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3764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 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 “秦法 ”与十二铜表法 B “郡县制 ”与 “ 元首制 ” C “皇权至上 ”与 “政事共商 ” D “三公九卿 ”与 “公民大会 ” 答案: C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颁布在公元前 450年左右,罗马的 “元首制 ”始于公元前 23年,终止于三世纪的末期。中国秦朝统治时期是公元前 3世纪末,此时罗马的元老院是国家的决策机构,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治国原则。审题中注意 “

2、治国原则 ”,故选 C。 考点:考查秦朝与古罗马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为通过比较类型题目,需要学生具有横向比较能力,联系史实,理解内涵,难度较大。还可以考查比较罗马法与中国古代法律等或者古代同时期的思想家比较等 在一堂关于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 ”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 素的表述是 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 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 C雅 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答案: C 试题分析:五百人议事会,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他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雅典的民主基础是全体男性成年公民,故 A不正确;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

3、,三面环山,一面傍海, B错; 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有利于雅典直接民主的实现,故选 C。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信息,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雅典民主政治还以考查特点和评价等。 狄摩西尼指出: “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 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

4、关键是要领会 “植根于每个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 ”是自己和国家的一体关系,这种关系不是 “教育 ”就可以做到的,材料指出雅典公民 “志愿赴死 ”, “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因此与其爱国热情有关。故选 B。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雅典民主政治还可以考查与经济思想的联系等。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以往罗马习惯法内容的汇编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特权,维护平民利益 D深受西塞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答案: 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代罗马法的理解。根据题 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罗马法律对于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考点:罗马法 点评:本题审题时注意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 ”从材料本身分析,避免生搬硬套。罗马法还可以考查其发展过程和对当今社会影响等。 1867年,宪政学家沃尔特 巴奇霍特在其代表作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宪政制度 “有效运行的秘密,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 ”。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能够体现这种 “融合 ”的是 A国王与议会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B议会兼具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职能 C内阁和议会相互制约并彼此负责 D首相兼政府首脑和下院

6、多数党领袖于一身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故 ABC不符合史实。材料中关键 “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融合 ”英国行政权在以首相为主的内阁,立法权主要在议会,故选 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本题需学生准确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还可以从英国近代民主历程考查。 根据 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 “德意志联邦 ”,其最高首脑为 “联邦主席 ”。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 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 “联邦主席 ”改成了 “德意志皇帝 ”。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 “德国皇帝 ”,这一要求遭到巴

7、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 “德意志皇帝 ”。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ABC不符合史实,故选 D。也可直接分析材料:威廉一世从 “联邦主席 ”到 “德国皇帝 ”再到 “德意志皇帝 ”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 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争夺,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德意志的统一 点评:本题做法较灵活,需要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并理解社会背景。还可考查统一的

8、方式或者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等。 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把 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 ”下列事件属于 “反思和怀疑 ”的有 俄国十月革命 罗斯福新政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这是对当时世界崇尚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也就是价值观的重塑。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是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的反思和否定,在社会结构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有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发生了改变。 现代主义文学是知识分子们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迷茫与无助,这也是他们对社会的反思,故选 A。 考点:世

9、界现代史 点评:本题跨度较大,综合性较强,需要准确理解历史事件与 “反思和怀疑 ”的内容。还可以考查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的掌握。 前苏联从 20世纪 20年代末开始 ,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 “剪刀差 ”(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 ),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 20年代末,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

10、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 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与增加物资储备无联系,重心发展工业而非农业,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故答案:为 D项。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材料的含义和概念,理解当时苏联的背景。还可以考查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和影响等。 希腊债务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 (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希腊目前的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高达 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上限。下列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关的是 A人民资本主义 B经营者革命 C高福利政策

11、 D企业国有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希腊债务危机的有关因素,造成希腊目前的财政赤字原因是国家财政支出较大,与二战后实行的高福利政策有关,故选 C。 AB是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带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 D是战后资本主义加强经济发展,预防经济危机措施。 考点:福利制度 点评:本题结合时政考查所学知识,需要学生对时政有所涉猎,并与所学知识联系。福利制度还可以考查影响等。 2011 年 2 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 “入常 ”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 “入常 ”。四国 “入常 ”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12、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家的政策出台的出发点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两国之间意识形态不同,但 说法错误。故选 B。 考点:国际关系 点评: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 可采取排除法。国际关系的考查面较广,如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联合国的发展历程等。 观察右图,从中你无法得到的信息是 (各国货币)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 “二战 ”后美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 C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D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

13、析:通过图片得出是二战后的双挂钩体制,是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现,而 D项涉及的是世界贸易体系,与题目主题不符。故选 D。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联系能力。还可以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组织,或其影响等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整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答案: 试题分析: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

14、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 B;再通过题干中 “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 ”,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 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 C;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欧共同体 点评:本题通过给的材料信息判断组织的性质。还可以考查欧共体的形成演变历程或主要作用等。 20世纪 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的是 欧洲联盟成立 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A B

15、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底,俄罗斯等 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两格格局存在于 1955年 -1991年。第 项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这一说法不符合两极格局前提。第 项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贝 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第十次会议在 1992年举行,这一说法也不符合两极格局前提,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自 1970年后每三年举行一次。第 项 19

16、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第 项, 80年代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项发生在两极格局时期,本题选 D项。 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事件时间掌握和事件的理解,本题难点是学生对 史实了解少。多级化趋势还可以考查其发展表现和对世界的影响。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 “国家组成的世界 ”,而是一个 “世界社会 ”,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 A弱化了各国国家主权 B消除了国家之间差别 C缩小了世界贫富差距 D化解了国家之间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碎化为所谓的文

17、明集团 ”体现了不同的文明被打破, “全球公民社会 ”,体现了公民由一国到全球的变化。结合所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的经济制度 、贸易规则越来越趋同化。特别是一些经济贸易方面的规则和制度一,一般都要按照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规定施行,需要符合国际惯例。从而在客观上导致各国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行为,使本国的经济主权无形的遭到 “弱化 ”,故选 A。 BD不符合当今史实, C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本题以学者观点入题,需对材料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也可用排除法。还可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今全球化加强的因素等。 约瑟夫 奈教授 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

18、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 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 ”和 “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苏东剧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故 A不符合史实;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 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

19、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 “一超多强 ”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故选 D。 考点:多极化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并与史实相结合解决。多极化趋势还可以从形成因素以及影响等角度考查。 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 5号。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

20、进程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 1960年 2001 年地名虽历经时代变迁,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并未改变,从地名的变化可以看出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材料虽然没有体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最佳选 B。 考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可以通过时间和史实判断。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可以考查不同阶段的史实和影响。 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 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从时间信息

21、以及图片信息可知此时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重大失误而非成就,选择 D项。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本题是漫画型选择题,通过标题判断时期后分析此题,选错误项,相对较易。 下图是 1956 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 “一五计划 ”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 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八字方针 ”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一五计划 ”是在 1953年 1957 年故 A项错误;农业产值

22、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左 ”倾错误故 B项错误;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农业 “左 ”倾错误, 1960年农村制订 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图表类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选项逐项对应图表解题。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还可以考查三大改造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等。 明朝初年,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 ”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 “成王安在? ”成祖曰: “彼自焚死。 ”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

23、? ”成祖曰: “此朕家事 ”。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 的制度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家天下的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孝孺言可看出世袭制和宗法制,成祖诛方孝孺十族体现了君主专制;审题中关键词 “此朕家事 ”,故选 D。 考点:明代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正确立即中国古代制度。明代政治制度考查角度较多,多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主线,如废除丞相等。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

24、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提取关键词 “”设领事官 “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可判断为外国在华取得的领事裁判权,主要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与经济无关,故 AB不正确; C不符合;故选 D。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阅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概念。还可以考查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的形成等。 马克思指出: “鸦片不 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 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

25、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 “唤醒 ”主要是指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的论述主要强调了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唤醒作用。突出 “人民 ”“唤醒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战争,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AD内容范围较小,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本题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语句,把握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还可考查其进程,以及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等。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 “易

26、姓者固不足为 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 ”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 A社会变革 B推翻清朝 C变革封建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梁启超指出革命但不变姓,体现了维护清朝皇帝制度。故选 B。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本题需正确理解题意,和考查方向。难度较小。维新变法运动还可考查其进程以及影响等。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 “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 “保辫会 ”“复古会 ”,认为 “剪辫即系投洋 ”,以致 20世纪 20年代 “辫发犹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

27、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符合史实; B 士绅在革命后维护旧俗,但不代表恢复旧的统治,B项说法错误 ;不少士绅不代表广大基层民众, C不符合史实。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曲折性 ,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 , 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 ,故选 D。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本题通过社会中剪辫运动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还可以考查辛亥革命的高潮及其他影响等。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

28、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 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 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 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 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要提取关键词 “小工厂租给私人 ”,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故选C。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还可以考查其性质及其意义等。 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封面题字为 “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 ”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辛亥革命爆发 B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 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 D解放战争爆发

29、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看到旗帜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4年 6月 3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1925年,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次年进行北伐,所到之处皆竖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材料中关键词 “农友 ”,体现了联合农民,故选 B。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本题是漫画型选择题,需要准确把握漫画信息,联系所学。国民大革命还可考查国共合作,以及主要成果等。 英国记者杰克 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 “一般的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 似乎没有人 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

30、他的看法 A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作者的落脚点是 “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故排除 AC, D中社会主义性质不对;中共获得人民的支持是最终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保障。故选 B。 考点:解放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正确选项中的概念。解放战争还可以考查战争的进程等。 毛泽东曾经指出: “中国战后最大的需要是经济发展,它自己缺乏开展这项任务所需的资金 美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相互补充:它们不会竞争。美国不仅仅是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合适的国家,它也是唯一有能力参与中国经济的国家。 ”请判

31、断毛泽东说这段话最有可能的时期是 A抗日战争胜利前后 B解放战争胜利前后 C抗美援朝战争后 D尼克松访华前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关键词 “中国战后 ”排除 D;材料中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是友好的,排除 BC;从 “它也是唯一有能力参与中国经济的国家 ”可知此时的美国是经济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选择 A项 。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理解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特征。还可以考查中美关系不同时期的表现及其影响等。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

32、2 3 ? 100 153 A 2 B 31 C 73 D 193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时间可判断,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它在经济结构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好。只能数量最多才能反映这一特点,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可考查阶段特征及其原因和影响等。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 “自杀性竞争 ”, 1878 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 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 正确

33、的是 A其争 “利 ”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外轮船公司达成价格协议,说明当时中国的轮船公司的实力较强,能够与外国轮船公司展开竞争,为避免两败俱伤,双方达成了协议,反映了轮船招商局得到外国的认可, C、 D 两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A 项也不正确,故选 B。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洋务运动还可以考查内容和评价等。 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 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 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34、 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 C鸦片战争后的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审题中注意选 “不正确 ”,从图中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即 1840年后,米价上升而地价下降, C项 “地价与粮价呈同态上升趋势 ”说法不正确。 A项根据所学 1800年前白银大量流入,白银的增加使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 B项康乾时期指 1661年 -1795年间,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大量增加,使粮价上长升。 D项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 -1864年),战乱不断,使粮价升高地价下降。故选 C。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本

35、题是图表型题目,注意针对性的理解图表内容,性对较容易。鸦片战争还可以考查战争的性质、影响等。 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公元七世纪时中国商人的生存状况。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 A湖南商人刘梦溪在广东十三洋行经营土货、收购烟草 B山西商人齐之 姜自幼追随同乡组成的商帮跑买卖 C湖北商人何维君来到长安,在最繁华的住宅区开了家当铺 D四川商人翁旖旎在广州收购阿拉伯胡商带来的奇珍异宝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 “公元七世纪 ”判断为我国唐朝前期, A十三洋行最早为晚晴时期; B中商帮应在明清时期产生; C中 “在最繁华的住宅区开了家当铺 ”体

36、现打破市仿制度从唐代后期开始。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本题通过情节构思反应商业时代特点,主要用排除法。还可以考查货币变化等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 “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 载芟云: “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看出土地大量开垦,但没有反应是私田,没有提到铁器牛耕,故 AB不正确;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

37、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 11世纪至前 6世纪),此时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不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诗经 点评:通过诗经内容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还可考查诗经的特点等。 综合题 (分) “封建 -郡县 ”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

38、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 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 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

39、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周青臣 ”与 “淳于越 ”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 4分) (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 “封建 ”制的进步之处?(分) ( 3)结合所学 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 “封建之失 ”“郡县之失 ”的主要表现。(分)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分) (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

40、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 “封建制 ”和 “郡县制 ”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分) 答案:( 1)焦点: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分)理由:赞同 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秦朝的长久统治。(分)反对 商周依托分封制维持了长久的统治;没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的先例。( 2分) ( 2)官吏的产生与任免或人事任免权的掌控;是否会导致叛乱。(分) ( 3)分封制缺陷是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郡县制缺陷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1分)实质是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分) ( 4)秦朝:封建社会初期,需要郡县制以建立集权统治,巩固统一。唐

41、朝:藩镇割据威胁集权统治,需要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以郡县制为基石的君主专制的弊端愈益显现,极大阻碍社会进步。(分) 试题分析:( 1)提取材料观点,周青臣歌颂郡县制;淳于越主张师古封子弟功臣,指责周青臣歌颂郡县,故焦点为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理由可从材料“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 2)审题 “视角 ”从材料中概况,第一则材料说 “制州邑,立守宰 ”“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第二则材料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 3) “封建之失 ”“郡县之失 ”的主要表

42、现可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顾炎武改良策略从材料三中提取;实质需分析获得。( 4)结合时代背景,注意表述到 背景,进一步理解不同时期不同主张。 考点:郡县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一是古文材料学会阅读难度较大,二是人物观点学生提取难度大,三是理解问题深度大。郡县制还可考查与分封制、行省制的比较,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等。 ( 16分)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 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 “(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

43、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 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 26个,工关 5个, 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 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 。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

44、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 1)你觉得材料一中 “(祁门县) 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的记录是否并可信说明理由。( 2分) (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 “商业革命 ”的主要表现。( 4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 “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的理解。( 2分) (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 4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答案: (1)可信 ,粮食种植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生产提供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 ,适

45、宜种茶。 (不可信 ,在当时条件下 (生产力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 ),“业于茶者七八 ”有夸大之嫌。 )(2分 ) (2)表现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直接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任答两点 ,4分 )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 (2分 ) (3)社会现象 :清 政府巧立名目 ,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 4分 ) 影响 :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 ,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 4分 ) 试题分析:

46、( 1)这道题是开放性的,所以回答可信和不可信都可以。分别给你可信和不可信的理由;可信:从材料获取信息;不可信: “业于茶者七八 ”的说法存在夸大之嫌,尚需存疑。( 2)第一问联系宋代商业的相关知识,包括市场、货币、城市、对外贸易等角度。第二问难度较大,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应是引起资本主义发展,从而理解宋代。( 3) 从材料提取关键词材料三 “ 钞关,大有增加 ” 、 “苛重 ”、 “ 巧立名目 ”、 “ 没收财货 ”。材料四: “挟其重资,多买田地 ”。根据现象分析影响。 考点:古代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 点评:本题难度相对较大,主要还是古文阅读难度,知识迁移能力。

47、古代经济还可以考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古代经济政策还可考查海禁政策等。 (分)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阅读下列表格: 请回答: ( 1)结合封建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商鞅变法对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的影 响。(分) ( 2)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主要原因。(分) ( 3)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体制)作了哪些调整?(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僵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 ( 4)对比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内涵。(分) 答案: (1)废井田开阡陌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任答一点,分 )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科技的进步;垄断组织 (或大企业集团 )的形成。 (分 ) (3)调整 :由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