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南昌10所省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七)(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379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西省南昌10所省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七)(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江西省南昌10所省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七)(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江西省南昌10所省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七)(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江西省南昌10所省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七)(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江西省南昌10所省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七)(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西省南昌 10所省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七)(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中子产(春秋时齐国人)对韩宣子说: “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 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强要;或 幔 欣 斜 撸 椅鹩胫 !罢夥从吵龅笔保 /p A商人与国家相互依靠 B商人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与国家矛盾尖锐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世有盟誓,以相信也 ”,大意是说郑公室与商人盟誓以相保,反映了郑国商人与国家相互依靠。 BC 表述片面化, D 与题干意思不符。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2、。 针对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频频阻挠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2012年 10月 1日,三一集团就奥巴马和 CFIUS对罗尔斯公司的选择性执法提出诉讼,这主要说明( ) A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D我国企业利用规则意识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 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C的说法过于笼统; D符合题意,材料的关键信息在于 “三一集团就奥巴马和 CFIUS对罗尔斯公司的选择性执法提出诉讼 ”,说明我国企业利用规则意识增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3、 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 “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 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这表明( ) A临时政府深得民心 B二月革命尚未成功 C 四月提纲脱离实际 D革命阵营存在分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违背民心; B不对,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不对,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指明了方向; D符合题意,加米涅夫的话说明他对列宁关于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持怀疑态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关于牛顿天文

4、学理论,康德在潮汐假说中说: “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摩擦 尽管这种力微少,但这种力将使地球速度逐渐迟缓,因此,地球和整个太 阳系都将走向毁灭。 ”在此,康德( ) A强调牛顿天文学存在不足之处 B大力批判封建教会宇宙观 C认为事物兴亡遵循自然规律 D主张用理性批判研究科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康德的潮汐假说指出一切事物在产生与发展之后必将逐渐走向衰老和死亡。地球当然也不例外。 A不对,康德是借助牛顿天文学进行假设而非强调牛顿天文学存在不足之处; B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因此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500年是人类历史

5、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 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方间彼比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 在哥伦布远航抢险之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表明( ) A 1500年以前地方彼此隔绝 B行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人类历史进程 D世界历史应从 1500年开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这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 B不对,作者是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 D 不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C 符合题意, “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方间彼比隔绝的束缚 ”“在哥伦布远航抢险之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

6、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都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尼采说: “悲剧恰好证明,希腊人不是悲观主义者。 ”而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的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由此可以看出( ) A悲剧是希腊乐观主义的表现 B人文精神决定古希腊文化发展 C悲剧是古希腊文化的 自我追求 D悲剧表现了古希腊人民的愿望和寄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尼采是说 “希腊人不是悲观主义者 ”而非说明悲剧是希腊乐观主义的表现; B中 “决定 ”的说法不对,决定文化发展的因

7、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 C也与题干不符; D符合题意,希腊悲剧中的英雄在从抗争到毁灭、对生命执著不休的过程中,人格力量得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人的价值得以最充分的显示,因此而使人们敬重、叹服、仰慕他们。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主义。 毛泽东在 1956年 8月说道: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 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那必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球藉。 ”这表明我国( ) A整个工业化框架初步确立 B经济政策向重工业倾斜 C经济建设有冒进倾向 D同美国关系紧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结果你搞了

8、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 ”反映了毛泽东急于建成社会主义、赶超美国的愿望,联系 1956年后,中共在经济建设领域逐步出现左倾错误,因此选 C。 ABD三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 1952.12.22)纲要的指示记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要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据此

9、可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畸形发展 B左倾错误日益滋长 C借鉴苏联模式 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 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表明建国初期 “一五计划 ”建设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借鉴苏联模式。 AB 是在 1958 年提出建设总路线,错误发动 “大跃进 ”等之后;D是在 1953年 “一五计划 ”开展以后,时间不符,因此选 C.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贾正清在中华民国剑桥史中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 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全度过了那场全

10、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推动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方 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 1929年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这反映当时( ) A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B中国没有真正融入世界市场 C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D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不对,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与渡过经济危机没有必然的联系;D不对,世界经济重心仍在欧美发达国家; A符合题意,经济危机爆发时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等措施,民族工业

11、有了显著的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规定 “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只行亲属礼。 ”这反映( ) A封建等级意识的衰弱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租佃关系的深刻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宋以前,田主和佃客的关系是主仆关系,这是一种良贱关系,佃客属 “贱民 ”身份。宋律:佃客犯主人,加等论罪 ;田主殴死佃客,减刑二等。元代佃农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了。元律: “诸地主殴死佃客者,杖一百七,征烧埋银五十两。 ”到明洪武定刑律时,就不载主佃条例了。仅在 “乡饮酒 ”的仪礼中规定佃户向田

12、主行 “以幼事长之礼 ”。因此反映了租佃关系的深刻变化, ABD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梁启超说: “始皇焚书坑儒,非敌儒教 秦承魏制,置博士盖始皇一天下用李斯之策,固已辨上下定民志之道,莫善于儒教。 ”在此,梁启超( ) A认为秦始皇主张礼法并用 B肯定秦始皇对儒学的积极作用 C意在鼓吹复兴儒学 D认识到思想为政治服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 “始皇焚书坑儒 ”说明摧残了儒学, B排除; AC 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符合题意, “置博士盖始皇一天下用李斯之策,固已辨上下定民志之道 ”大意是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考点:中国

13、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焚书坑儒。 唐玄宗即位后,令诸王出为刺史,诏曰: “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 ”“宗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 ”,此举意在(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对地方的监察效率 C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 D削弱王公贵族的实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材料大意,上佐是指州长史、司马。唐玄宗即位后,令诸王出为刺史,诸王虽名为一方牧守,但并不能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从而失去了兴兵作乱的条件。同时为了减少京官与诸王接触的机会,还规定 “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 ”。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 A没有突出与王公贵族的关系, BC 与题干意思不符,因此选 D。

14、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综合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我军装备虽远不如敌,但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经验丰富 。朝鲜虽为狭长半岛,海空进攻,但因是山地、树移,稻田多,矿洞也多,吓难发挥其现代装备之作用。 虽然敌人兵力不足,不高,攻击力不强,但因具有优势的装备和强大的火力,防御还是强的。同时朝鲜为狭长半岛。蛤我军的广泛机动而敌凭借其海空优势造成很大威胁,使我处于战略内线。在这种情况下,迅速结束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 ” 邓华(志愿军) “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

15、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史阿瑟和李奇微两们将军一定有同感。 ”1953年 7月 27日 ,代表团与 “联合国军 ”代表团在朝鲜中部校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美国陆军上将马克 克拉克后来回忆。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9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朝鲜热战对主要参战国家的主要影响。( 6分) 答案:( 1)原因:中国战略上出其不意,作战水平高;中朝人民齐心抗美,英勇作战;朝鲜山地形不利于美国机械化部队,有利于志愿军深入作战;美军士气涣散,国内反战呼声不断。 ( 2)影响: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给朝韩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中国:捍卫了

16、中国的国家安 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使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失败,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神话。 试题分析: ( 1)注意材料信息 “我军装备虽远不如敌,但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经验丰富。朝鲜虽为狭长半岛,海空进攻,但因是山地、树移,稻田多,矿洞也多,吓难发挥其现代装备之作用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 2)注意参战的一方为中朝军队,另一方是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 ”,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全面阐述。 考点: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 (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 实践 材料一 1902年,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表示: “

17、今日望归政,望复辟,夫何可得?即得矣,满朝皆仇敌,百事腐败之矣,虽召吾党归周之,而亦识不能得其志也,先生惧破坏,弟子亦未始不惧,然以为终不可免。 ”“专制者,以能制之主体的利益为标准,调之野蛮专利;以所专制之客体利益为标准,谓之开明专制。 ”“夫开明专制,非不美之名词也,以发达人民为目的 ”“与立宪同一状况,是立宪之所由之阶段 ”“故开明专制者,实立宪之过渡也,立宪之预备也 ”“欲救中国必开明专制 ”。 材料二 (一)若夫数百年卵累于专制政体之人民,即乏自治之习惯 ,又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其在此等之国,破坏权衡也最易,即破之后而欲人民以自力调和平复之,必不可得之。 (二)

18、而承此大暴动之后以激烈三党争,四分五裂之人民而欲使保持社会势力之平衡必不可得之数也 于是社会阶级之争夺,遂相互迭起,而靡有穷。 (三)而社会棼乱疲弊之已极,非更有强大之主权,则终不能以奠实,故皇权思想之复活。 问题: ( 1)根据材料一,谈谈梁启超对开明专制的认识。 ( 2)根据材料说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答案: ( 1)认识: 开明专制是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核心; 开明专制是君主立宪的准备阶段; 开明专制是救亡的必经之路。 ( 2)转变:由革命转向实行开明专制。原因: 中国人缺乏民主意识,及公共意识不具备革命的社会条件 革命导致政党争斗,社会秩序混乱;

19、革命使得缺乏统一领导核心,引发皇权复辟。 试题分析: ( 1)注意概括材料一信息 “夫开明专制,非不美之名词也,以发达人民为目的 ”“与立宪同一状况,是立宪之所由之阶段 ”“故开明专制者,实立宪之过渡也,立宪之预备也 ”“欲救中国必开明专制 ”。 ( 2)梁启超明确提出了 “今日之中国, 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的论断。认为当时的中国,既不具备民主共和的条件,也不具备君主立宪的条件,故只能实行开明专制。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如果实行革命,其结果 “非能得共和而反以得专制 ”,长期在封建专制之下的的人民,缺乏民主意识,如骤然实行民主共和,国民无法真正接受,必将造成混乱,

20、最终又回复到专制政体之下。再根据材料二信息归纳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15分) 材料一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左宗棠奏稿 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响。 李鸿章 材料二 1865年,阿拉古侵占新疆,而当时的清朝又东南警报频告,致使清政府内部发生激烈争论。李鸿章强调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而左宗棠提出不能 “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力主收复新疆。清廷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材料三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

21、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的策略,于 1878 年,除伊梨外,收 复了新疆清军占领乌鲁木齐以后,计划进军南疆,筹办粮草是大事。左宗棠指示部下, “尺打真贼,不扰平民,不愁乏食 ”,果然,从达坂城潜逃出来的维吾尔族人民,赶来求见清军将领,报告 达城城中敌人的守备情况,并且说:达城是进军南疆的咽喉,在它南边百余里的托克逊周围,盛产水稻,大军如攻克托克逊,粮草不愁,因取得胜利 。 ( 1)分析李鸿章与左宗棠对新疆危机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 2)中国能收复新疆的原因。 答案:( 1) 李鸿章:强调海防,放弃西北塞防。原因: 列强侵略,东南沿海危机; 银两不足。 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 。原因:

22、 保新疆即保蒙古和京师 ; 有损国威,使强侵略加剧。 ( 2)原因: 正确的战略; 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 左宗棠等官员的努力; 清朝的重视。 试题分析: ( 1)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 左宗棠主张 “海防 ” 与 “塞防 ”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再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即可。 ( 2)注意材料三信息, “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的策略 ”“左宗棠指示部下,“尺打真贼,不扰平民,不愁乏食 ”,再联系清朝的重视等因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23、或者换句话,只有在西方,哲学家一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在西方?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 不过,若无西欧特有的社会氛围,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与之相似,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进步,技术进步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根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范观点一,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

24、第一次科技革命 我赞同该观点,文艺复兴中的学术成就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直接推动了第一次科技革命。 文艺复兴中的文艺繁荣,解放了人的思想,促进了科学解放。 文艺复兴的社会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该观点从社会科技革命的角度出发,是正确的。 试题分析: 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具体来 说,作者认为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以及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有关。考生通常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再进行评述, “评 ”就是阐明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述 ”就是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看法。由题目设置可知答案: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组

25、织答案:时又要注意史与论的结合,力图让考生应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读,做到 “史论结合 ”、 “论从史出 ”,从而考查学生所学相关的历史知识与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新课标高考的评分标准,本题应当是按档次给分。(即:一等( 12 10 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 9 5 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 4 O 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这种题型的评分参考分观点、论述内容、整体评价等三部分,采取 SO

26、LO 评分与采分点评分两者结合的办法,即从论述与思维层次两个方面计分,这也将成为以后高考评阅小论文的基本模式。从而使开放性试题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 革命。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前 1948年,中国一共有设市城市 58个(不包括台湾地区),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不足全国总人 13%;除了少数对外通商口岸,大多数城市还远远称不上现现代城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一五计划里,城市作为国家工业化基地,提出了变 “消费城市 ”为 “生产城市 ”的口号。开始了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短时间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带来城市用地和人口的急剧扩张。城市数量

27、到1957年增加至 176个,城镇人口年均增长 7%。一类重点建设城市人口的增幅更加迅猛,如太原年均增加 31%,兰州 19%, 鞍山 19%,齐齐哈尔 20%,北京11%。这一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被称为进入了 “第一个春天 ”,规划任务围绕国家重点工业项目选址,配套建设工人住宅区和生活服务设施。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 GDP 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这

28、一时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即提高 公众健康水平,不以营利为目的。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社会公益目标优先的定位,是由当时特定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决定的。医疗服务体系的骨干部分是政府部门直接创办的国有机构,末端为隶属于城乡集体经济的集体所有制机构。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同时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机构和从业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之间没有联系。 材料三 它(农业集体化)为五年计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它消灭了曾经极大威胁苏维埃政权生存的富人,农民不再是一股独立政治力量,苏维埃权威在农村被牢固树立,这又使苏联政府能强迫农民承担工业化大量 费用,国家以征税的形式吸走剩余

29、产品,然后将剩余产品出口,以便为工业化筹措资金,尽管农民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但由于农业集体化制度,政府已能够向农民榨取足够东西,用来供养城市居民,帮助支付新的工业中心的费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三大改造开始时中央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主张逐步推进。但 1955 年后受 “左 ”倾思想的影响,改造进程过急过猛, 80%以上的农民是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内加入初级社并随即转入了高级社,这显然超越了农民当时的觉悟水平,也违背了自愿的原则。后来对农民 的土地等生产资料作价偿还也没有认真执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30、积极性。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6分) (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10分) (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一五计划在哪些方面改善了民生。( 9分) 答案:( 1)一五计划开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 ( 2)积极:消灭富农、树立政府在农村的权威;为工业筹措资金;满足城市居民对粮食的需求。 消极:操之过急,超越农民承受能力;强迫命令,违反自愿原则;成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其生产积极性。 ( 3)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居民生活;保障人民基本卫生需求;一定程度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 试题分析

31、: ( 1)注意材料一信息 “在一五计划里,城市作为国家工业化基地,提出了变 “消费城市 ”为 “生产城市 ”的口号 ”, 材料二信息 “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 ”。 ( 2)注意材料三信息 “它消灭了曾经极大威胁苏维埃政权生存的富人 ”“苏维埃权威在农村被牢固树立 ”“政府能强迫农民承担工业化大量费用 以便为工业化筹措资金 ”,材料四信息 “改 造进程过急过猛 ”“这显然超越了农民当时的觉悟水平,也违背了自愿的原则。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 3)注意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材料一涉及城市化

32、问题,材料二涉及医疗卫生,材料三四涉及农业问题。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战中,奥斯曼土耳其站在德国一边,导致协约国一方对其宣战。1918.10. 土耳其战败投降, “他们既然来了,就得离 开 ”,凯末尔如是说 “革命拉开序幕 ”。 材料二 凯末尔在 1923年的一次演说中表明 “至今,我们军队所取得的胜利不能认为已使国家得到真正的拯救,还应为取得科学,经济的胜利而准备。 ”之后经济公约在伊兹密尔举行的经济大会通过。 材料三 “凯末尔革命后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它强调 世俗主义 ,主张否定宗教教法、废除

33、宗教法院。在经济方面,借鉴苏俄,以 国家主义 为主导,在 1933年 -1942年,进行了两次五年计划。 ” “改革在称谓方面也有体现,由原来体现封建等级的 帕沙 ,改为贝依(先生),贝扬(女士) ” “允 许女子除去面纱,男女同校,给予女子以选举权 ” (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背景及内容。 ( 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改革的影响。 答案:( 1)背景:卷入一战;凯末尔领导革命成功;洛桑条约签订,共和国建立;反对 “大伊斯兰教主义 ”。 内容:强调世俗主义,否定宗教教法、废除宗教法院;国民议会掌握立法权;进行两次 “五年计划 ”;主张男女平等,反对一夫多妻。 ( 2)评价:政教分离;

34、生活世俗化;解放妇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巩固土耳其政治独立。 试题分析: ( 1)背景方面,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一战后土耳其面临着 严重的民族危机,凯末尔挺身而出,拯救危亡中的土耳其,并将其引向现代化道路。内容方面,注意材料三信息。 ( 2)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 20年代开始的凯末尔政府的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它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而反神权是反封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政治方面,政权、社会同宗教的分离,有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在经济方面,基本上改变了封建的、半殖民地的生产方式,使土耳其基本上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 奴役,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凯末尔的改革是同时代亚非半殖民地国家中惟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 考点: “亚洲觉醒 ”的先驱 凯末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