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宁夏宁大附中高三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78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宁夏宁大附中高三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宁夏宁大附中高三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宁夏宁大附中高三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宁夏宁大附中高三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宁夏宁大附中高三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宁夏宁大附中高三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教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这段论述充分反映了( ) A墨家 “兼爱 ”、 “非攻 ”的思想 B儒家施行 “仁政 ”的思想主张 C法家 “法不阿贵 ”的思想主张 D道家对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现象的痛恨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所述的 “省刑罚,薄税敛 ”可以看出是儒家的 “仁政 ”思想,另外根据 “修其教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也可以看得出这是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

2、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 “仁政 ”思想。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之一是( ) A使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瓦解 B改变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C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局面 D形成 “一超多强 ”局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使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瓦解的是二战,故排除 A; 20世纪 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故排除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出现了 “一超多强 ”局面,故排除 D;雅尔塔体系形成后,美苏成为主宰国际格局的主要力量,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改变,所以 B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3、 雅尔塔体系。 温总理说: “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国富论是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 斯密的惊世之作,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圣典。对 发展资本主义,这部著作主张( ) 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B资本家干预国家的经济 C对原材料、生产和市场实施垄断 D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答案: D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 斯密写了国富论一书,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后人称之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导致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因素是( ) 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

4、建统治的阻碍; 启蒙思想的影响; 财政危机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掉含 的选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观察 1953-1957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实际完成情况统计表 年份 计划投资额(亿元) 实际投资额(亿元) 实际完成计划( %) 1953年 74.3 80.81 101.67 1954年 78.3 96.92 115.73 1955年 97.9 93.02 101.44 1956年 140.0 148.02 100

5、.45 1957年 111.0 138.29 124.59 你认为形成表中反映出的经济形势的原因应是( ) A制定和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制定了 “多快好省 ”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开展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实行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 1953-1957年, B、 C、 D均不符合,所以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40年 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与德军激战时,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在哪个战役与日军

6、激战?( ) A百团大战 B枣宜会战 C台尔庄大战 D太原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0年 5月,国民党正面战场正好进行枣宜会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正面战场的战役。 2010年 2月 12日至 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闽西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共同欢度新春佳节。胡主席所到的当年闽西革命根据地与另外哪一块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了中共革命根据地?( ) A湘赣革命根据地 B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赣南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属于纯记忆性基础知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合并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7、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说: “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 黄祸 者,可以烟消灰尽矣。 ”列强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 ”说明当时列强正在掀起瓜分中国的的狂潮,根据 “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 ”可知将要签订的条约应该没有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等条款, 故选择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8、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思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 C认为 “气 ”是物质实体, “理 ”是客观规律 D认为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宋代理学认为,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逐渐演变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 “三纲五常 ”); “气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所以 C的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以下几组对现今几个少数民族及其祖先相对应的连线,正确的是( ) A裕固族 回纥 B维

9、吾尔族 吐蕃 C满族 南诏 D彝族 女真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是纯记忆性知识,所以平时需要准确记忆。只有 A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回纥(旧人教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民族名称的演变。 下列我国古代设置的官职或制定的制度,对官员有监察作用的是( ) 刺史制度; 承宣布政使司; 御史大夫; 察举制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是个行政官职,不具有监察职能; 是选官制度,也不具有监察的功能;故排除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监察制度演变。 下列哪一史实与下图这一著名古迹直接相关? A张骞通西域

10、 B甘英出使大秦 C佛教传入中国 D文成公文入藏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中 “白马寺 ”可知 “寺 ”是佛教建筑。这一建筑是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用两匹白马驮来佛经,为纪念这个事情,在洛阳修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家学说受到佛教冲击。 综合题 (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贸易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世界经济发展史,也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 ”,对他们携带的货物, “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 “贡 ”,导致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11、。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 “四海宾服,八方来仪 ”的宏大场面。 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二: 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 : “关于我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 ” 1851年马克思在一篇国际述评说: “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 材料三: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 890种商品进口关税提高近 40%,由此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到 1932年,先后有七八十个国家采取报复措

12、施,大幅度提高了关税。 为了用本国廉价商品去攻破别国的关税壁垒,各国纷纷贬值货币。 1931年,英国宣布 英镑贬值 30%, 1934年,美国宣布美元贬值 40%。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一片混乱,到 1935年,逐渐分裂成若干区域性的、彼此对抗的货币集团,主要有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日元区等。 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四: 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 “朝贡贸易 ”的特点,( 2分)并指出其对中国的影响。( 2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中期的印度、中国与英国之间贸易往来状况,( 3分)并从英国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 ( 3)据材料三,概括

13、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 的举措及其特点,(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举措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2分) ( 4)材料四列举的三个国际经济组织在宗旨上有什么共同点?( 2分),中国在 1991年和 2001年先后加入了其中的哪两个组织?( 2分)有人认为, APEC、NAFTA等组织的产生阻碍了 WTO主张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试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1)特点: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对外来货物给予高额回报。( 2分) 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1分)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1分) ( 2)状况:英国在印度、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 :印度、中国向英国出

14、口农副土特产品;印度、中国的手工产品无法与英国机器产品竞争。( 3分) 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大肆侵略扩张,印度成为其殖民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3分) ( 3)举措:提高关税,贬值货币;组建区域货币集团。( 2分) 特点:立足于本国利益,各自为战,以邻为壑。( 2分,答出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可以给 1分,但本问总分不超过 2分) 影响:各国矛盾日趋尖锐,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分) ( 4)共同点: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世界和区域间 的贸易自由化。( 2分) 中国: 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2

15、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2分)可以直接写出组织名称或代表番号,但顺序错误不给分) 看法: APEC、 NAFTA等组织的建立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增强了区域内部的经济贸易联系,推动了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 2分)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有可能出现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但在根本上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2分)(若考生对本问有其它不同看法,言之成理可同等给分) 试题分析:( 1)特点:材料要 求根据材料一回答,所以要到材料里面去寻找有效信息,然后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中的 “皆倍偿其价 ”和 “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 ”即可得出答案:。 影响

16、:应该结合特点推论出来。 (2) 状况:由材料中的 “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 ”、 “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 ”、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 ”再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知道中印两国属于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属于商品输出的国家,那么三者之间的贸易状况就很容易得出来了。注意表达时要分别以英国、中印为主语表达,就能全面 了。 原因:由于题目要求从英国方面去分析原因,所以只要结合英国当时工业革命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考虑即可。 ( 3)举措: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三中寻找有效信息即可。特点:从目的方面去考虑回答最好。影响:注意审题

17、,只需从国际局势角度考虑即可。 ( 4)共同点:考查基础知识,只要是基础知识掌握熟练即可回答。中国加入的组织:需要准确记忆,答题时和所问时间要一一对应。看法:本题旨在考查区域集团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关系,可以辩证分析,不必拘泥于答案:,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古代朝贡贸易;新 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的商品输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危机发生时各国的应对措施及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主要的区域型经济组织及其宗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18、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 9月 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 “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至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劝说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太后交权。 9月 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 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 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 “临朝听政 ”。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

19、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 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 2008年 12月 7日 请回答: (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起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3分)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分) (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法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 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

20、成立?( 1分)袁世凯的告密又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分) (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本书在研究戊戌变法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4分) 答案:( 1)因素: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尹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 3分)戊戌政变的发生是维新与守旧、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等多种综合作用的结果。( 2分) ( 2)不成立。( 1 分)从材料中见,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 1 分) 关系: 袁世凯的告密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政变的激烈强度。( 2分) ( 3)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

21、(或偏见),影响历史真实。( 2 分)应重视史实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2分) 试题分析:( 1)因素:这一题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所以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的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 ”、光绪帝 “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再结合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即可回答此题。看待:这需要结合所学来分析,应该从戊戌政变发生的必然性角度分析。 ( 2)是否成立:需要结合材料一去判断。 从材料一的 “9 月 21 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 “临朝听政 ”。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 ”可知不成立,两者先

22、后顺序是关键。关系:从材料所述 “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可知袁告密 “加剧了政变的激烈强度 ”。 ( 3)缺陷:这属于史学理论方面的考题。由于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当事者,他们的叙述比较容易加入自己主观的感情进去,所以不能单方面把它作为证据,而不考虑别的方面的材料,如果有清政府方面的材料,两者一致的话,最能说明和证明历史 的真实。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孤证不立,最大限度的搜集不同类型的材料来相互印证,才能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史学理论 史料的真伪。 ( 15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历史上两伊宿怨

23、很深。两国共同边界 1280公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阿拉伯河是伊拉克的唯一出海口,也是伊朗油船的通道。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争夺这一水道。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为 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 治的斗争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又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这也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材料二:在双方 “袭船战 ”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 546艘被击中, 420名船员丧生。战争使双方的综合国力受到很大削

24、弱,客观上削弱了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势头,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地地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这场竞赛中略占上风 ,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 64%,法国占 35%,美国占 21%,意大利占 32%,英国占 14%,德国占 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 “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 ( 1)

25、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6分) (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给中东地区局势和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 。( 9分) 答案:( 1)( 6分)原因:宗教教派分歧;民族问题;经济利益(石油资源);大国干预。 ( 2)( 9分)影响:中东:中东国家分裂阿拉伯国家矛盾激化,给这一地区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推迟了中东和平进程。世界:大国趁机插手中东事务,此地区更加动荡不安;石油价格上涨,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一中的 “两国共同边界 在争夺这一水道 ”可知两国因为 “经济利益(石油资源) ”而有长期的边界争端;由 “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 加剧了两伊的对立 ”可知两国有 “民族问题 ”和 “宗教教派分歧 ”;结合所学知 识可以知道由于这一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也是国际上的大国干预的重要地区,这也是原因之一。 ( 2)这一题需要注意从对中东、对世界两个角度来回答其消极影响。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可以由材料二得出,对世界的影响则从材料三得出即可。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两伊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