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796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 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 “(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B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 C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 ABC都符合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 D理解错误,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统一中国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选 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 “人曲 ”,下

2、列关于 “人 ”的阐释正确的是 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B提倡自然的人性 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 D强调人的理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反对神性; A是出自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 “因信称义 ”, C是出自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 de 主张, D是出自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思潮,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指出: “光荣革命 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这里 “变革的手段 ”不包括 A保留了君主制 B改变了国家性质 C逐渐实现民主政治 D废除了君主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3、: “光荣革命 ” 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否定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代议制政体,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 BCD都符合 “变革的手段 ”, 保留了君主制属于 “传统的沿袭 ”,与 “变革的手段 ”不符,因此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4、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自由主义的兴起,即强调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反对封建时代的干预, AD与题干不符, C 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此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有人说,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 ”。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为了减少工业生产的盲目性,进行计划指导; B是为了恢复银行信用; D是为了刺激美国商品出口; C是直接有利于改善工人阶级的境遇,符合题干中 “牧师面貌 ”,而实际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因此选

5、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提出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正确方向 C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直接的号召力 D “和平 ”、 “面包 ”的口号深得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不对,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 C 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结束后实施; “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违背了广大人民 “和平 ”、 “面包

6、”的愿望,而布尔什维克提出的这些口号却深得人心,因此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李鸿章曾自嘲自己为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下列哪个人的作为与李鸿章比较一致 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开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C勃列日列夫推行 “新经济体制 ” D戈尔巴乔夫推行 “加速经济发展战略 ” 答 案: C 试题分析: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的意思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局部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清朝的封建制度;勃列日列夫推行 “新经济体制 ”后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因此与之相似;AB 是苏俄获苏联体制或政策

7、的创新, 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以下为某国际组织的有关协定: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 复兴与建设, 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应该为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任务: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

8、易自由化。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初期: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因此选 A。 考点: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肖像画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 ”符合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的特

9、点。因此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绘画。 一位学者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写道: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 ”说明该学者认为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公正 雅典民主存在体制性危机 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 ”说明学者认为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直接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导致权利的误用和滥用,而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因此

10、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英国史学家彼得 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 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 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 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图 1 图 2 从图 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 图 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 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 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图 1是实景图 ”说明 正确, “ 图 2是经过技术

11、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 ”说明 正确 , 符合我们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原则或方法,因此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 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 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 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凋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经济要素(人、财、物等)都由政府控制,无论城市市民还是农村的农民,都被束缚在固定的户籍所在地,人们没有多少流动的自由和必要。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后,

12、政府对人财物的控制放松,所以人口流动更为自由。故 B项正确。 A 项中 “丧失 ”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C项说法错误,城乡差别依然存在, D项说明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而非 “自由 ”流动的原因。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 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建筑发展史 清代外贸史 运河文化史 商帮发展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 汇聚扬州 ” 可知 正确; “秦商、晋商、徽商 会

13、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 ”可知 正确; “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 ”可知 正确, 无从体现,因此选 B. 考点: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某著名思想家曾主张 “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 赋敛繁多,律外而取 ”,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答案: B 试题分析: ”扩张皇权 ” 是指为皇权服务, “王霸双管齐下 ”是指儒法并用治国,A不对,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皇帝制度尚未建立; C 不对,朱熹结合佛教、道教思想改造儒学; D不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皇权; B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法

14、家等思想改造儒学,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 “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 非常吸引读者 ”。这里的 “读者 ”最主要指 A达官显贵 B知识分子 C市民阶层 D社会游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 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 ,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因此选 C. 考点:古代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1912年清帝退位诏

15、书说: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省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诏书不能说明 A妥协体现了历史 智慧 B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C加快中国走向共和的步伐 D企图保留君主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 “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表明清政府不得不顺应形势,宣布结束清政府的统治,实行共和政体, ABC都理解正确, D与诏书不符,共和政体

16、恰好不企图保留君主地位,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 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里,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推动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公司地处沿海交通方便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C列强忙于应对危机无暇东顾 D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这一客观条件之前就已经存在; B不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是在 1912年; C 不对,列强无暇东顾,从而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19141918 年一战期间,而 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列强为了应对危机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掠

17、夺; D 符合 题意, 1932 年这一时期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 “(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 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西风东渐,青年男 女思想日益解放 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18、 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 ” 说明 正确; “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 ”说明 正确 ; 不对 ,1908年为晚清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政府于 1912年建立 ,因此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 “重估一切价值 ”,对中国进行深层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推动 A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 C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D传统文化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

19、家猛烈批判儒家思想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力图通过西方的 “民主 ”“科学 ”思想改造中国,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因此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 迈斯纳说: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 “既是具体的中国历史环境的产物,又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论断的是 A领导工人运动 B进行国民革命 C工农武装割据 D国共合作抗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CD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进行革命的表现,但是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毛泽东提出的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为胜利指明了方向,因此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20、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综合题 ( 13分)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 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 中国史 博学人 材料二 在整个 19世纪,英国 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

21、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 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 “公务套服 ”,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 “白领阶层 ”。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 “蓝领阶层 ”。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世界全史百卷本 材料三 “(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 ,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 (英)呤 o太平天国亲历记 请回答:

22、 (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5分) ( 2)材料二中英国男子日常着装有何特点?( 2分) (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习俗变化的认识?( 2分) 答案:( 1)现象:市井娱乐生活繁荣。( 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文人阶层的壮大和市民文化的发展。 ( 3分) ( 2)特点:工作服流行;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 2分) ( 3)现象:广州姑娘衣着打扮西化。( 2分) 原因:广州开埠通商;社会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 2分) ( 4)认识:习俗是一种

23、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要正确对待,既不盲从,也不抗拒。( 2分) 试题分析: ( 1) “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 ”“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 ”可知市井娱乐生活繁荣;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北宋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等。 ( 2) “在英国 ,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可知工作服流行;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 ( 3) “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可知当时社会生活西化的趋势。 ( 4)综合上述材料,注意习俗变化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要正确对待。 考点:商业的发展 北宋

24、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 14分)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呈现新陈代谢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 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 1872 年李鸿章上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研究近代中国应该从三个层次来说明:第一、它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如危崖转石不达其地不止;第二、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

25、,螺旋特别多;第三、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资本主义之新。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面临 “三千年一大变局 ”的主要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局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分) ( 2)陈旭麓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是走向近代化,是一个由旧到新的过程。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50字左右) 答案:( 1)含义:列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巨变。( 2分) 影响:政治上,国家主权沦丧,逐步沦为半殖民

26、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2分) ( 2)评分标准: 一等( 8 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4 7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0 3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试题分析: ( 1)李鸿章为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尤其列强侵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巨变;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列强侵华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 2

27、)注意紧扣 “走向近代化 ”这一主题,相关史实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回答中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观点明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洋务运动。 ( 13分)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 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 1902年) 材料二 “九一八 ”事变后

28、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胡适不顾夫人的劝阻弃学从政,傅斯年一反 “考史不著史 ”的风格撰写东北史纲,顾颉刚转向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历史学卷 材料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相继奔赴延安和重庆,这两地成为抗战期间历史研究的两大中心。 两个中心,两支队伍,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又相互激荡,共同推进了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历史学卷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梁启 超认为新史学的地位与特点是什么?有何社会价值?( 4 分) (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史学研究发生的变化。( 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延安和

29、重庆得到发展的原因。(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关系是什么?( 2分) 答案:( 1)地位和特点:最博大、最切要。( 2分) 社会价值:唤醒、鼓舞民众;推动社会进步。( 2分) ( 2)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史学研究由考证转入经世致用。( 3分) ( 3)史学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抗战的需要;国共合作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合 法地位。( 4分) ( 4)史学发展反映时代变迁,同时又反作用于时代变迁。( 2分) 试题分析: ( 1)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 ”;第二小问注意材料信息 “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

30、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再加以组织概括。 ( 2)时代背景注意 “九一八 ”事变后 ”,变化注意 “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 ”等,可知史学研究由考证转入经世致用。 (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合法地位,史学研究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 等。 ( 4)注意从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双向关系辩证的分析。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改革艰难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

31、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人民起义此伏彼起,政府财政困难,列强又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国 材料二 秦国很小,传统的惰性力量较弱,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并不十分强大,拥有军政大权的秦孝公、商鞅锐意改革,把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贯彻到底,对反对变法的人严惩不贷,即使是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公子虔,商鞅也敢于黥之、劓之。 材料三 在一个积重难返、气数已尽而又十分守旧的王朝末年,任何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顶多只是某种回光返照。更何况,维新人士不仅自身的权力很小,而且依靠的 “圣主 ”光绪帝又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操纵 材料四 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

32、面必须唤醒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 以上均摘自蒙礼 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 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变法 “惊人相似的际遇 ”。列举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6分) (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两次变法 “天壤之别的结局 ”的原因。( 2分) ( 3)以两次改革为例,谈谈你对材料四现象的理解。( 2分) 答案:( 1)相似际遇:国家贫弱,内忧外患的社会形势。( 2分) 史实:战国时期秦国贫弱,守旧势力强大;受到其它诸侯国侵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

33、剧;国内人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4分) ( 2)改革派力量的大小;变法措施落实与否;守旧势力的强弱。(任两点得 2分) ( 3)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富强;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 2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提取材料信息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 ”“晚清时节,人民起义此伏彼起,政府财政困难,列强又虎视眈眈 ”,进而得出结论。 ( 2)对比两段材料信息,材料二 “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并不十分强大 ”“拥有军政大权的秦孝公、商鞅锐意改革,把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贯彻到底,对反对变法的人严惩不贷 ”; 材料三 “一个积重难返、气数已尽而又十分守 旧的王朝

34、末年 ”“维新人士不仅自身的权力很小,而且依靠的 “圣主 ”光绪帝又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操纵 ”,从改革与守旧势力的对比、改革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回答。 ( 3)材料四现象说明改革的必然性,但是改革的进程是艰难曲折的,联系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但是商鞅本人惨死;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 2分)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分)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但又跳不出特定时代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没有一个宽松、平和与自由的社会环境,经济就不可能继续发展, 于是克服专制王权就成为那些具有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最大任务。英

35、国内战就是为了克服专制王权,然而暴力革命的结果是消除了国王,却产生了另一种专制形式,即克伦威尔的个人独裁。 刘成英国兴衰千年回溯 材料二 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地欢迎。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因为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是怎样 “克服专制王权 ”,“又建立另一 种专制形式 ”。( 4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在内政方面 “受到普遍欢迎 ”的措施。( 4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经常出

36、现 “另一种形式 ”的个人独裁统治的历史现象。( 2分) 答案:( 1)处死国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解散议会;建立护国主政权。( 2分) ( 2)打击保王党势力,镇压激进派;设立法兰西银行,推行币制改革;颁布民法典;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 4分) ( 3)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执政者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任 答两点得 2分) 试题分析: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在内战中打败王党军,处死国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另一方面建立护国主独裁政权,死后造成英国政局动荡。 ( 2)从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归纳拿破仑的措施。 (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工业革命之前的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相对强大;受君主制传统的影响;执政者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拿破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