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750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误,因为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所以因果关系弄错了; C行省制度不是满洲族的政治创新,是元朝蒙古族统治者的创新; D三省六部制

2、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CD,正确选项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 行政官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可以看

3、出法律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必拘泥原有规定不变,所以 D项材料的显著特点,没有涉及到受传统因素 A错误,没有行政因素的阐述 B错误没有结构松散的描述 C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雅典的梭伦改革、秦朝的郡县制和隋宋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挑选了有用的人才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没有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A项;挑选了有用的人才是梭伦改革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秦朝的郡县制不符合,故排除 B项;只有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故排除 D项;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享受权利,打破

4、了世袭特权;而郡县制打破了分封制的官员的世袭,科举制度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 、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 ”因此, 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 “邦联 ”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

5、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 “主权在民 ”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 “制约与平衡 ”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一方面要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中央政府权力过分集中而出现专制独裁,因此联邦政府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 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

6、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开拓海外市场和寻求原料产地,这才是资本主义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时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所在,答案:选 D, A 项说法错误, B 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

7、场形成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经济革命 ”是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政治革命 ”是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的原因是 A科学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创新 B启蒙运动传播的科学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C技术工人因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

8、装置 D英国从印度殖民地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是通过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所以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原因 从 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 “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 “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 “因为 ”到 “所以 ”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 级斗争理论的

9、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 “代入法 ”检验, “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 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符合史实和逻辑。故选 D。 A项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 C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 B项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指导思想,属于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生 产的创始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 波特对此表示: “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

10、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大卫 波特用 “机器标准化生产 ”揭示的政治理念为 A平等 B自由 C民主 D博爱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说明美国激进思想主张普通人也有相等的权利。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自由平等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 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 “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 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 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 ”这主要反映

11、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 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 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D项正确。 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B项说法正确; C项 “手工工场 “、 “复杂化和低效率 ”说法都是错误的。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

12、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 “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438 年,适合这一时间的只有 B项。智者运动发生在公元前 5 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于 1517 年,启蒙运动是在 17、 18 世纪。 “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现世的享受和幸福。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

13、改革 文艺复兴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 “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 ”。 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 动的核心 C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D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 “有独立见解 ”一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里强调的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特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核心 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天赋

14、人权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主权在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卢梭的核心思想是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从材料中的 “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 ”可判断此为人民主权说,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的思想主张 1755年卢梭把他的一部新著寄给了伏尔泰,但伏尔泰在收到书后回信说:“先生,我收到了您的反人类的新著 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 。 ”伏尔泰之所以有如此反应,最有可能是针对卢梭的 A浪漫主义思想 B理性主义思想 C契约国家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

15、看出伏尔泰并不赞同卢梭在其著作中的观点,而 B C D三项则是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伏尔泰应该赞同,只有 A项是伏尔泰反对卢梭的理由,故答案:选 A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产生背景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 “民主之父 ”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 “解负令 ”,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 “四百人会议 ”的权利 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 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梭伦改革措施表述正确 ”和所学史实梭伦废除的是债务奴隶制故 A项错误;成年男性公

16、民才具有完全公民权故 B项错误;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的是伯里克利故应排除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 。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 所以讽刺小说从 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其中的 “ ”最有可能是答案: C 试题分析: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评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所以选 C;其他几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

17、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 “传神写照 ”、 “随类赋彩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为理论指导的是 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 C绘画技艺 D书法艺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 “传神写照 ”、 “随类赋彩 ”等可知这是绘画的特点。故选 C。 A项是戏剧; B项是文学作品; D项是书法艺术,均体现不出 “传神写照 ”等特点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中国画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太祖 ”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中华

18、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关键靠平时的积累。梭伦改革发生在公元前594年,是公元前六世纪初期;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使在 1945年,按民国纪念应该是民国 34年 (1912年是民国元年 ),故选 C。 考点:史学常识 纪年方法 公元纪念和民国纪年 图中砖文内容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甲、乙两同学分别从内容和字体判断这是秦砖,丙同学则认为他们的判断依据均不妥当。丙同学理由最科学的解释是 A甲同学依据的内容与秦朝史实不符 B乙同学依据的字体在秦朝以后一直使用 C两同学对字砖年代判断的依

19、据均过于单一 D对字砖年代的判断经仪器测定便可确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与史学研究。史学研究讲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历史结论的得出必须由充分的历史史实做依据才可以,而题干中甲、乙同学仅从内容和字体判断是秦砖依据过于单一,故选 C。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再现 史料与史学研究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句,说: “非臣子所宜言。 ”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立足于改革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孟子中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意思是:

20、君主把臣下看成为泥土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仇敌。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中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如提倡 “仁政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学说。而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删去了相关内容,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 时间 史实 背景 魏 晋 指定地方官吏中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 地方割据,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 隋 朝 选举权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

21、制。 国家统一;对人才的渴求;旧制度的落后与弊端日盛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C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 D科举制度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依据 “指定地方官吏中性行中正者 ”“选举权集中到中央 ”可知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的变化 新全球史记载,大约在中国的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其实在中国已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 A促进了井田制逐步瓦解 B标志了小农经济形成 C推动了部分诸侯国实力大增 D反映了冶铁工艺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22、: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故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 “以牛田 ”记载 提出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 ”的观点 乙 参观 “中国船文化博物馆 ”,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丙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

23、的史书 提出 “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的观点 丁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得出 “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 ”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史料运用能力。从表格看出,甲的结论是依据文献资料战国策得 出的,文献资料具有主观色彩,不如实物史料,排除 A;乙的依据是了解制船工艺,工艺 不能说明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排除 B;丙的是以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 书,只能说明黄道婆织造技术的好坏,不能说明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排除 C;丁的结 论得出是依靠原始的实物史料,最具有说服力,故选 D。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再现 史料与史学研究 据

24、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 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 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大量进入欧洲后又引入中国,尤其是马铃薯和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的引入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雄厚物种基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小城镇的涌现,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涌向小城镇,所以两者综合作用是导致大城市在中国古代人口比例下降的直接原因,所以答案:选 A。

2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市镇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期,浙江湖州出现了 “富者田连阡陌,桑麻万顷 ”的景象;在江南地区还出现了不少专门向市场提供 各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地主。这些经济现象说明 A海禁政策基本废除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分析题干材料可知 D符合题意, AB两项不符合史实; 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世界文明史中说: “(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

26、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 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察春秋战国社会的剧变。依据材料中的时间 “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 ”,这时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士 ”这一阶层活跃起来,对社会的变革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故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董仲舒提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27、”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 “天人感应 ”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的提出迎合了汉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 中国书法是我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历史悠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代书法家首推赵孟 ,独创赵体。 B东晋王羲之擅

28、长草书、行书,被称为 “书圣 ” C楷书又称真书或正书,形成于汉末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赵孟 是元代著名诗人、画家,故 A项说法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艺术 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宋朝时期 “创造 ”的是 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 放宽设 “市 ”,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 A B C D 答案:

29、B 试题分析: “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是指隋唐时期创立科举考试制度; 说法过于绝对化,宋朝时期政府放宽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但不能据此说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因此排除。 属于宋朝时期思想、科技的表现,表述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 京剧也称 “皮黄 ”。这一称谓主要来源于其表演的 A唱腔分类 B动作特点 C舞台技巧 D角色划分 答案: A 试题分析:京剧,又称 “皮黄 ”,由 “西皮 ”和 “二黄 ”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 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故选 A。

30、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 综合题 (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 “良知 ”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 “良知 ”。 中国儒学史 材料三 诸子虽学,未尝以闻道为心也,则亦不免士大夫家为富贵所移尔矣,况此而为汉儒文附会,宋儒之穿凿乎?又况继此而以宋儒为标的,穿凿为指归乎?人益

31、鄙而风益下矣!无怪乎其流弊至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形若狗彘也。 初潭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 “习惯所崇奉的秩序 ”在李贽所处时代具体体现是什么? (2分 )针对时代弊病,李贽提出怎样的主张? (6分 )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反感和谴责的对象实际是什么? (2分 ) (3)结合材料二、三,概述李贽的主 要主张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 (2分 )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李贽的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4分 ) 答案: (1)宋明理学 ( 2分) 针对正统理学中 ”存天理灭人欲 ”的命题 ,提出 “穿衣吃饭既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认为 “理 ”就在百姓日常生

32、活当中;反对盲从孔子 ,不能以 “圣人 ”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 “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6分 ,每点 2分 (2)满口仁义道德,假借道学,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道学家们。 (2分 ) (3)继承与发展 (2分 )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僵化的正统思想,强调个 性发展、提倡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反正统意识;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 .(4分 ) 试题分析: ( 1)李贽为明末清初的一位进步思想家,他批判宋明理学、挑战孔子及其儒家的正统地位。由此可判断材料一中 “习惯所崇奉的秩序 ”在李贽所处时代具体体现是宋明理学;第二小问李贽的主张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

33、可。 (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分析材料二,依据 “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 ”“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 “良知 ”说 ”并结合所学可知李贽反感和谴责的对象实际是满口仁义道德,假借道学,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道学家们 。 (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知李贽的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其思想主张的积极意义主要有强调个性发展、提倡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反正统意识;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及其思想主张 ( 24分) 人类历史上形成过很多惯例。对惯例的坚守与扬弃,激荡着人类智慧。阅读

34、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编者注:这是古老习俗 “ 同态复仇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 ,他必须偿付 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十二铜表法 ( 1)十二铜表法的形成体现了惯例的遵从与打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 6分) 材料二 安妮女王时情况发生变化了,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控制下,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竞选成为下院议员。这样,政府成员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安妮逐步认识到,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保持一致,否则政府将受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行政事务便无法运作。因此

35、,她在 1708年组织了一个辉格党政府,开创了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先 例。 如果说在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那么到 18 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国王的权力 ”逐步 “消退 ”的历史过程。并概括这一历史过程的特点。( 12分)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 普选产生,

36、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 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6分) 答案: ( 1)它遵从了以往罗马习惯法惯例,保留了某些原始、落后的习俗与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打破了贵族垄断立法权、任意曲解法律的惯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并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成文法的新惯例。( 6分) ( 2)过程: 1689年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君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法律基础;安妮女王时,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控制之下;汉诺威王朝

37、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1721年,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后又形成内阁与下院相互牵制的惯例;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国王逐渐 “统而不治 ”。(任写 5点 10分) 特点:遵从先例、惯例;渐进、和平改良。(任写一点得 2分) ( 3)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总统之下设有内阁。( 6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和再认的能力。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保留了某些原始、落后的习俗与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打破了贵族垄断立法权、任意曲解法律的惯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并

38、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成文法的新惯例等几个方面来评价。 ( 2)本题考查学生史料阅读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二依据 “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控制下 ”“开创了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先例 ”等并依据所学可知“国王的权力 ”逐步 “消退 ”主要经历了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 1831年议会改革等方 面来回答,第二小问特点主要是遵从先例、惯例;渐进、和平改良。 ( 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三并依据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其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总统之下设有内阁等他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