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 12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尤为科学家所需要。 ”对这一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C自然科学依赖于哲学并随之而发展 D形成哲学思想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题干说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说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故 B观点正确, A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和前提, C观点错误,不是依赖于哲学并随之而发展, D 观点错误,自然科学研究的目
2、的是为了实践,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点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同时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 “取消论 ”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 “代替论 ”。把哲学看做是 “科学之科学 ”,这种 “哲学万能论 ”是十分有害的的。 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 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
3、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这说明 A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B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认识的差异性,题干说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分法不同,是因为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C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不是随意性的, D观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故答案:应选 B。 考点:认识的差异性 点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4、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事文化,生产农家情趣。 “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 ”,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法观点, 观点错误,生
5、产关系的变革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生产力 的发展,题干不如综合开发体现了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观念一更新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和发展的观点,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辩证法观点 点评:本题是四选三的试题,考生可以用排错法作出选择,该题 观点错误,答案:便可得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他的诗中曾经写道: “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下列诗句与之哲学 寓意相同的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6、 B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量变与质变原理, “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原理, A观点体现的是认识的差异性, B观点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观点体现量变与质变, D观点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答案:应选 C。 考点:量变与质变原理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世界看待中国
7、的目光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谈论 “中国责任论 ”: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表示希望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哲学思维是 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题干说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
8、国国际定位和角色,说明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说明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故 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 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今年 8月底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启动争议多年的异地高考改革。回
9、答题。 【小题 1】启动异地高考改革,说明我国 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民主的广泛性 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民主的真实性 A B C D 【小题 2】随迁子女异地高考,不只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户籍制度、资源配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诸多复杂问题。各地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时应攻 难克艰、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兼顾各方利益,力求多方共赢。上述材料体现了 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勇于改革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着眼于事物整体才能实现最优目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解决矛盾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
10、题考查公民的权利, 观点错误,权利没有扩大,启动异地高考改革,说明我国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故 符合题意, 观点与题意无关,题干体现了真实性而不是广泛性,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公民的权利 点评:考生要注意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范围(不是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具有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和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上。本题难度一般。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法,题干说各地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时应攻难克艰、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兼顾各方利益,力求多方共赢,着眼于事物整体才能实现最优目标,具体问
11、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解决矛盾,勇于改革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故 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主要矛盾,故 答案:应选 B。 考点:辩证法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这说明 A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
12、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题干的意思是:清正而有容忍的雅量,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刚直而又不至于执拗。这道理就像上好的蜜饯并不过分的甜,上好的海味并不过分的咸,。一个人要把持不偏不倚的尺度才是为人做事的美德,意思就是要在矛盾的斗争性中把握统一,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 C、 D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B。 考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点评:矛盾观点是一个重点兼难点的问题,经常结合文言文来进行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考生注意理解二者的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 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13、约第 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 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中国重申并强调,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上应坚持“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原则。这是因为 A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B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中,部分对整体有着决定性作用 C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D矛盾的统一性推动着事物和谐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A观点错误 ,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 B观点错误,整体起决定作用,题干说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上应坚持 “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原则,这是因为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才是实事
14、求是的态度,故 C观点符合题意, D观点错误,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故答案:应选 C。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 点评:本题考生注意排除错误项,答案:即可得出,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 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本题难度一般。 “神舟八号 ”与 “天宫一号 ”两次对接成功,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历史性新纪元。他们的对接,经过捕捉、 缓冲、拉近和锁紧 4个步骤,才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15、。为突破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技术难点,广大科技人员迎难而上,集智攻关,攻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表明 具体事物的联系不因人类活动而改变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解决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矛盾, 观点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联系、矛盾 点评: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
16、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 看问题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考生注意将主要矛盾与主要方面区别开来,难度一般。 20年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如一缕春风掀起了全国上下的深入改革。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我们当以 “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人说: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 不完美 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敢于直面
17、矛盾,解决矛盾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否定实现的 善于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辩证否定观,题干说要改革,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敢于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否定实现的,故 符合题意,题干中说的是主次方面而不是主次矛盾,故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 考点:矛盾、辩证否定观 点评:做出该题的关键是对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区别开来,主要矛盾是指复杂事物中有多个矛盾,其中有一个是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是一个矛盾中有一方是主要方面,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18、传统民本思想也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但其目的是 “治民 ”、 “驭民 ”;党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立足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传统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 思维创新就是 “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 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动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创新, 观点错误,错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辩证否定观是既肯定又否定, 观点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传统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推动社会
19、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创新 点评:本题是一道二二组合选择题,考生注意排错法的运用,该题就是排除两个错误选项 ,答案:便可以得出,难度一般。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扬弃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神舟 ”八号飞船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现连接,形成组合体。这一对接的成功得益
20、于 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尊重联 系的客观性,善于根据事物间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尊重联系的普遍性,建立任何具体事物间的联系 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根据需要创造联系,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和客观性, 观点错误,联系的普遍性,但是也具有条件性、客观的,所以不是任何具体事物间都有联系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观点错误,不能根据需要创造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依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电视摄像机的引导,经历了捕获、缓冲、拉近、锁紧的过程,最终实 现连接,形成组合体。这一对接的成功得益于尊重联
21、系的多样性,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善于根据事物间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联系的多样性和客观性 点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 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本题难度适中。 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国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的话,会迫使
22、本国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创新,从而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从哲学角度上看,消费者和企业之间 A二者的联系是偶然存在的,具有普遍性 B二者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具有客观性 C二者的相互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量变 D二者的相互对立推动着事物不断出现质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具体性, A 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不可能是偶尔,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对立与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 C、 D观点均错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的, B是正确的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联系的条件性、具体性 点评:矛盾的观点是一个难点问题,本题有一定的难
23、度。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对立与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 思想家范缜认为,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 “存在即被感知 ”。二人的观点都是对 (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范缜认为,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
24、质,神者形之用 ”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人的观点都是对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回答,故 D 观 点符合题意, A、 B、 C 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点评: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本题难度适中。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A “天下万物
25、之理不外乎吾心 ” 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C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 D “物是观念的集合 ”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认为水是万物之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D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C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点评:唯物主义有三种形式: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二是客观唯心主 义,认为物质世
26、界是由神上帝创造和决定的,或者是由客观精神决定的,否认人的作用。二者在形式上不同,但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本题难度一般。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萨金特和西姆斯通过对 “利率上调是如何影响 GDP的?如果政府调整财政预算,经济将会怎样? ”等经济问题的分析,创立了一系列方法,用于研究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B源于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思考 C构建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 D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总结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A观点错误,方法论是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经济学家的研究
27、成果源于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和思考,故 B观点符合题意, C观点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 D观点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故答案:应选B。 考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点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本题难度一般。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28、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题干中苏东坡的观点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即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 C观点都过分夸大运动,而否认静止的存在,是一种诡辩论, D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答案:应选 A。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9、。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012 年壬辰年生肖 “龙 ”邮票因为外形设计 “张牙舞爪 ”引起了网友争议。有人说 “威武庄严,一身正气 ”,有人则认为 “凶神恶煞,霸气外露 ”。专家说,这条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九龙壁。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艺术作品会给人无限遐想 B读者对邮票的理解与自身的生活阅历及感悟息息相关 C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而错误意识则来源于主观世界 D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由于现实中龙的存在赋予了设计者灵感
30、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 A观点错误,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题干中不同的人对这条龙的看法不同,这说明读者对邮票的理解与自身的生活阅历及感悟息息相关,故 B 观点符合题意, C 观点错误,无论正确还是错误,意识都是来源于客观世界, D观点错误,现实中根本没有龙的存在,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意识 点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意识的特点),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本题难度一般。 著名物理 学家基普 索恩说道: “从前,时
31、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 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 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特点, 观点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观点错误,社会科学不能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说明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 符合题意,故
32、答案:应选 D。 考点:意识的特点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错误选项。本题难度适中。考生要注意把握意识的特征,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 优秀的影视作品打动观众的不是靠高科技手段营造的场景,而是要能启迪观众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 ”。这体现了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 ”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的认识活动受主
33、观因素制约,故 符合题意, 观点是可知论与题意无关, 观点错误,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思维,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故 答案:应选 C。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生注意先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再排除无关选项,难度适中。考生要重点把握意识的特征,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波士顿经验曲线又称之为经验学习曲线,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累计越多的经验,他们就越有效率(如图)。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真理总是有条件的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图表中说的是当个体或组织
34、在一项任务中累计越多的经验,他们就越有效率,说明实践的重要性,故 D观点符合题意, A、 B观点与题意无关, C观点表述不全面,认识具有无限性,但是就一个具体的人认识则是有限的,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 在今年的德国汉诺威信息与通信技术博览会上,展出一款绘画机器人,它在动笔之前,会先为目标物体拍摄一张黑白照片,然后通过内置的电脑程序对照片
35、加以分析,并确定物体的轮廓和各部位的明暗对比。只需花费三分钟时间,就能够将眼前物体大致勾勒出来。这说明 科技的发展让机器人具有了分析能力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 人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规律、发展规律、利用规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特点和实践的特点, 观点错误,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所以电脑是没有分析能力的, 观点也错误,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展规律,只需花费三分钟时间,就能够将眼前物体大致勾勒出来,这说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36、C。 考点:意识的特点和实践的特点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错误选项 ,考生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本题难度适中。 “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 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功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 ” 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 艺术创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实践, 观点错误
37、,认识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正确的推动实践发展,错误的阻碍实践的发展,题干说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功画谱之类,已落下乘,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故 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 考点:社会实践 点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本题难度一般。 综合题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 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但仅仅依靠科技是不够的,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装备、现代科技、现代产业链条、现代经
38、营理念、现代经营方式、现代的新型农民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土地流转、生产组织方式、资金支持、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创新保障农产品持续有效的供给。( 6分) 答案: 增强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创新与转化,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 (2 分) 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土地流转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制度的创新,推动生产发展;( 2分) 通过现代观念的转变, 新型农民的培养,推动思维创新,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文明程度。(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创新的作用,考生首先审题确定考试的内容是创新的作用,创新的作用主要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39、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考生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创新的作用 点评:该题的考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创新的作用,所以考生只要围绕该作用进行作答,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一般不会答错方向,但要求考生对该内容要非常明确,所以该题的难度一般。 从 1979年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开始,中美合作关系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但两国关系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已成为双方的主流民意。是世界和平与繁
40、荣的期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9分) 答案: 联系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美合作关系为中美两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 3 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合作关系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我们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但我们又应对中美关系充满信心,中美合作关系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期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3 分) 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
41、认识方法,着重抓住主流。中美关系中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中美两国要做伙伴而非对手。( 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辩证法,考生首先确定考试的范围是 辩证法,第二步回忆教材,辩证法主要有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等知识点,第三步结合材料选择有用的知识点,本题可以用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等原理,考生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辩证法 点评:辩证法是哲学中最重要的考点之一,内容较多,主要有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等知识点,考生注意结合材料去进行作答,考生一定要注意将唯物辩证法与辩证唯物论混淆,哲学试题最重要的是范围,本题难度适中。 国家 “十二五
42、”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此有专家指出, “文化自觉 ”指的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既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也是对 “文化自觉 ”历程的一种概括。 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专家观点的认识。( 8分) 答案: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前提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 3
43、 分)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由此而形成多元共生的局面。( 3分)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同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 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
44、展。 考点: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点评:该题考生首先要确定考试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然后回忆教材该题知识点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进行作答,考生注意这是一个小切入点的哲学试题,一般就是该原理的内容和材料结合进行分析,难度一般。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 ”,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 “美丽中国 ”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
45、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 “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 ”这一建设 “美丽中国 ”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8分) 答案: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 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尊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分)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这一新模式体现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
46、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趋利避害地改造自然,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可持续发 展。( 4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的有关内容, 考生可以从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发挥主观能性角度进行分析,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然和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规律的有关内容 点评:哲学试题考生首先要确定考试的范围以及知识点,然后结合本考点的知识作答,注意答题模式一般是世界观 +方法论 +材料的模式
47、,本题是知识限定 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对日本政府非法 “购岛 ”等一系列损害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要求日方切实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争议的轨道上来,向国际社会阐述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 由来、法律依据、国际文件和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监船赴其海域巡航执法,命名并公布其名称,划定并公布其领海基点基线等。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措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