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偃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71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偃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偃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偃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偃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南省偃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南省偃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学家徐中达说: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 ”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直接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B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C出现了 “诸子百家 ”局面 D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 “百家争鸣 ”的历史现象切入考查说明历史事物特征及期影响的能力。关键信息: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题干史学家徐中达的观点强调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A项 “直接促进 ”说法错误; B项是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历

2、史背景,当然,反过来其也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并不是题干观点强调的最大的影响; C项是影响,但仅是对历史事物的表现的陈述,不符合题意; D项是影响之一,而且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最大影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的意义 有人说,苏格拉底 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 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推崇君主权威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肯定人的价值 答案:

3、 B 试题分析:本题孔子与苏格拉底切入考查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运用。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重视道德, A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孔子生活的专制的社会,推崇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生活在民主政治下的雅典,故 B项不同点,符合题意; C 项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D 项也是两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孔子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 “自修则

4、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B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C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D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西方人文精神切入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题干反映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是感性的人文主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项是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的思想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 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法国戏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段自白: “因为你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 !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

5、切使你多么洋洋得意 !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 ”这段自白蕴含的 思想主张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反对神性,提倡人性 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D反对特权,主张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的能力。关键信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配有这么多享受。题干材料对贵族的质问,说明了其反对特权与等级,主张平等, D 项正确; A 项是儒学仁的思想,不符合题意;反对神性,提倡人性,这是人文主义思想,但题干没有体现, B项排除; C项是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

6、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发展了人文主义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作用,三者都是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 是三者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把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而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也同样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符合题意;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仅是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并不是三者的共同点, 不符合题意;这三者思想解放,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

7、蒙运动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 “三大定律 ”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 “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 D社会契约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题干反映了政府所担任的角色,即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故 D项正确;本题 C项具有的迷 惑性,注意区分。 ABC项都没有从

8、题干中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 “五蠹 ”,这是因为他们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答案: D 试题分析: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其主张集权、改革等观点,题干反映的 “五蠹 ”之说,结合战国时期的背景分析,可知儒家、纵横家、墨家等是不主张加强君权的,故 D项正确;从时代背景来看, A项不符合题意; BC 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

9、百家争鸣 ” 法家思想 佛教宣扬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的思想;王阳明提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的命题。据此判断,佛教和心学的关系是 A心学是对佛教的继承发展 B佛教与心学本质一样 C佛教之中包含了心学的思想 D心学思想受到佛教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反映佛教与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的共同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吸收佛学思想,故 D项正确。佛学是宗教思想,而心学是儒学,故 A项 “继承发展 ”说法错误; B项 “本质一样 ”说法错误; C项 “包含 ”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

10、画,无声的乐。图 1所示的书法特点是 怀素 自叙帖 A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C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D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解答本题主要是能够判定图片中的字体,结合所学知识从选项中选择书法的特点。关键信息:怀素由图片信息可知,其是字体是草书,故 B项正确; A项是行书书法艺术特点; C项楷书书法特点; D项是苏、黄、米、蔡书法的特点,不是草书,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书法艺术 米芾在评价苏轼枯木怪石图时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11、 ”这反映了宋代绘画 ( ) A民间风情色彩浓厚 B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C更加注重表达意境 D受到西方绘画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文人画,结合文人画的特点分析这一作品的特点。关键信息: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此画强调的是意境, C项正确; A项是风俗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D项都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画的发展 “三言 ”“二拍 ”中有许多描写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爱情故事,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据 此可知, “三言 ”“二拍 ”

12、 A题材过于单一单调 B反映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 C带有人文主义特点 D使男女平等观念广泛认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中国的明清小说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三言二拍这向个故事的共性。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爱情故事,人置于中心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 C项正确; A项 “单一单调 ”说法错误; B项 “主流价值观 ”说法错误; D项 “广泛认可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梅兰芳是一部中国人物传记式电影,该影片得到众多电影专家和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认为极具文化传播意义。京剧是全世界最关注的中国元素之一,

13、而梅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 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说明 ( ) A京剧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剧种 B梅兰芳因此被列入 “同光十三绝 ” C京剧已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D梅兰芳对弘扬京剧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京剧是全世界最关注的中国元素之一,而梅 兰芳在京剧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 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A项 “世界最具影响的剧种 ”没有从题干中反映,仅是认为极具文化传播意义; B

14、项说法错误,梅兰芳是民时期的历史人物; C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反映;题干反映的梅兰芳受世界的关注,可知 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 卢梭说: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卢 梭所表达的是 ( ) A天赋人权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人非工具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启蒙思想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题干反映的是卢梭人民主权的思想, C项正确; AB项

15、题干无法反映,而 D项是康德的思想主张,并不是卢梭的思想主张。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文中的 “他们 ”意在 (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 “宗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

16、受到了最无情的 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故 D项正确; ABC 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高举 “人文主义 ”的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思想,注意限定词:不正确的是。 ABC 项都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

17、的人文主义思想,故 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反对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并不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而启蒙运动,故 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原因说: “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润,崇尚自然 B变化多端,追求个性 C线条流畅,追求意境 D端庄通俗,崇尚规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法的特点。关键信息:楷书。 A项是隶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是草书的书法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是行

18、书的书法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是楷书的书法特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艺术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 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D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

19、中只是讲没有把个与社会分开,并不是说无法分开, A项说法错误; B项 “惟有 ”说法错误,题干只是说是 “惟一适当对象 ”; C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排除;由 “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可知,D项全面准确归纳了题干材料的观点,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科技思想特点 图二的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几乎产生于同一历史时期,但却代表传统科技和近代科学的不同发展趋势,形成这种强烈反差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不同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实践经验和科学

20、探索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东西方文化 没有相同之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传统科技和近代科学的不同发展趋势、农政全书、天体运行论。注意:本质。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反映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哥白尼和天体运行论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下自然科学的发展,故 A项正确; B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 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项 “没有相同之处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农业科技成就 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

21、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 中国四大发明的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关键信息: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A项 “否认 ”的说法错误;由四大发明在欧洲与中国的 “生气勃勃 ”与“停滞在胚胎

22、状态 ”的反差对比可知, B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 “西方科学技术 ”说法错误; D项 “保护作用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 一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嬗变:西周 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变革 ”,唐的 “丰满华丽,宋的 “理性之美 ”。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理学盛行 B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 ” C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答案: C 试

23、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现象的特点,采用排除法。西周的秩序井然指宗法制下形成了 “天子至士大夫 ”的严格地等级秩序,而郡县制应是源于战国时期,故排除 BD项; AC 项相比较,仅是 “唐的 丰满华丽 ”的理解不同,唐代是一个封建专制社会,故不可能是民主政治,应是国家富强,故C项正确,排除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的演变、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 唐代经济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 “在

24、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A “民贵君轻 ”实行 “仁政 ”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儒家思想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秦朝的灭亡是因其暴政,故孟子的 “一个思想 ”应是指他的仁政的思想,故 A项正确; B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C项是法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D项是法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儒家思想 唐

25、太宗晚年在回顾自己治国经验时说: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请你判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体现了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儒家、道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体现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主张,故 D项正确, ABC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

26、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宋明时期这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C朱熹倡导: “忠、孝、廉、节 ” D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关键信息: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宋明理学强调忠孝节义,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 ABC项都符合题意,而 D项是孟子的君轻民贵的思想主张,体现的是民本思想,对个人修养的美德并不符合题意,故 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与宋明理学

27、宋明理学的影响 朱子语类道: “天得之 (理 )而为天,地得之 (理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封建道德 B阐述自然本心 C主张君权神授 D规范人际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的思想主张。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由知可知,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道 德, A项正确;自然本心乃是道家思想, B项排除;主张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之思想, C项排除;三纲五常这种封建礼教具有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而最终是维护封建道德,以维护统治,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清初 “经世致用

28、 ”学说的倡导者唐甄说: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上述主张最能说明 A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对专制制度的批判超越了时代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明君治国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关键信息: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君之主在心。从题干的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主张可知唐甄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由 “君之主在心 ”可知其主张明君治国, C项正确; A项 “维护 ”说法错误; B项“超越了时代 ”说法错误; D项 “推翻 ”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发展 唐甄 在中国封建社会 ,统治者对商人抱

29、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 “重利轻义 ”,商人总是排在 “四民 ”(士农工商)之末。主要是因为商人 A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专制构成威胁 B不重修养,文化浅薄 C行为有违 “礼 ”的规范和 “仁 ”的精神 D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题干反映统治者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的历史现象,说明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题干商人地位低下主要涉及等级制度,而统治者抑商的原因应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角度考虑,故 A项正确; BCD项都与史实不符,并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

30、度梵剧并成为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但是,中国戏曲一直到 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比其他两者晚 了很长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社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 直到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才发展成熟,市民阶层壮大 科举考试占据中心位置阻碍了戏曲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戏曲切入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考查说明历史事物的原因能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中的 “对戏曲文化不感兴趣 ”说法错误; 是戏曲文化发展的经济与阶级基础,符合题意; 说法正确,是主要原因之一,符俣题意,故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戏曲艺

31、术发展的原因 卢梭认为: “自从人类觉察到一个人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 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 A财产私有制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B奴役和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C卢梭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D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卢梭的思想主张切入考查启蒙思想知识点,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关键信息:一个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 候起,平等就消失。题干反映的是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观点, D项正确; AB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C项说法正确,但也没有从题干材料中体现。 考点:西

32、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思想来源于法国的中国维新思想所引发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来源于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B中国维新思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C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政治设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启蒙思想切入考查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根本原因一般是从生产力、经济、内因等方面分析归纳, 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 C项属于经济范畴,而且正是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 C项正确; ABD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

33、根本原因。 考点:西文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影响 关于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 帝的热线 了。 ”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教会权威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否定信仰上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反映 16世纪宗教改革后,人们不需要通过教会就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体现的是马丁 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B项正确; A项 “废除 ”说法错误,应是简化,题干也没有涉及此方面内容; C项

34、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涉及与反映; D项 “否定 ”说法错误。 考点:西文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有人从人性解放的角度概述中西历史区别时说: “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 ”如果你同意上述观点,从下列选项中找出主要论据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信仰得救;天人感应 C信仰得救;致良知 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比较分析能力。从 “就是不奈人的本能 ”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而 “唯独禁人的本能 ”则是反映宋代程朱理学的思想特点。 ABC

35、项两个思想都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 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公元前 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 “人 ”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 “智者学派 ”。这一学派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 B希腊公民社会地位的提高 C神学对人的思想控制减弱 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原因。注意限定词:不包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D项分别是人文精神起源的自然地理环境、民主政治等因素,排除ABD项; C项 “控制减弱 ”说法与史实不

36、符,但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人文精神起源的原因 综合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 ,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 ”),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

37、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 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 2分)这一观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分 ) (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

38、( 2分)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4分 ) (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 2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 2分)请概述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过程。 (6分 ) 答案: ( 1)观点:美德即知识。背景:智者学派 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4分) ( 2)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意义: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有利于思想解放。( 6分) ( 3)政治构想: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 2分) 体现: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分) 过程:古希腊时期,提出了 “人是万物的尺度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等

39、,把研究的目光从 “神 ”转向了 “人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宗教神学思想,复兴了 “人文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6分) 试题分析:( 1)关键 信息: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题干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观点,其背景的分析则应从雅典的社会状况入手分析,主要是智者学派思想所带来的社会弊端。 ( 2)关键信息:马丁 路德、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

40、们成为义人。 ”材料反映的是路德信仰得救的思想主张,其意义主要是从对天主教和教皇的权威的冲击及思想解放等方面阐述。 ( 3)本问考查 启蒙思想。关键信息: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启蒙思想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的一些基本原则即可;第二小问依据关键信息归纳唐德的思想主张;第三小问分析归纳西方人文起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个阶段的人文主义的内涵。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人文主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1、。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 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 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日 “鹰店 ”,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 “界身 ”,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

42、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 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 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 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 ( 6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以及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6分) (

43、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分) 答案: ( 1)表现:专业化市场得到发展;街巷店铺林立、市坊界限打破;商品交易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娱乐经济繁荣。( 6 分,任答 3点即可) (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2分) 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4分) ( 3)文化 特征: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2分) 说明:宋词繁荣,风俗画流行、话本、瓦子等。( 2分,任答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问以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关键信息:姜行 最是铺席要闱、动即千万、 “瓦中多有货药、

44、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本问应从时空限定、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功能的增强等方面归纳。 ( 2)关键信息: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第一小问,观点依据关键信息 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表现应从四大发明在宋代的发明及其应用。 ( 3)关键信息: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 ”。材料三反映了宋代文学艺术通俗化的特点,列举宋代文学艺术相关成就。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

45、商业经济的发展特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文学成就 宋代科技特点和宋代文学艺术成就 ( 16分)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 描述的范畴。例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而后来的托勒密地心说则包含了定量认识和用数学方法揭示天体运动规律的合理内核。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 “算 ”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

46、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 3教材 材料二 16世纪至 19世纪西方与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状况简表 年代 西方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日心说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哈维血液循环系统 笛卡尔几何 资产阶级 革命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西学东渐 李自成起义 清兵入关 18-19世 发明珍妮纺纱机 启蒙运动 八股取士 纪 瓦特改良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工业革命 文字狱 闭关锁国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

47、科技的区别。(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19 世纪中期西方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中国科技走向停滞的原因。( 12分) 答案: ( 1)中国传统传统科技主要是经验性和描述性,而西方近代科学注重理论性、规律性的探究。( 2分)中国主要采取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西方采用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2分) ( 2)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燕尾服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分);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科技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近代科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 分)。(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