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3762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 A广建诸侯藩国 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 D巩固分封秩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这是分封制; B不对,这是宗法制的表现而非目的; C不对,古代政治实际上是 “人治 ”; D符合题意,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的制度,西周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 点评: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武王伐纣灭商后,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 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

2、王权的稳定 内容 (1)分封对象:将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地方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疆内对卿大夫再行分封 (2)诸侯国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等 (3)重要诸侯国:齐、鲁、晋、燕、卫、宋等 (1)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2)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作用 (1)通过分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周朝开发了边地,扩大了统治地区 (3)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

3、强国 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瓦解 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发展和边疆开发,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力量对比倒置,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分封制逐渐瓦解 宗法制并没有随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证,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关系 周朝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下列关于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

4、及条约的权利 B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在白宫办公 C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D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有解释法律及条约的权利; B不对,在白宫办公的是总统及政府官员,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在国会大厦办公; D不对,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彼此制约又彼此独立。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联邦政府三权分立。 点评: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

5、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两大问题的 ( ) A建立民主制,确保共和制 B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共和制 C实行地方分权,建立民主制 D加强中央集权,废除黑人奴隶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 l3 个州的松散联盟。各州之间互设关卡。造成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1787 年宪法确定了联邦制和共和制。A不对,这都属于民主制的问题; C不对,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更为重要; D不对,美国当时保留黑人奴隶制。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

6、点评: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问制约与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 A享有行政权 B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答案: B 试题分析: l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因此 B说法有误,符合

7、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 点评: l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 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下列关于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 ( ) A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帝制 共和制 帝制 共和制 B君主专制 共和制

8、 帝制 共和制 C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帝制 共和制 帝制 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帝制 共和制 帝制 共和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法国大革命前,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派统治、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l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 点评:近代法国称为 “各种政体的实验场 ”,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充满曲折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十分艰难。 以下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女王有立法权 B法国总统有与议会共创建法律之权,还

9、可连选连任 C德国议会可以弹劾皇帝 D美国总统可以解散国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有立法权; C不对,德国代议制不完善,皇帝掌握大权,议会受皇帝的制约; D不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和立法权彼此制约又彼此独立,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 制的比较 相关试题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 9月月考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10、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国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立法机关 上下议院 参众两院 参众两院 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 行政机关 首相及其内阁 总统及其内阁 总统及其内阁 宰相及其内阁 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 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 ,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

11、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是指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 A不对,不能说是民族性格问题; B不对,德国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跃居欧洲前列; D不对,在希特勒之前已经有过魏玛共和国宪法。 考点:本题考查德国代议制。 点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和 20世纪 30年代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历史根源。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

12、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重大的影响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正是由于中国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不是最严重的后果, C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潮流和社会进步趋势。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 “半殖民地 ”和 “半封建 ”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半封建 ”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 “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字眼。 “半殖民地 ”在政治上 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

13、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等。“半封建 ”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 ”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 ”是历史的进步。 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 “通商战争 ”,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 )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战争的实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C不对,英国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而侵略中国; D不对,这实际上是站在西方列强的角度,为侵略战争辩护。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

14、评: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政治上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激化; 军事上极端落后,军备废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王公大臣们依然做着 “天朝上国 ”的迷梦。 而同时期的英国经济上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 ;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军事上装备先进,具 有海上霸主的地位; 对外加强殖民扩张,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故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主动因。当时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贸易,中国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并进行了伟大的虎门销烟的爱国装具,

15、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数量增多 开始深入内地 由东部延伸到西部 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 11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深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内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 说法不对,排除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从危害和影响来看,第二次鸦片

16、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 A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鸦片战争开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 11处通商 口岸,英国割我国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强占我国北方 l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鸦片战争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深入内地。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土地要求,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 人人不受私 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17、,因此得到农民拥护 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因此 C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 点评: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 (1)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制定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资政新篇提出时,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形势已逐渐逆转,悲壮的防御战已经开始。 (2)经济主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小农生产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行绝对平

18、均主义;资政新篇则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3)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 根据自己在香港等地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 (4)作用不 同:天朝田亩制度中 “有田同耕 ”这一极富鼓动性的口号,对于渴望得到土地的广大农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资政新篇则因为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所以农民对这一纲领反应不积极。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 )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答案: D 试

19、题分析: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书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但主张从事系统的内政改革,实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并初步传播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以建立 “新天新地新世界 ”,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合乎时代潮流。但以太平天国本身的历史条件,未能实施。 D理解错误,资政新篇代表了太平天国某些领袖的认识,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未能引起太平天国强烈反响。 考点:本题考查资政新篇。 点评:资政新篇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亦无法实施,也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 没有引起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共鸣。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

20、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 B不对,复仇、报仇只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D不对,说明法律带有等级性,不能维护公正; A 不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符合罗马法的原则,但更重要的是罗马法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与近代法治思想相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严格界定法律主

21、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制定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BC 不对,罗马法在罗马帝国时期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法。从形式上可以区

22、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 墨子 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 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文的大意是说诸侯王每年需朝见天子这叫 “述职 ”,一次不朝见天子,贬低其爵位;二次不朝见天子,削减其封地;三次不朝见天子,天子派军队讨伐。因此这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天子对诸侯的一种约束。 AB都反映出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无力约束诸侯,与题意不符; 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 点评:西周

23、分封制下,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 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宗法制下,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不对,

24、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嫡长子,因此不一定成为大宗。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 点评: 嫡子亦写作 “适子 ”,特指正妻生的继承家业的长子。周王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因此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 说文解字中说: “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 宗法制的纽带是 (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

25、致。因此 A不对, “宗 ”是指宗族而非宗教信仰; BD也与题干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宗法制。 点评:西周的基本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是西周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 则是 ( ) A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B “节用裕民 以德服人 ” C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D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D不对,这体现了仁政的思想,与题干无关; C不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法家思想为理论依据,但是法令主要是手段,也与题干无关。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

26、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征:皇权至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 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 )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27、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三省制是在隋唐时期正式建立; C不对,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这是秦朝的制度而非汉朝的发展; D不对,一省制是在元朝时期实行。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 “郡国并行制 ”。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五方的地方势力。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文帝采纳贾谊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以削弱其力量;景帝采纳晁错 “削藩 ”的建议,削减了几个诸

28、侯王的封区,导致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 “七国之乱 ”。 “七国之乱 ”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使之成为中央直接管 理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通过建立 “中朝 ”( 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被称为 “外朝 ”)、实行刺史制度和实行推恩令等措施,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中央

29、集权得到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 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选拔统治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同时因为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宋朝(着重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唐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 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划归 “三衙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30、统领,发 兵权归枢密院,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权力(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三司掌财权,宰相仅剩行政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通判,削弱地方节度史权力,避免了唐五代以来武人割据、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 集中财权和司法权:派转运史到各地管理财政,地方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转运中央或指定地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实行禁军轮换制等。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 “二府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削弱相权;后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相权。 “杯酒释兵权 ”后,枢密院与三衙相互牵制。在加强军权防止 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

31、气,造成了地方的贫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自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基本解决。 4、元朝的行省制度:废三省,行一省制 中书省,内置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六部归其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但由于行省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对中央集权造成一定影响。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指 (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

32、集权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前者是指的西周的分封制,后者是指的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分封制是指与西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遭破坏,分封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因而继续实行分封制,地方诸候的势力强大,周天子的威信扫地,地位一落千丈,也就根本统治不下去了。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对全国的统一管辖,适当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严刑峻法过于苛刻,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导致二世而亡。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分封 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不 同 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

33、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相关试题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34、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

35、,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 “封驳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 掌品秩铨选之制 考课黜陟之方 封授策赏之典 定籍终制之法。户部掌全国疆土 田地 户籍 赋税 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全国军卫。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 审核刑名的机构 与督察院管稽察 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 共为 “三法司制 ”。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六部制是

3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使封建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决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 B顽固派暗中支持义和团 C山东所受宗教侵略严重 D遭受帝国主义 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义和团作为近代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突出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锐,因此 D符合题意。 A不对,不能说山东最有革命传统;B不对,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支持是义和团兴起后,企图利用义和团排外;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

37、原因及背景 阶级矛盾激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处于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革命纲领和组织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有统一中心和军事制度 没有革命纲领,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措施,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 斗争规模 坚持 l4 年、转战 l8 省 活动于山东、河北、京津,时间约一两年 宗教特色 汲取基督教的成分而创立拜上帝教 利用中国宗教及封建迷信思想来发动群众 对外关系 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盲目排外 影响 加速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打破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相关试题 2013届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三上学期 9

38、月月考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丞相制度的废除 汉武帝时 “中朝 ”的设置 清朝的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 正确,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 正确,丞相制度的废除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正确, “中朝 ”的设置排斥了丞相为首的外朝

39、; 正确,清朝的军机处将军国大事的决策权集中于皇帝,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其认识 1历程 (1)秦朝确立:秦统一 l全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这使皇帝既加强了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 (2)两汉加强: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重用身边的近臣,使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管理体制,这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创立和完善科举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40、。 (4)北宋强化:宋初统治者为了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收主要将领的兵权于中央,又从地方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又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财政权由中央掌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5)元 朝发展: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深远。 (6)明清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等措施的核心就是强化君权。清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我国专制主义中央

41、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2两对基本矛盾及趋势 (1)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2)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 下列历史现象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 A爱琴文明 西方文明 希腊文明 B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 西方文明 C西方文明 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 D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 西方文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欧洲文明是发源于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而希腊文明早期是发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又是发源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 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 点评: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

42、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古希腊创造的许多科学文化对后世西 方国家影响很大,在世界文化方面上有 “言必称希腊 ”的说法,典型的例子有雅典民主制和奥运会。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 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马共和国早期采用习惯法,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贵族为保护自己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制定十二铜表法,法律内容广泛。条文明晰。贵族特权受到限制

43、,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AB不对,这不足以说明平民的胜利; C不对,十二铜表法仍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但不能说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而且习惯法对平民不利。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此后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 益得到保护。但是此法律仍然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 李斯列传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

44、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 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 1)材料一中 “始皇 ”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4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对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6分) ( 3)材料三中明太祖的看法和主要做法是什么?( 4分) ( 4)概括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2分) 答案

45、:( 1)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 4分); ( 2)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6分) ( 3)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4分) ( 4)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回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 ( 2)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

46、分别负责决策、审议 和执行。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劝,保证了皇权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箭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3)根据题干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 可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 (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一、二、三,即一个集中 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二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三个趋势 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以前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 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 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