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二)(带解析) 选择题 被誉为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的汤因比赞叹: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 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 ”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 “精神文明 ”应该是 A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儒家学说倡导的伦理道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大一统局面实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故选 C。 A项中的忠君报国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B
2、项错误,宗法家族观念对维系家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支配性的地位需要的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才能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单纯的家族观念也容易导致分裂; D项错误,单纯的伦理道德并不能有效的维护统一的局面。 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A德拉克洛瓦: “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 B库尔贝: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 C贝多芬: “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 D华兹华斯: “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
3、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A项体现的是印象主义原则; C、 D 项体现浪漫主义特点; B 项体现了现实主义特点,关注的是现实。 考点: 19世纪来世界文学艺术 近代西方现实主义流派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 “( 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 冷战 )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 “共同市场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B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美国对其加强控制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D “冷战 ”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答案:
4、 A 试题分析:欧洲一体化建设符合西欧各国的利益,同时美国通过控制共同市场能够更有效的控制西欧,使西欧为自己的霸权服务。故选 A。 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会壮大欧洲的力量,不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C项错误,材料明显与材料中美国总统的态度矛盾;根据所学知识 D项明显错误。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建设 美韩军演引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为了加强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奥巴马准备派可携带核弹头的 B-52战略轰炸机入韩参加军演。朝方强硬表态:只要 B-52出现在半岛上空,朝鲜将立即反击,半岛局势空前紧张。 2013年 3月,奥巴马召集主要内阁成员就是否派 B-52入韩军演一事商议,假如内阁成
5、员多数反对,你认为结果会是 A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奥巴马被迫放弃这一决定 B奥巴马设法说服内阁成员同意自己的提议 C奥巴马有权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 D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提交国会讨论通过 答案: A 试题分析:奥巴马总统领导的内阁内部实行民主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故选 A。 B 项错误,奥巴马会试图说服内阁成员,但是不能左右内阁成员的意见;C项明显错误,不符合民主制的原则; D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各机构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各司其职。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美国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 :“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
6、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 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 ”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 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 ”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主张改变斯大林体制,运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选B。 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政治改革的内容; C 项材料也未交代; D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从决策上看是正确的。 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
7、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 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战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B一超多强格局受到严重挑战 C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世界格局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当今世界的格局就是一超多强。二战后的局部战争有大国插手,反映了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局部战争反映了当今世 界形势动荡,各类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出经济民主化。 因此 ACD项均正确。 B项错误,现今的国际局势正式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格局尚未建立。 考点:两极格
8、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世界局势 杰里 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 已经夺去了 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 19181919 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 A工 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故 D项错误;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 19
9、181919 年流感的直接原因 ”,说明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故 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 A项错误。排除法,故选 C 项。从材料中 “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也可以直接判断。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马丁 路德曾经说过: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马丁在此所说的 “第三者 ”指的是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 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丁路德倡导信仰得救,民众只需要真心信仰上帝就可得救,没必要以来教皇和教士的作用,故选 A。依据所学只是很容易
10、知道, BCD项都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无关。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 公元前 338年,希腊沦为北方蛮族马其顿的附庸。恩格斯说 “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 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雅典的直接民主导致了政治腐败 B城邦民主阻碍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希腊奴隶制民主导致城邦衰落 D落后民族总是被先进民族的文明所征服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明确说明希腊灭亡的原因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导致了城邦的衰落,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雅典的政治腐败的问题; B项错误,材料说明了雅典灭亡的是不是民主制; D 项错误,相对于马其顿来说,古希腊并非落后的民族
11、。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制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徐中约认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国家并未出现和平与秩序,北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因此本题选 A项。各项中 C 项说法完全错误,革命只是一种手段,建国是目的;CD 两项说法
12、错误,辛亥革命后社会有较大进步,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近代江苏某书记载: “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 ”从实质上反映了 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 B中国成为外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 ,其速度殊可惊骇 ”可以看出外国纺织品大量的进入中国,反映了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的解体。故选 C。AB项错误,只是说的材料中的这一现象的表面事实,并非实
13、质; D项明显错误。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河北邢窑遗址当选 “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与此相关的内容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C青瓷上选无雕饰,人巧久绝天难留 D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答案: B 试题分析: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故选 B。 AC项都是说的青瓷,是越窑的青瓷; D项说的是景德镇的瓷器。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制瓷业 综合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乔治 .凯南说 “如果把苏
14、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 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 摘自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
15、体的主要原因。( 9分) 答案:( 1)主张:遏制苏联。( 2分) 行动:政治上出台 “杜鲁门主义 ”,发动冷战;经济上通过推 “行马歇尔计划 ”援助西欧 和遏制苏联,同时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4分) ( 2)原因: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根本纠正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戈尔巴乔夫的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思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政治思想的混乱;政治多样化导致了社会动荡加剧,危机全面爆发;西方的和平演变。( 9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如果把苏联遏
16、制住了 ” 可以看出美国的政策是遏制苏联。在遏制苏联的思想指导之下 1947年美国政 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材料一说的是美苏冷战,材料二三说的是军备竞赛,结合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纠正,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崩溃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
17、和廉 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 “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 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曾崇尚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体制,辛亥革命后,他以美国“三权分立 ”体制为蓝本,构建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但他在长期考察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西方 “三权分立 ”体制的诸 多弊端, 立法机关除拥有立法权以外还拥有弹劾官员的权力, 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
18、握,议院 “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他不得不俯首听命,因此常常造成议院专制 ”。 “议院专制 ”又常常使得行政机关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从而造成政府的低效能。为此,孙中山主张必须将纠察权从立法机关中分离出来,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机关不仅要监督议会,同时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 “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之处 ”。 王英津五权分立思想与三权分立思想之比较分析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行政监察制 度的特点。( 8分) ( 2)根据材料二,简析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目的与美国三权分立思想的主要区别。( 7分) 答案:( 1)特点:有一整套行政监督系统;没有专
19、职的监察机构;重视并形成完成的评估体系;各级监督健全,工作效率高。 ( 2)美国的三权分立的目的是通过权力的相互牵制达到防止滥用权力。而孙中山的五权分立的思想是以充实人民的权力、扩大政府的权力为目的的,其分权的目的不在于五权的相互牵制,而是通过五权之间的合作以实现高效能政府。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 ”、“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可以看出美国有一整套的监察系统,但是没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工作效率高。( 2)从材料 “孙中山主张必须将纠察权从立法机关中分离出
20、来,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机关不仅要监督议会,同时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之处 ”可以看出孙中山虽然学习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但是并没有照搬美国,而是进行了很 大的创新。学生可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代幕府制度日臻完善 (幕府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特殊的制度,中央政府允许军政官员为了弥补正规官僚制度的缺陷和满足官员们个人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自主任用才识之士佐理政务、军务及其他各项事务)。鸦片战争后
21、,清政府和封疆大吏们在处理解决中外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都必须考虑到涉外因素,因此,幕府制度其内部结构所涉之职名、职能、具体管 理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地方督抚对新型人才的引进直接导致幕府中的人员构成发生变化,新型人才增多,又因为洋务和外交已在幕府中占据主导地位,督抚大员幕府的主要职能也便发生了重大改变,地处沿海及中原的督抚大员的幕府几乎成了主办经济和外交的衙门。 摘编自王 试论制约晚清幕府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晚清社会的变动,幕府体制逐渐暴露其弊端。 1907年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政体改革,设幕职并分科治事,作为外官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将省级各衙门的幕友 (又称 “幕僚
22、”、 “师爷 ”,是封建官僚延请的办理文书、刑名 、钱谷等的佐助人员,是地方统治 者自行聘请的顾问、参谋和秘书)正式列入职官范围,而且对应中央新官制,设置了一些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的行政机构。幕职分科基本满足了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政务需求。幕友变为吏部正式备案的幕职,由对幕主个人负责转而对政府和国家负责,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摘编自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 ( 1)根据材料概括 朝前期和晚期幕府改革所选用人员的身份地位、佐理政务的变化。(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答案:( 1)变化:清朝前 期幕府选用有才识之士佐理地方官员的政
23、务、军务及其他各项事务对地方官负责晚清幕府选用的有才识之士中引进新型人才幕友变为吏部正式备案的幕职,由对幕主个人负责转而对政府和国家负责并处理涉外事务。( 9分) ( 2)原因:专制统治的日渐消弱社会进步和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政务需求社会转型对军政事务的助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6分) 试题分析:( 1)清朝前期幕府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自主任用才识之士佐理政务、军务及其他各项事务 ”,晚期幕府 “地方督抚对新型人才的引进直接导致幕府中的人员构成发生变化,新型人才增多,又因 为洋务和外交已在幕府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前期和后期幕府的变化。( 2)近代前期随着中国逐渐
24、的融入世界,民族危机的加深,需要应对的日常事务增多,对人才的需求增大。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晚晴中国的幕府(幕僚)政治变革(课标外)。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文明发展历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野蛮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 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 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文化接力 “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赞成、反对材料中的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史论结合,运用材料中和你所熟知的史实进行评析。) 答
25、案:本小题采用 SOLO评分法。( 12分) ( 1)观点: 4分 提炼出观点: 2分;赞成、反对、片面、错误等类似明确的观点字眼: 2分。 ( 2)史实: 4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史实 ) 赞成:西方文明经历了克里特创造的米诺斯文明的兴起衰落;古希腊人在米诺斯文明的基础上创造的迈锡尼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兴起衰落;在希腊文明的基础上罗马人创造的罗马文明兴起;在罗马文明的基础上,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古代文明和中世纪文明的基础上日耳曼人开创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 2分)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西方文明的阶段性毁灭和新生式的大起大落。商周文化、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代的独尊儒学、中华传统
26、文化的主体民族 汉族,主体文化 儒家文化一直保持着连续性和扩展性;中华文明的主体一直都是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 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明,扩展着中华文明的容量。( 2分) 反对:史实侧重点在于中西方文明都是波浪式前进的,不断在衰落和再次创造中走向辉煌的。西方历史上并不存在今天所说的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当时看来都是欧洲人;中国历史上的每个民族在今天看来都是中华民族,二者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商朝晚期的神权和巫鬼色彩文化走向了衰落;周人在商朝基础上创造出了敬天保民的人文色彩文化后,在春秋战国时期走向了衰落;汉族人在周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清朝满族人在接受汉文化的同
27、时,满汉文化相融合,把中华 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片面:史实侧重点在西方文化也有主体民族 欧洲人,西方文明也有容量的扩展性;中华文明也有波浪性和衰落、兴起的周期。 ( 3)论证: 4分 12;能够揭示本质和上升到理论、规律层面: 2分 赞成: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中华文明传承的主体一直都是华夏族。 反对:把大民族和小民族的概念相混淆;把历史上的民族和现代的民族相混淆。历史上的欧洲各民族原来都是欧洲人,但是在近代民族国家的成长中强化了小民族的概念,才出现了古代希腊人、日耳曼人的概念;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各个小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所以
28、就让人感觉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是连续的、扩展容量的。 13;行文 :2 分。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2分;结构、逻辑性较强 1分;其余 0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考点:史学理论 文明史观(文 化接力的观点) ( 25分)现在中国的每一级行政区的地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 ”,行政区划随时代发展的
29、变化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 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历史时期第一级行政区划存在于一个由虚入实的规律,历代的第一级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而且历史上主要行政区划的改变,都发生在再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而作为次级政区的财力和 军力则变化不大。 材料三 一般来说,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正如汉书。王莽传所言: “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 ”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职能是经济上的职能 组织生产
30、和生疏赋税。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瑟经济文化趋势较强,帮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东汉州牧格局、三国鼎立、藩镇割据、五代割据大都据自然之险而独霸一方。 从元代开始,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如江西省跨越南岭,深入今广东境内;湖广 行省,将洞庭湖横豆其间,而又跨越南岭,直到今广西。这种划分政区的方法难以形成独立的经济体,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形成与中央对立的区域文化认同。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行政区划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历史背景。( 4分)并回答
31、“分土而治 ”和 “分民而治 ”分别具体指什么?(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一级行政区划演变呈现的特点。( 4分)并运用从秦到明清的史实加以说明。( 6分) (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代前后划分一级行政区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不同?(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优点。( 6分) 答案:( 1)背景: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的进步;私田开垦,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形成;法家思想的推动;封建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4分) “分土而治 ”指的是分封制; “分民而治 ”指的是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 2分) ( 2)特点: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
32、政化;变化多发生在 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4分) 史实:秦汉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 化史实:东汉时期的此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宋代的路由转运使发展而来。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唐末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5分)(答上以上三点即可得 5分) ( 3)原则不同: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 “犬牙交错 ”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 4 分)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
33、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 大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3分) “犬牙交错 ”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 3分) 试题分析:( 1)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主要涉及到商周时期和秦朝以后的经济基础,西周时期经济基础是井田制,但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铁质农具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的瓦解。分土而治的分封制也逐渐的瓦解。随着封建私有土地的确立,郡县制也建立起来。( 2)从材料 “历代的第一级政区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机构,后来演变成行政区划 ”可以看出我国行政机构 往往演变的趋势是有虚到实,
34、从秦朝到清之间的具体的史实可以结合教材进行回答。( 3)从材料 “元代以前中国一级行政区划大都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 ”、 “从元代开始,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 ”等信息进行回答。各种行政区划的优缺点可以从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内部文化的认同等角度进行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行政区划原则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加尔文被誉为 “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
35、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 .雅各和杰利 .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 (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 6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9分
36、)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3分) 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阻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3分) ( 2)不矛盾。( 2分) 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 2分) 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 3分) 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
37、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 ”可以看出材料一的观点对加尔文持肯定积极的态 度。从材料 “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 ”可以看出材料二的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态度并不矛盾,两则材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学生可从加尔文改革的内容产生的影响和加尔文对待科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宗教改革的杰出人物之加尔文(课标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之加尔文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