。 “市民权扩展 ”意为罗马前期扩展中被征服城市市民分享罗马公民权, A表述有误;题干强调的是共和国时期的扩张, 万民法到帝国时代才实施, C表述有误。罗马的征服包含著名的武力、宗教、法律三大征服,三者并存互相依靠, D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

1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 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 “用法律和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人在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说明 A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B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促成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D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 “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可以得出罗马法的进步性,由材料中的 “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可以得出罗马法

12、存在的时代局限性,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评价 “英国 光荣革命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 ”这里的 “办法 ”具体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 B剥夺国王立法权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控 制 “行政专制 ”的办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关键信息是: “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也就是能够制约君主的权力,结合英国革命史实,英国最终通过权利法案是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地位,即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

13、利法案 有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事件的发动时说: “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组织,而自由又不再需要呼唤一个克伦威尔。 ”该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使国王权力的来源从神变成了议会 B确立了议会主权高于王权的原则 C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 D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引文大意为:此举若成功,王权可以被限制,获得民主自由不再需要克伦威尔式的革命,克伦威尔并没有给国家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因此 A符合题意。 B 、 C是 1689年权利法案的意义; D发生在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故

14、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 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积极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 “主权在君 ”到 “主权在民 ”的转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政权保障和成功范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 “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 ”“ 最为深远的影响 ”,由已学知识可知英国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影响最深远的主要是

15、指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欧美政治民主化是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开始的。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实现了由 “主权在君 ”到 “主权在民 ”的转变,因此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影响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 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 ”与 “公天下 ”共存 答案:

16、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引文可得出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实行王位世袭制,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可选择的方法,是严格限制在君主一家的,没有流动性,体现 “家天下 ”特点, “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 ”即政府所任官僚是不固定的,不是世袭制,即官职没有掌握在一家手中,体现“公天下 ”特点,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史实 ”、 “史论 ”、 “史识 ”是构成史学的 “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

17、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 “史识 ”的是 A “三省 ”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 “史实 ”指的是历史事实, “史论 ”指的是评论, “史识 ”指的是科学结论,由此分析可知 AB属于基本史实; C的表述有误,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发展过程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并未 “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

18、: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历史分析与历史评价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 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社会政治大转型 ”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政治,那么, A、 C 可以直接排除,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 “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 ”,显然是

1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么,废分封行郡县,与题意相符。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云贵地区 西藏地区 岭南地区 东北地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解题,联系已学史实可知 西藏地区是在元朝归入中央王朝版图,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东北地区是在唐朝归入中央王朝版图,唐朝设有都督府管辖,秦朝时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故 A为正确答案:

20、。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疆域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 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引文最后得出 “秦制之得亦明矣 ”,即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 C的表述最份合题意;而 A、 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表述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21、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 D。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下图 “秦封泥 ”中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有 已有公文传送过程中的保密制度 秦丞相主要负责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是秦朝设置丞相制度的历史见证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官方文字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已学史实及材料中 “丞相印 ”以及文字等可知 符合题意,而 不能说明材料图片,秦朝在中央设丞相、 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故选 C。 考点

2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丞相制度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 “封建 ”领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 “秦汉以后 ”“官无封建 ,而吏有封建 ”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主要阐述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弊端,因此 B符合题意。而 A、 C、 D三项表述与材料内容

23、不符。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弊端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可得出 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是其原因之一,因为秦代已经确立官僚体系不再考血缘做官;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说法

24、错误,因为隋唐时期才开始;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说法法正确,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虽然没错,但是当时并非为削弱其权利,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直到唐末的藩镇割据才史后代认识到这一点。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清徐栋牧令书载: “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

25、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得出秦代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是太尉, A表述不正确;元代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期其权势越来越大, B 表述不正确; D 表述颠倒了 “郡 ”与 “县 ”的关系,不合史实。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东汉班固的汉书 百官公卿表记载: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皆秦制也。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郡守、郡尉需要定期向皇帝汇

26、报工作 B秦朝首创郡县制, 在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 C中央设监御史,按察郡县 D郡守为郡的行政长官,郡尉掌管地方武装,官位世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主要学生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郡守,秦官, 郡尉,秦官, 皆秦制也。 ”由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是对汉承秦制之监御史职责的阐述即按察郡县,因此 C符合题意。而 A与材料无关, B表述不合史实,郡县制在战国依据出现,并不是秦首创, D 表述不合史实,郡守时由中央任命,且不掌握地方武装。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东汉中央官制 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

27、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归纳分析的能力,由材料可以得出,秦朝到唐末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且变化的总体趋势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 ABC三项均与史实相不符,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制

28、度的演变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 “敕 ”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 “斜封墨敕 ”。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有监察皇帝的职能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已学可知唐代实行的是 “三省六部制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此种最高命令,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叫做 “敕 ”)。凡属主要政事之最高命令,一定要皇帝下敕行天下,但实际上 “敕 ” 并不是皇帝自己拟的,而是由中书

29、省拟定,由此分析可知D的表述符合材料,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 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阐述了清朝实行的密折制,其主要内容是 “官员的言行 ”、 “ 所在地区雨水、米价 ”等,这是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手

30、段,没有涉及中央官员,故排除 A、 C项,目的不是在于巩固国家统一,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 综合题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

31、利有着更多的 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 “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8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6分 ) 答案: ( 1)提示 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 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 4分)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 “宰相 ”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32、。( 4分) 提示 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 2分)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 4分)令多人共行 “宰相 ”之职,以削弱相权。( 4分) ( 2)作用: 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 1)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主题歌观点阐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变迁的 “历史阐释 ”能力,依据已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史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33、阐释如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或者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低( 2)问,考查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围绕 “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分析归纳,可以从利于国家统一、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民族融合以及中华文明延续等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 12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段灼传 材料三

34、 傅畅自序云: “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 选举志 材料五 根据 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 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 1)综合

35、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8分) ( 2)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4分) 答案: ( 1)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 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 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8分) ( 2)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4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第( 1)问,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在解答比较型的题目时要先找到比较 的角度确立比较项。本问

36、可以从选官的标准、范围、形式与特点等。再比较两者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的具体变化内容即可。第( 2)问,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注意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归纳,且要全面,即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影响和对西方相关制度的影响,如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促进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法及影响 ( 12 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对确立,到 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

37、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 J布卢 姆美国的历程(上)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有哪些 “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 ”?( 6分) (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

38、6分) 答案: ( 1)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 “公民 ”的民主,广人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2分)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 2分)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分) ( 2)突破: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间接民主;( 2分)总统和议员经由选举产生,有效杜绝了抽签选举的 弊端;( 2分)给予美国黑人 3/5公民权,一点程度上突破了雅典公民民主的局限。(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 1)问,古希腊民主有哪些 “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 ”指的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对此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

39、三个方面归纳即可,如范围是少数人的民主、性质是直接民主、形式等抽签选举与轮流而坐,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第( 2)问,本问设置比较新颖,解答本问需要结合第( 1)问的相关知识归纳分析,如间接民主、选举产生总统与议员、给予美国黑人以公民权等,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雅 典公民民主的局限。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限性;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代议制的确立及特点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 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

40、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 “礼刑一体 ”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 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41、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原则和罗 马法有什么不同?( 4分) (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分) (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4分) 答案: ( 1)汉朝法律崇尚宽简,礼法并用。( 2分)罗马法注重证据;合理有节制地使用拷问。( 2分) ( 2)影响: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 2分)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 2分) ( 3)从尊重人性、注重证据等方面显现出法律是理性的表现,是维护

42、正义的工具;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自然法观念也在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中得以体现,但是任何法律都具有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同时,人们对自然法所提出的理想也在努力实现中。 (只要围绕此观点即可,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简易疏阔 ”“ 礼法并用 ”等信息可知汉朝法律崇尚宽简,礼法并用;由材料二 “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 ”“ 合理与节制 ”可知罗马法注重证据;合理有节制地使用拷问。第( 2)问,考查学生的 运用已学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关键词“欧洲近代化 ”,因此影响的归纳需要围绕其归纳,可以从制定法律保障自己利益、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等两个方面归纳概括。第( 3)问,本问属于观点的评论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所给材料概括总结答案:,可以从法律维护正义、存在的局限性、人们对自然法所提出的理想也在努力实现中等方面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局限性及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