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379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 “史实 ”、 “史论 ”、 “史识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 “史论 ”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韩非子 “法不阿贵 ”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 D孔子提出 “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史实 ”、 “史论 ”、 “史识 ”并称为史学的三要素。 “史实 ”即历史人物、事件等基本的历史事实; “史

2、论 ”是对客观历史如史实、人物、历史现象的评论;“史识 ”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其中 A、 D项是属于 “史实 ”; B项属于 “史论 ”; C项属于 “史识 ”。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3年 3月 25日抵达南非,参加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第五次领导人峰会。这次峰会主题为 “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 ”。该峰会 的召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的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B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 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金砖国家加

3、快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和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金砖国家第五次领导人峰会的主题是 “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 ”,目的是为了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项正确; A、 B项材料无法体现, D项是现象并非本质。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网络著名的红色写手雅科夫在红星陨落之谜 论苏联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一文中,主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给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是 A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放在首位 B坚

4、持以 “民主社会主义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C坚持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D注意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推行改革。他在经济领域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在政治领域以 “民主社会主义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坚持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排除 B、 C项;戈尔巴乔夫改革给中国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是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933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

5、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该措施的直接影响是 A使农民的利益收到损害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 式 C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农产品的价格得到回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注意题干的限制词 “直接影响 ”。针对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暴跌的危机,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让农民减耕减产,防止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D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 B、 C项不是缩减农业的直接影响。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马克 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

6、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法国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 14、 1 5世纪时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相比,突出强调了 A倡导人人平等 B追求政治民主 C鼓吹人性解放 D批判神权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 “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指的是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提出了政治平等及国家政体、法制等方面的要求和主张,勾画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立国原则。 A、 C、D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故选 B。 考

7、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回顾 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 “冷战 ”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B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双方的关系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经贸领域以及许多全球

8、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 D项正确; A项是导致双方对立的原因; B项不是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华政策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C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图片信息的能力。第一幅图片公私合营、第二幅图片农业实现合作化反映的是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大改造,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 A 项符合三幅图片共同的主题; B 项不符合第三幅图片;C、 D项与图片内容都不符合。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列材料是 1919年 6月间上海等地发给北洋政府的部分电函名称,这些电函作为史料能够直接证明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上海在五四运动期间开展了 “三罢 ”斗争 C上海成为五四运动 的新中心 D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题干的限制词 “直接证明 ”。 1919年 6月正值五四运动期间,从 “任士铿报告西捕阻止学生游行并击伤华人密电 ”可知上海

10、发生了学生的罢课斗争;从 “上海交通银行报告上海罢市罢工金融危急函 ”、 “李纯等关于镇压并转报南京等地响应上海三罢斗争文电 ”等信息可知上海同时也发生了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故选 B项。其余三项都无法通过材料直接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凡二十五 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对这个方案理解最准确的是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B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D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

11、所有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材料反映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财产分配制度。根据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圣主 ”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婚娶等费用由国库统一配给。体现了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项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并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材料要求平均分配财产,反映了农民阶级追求经济上的平等,没有涉及政治生活,也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A、 B、 D项均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2012年 7月 11日,以 “感知郑和 ,拥抱海洋 ”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南京进行。中国

12、航海事业历史悠久,下列有关航海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航海活动从海上丝绸之路已到达亚非欧地区 B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C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波斯湾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可用排除法解答。隋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波斯湾, A项错误;宋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事业, 13世纪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项不符合史实;清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禁绝, D项错误。本题选 B。 考点:

13、古代中国的经济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 “二十四民 ”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 之外,新添了 “十八民 ”,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 八民,全都是 “不稼不穑 ”之民。从传统的 “四民 ”或 “六民 ”向 “二十四民 ”转化反 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D政府的赋税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 “二十四民 ”之说新添了 “

14、十八民 ”,都不从事农业生产。从传统的 “四民 ”或 “六民 ”向 “二十四民 ”的转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C项符合题意; A项错在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 B项不对; D项材料无法体现; A、 B、 D均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 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 “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亦曰两地。 分文事任宰相,武事任枢密。太宗命曹彬取幽州,而宰相李防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 ”这说明当时 A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B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

15、相权受到较大削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枢密院是北宋时期 掌管军事的机构,最高长官称枢密使,据材料记载, “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 ”、 “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即宰相)不预闻。 ”说明宰相无法干预军政,相权受到较大削弱。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综合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

16、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 “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 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洋气氤氲;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三是妙,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我们看报纸杂志,看文人笔记,对七十年代前后的上海,用墨最多是洋、奇、妙。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 统计, 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 48家,占全

17、国工厂总数 28.1; 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 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 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 12生产工具与图 11相比有何优点 图 1 2生产工具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6分) (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领域出现何种新现象 对当时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影响 此新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 10分) ( 3)依据材料三、四对近代上海的描述,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反映时代特征的信息 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 10分) (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人类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8、6分) 答案:( 1)优点:铁制工具和骨器相比坚硬、耐用、锋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分)影响: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2分)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2分) ( 2)现象:纺织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2分) 影响: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小说的繁荣。( 2分) 原因:政治: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外交: “闭关锁国 ”政策的影响;思想: “八股取士 ”束缚人们的思想,传统伦理道德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任答其中三点得 6分) ( 3)变化:近代商业发展;出现西式建筑;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深;近代企业创办在全国占较大比重

19、等。(任答其中两点得 4分)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自然经济解体较早;洋务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等。(任答其中三点得 6分) ( 4)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外来 先进文化的影响;政府政策的推动;科技文化的进步等。(任答其中三点得 6分) 试题分析:( 1)图 11的生产工具是原始农业使用的骨器,图 12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与骨器相比具有坚硬、锋利、耐用等优点;第二小问铁农具使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概括。 ( 2)材料二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这是一种资本

20、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文化领域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批判社会现实的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原因。 ( 3)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洋货充斥,洋房栉比 ”反映了商业发展、西式建筑出现; “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 ”,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传入中国; “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 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 28.1; 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 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 42.4。 ”,近代企业在全国

21、占较大的比重。原因是上海较早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交通便利,近代企业集中。 (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府政策、科技进步、外来文明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生产工具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 60分)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 “美丽中国 ”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 2月 10日前后,

22、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陷入雾霾 天气。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其污染物PM2 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污染物质的来源还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 材料二 我国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变化图。 材料三,素有世界 “雾都 ”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1952年的 “大烟雾 ”( Great Smog)事件中约1 2万人因这次空气污染事件吸入污染物而死亡,患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痛定思痛,英国人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其关键一着是 1956

2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划定 “烟尘控制区 ”,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在此基础上,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 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 15天, 1980年降到 5天。 材料四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资源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 “四位一体 ”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 设的 “五位一体 ”。这 “五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

24、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五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自治区。在这种形势下广西坚持一切从区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 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西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英国伦敦成为 “雾都 ”的历史原因 英国政府是如何解决此问

25、题的 ( 12分) (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 8分) 答案:( 3)历史原因: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应用导致煤炭大量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两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增加,生活污染加剧。( 6分)解决:英国 通过法律保护环境;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推广运用等。(任答其中三点得 6分) ( 4)影响:积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消极: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必然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分) 认识:环境问题是

26、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科学协调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3)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伦敦成为 “雾都 ”的历史原因;英国政府改变这种局面的举措可依据 材料三归纳:英国议会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 4)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可以从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