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丰南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书 艺文志序载 :“王道既微 ,诸侯力政 ,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 ,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 ”在这里 ,班固说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 ”可以判断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再根据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
2、可以说明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取合诸侯,故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从历史上看不发达的问题一书说道 :“欧洲在技术方面确实曾大大得益于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国 ,如果没有中国的科学 ,工业革命是不可能发生的。 ”12世纪以后 ,向外传播而使后来欧洲得益于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有 ( )。 火药 造纸术 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要求 “12世纪以后 ,向外传播而使后来欧洲得益于中国的科技成就 ”。结合所学,造纸术到公元 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 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
3、着又传入巴格达; 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 11世纪传入摩洛哥; 13世纪传入印度; 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 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 17世纪传到英国; 19世纪传入加拿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唐穆宗长庆四年 ,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 “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至于缮写模勒 ,烨卖于市井 ”。 “模勒 ”就是模刻 ,“烨卖 ”就是叫卖。这一诗句说明 ( )。 A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 ,除了手抄本之外 ,已有印本 B雕版印刷的印品 ,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
4、,并有一个早于手抄本单行的时期 C当时采用了胶泥制字 ,一个字为一个印 ,用火烧硬 ,使之成为陶质的方法大量印刷 D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 ,相互融合 ,再加上 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 模勒 就是模刻, 烨卖 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印刷术 汉书 艺文志 :“是时始建隶书矣 ,起于官狱多事 ,苟趋省易 ,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 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 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隶书便于书写 隶书是由甲
5、骨文直接演化发展而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是时始建隶书矣 ,起于官狱多事 ,苟趋省易 ,施之于徒隶也。 ”隶书是秦代八种字体之一,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发展而来,隶书创建的时间是在秦末,故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它往往以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为题材。下列关于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B画面普遍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
6、写对象的中国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京剧的主要唱腔是西皮和二黄 ,是在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受什么地方戏剧的影响最为明显 ( )。 A北京 B河北、河南 C江苏、浙江 D湖北、安徽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皮二黄,又称皮黄,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西 皮 ”和 “二黄 ”本是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了西皮。由此不难判断
7、。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 ,却 “无衣无褐 ”;一些爱情诗 ,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B是诗经的历史地位,与题干材料不符; D找不到信息支撑;材料主要反映了现实中劳动人民的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经 “诗仙 ”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 ,语
8、言明快生动 ,而 “诗圣 ”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 ,这是因为 ( )。 A李白性格豪放 ,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 ,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 ,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 李白 答案: C 试题分析:李白( 701762 ),生活在盛唐时期,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 杜甫( 712-770),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诗史 ”。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辞 唐诗、宋词 下图是南
9、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 ,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 ,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 ,孤芳自赏 ,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 )。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宋朝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古代的绘画 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 ,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是 ( )。 A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国家的分裂 C战争的频繁 D文人的刻苦用功 答案:
10、A 试题分析: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宋代出现瓦舍,两宋温州盛行一种戏曲,称南戏。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与其处于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密切相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 ,为强国御侮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 “贵华夏 ”“贱夷狄 ”的传统偏见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林则徐、魏源作为这一思想的先行者 ,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 ,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 清政府的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其实该题的题目内容已经提供解题信息,根据
11、 “鸦片战争以后 ,为强国御侮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 “贵华夏 ”“贱夷狄 ”的传统偏见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即可说明主要作用体现在思想文化的启蒙作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新思想的萌发 “上师尧舜三代 ,外采东西强国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 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
12、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得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所以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特点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 ,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 ,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 A严复接受西方科学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秦朝以来,夺取政权的历朝国君皆是 “大盗 ”,现在又该转向人民为 “大盗 ”了。其主要反映的是民权的思
13、想。故选 C。 A项材料并未体现; B项说法错误,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 D项错误,严复不主张革命。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思想主张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 ,最为确切的是 ( )。 A推翻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 ,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两大任务。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
14、除外国侵略势力符合共和思潮而不符合洋务思潮、维新思潮;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意义 有西方学者认为 “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 ,并由欧洲 “发现世界 ”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 “世界史 ”的科技成就是 ( )。 A司南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A C两项最早出现在唐代, B 项在我国汉代既已出现, D 项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指南针 造纸术发明于汉
15、代 ,751年开始西传 ,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 ,1576年传至莫斯科。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 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 B道路阻隔 ,交通不便 C西方国家统治者排斥 D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造纸术的传播速度比较缓慢。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世界各地缺少联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区域间的联系不方便导致了技术传播的迟滞。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造纸术 甘肃天水放马滩 5号汉墓出土了纸质地图。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 A “蔡侯纸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 C纸最
16、早是用于绘制地图的 D纸最早是在我国的边疆地区发明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说明西 汉时期已经发明纸并可以用来绘写,故 B项符合题意; C项与历史史实不符, AD两项在题干中表现不出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造纸术 下列思想家及主张中,对应正确的是 ( )。 老子: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 孔子: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韩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荀子:无为而治 庄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的思
17、想,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系统的 “仁政 ”思想。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 家争鸣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 ,言仁义者盈廷 ,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的 “韩非 ”“仁义 ”“乱 ”等有效信息。即可概括出儒家主张“仁义 ”,法家主张 “法
18、治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墨家主张 “兼爱 ”“非攻 ”, A、B、 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主张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播出后 ,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 ,老大 “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越比越憋屈 ;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越比越幸福 ”的观点体现了一种 “知足常乐 ”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 A孟子 “民贵君轻 ”的儒家思想 B老子 “清静无为 ”的道家思想 C韩非 “严刑峻法 ”的法家思想 D荀子 “人之性恶 ”的儒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知足常乐 ”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
19、,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 “.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 ”与之最接近的思想是老子 “清静无为 ”的道家思想。故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的思想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答案: B 试题分析: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其理论根据即是人性本恶。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荀子的思想 汉武帝大力推
20、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政策 ,秦始皇大搞 “焚书坑儒 ”,实际上这两件事的根本着眼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你认为这 “惊人的一致 ”应该是 ( )。 A压制知识分子 B完善法律机制 C满足个人喜好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汉武帝大力推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政策 ,秦始皇大搞 “焚书坑儒 ”根据所学,上述史实,均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拱)
21、之。 ”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体现了仁政思想。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体现了德政思想。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体现了加强思想一统的思想,符合题意。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体现了入世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 ,追
22、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 ,汉代以后 ,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 ,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 A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 B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 :“忠、孝、廉、节 ” D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回答的角度是 “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 ”。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则是关于社会治理的,与题意无关。 考 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的影响 “自宋以降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
23、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D 说法符合题意。 A 项明显与材料无关; B 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的评价 “智者不以无过为喜 ,人之大德在于改过 ,作一新人。 ”王阳明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 A勉励人谨言慎行 ,避免犯错 B说明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C指出智者以有过为喜 ,以重生为荣 D强调
24、知过改过 ,日新月新的重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智者不以无过为喜 ,人之大德在于改过 ,作一新人。 ”强调的是人的德行修养在于不断地改过,从而做新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 A “仁 ” B “心外无物 ” C “理 ” D “格物致知 ” 答案: A 试题分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只是就一些具体的思想主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 ,
25、赞扬寡妇再嫁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 ;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 A反对封建社会 “男尊女卑 ”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对 “君 ”“臣 ”都进行了猛烈抨击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 ”可知,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材料体现不出来。故选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李贽的思想)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 :“锋
26、镝 (贬官 )牢囚 (牢狱之灾 )取次过 ,依然不疲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 ,贫 (贫困 )亦其能奈我何 ”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 ( )。 A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B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C要求实行 “工商皆本 ”,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锋镝 (贬官 )牢囚 (牢狱之灾 )取次过 ,依然不疲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 ,贫 (贫困 )亦其能奈我何 ”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的封建制度的批判。 ACD的说法无法找到支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 顾
27、炎武认为 :“王 (阳明 )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 ,不习六艺 ,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 ,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顾炎武主张 “经世致用 ”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 “心学 ”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 “心学 ”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顾炎武本身既是儒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故此题应选 C项。顾炎武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同时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思想) 综合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
28、一 子日: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 ”子日: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胆小怕事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 “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以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
29、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4分)根据材料二,说明孟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2)根据材料三,说明董仲舒对待孔子学说 (儒学 )的态度,(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的原因( 4分) ( 3)据材料四,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6 分 )并指出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2分 ) 答案: (1)以德治国;礼治
30、。 (2分 )孟子发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主张实行 “仁政 ”。省刑罚,薄税敛。 (2分 ) (2)肯定儒家学说。 (2分 )儒家的 “仁政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和大一统的需要;统治者的政策。 (3分 ) ( 3)基本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 “童心说 ”;反对歧视妇女;经济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胆小怕事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即可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即可说明孟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
31、孔子学说的。 ( 2)根据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说明董仲舒对待孔子学说 (儒学 )的态度,根据所学,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的原因主要是从政治方面的大一统、思想文化方面说明。 ( 3)根据材料四 “.咸以孔子之是非 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即可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结合李贽的朝代即可说明其经济背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中国传
32、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 泼之 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 :国粹学( 1902年) 材料三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
33、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 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 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 :古学复兴论( 1905年)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提出培植 “新青年 ”的原因。( 6 分) (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 ”“新 ”在哪里?(照抄原文不给分)( 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分) (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
34、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 的异同。( 6分) 答案: (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6分) ( 2) “新 ”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8分) (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 “新民 ”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 “新青年 ”上,更符合实际 。( 6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
35、材料一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 .谨陈六义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即可概括出概括陈独秀提出培植 “新青年 ”的原因。 ( 2)根据材料一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即可概括出 “新青年 ”“新 ”的表现。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即可说明上述思想的背景。 ( 3)根据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 .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 . ”,即可说明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全面性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