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天人感应 ”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 “君权神授 ”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 ”实际反映的是地方制度的演变,从图中可知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即中央集权的加强。 A不对,天人感应是天与人的联系; B是对材料现象
2、的肤浅理解; C不对,没有看出是神化皇权。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直到 l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 1500年左右,它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 A意大利 B葡萄牙 C英国 D西班牙 答案: A 试题分析: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地区,新航路开辟前处于东西方传统贸易的有利地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意大利日渐衰落。其他三国都位于大西洋地区,新航路开辟后受益,并且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考点: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 点评:注意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
3、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世界近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可以按照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和中国来分析。 一、对欧洲的影响 在经济上,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内容一是商品数量品种的激增,二是商路的增多,三是贸易中心转移,四是商业霸主易手;引起价格革命,价格革命的内容一是贵重金属等特殊商品大量涌入欧洲,二是金银价值下降,三是物价暴涨,四是资本原始积累加速。 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或掌握政权。资产阶级、新贵族因为掌握大量财富,开始要求政治权利,以便更大规模赚取利润。他们反抗封建政府压迫的力度更大,其中,尼德兰和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有路易十四改革,俄国有彼得一世改革。革命和改革反过来又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在外交上,殖民扩 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开始最早,主要是沿非洲西岸南下,然后扩展到非洲东岸、亚洲、美洲;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从哥伦布首航美洲开始;紧接着就是尼德兰、英国、法国。欧洲国家确立了开放的侵略性的外交体系,对整个世界的了解日益深入、全面。 在科学文化上,新航路开辟本身就被称为 “地理大发现 ”,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当时的航海主要靠观察天象来确定方位,推动了天文学发展;它打破了天主教会神学理论基础托勒密体系,为天文学革命提供实践基础,推动文艺复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美洲等地发现的大批新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 展;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杰出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反映;反过来
5、还推动对造船、火炮制造、气象等方面的研究。 二、对非洲的影响 殖民者首先侵略非洲,主要是欺诈性贸易,掠夺大量贵重金属和非洲特产;其次是贩卖黑人到欧洲、美洲充当奴隶;第三是将基督教传播到部分非洲黑人中;第四是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部分欧洲人移居非洲,夺取非洲人的土地和财富。当然,也加强了非洲和世界的联系。 三、对美洲的影响 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对美洲的影响既有罪恶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 从罪恶一面来说,一是屠杀印第 安人,二是掠夺直接财富和特产,三是掠夺土地,四是使一部分动物品种灭绝,五是传播疾病。 从进步方面来说,一是开发美洲,二是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三是传播
6、先进文化,四是将美洲带入世界。 四、对亚洲的影响 当时,欧洲需要大量亚洲商品如印度等地的香料棉布、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欧洲商人在亚洲的活动促进了亚洲一些地区的商品生产。 当然,欧洲人占领了一些地区,并建立商站和进一步侵略的基地;开始在亚洲传播基督教。 五、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上,明朝中后期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中南美洲带来的玉米、红苕、马铃薯、花生、烟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红苕、马铃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的大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交上,明朝
7、有葡萄牙骗居澳门,西班牙和荷兰侵略台湾,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清朝入主中原后,因为害怕汉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结起来威胁满洲人的统治,实行严格的 闭关政策,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 文化上,罗马传教士直接到中国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为了顺利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并和明朝上层人物结合翻译出版,西方文化开始直接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学者开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著作的成果,徐光启和宋应星就是突出的代表。所谓 “西学东渐 ”,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开始联为一体,是世界各地
8、区各民族的融合发端,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 1914 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 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 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 “七七事变 ”后随军内迁到云南, 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在宁波时穿长袍马褂 B在天津时坐有轨电车上学 C在南京时吃到淮扬菜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百团大战是在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重大战役,因此与人物生卒时间不符,其它三项都是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初年的期间。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 点评:本题的关
9、键在于了解抗日战争 时期重大战役。 平津作战 (1937年 7月 ) 淞沪会战 (1937年 8月 -1937年 11月 ) 太原会战 (1937年 10月 -1937年 11月 ) 平型关战役 (1937年 9月 ) 南京战役 (1937年 12月 ) 徐州会战 (1938年 2月 -1938年 5月 )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3月 -1938年 4月 ) 武汉会战 (1938年 8月 -1938年 10月 ) 广州战役 (1938年 10月 ) 枣宜会战 (1940年 5月 -1940年 6月 ) 百团大战 (1940年 8月 -1940年 12月) 豫湘桂会战 (1944年 4月 -
10、1944年 12月 )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 1954年迁北京。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有分馆。其创建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派提出 “求富 ”口号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戊戌变法允许民间办报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897年 ”, AB不符,洋务派提出 “求富 ”口号与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不对,戊戌变法是在 1898年,因此只有 C符合, 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时间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 改革开放 30年来,广交会从以往的 “出口
11、商品交易会 ”变成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 中国的目标,是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这种变化反映了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中国与世界接轨不断深入 中国 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国内的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全球化两个角度思考,广交会从以往的 “出口商品交易会 ”变成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而折射出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接轨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点评:注意从全球史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 近代中国, “赶火车 赶轮船 赶汽车 ”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西方工业文明的
12、影响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车、轮船、汽车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反映出工业文明的影响; “赶 ”说明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以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而是结果,与题干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近代科技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图,对右边 “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 ”理解正确的是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是煤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得
13、到广泛的运用 b处 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因此 说法错误,可排除。 关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能源、科技情况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用表格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期 -20世纪前期 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14、生产力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 能源 煤 电、石油 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金业等 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 经济结构 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 轻工 重工业得到发展 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汽车、飞机 生产组织形式 相关试题 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15、4006379991 英国金融时报: “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 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建立 4个经济特区是在 1980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是在 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 1992年; B不对,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
16、是在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 2001年; C不对,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 1984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是在 1990年、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在1987年;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梳理改革开放进程。 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 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 答案: C 试题分析:斯大林体制下苏联经济上忽视农业、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没有
17、显著的提高;政治上忽视民主,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因此 A错在 “苏联工人自由快活 ”; B错在 “苏联工人生活富足 ”;结合材料 “1931年 ”可知是经济大危机时期,西方工人失业率大大提高,而苏联未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 C正确,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 D错在 “苏联工人当家作主 ”。 考点: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和经济危机。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斯大林体制的利弊。( 1)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2)保证了党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统一了全国人民
18、的意 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军费; 21.6%社会保障; 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 4.1% 其他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 9% 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 科研 1。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对材料的分析,可知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中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有 21.6%+19.5%+4.1%+9%=54.2%,超过 19.9%军费,因此突出的是美国的福利政策, A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说法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早在 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已经创立。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福利政策。 点评:注意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上升; “新经济 ”。 2011年 11月 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圣彼得堡 出席了某组织成员国第十次会议并发表讲话 “该组织成立十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为我们今天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维护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础。 ”该
20、组织应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是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成立; B 是联合国, 1945年成立; C是欧盟, 1993年成立; D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成立。联系时间 2011年“该组织成立十年来 ”可知是 A.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 点评:注意重要国际组织成立的时间、作用。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 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 2、联合国 建立: 1945 年春天,中、美、英、苏等 50 个国家的
21、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 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 合作与发展,推动建立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 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 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成为其霸权主义工具,七十年代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建立: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 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针对苏联
22、的政治军事集团,简称 “北约 ”。 第一次东扩: 1999年, “冷战 ”结束后,波兰、匈牙利、捷克等 3个东欧国家加入。 第二次东扩: 2004年 3月,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 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 7国加入。 “北约 ”组织是二战后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政治军事集团,是美国 “冷战 ”的工具,体现了美国战后控制欧洲的战略。 4、华沙条约组织 建立: 1955年,在苏联的领导下,东欧 7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签订友好互助合作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其成员国简称 “华约 ”国家。 性质与目的: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目的在于对抗 “北约 ”
23、组织。 解体: 20世纪 80年代末随 “苏东剧变 ”而解体。 影响:与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稳 定;六七十年代成为苏联霸权主义的工具。 5、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成立: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成立。 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盟 ”,简称 “欧盟 ”,从单纯的经济实体向经济 政治实体发展。 2002年初,欧盟发行欧元,建立货币联盟,欧洲一体化
24、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影响:使西欧各国间的 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是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6、七十七国集团 成立: 1964年,在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亚、非、拉美 77个国家发表了七十七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0世纪 90年代发展为一百多个国家。 影响:推动南南合作,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7、亚太经合组织 成立: 1993年 6月成立,其前身为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由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亚洲及环太平洋国家组成,简称亚太 经合组织( APEC),每年举行各类会
25、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影响: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国家政治经济合作。 8、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其前身为 1948年建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美国为核心,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简称关贸总协定( GATT)。 1995年 1月 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简称 “世贸 ”( WTO)。 基本职能: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变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2001年 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将使中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影响:有利于大幅
26、度降低世界各地关税的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 9、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影响:这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关于世界 货币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的背景相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由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其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大小 C世界银行最初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亚非拉国家,以帮助它们尽快发展经济 D美元和黄金挂钩,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
27、元等同于黄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在二战后建立; B正确,两者的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其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大小; D符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 C不正确,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考点: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点评:注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发
28、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如图,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税收情况统计。它反映了 A民营手 工业日趋衰落 B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农业生产大幅度衰退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表反映的是货币税的比重日益上升,实物税的比重下降,这显然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说法有误,白银普遍流通是在明清时期。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本题的难度在于从税收情况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西周晚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
29、材料 “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可知是指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生产工具。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古代生产工具的时期和用途。 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 ( 1)原始社会:(略)。 ( 2)奴隶社会: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 ( 3)封建社会:铁器时代。 西周:铁器开始使用。 春秋: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铁锄、铁斧)。用木炭做燃料,用皮囊鼓风冶炼生铁。也开始用牛耕。 战国:农民更多地使用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各国都有 冶铁中心,最著名的有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 西汉:普遍应用牛耕和铁农具。牛耕或马耕在北方普及。
30、出现了二牛三人的耦犁法和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冶铁业的规模很大,已经开始用煤作燃料。使用播种工具耧车。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水排 ”,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制造农具。 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灌溉工具翻车。 南朝: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牛耕在南方得到普及。 唐朝:曲辕犁标志我国古代耕犁的基本定型;筒车利用水力运转,灌溉农田。 明朝:冶炼金属已经用焦炭作燃料,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等地,采矿用火药爆破。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 “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
31、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说明他认为当时皇帝的权力受到约束,此材料只讨论皇帝的权力。AB不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意思; D不对,最终的决策权始终是皇帝。 考点: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 如图,小明根据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原则设计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看法最合理的是 A正确,体现了美国政府将国家权力分割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 B正确,反映了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C
32、错误,违背了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在权力的天平上大于另外两项权力的原则 D错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会,立法权应大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政府将国家权力分割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但三者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而图片却显示立法权、司法权相加才能与行政权制约,违背了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在权力的天平上大于另外两项权力的原则,因此AB的看法不合理; D不对,美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于总统, “立法权应大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的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 点评: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
33、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 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关于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 B立法权归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 C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 D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1)行政权: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2)立法权: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
34、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议案。选民实际上受财产资格和在法国居住时期的限制。因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为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 考点:本题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识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甲午战争后的 “公车上书 ”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BD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说法也不科学,不管列强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损害中国利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奋
35、起反抗; C不对,大众传媒对民众有影响,但关键在与民众自身的觉醒; A 正确,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甲午战争后的 “公车上书 ”局限于赴京考试的举人,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则有学生、工人、商人的广泛参与。 考点: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五四运动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 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鞭子 ”与 “动弹 ”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
36、想 D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人 “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等人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指导思想开展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等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 C对应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主流,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对应新文化运动,这发生在辛亥革命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 用表格法识记。 如图,连环画又叫 “小人书 ”,它既是文学历史,又是绘画美术,图文并茂,在文化教育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四本反映民主革命重大斗争题材的连环画中 ,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是 A
37、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太平天国运动; 是义和团; 是辛亥革命; 是五四运动,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主要矛头是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义和团和五四运动主要是反帝。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 电视剧虎胆雄心描述的是以江波同志为代表的红色特工长期潜伏敌营,为我党、我军获取大量有价值情报的故事。 1939年国民党特务何昆在上海刺杀追随汪精卫的汉奸汪丕夫失败,走投无路,江波给了他一笔资金用于恢复其力量。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国共矛盾仍然存在,江波不应资助何昆 何昆做法尽管偏激,但仍属抗日的行为 汪丕夫已成为叛国投敌的大汉奸,该杀 江波贯彻了我党抗日
38、民族统一战线精神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因此 不对,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的情况下,应一致对外。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近代 民主革命。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抗日符合当时全民族的共同利益。 如图,某同学在自学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因其对象是沙皇专制,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列宁在 “四
39、月提纲 ”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而非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七月流血事件后转为武装斗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性质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年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运动。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识记和理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如图,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紧扣题干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朝核六方会谈属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六方参与的地区安全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区域合作问题,都与联合国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 点评:我国积
40、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外交活动主要表现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为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多边国际机构中的活动,全面参与国际裁军领域活动,积极推动国际裁军进程,积极倡导和实践新安全观,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如图,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 冷战 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表述错误,图片是关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会晤; B表述错误,图片是关于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C表述错误,图片是二战时期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只有 D表述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和冷战。 点评:历史学习过程中注
41、意结合历史图片。 桓公日: “处士、农、工、商若何 ”管子对日: “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这反映了当时 社会分工更加细致 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府强调规范社会秩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所谓使士 “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云云,都是为了便于士农工商四民各司其业的方便。士之 “就闲燕 ”是指使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以讲求孝、敬、尊卑以维护宗族贵族统治秩序;工 “就官府 ”是工商食官使然,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自然要 “就官府 ”;商以贸易,故 “就市井 ”;而农夫的任务是
42、耕种,所以 “就田野 ”,但这儿的 “就田野 ”决不意味着农夫住在城外,而是住在城门里侧。因此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体现,可排除,其它三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注意根据材料进行分 析。 综合题 (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一 如图,刻有希腊名人的图片: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43、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哪一项具体制度?( 1分)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1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2分) (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 1 分)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 3分) ( 4)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 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3分) 答案:( 1)陶片放逐法(
44、1 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1 分) ( 2)举措: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2分) ( 3)国情( 1分)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 4)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 3分 ,答出三点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 (1)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创立,雅典 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因此体现了古希腊
45、民主原则。 ( 2)联系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于 1911 年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其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3)第一小问注意东西方两种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不同。两者有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各国政治制度的选择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情。第二小问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46、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调动了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 4)注意概括: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虽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艰巨性、曲折性,但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政治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没有绝对的唯一的模式,存在着具体不同政体形 式的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政治文明。 点评: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各领域所发生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和近代化意义的变化 ,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教育、科技)等方面去梳理知识内容,形成对近代化历程的整体认识。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47、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 1 巨人中国 材料二 如图,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图 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如图,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 3 Dragon(中国龙 )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 “巨人中国 ”的原因。 (3分 )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 2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 请举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2分 ) (3)图 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