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读郑板桥的渔家 :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籴:买)米炊饭放船归。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 “拔来湿苇难烧着 ”中的 “芦苇 ”不属于商品,是因为( ) A自然生长,没有凝结一般人类劳动 B烧不着,没有使用价值 C没有用于交换 D属于诗人的私有财产 【小题 2】诗中 “卖得鲜鱼百二钱 ”中的 “百二钱 ”属于 ,执行了 的职能。( ) A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 B货币支付手段 C自然物品流通手段 D货币流通手段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的内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拔来湿苇难烧着 ”中的 “芦苇 ”是劳动产品,即凝结了人类的劳动,但是不是用于交换的,故不是商品,故 C符合题意, A观点错误, B观点错误,芦苇有自身的使用价值,但是没有价值, 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应选 C。 【小题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货币的职能,题干说 “卖得鲜鱼百二钱 ”,说明“百二钱 ”是商品交换获得的,属于现实的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故D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商品的内涵、货币的职能 上个世纪 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 53%
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说明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玉米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它的需求弹性较小,而不是大,故 A观点正确, BD观点错误, C观点错误,因为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某城镇
4、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 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羊肉需求量 减少,价格下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以及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羊肉与鸡肉是替代产品,所以鸡肉供给大幅增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而羊肉需求量下降,价格也下降,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以及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宣布从 2012年 9月 11号零时开始,汽油、柴油销售价格每吨分别提高 550元和 540元
5、。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汽油、柴油的需求量会急剧下降 可能会推高物价,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人们对汽油、柴油的替代品需求量减少 利用价格调整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 观点错误,汽油、柴油属于生活必需品,所以需求弹性较小,因而它的需求量不会急剧下降, 观点错误,汽油、柴油销售价格上涨,人们对汽油、柴油的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观点正确,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可以用下图 1 和图 2 表示。读下图完成
6、: 【小题 1】由上述两图可以看出 ( ) 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A B C D 【小题 2】图 2供给曲线突出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影响或引导 ( ) A居民的消费水平 B居民的消费结构 C居民的消费时机 D相关企业的投资方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观点错误,供给与需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故说没有任何关系是错误的, 观点错误,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价
7、值,而不是供给和需求,供给与需求是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决定因素,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小题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图二反映的是商品的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价格上涨,发现有利可图,于是会扩大生产,即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引导相关企业的投资方向,故 D符合题意, ABC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 点: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的影响 朋友见面打招呼, 20世纪 70年代是 “吃饭了吗? ”,如今流行 “搬新家了吗? ”“出门旅游了吗? ”“进修了吗? ”。这反映出( ) A收入差距的扩大 B物价水平的下降 C消费水平的提高 D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答案:
8、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题干说 “吃饭了吗? ”,如今流行 “搬新家了吗? ”“出门旅游了吗? ”“进修了吗? ”,说明享受资料的发展,故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故 C符合题意, AB与题意无关, D观点错误,应该是恩格尔系数下降,而不是提高,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据统计, 2011年我国高档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 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 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 C消
9、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D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故 C 符合题意, AB 观点正确但是不是根本原因, D 观点错误,居民消费还是以生存资料消费与发展资料消费为主,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王先生家的 2011年家庭开支清单:食品支出 3万元,交通及通信费支出1.2万元,教育及医疗支出 1.8万元,其他消费支出 1.5万元,购买国债 1.9万元,银行储蓄 1.1万元。王先生家 2011年的恩格
10、尔系数为( ) A 40% B 32% C 35% D 29%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所占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注意不包括投资的支出,故恩格尔系数 =3/(3+1.2+1.8+1.5)=40%,故 A符合题意, B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恩格尔系数 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5.3%和 36.1%,这表明( )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答案:
11、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居民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所占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低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5.3%和 36.1%,说明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故 C 符合题意, AB 与题意无关, D 观点错误,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恩格尔系数 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有些人全额购车,有些人贷款购车,有些人持钱观望,大多数人 则望车兴叹。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从消费方式看,这些购车人的消费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未来收入预期影响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是影响着人们购买能力和消
12、费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的类型,在购车方式上,现金购车与贷款购车是不同的消费方式, 正确;大多数人望车兴叹,体现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也体现了收入差距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 、 正确;一些人在持币观望,体现了物价水平对人们的购买力的影响, 正确,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的类型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 ) A适度消费 B可持续性消费 C多元化消费 D健康消费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树
13、立正确的消费原则,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核心是可持续消费,故 B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NONO族,是一个具有双重否定意义的时尚新概念。 “NO-NO”这个名称缘起于加拿大女作家的书, NONO族对奢华品牌说 “NO”,对一味跟风说 “NO”,对乱讲个性说 “NO”,对打肿脸充胖子说 “NO”。现在,某报社请你就 NONO族的上述做法写一篇评论,你认为最恰当的题 目是( ) A量入为出紧缩消费 B理性消费简单生活 C杜绝名牌戒奢从简 D享受自然健康
14、和谐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题干说 NONO族对奢华品牌说“NO”,对一味跟风说 “NO”,对乱讲个性说 “NO”,对打肿脸充胖子说 “NO”,体现的是求实心理的消费,即理性消费,故 B符合题意, A观点说紧缩消费是错误的, C观点说法太绝对, 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名牌就是前卫、现代,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
15、查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个人消费应当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的收入水平相适应,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故 符合题目要求, 观点错误,一味的崇尚名牌和摒弃名牌都是不合理的,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某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 10万件。如果 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 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100万元 D 1210万元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量与社
16、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 2011 年商品的价值量 =132/(1+20%)=110 元,数量 =10( 1+10%)=11万件,故商品的价值总量 =110*11万件 =1210万元,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在美 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企业压力陡增。他们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 “首脑 ”企业,不做 “手脚 ”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 )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采用先进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可以形成价格优势 D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值决定价格, A观点错误
17、,价值决定价格,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影响价格的高低, B观点错误,这里的效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 C观点正确,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可以形成价格优势,从而获利, D观点错误,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而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价值决定价格 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如历史上曾经的 “铝碗 ”、 “铝杯 ”等)有能力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其价格会逐渐走低,成为寻常百姓家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这是由于( ) 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18、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A观点错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B观点错误,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变,但是数量增加,所以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断增加, C观点正确,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D观点错误,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价值量减少,数量增加,所以价值总量不变,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
19、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二者的统一体。下列说法中,没有准确表达出这两个基本属性的是( ) A经久耐用 B物美价廉 C货真价实 D优质优价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A没有准确表达出这两个基本属性,经久耐用只表达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反映出价值,故符合题意,物美、货真、优质均体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廉、价实、优价体现的是商品的价值,故BCD均准确表达出这两个基本属性,故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自己生产、自己食用的粮食具有价值 B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 C工厂产生的废品因消耗劳动
20、而有价值 D原始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具有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A观点错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必须是商品才有价值,农民自己生产、自己食用的粮食不是用于交换的,故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 B 观点正确,只要是商品就有价值,C观点错误,消耗了劳动但不一定有价值, D观点错误,原始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不是用于交 换的,故没有价值,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在 “商品 货币 商品 ”的流通过程中, “商品 货币 ”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一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
21、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B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流通,题干说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即商品如果不能换成货币,那么生产者就没有办法顺利实现其价值,故说明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故 B符合题意,AC 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 D观点错误,材料中 “商品 货币 商品 ”属于商品流通,而不是物物交换,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商品流通 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 5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 8元,在这
22、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 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 1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 ( ) A 8000 0.5通货膨胀 B 4000 0.2购买力下降 C 16000 2纸币升值 D 2000 3购买力提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纸币的发行量以及通货膨胀,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价格水平 /流通次数 =5000亿件 *8元 /5=8000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亿元纸币,说明纸币发行过多,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1元钱相当于过去的 0.5元,出现通货膨胀,故 A符合题意, BC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
23、应选 A。 考点:纸币的发行量以及通货膨胀 2012 年我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在 7 月达到 6.5%的高位后,一路走低, 11月回落至 4.2%,但国家统计局表示目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仍持续存在。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 纸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社会上是否出现 “抢购风 ” 物价是否持续上涨 商品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故 符合题意, 不是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准,故排除,故答案:应选 B。 考点:通货膨胀
24、 目前最方便的火车票分销方式是网络直销和电子车票。网上购买火车票服务可以解决老百姓买火车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也为百姓购票节省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特别为商务人士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这种火车票网络服务 ( ) 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表明纸币已没有实际意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商品交换, 观点错误,货币职能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 观点错误,纸币还是有实际意义的,它是货币符号,代替货币行使某些职能,网上购买火车票服务依然还是商品交换,只不过是商品交换方式变化了而已,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商品交换
25、在我国,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一切商品,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 )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本质是商品 D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人民币, A观点错误,人民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B观点错误,货币的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C观点错误,纸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D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人民币 下列有关信用卡、支票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 信用卡、支票、外汇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支票不能
26、够被直接用于购物消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信用工具, 观点错误,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外汇不是常用的工具, 观点错误,信用卡不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观点正确故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信用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2008年 8月 24日, 100美元兑换 756.91元人民币; 2010年 5月 4日, 100美元兑换 682.80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 值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
27、题考查外汇与汇率, 2008年 8月 24日, 100美元兑换 756.91元人民币; 2010年 5月 4日, 100美元兑换 682.80元人民币,说明美元贬值,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故 D 符合题意, ABC 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外汇与汇率 “去年一斤 6毛,现在一斤 8分,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价格坐了过山车。 ”这则消息里说的 6毛和 8分( )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白菜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C反映了白菜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白菜的供求状况,说明白菜供不应求 答案: C 试
28、题分析:该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去年一斤 6毛,现在一斤 8分,这指的是大白菜的价格, A观点错误,这里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观点错误,不是支付手段, C观点正确,大白菜价格的变化是因为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D观点错误,去年一斤 6毛,现在一斤 8分,说明白菜价格下降,是因为供过于求,而不是供不应求,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需求法则(又称 “需求曲线 ”)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 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候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商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也卖得很不错。这表明( )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买方
29、市场 C处于卖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A观点错误,需求法则在起作用,如天降大雨,小商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也卖得很不错,这是因为下雨天买伞的人多,导致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而不是买方市场,故 B与题意不符, C符合题意, D观点错误,雨伞的价值没有变化,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口红效应 ”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诸如房产、汽车、奢侈品等商品的需求出现急剧下降时,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口红等非生活必需的廉价商品,从而使得这类商品的销售量直线上升。这反映出( ) A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大 B口
30、红已成为房产、汽车的替代商品 C商品价格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D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价格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 A观点错误,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 B观点错误,口红与房产、汽车的用途不同 ,所以它们之间不是替代商品,题干说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口红等非生活必需的廉价商品,说明商品的价格会影响消费行为,故 C观点符合题意, D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说的是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故答案:应选C。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综合题 眼下,全球经济都在减速发展中寻求转型,新能源汽车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弯道超车 ”的机会。受到近年来油价高、对低碳生活的
31、积极诉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生产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以及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成本逐步得到控制,尤其是政策层面的支持, 2012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 阅读以上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回答: ( 1)油价高为什么会增加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 2)请结合材料,请 你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 ( 1)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汽油与传统汽车是互补商品,而传统汽车与新能源
32、汽车互为替代品。油价高使人们对汽油的需求量减少,对传统汽车的需求量也会减少,因此,人们对传统汽车的替代品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会增加。( 2)第一,调节产量(生产规模),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尽可能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第二,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切实注重科技人才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以期降低生产成本,在同行 业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第三,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赢得消费中青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第( 1)问:考查油价高为什么会增加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因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
33、的影响,二者是互为替代品。第( 2)问:措施类试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考生可以才能够调节产量(生产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以期降低生产成本、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等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价格变动对生活和 生产的影响 材料一 目前,我国中学生人数高达 7000多万,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据调查,中学生每年平均零花钱(不含学费、书费、生活费) 800元左右,这相当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一半,有些则平均高达 30005000 元,接近某些工人家庭的年收入。这些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 VCD),晚餐、看电影
34、和出外游玩等。 材料二 调查还发现中学生消费总体上呈现纯奢侈品倾向,零花钱多了,不是图书的购买量多了,而是玩的、吃的、喝的多多了,男生女生共有的消费倾向就是泡 吧,如网吧等。此外,许多学生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衣服、鞋子上,喜好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对于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也许还可以承受,但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材料三 引起中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很多,诸如:中学生自制力较差、中学生家长对儿女的溺爱、中学生本身爱攀比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这里不一一列举。 阅读以上材料并联系学过的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回答: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 2)消费行为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
35、?上述行为主要体现了什么消费心理? ( 3)如果你是调查小组的一名成员, 请对中学生的消费问题提出几条对策和建议。 答案: (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受当前的可支配收入影响,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 2)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上述行为主要体现了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如男女生共有的消费倾向就是泡吧, 如网吧等;体现了从众心理;许多学生把钱花在衣服、鞋子上,喜好名牌,体现了攀比心理。 ( 3)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
36、消费观念,践行合理科学的消费行为,可以做到如下: 第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适度消费。 第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中学生处于消费前沿,对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第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尽量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和谐共生。 第四,勤俭节约,艰苦 奋斗。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提倡勤俭节约、不奢侈、不享乐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第五,合理对待金钱。进入
37、新世纪,竞争更加激烈,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谋得职业,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等知识点,第( 1)问: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生可以从居民收入(当前的可支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二个角度进行分析。第( 2)问:考查消费心理,消费心理主要包括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考生结合该知识点的内容进行 分析即可。第( 3)问: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考生可以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合理对待金钱等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38、消费心理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辨析题 某校高一年级 10班以 “发行人民币多好还是少好 ”为辩论主题展开了辩论。 甲方 我国 20世纪头 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所以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难题。 乙方 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还是放射性人民币越少越好。 人民币的发行量应该以什么为限度?请评析甲、乙的观点。 答案:人民币属于纸币。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分)如果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能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会给人们的生
39、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所以,甲方观点是错误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如果人民币发行过少,就会使部分商品滞销,同样会扰乱 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乙方观点也是不对的。( 6 分)总之,纸币的发行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纸币的发行量以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知识点,考生首先要注意联系教材回答出: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第二步是进行评析,甲认为多发行人民币,那么考生可以从纸币发行过多的影响即通货膨胀角度分析其不利影响(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不利影响),乙认为人民币越少越好,那么考生 要注意从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角度(使部分商品滞销,同样会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进行分析。 考点:纸币的发行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