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376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卖房短信、商品促销邮件、保险推销电话给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干扰。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这给人们传递的信息是 我国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必须合法行使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侵害他人合法利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未经信息接收者的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其发送电子信息。这一规定有利于保护公民和的合法权益,因此 正确,也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体现

2、,故 正确,公民由发送信息的权利和自由,但是任何人都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因此 正确。材料未体现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的内容,故 排除。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利润公民政治参与必须遵循的原则、人权的相关知识。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历史的 B事物的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家发展的道路选择正确与否,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知道。言外之意,其他国家的人不一定知道,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

3、史的统一 .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知识。 蜜蜂是被花卉鲜艳明亮的色彩和诱人的芳香所吸引而采蜜,这是以往人们形成的共识。目前,最新一项试验研究表明,花卉是通过释放电场信号来吸引蜜蜂采集花粉。这体现了 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今天关于蜜蜂是被吸引的原因与以往的认识有所不同,说明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具有反复性,因此 正确。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新的观点,说明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 正确。题肢 材料不体

4、现。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认识的反复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知识。 某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 “l Ol与 0 99”法则。下列选项与该法则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A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巧妙的构思,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 1.01和0.99虽然相差只是一点点,但是,经过若干次方之后,差距就大了。这告诉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这一道理。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体现的是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体现的是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

5、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从 2013年 2月 1日起,降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同时也提高部分药品的价格,以鼓励相关药品的生产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这一决定是在运用 A经济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B法律手段发展民生产业 C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D行政手段调整药品结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家通过价格杠杆实现对药品市场的调节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的知识。 假设某企业 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 l2 元,产量为 l0 万件。 20

6、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一年生产的甲种商品价值总量,其正确的计算列式应该为 A 120万元 =8元 l5万件 B 120万元 =12元 l0万件 C 180万元 =12元 l5万件 D 180万元 =18元 l0万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 2012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变化,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依然是 12元。由于 2012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因此其产量为 10万 *1.5=15万件,所以该企业一年生产的甲种商品价值总量为: 12元 l5万件 =180万元。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商品价值量

7、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总量的计算的知识。 在一般情况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中与图中曲线 DD反映的 变动关系不一致的是 A x轴为投资风险, Y轴为投资收益 B 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 Y轴为恩格尔系数 C x轴为商品的供应量, Y轴为该商品的价格 D X轴为商品价格, Y轴为该商品的需求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曲线 DD中的 y与 x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投资风险和收益是呈同方向变化。因此 A不符合图示反映的关系。选项 BCD中的要素都符合题目的变化关系。故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福建医药大学的台湾籍学生纪名扬看到一位八旬老人摔伤后,义

8、无反顾地实施救护。 这一行为在海峡两岸传为美谈。这表明海峡两岸 A既有各自文化民族性,又有文化的共性 B对共同拥有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认同感 C通过互派留学生,促进了文化发展进步 D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台湾籍大学生的助人为乐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该行为在海峡两岸传为美谈,说明了海峡两岸对共同拥有的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 B选项正确。 ACD题目体现不出来。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出生于山东菏泽的台湾老兵高秉涵, 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 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老兵们完

9、成回归故乡的遗愿。台湾老兵们落叶归根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体现了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具有包容性、多样性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虽然离开大陆很多年但是传统文化中的落叶归根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题肢 正确。落叶归根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因此台湾老兵们落叶归根的思想根深蒂固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题肢 正确。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 论语 雍也篇,子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这句

10、话表明 A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D文化影响人的行为 答案 : D 试题分析:正是因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才会出现 “仁者动,智者静 ”这说明动与静是受乐山还是乐水的影响,因此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答案: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在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上,五国财政部长签署应急共同储备金协定,拟建立应急外汇储备库,中国将提供 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与印度各自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出资 50亿美元。这表明金砖国家 A奉行相同的外交政策 B存在国家利益的共同点 C共同主导国际新秩序 D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 答案: B 试

11、题分析: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冲突的根源。金砖国家财长签署了应急共同储备金协定并出资金进行合作,这说明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答案: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知识。 实现下图同步这一目标,党和政府应该 A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正确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D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漫画中的目标是实现 GDP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此 A符合题目的意思

12、。 BCD说法错误,党和政府不能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政府不能说提高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说法不科学。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政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 综合题 (42分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型山水实景剧 印象 刘三姐、 印象 大红袍等 印象 系列作品创作。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 “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

13、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加以融合 ”,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系列剧的演出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2008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注: 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一地人均 GDP在 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 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 GDP超过 3000美元, 2011年达到 5432美元。 材料三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为 2 85,比上年提高0 1个百分点,但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结构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的需求。

14、(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印象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 (12分 ) (2)印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9分 ) (3)印象系列作品从立 项、投资到演出、推广,都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支持。据此有人认为, “组织和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 ”。请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8分 )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4分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9分 ) 答案:( 1) 立足社会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创新; 突出地方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

15、界、博采众长; 内容贴近生活,体现真善美,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每点3分 ,共 12分) ( 2) 作品创 作立足于当地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做到了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有选择、创造性地把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元素与现代技术和表演理念加以融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既大胆创新,又立足实际、合乎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做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 (每点 3分,共 9分) ( 3)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6、领导核心,对组织和推动文化 产业加快发展起领导作用,但不履行组织文化产业发展的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组织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的要求。 (每点 4分,写出其中两点,可得 8 分) ( 4) 问题: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增长缓慢;城乡居民之间文化消费存在较大差距。( 4分) 建议: a.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b.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 c.加强宏观调控,推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引导城乡居民理性消费,增强文化消费意识。 (每点 3分,能围绕上述四个方面提出三

17、点建议,可得 9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搜集相关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成就、现状、存在的问题,巧妙的从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生活的角度进行设题考查。 考生在回答第一问时,要紧紧围绕着材料给出的信息点进行思考印象系列成功的原因。首先是立足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其次是继承传统和博采众长进行积极的创新、再次是具有特色、最后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然后考生围绕着相应的思路对应教材相应的知识点并把二者有机的而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回答第二问时,考生首先要明确教材在讲述 “一切从实际出发 ”时,分别从 “从客观存在的

18、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的。考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对应材料,立足实践,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体现的是第一点;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去创 新体现第二点;印象系列剧的成功是第三点的结果。因此只要考生知识点熟、思路清晰的话,这一题应该很容易组织的。 第三问属于辨析型的解答题。该题解答时首先要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 的原因;其次说明党领导着文化建设,但是不履行职能;最后说明履行文化职能的主体是政府。从这三个角度,简答的分析论述即可。 第四问以图表和材料的为依托进行考查当前我国的文化消费情况。对图三的准确解读是做好该问的前提和基础。图表题的解答首先要做到三看:看表头、看内容、看小注;要做到两找: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该题从 20082011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缓慢增长,这是规律,但是城乡之间的文化消费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横向的产别。文化消费比重低的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收入,其次是文化产品本身的问题。再次是 消费观的问题。对于文化产品本身的问题,可以从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和调整产业结构入手进行分析。但是无论是哪一个知识点,都必须围绕政府这个主题进行。 考点 :本题考查了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政府的职能的知识;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