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强化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802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强化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强化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强化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强化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强化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强化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一)(带解析) 选择题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 “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 ”他所说的 “民主政体 ”可能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中央集权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宋代二府三司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并无真正的民主制度,但是却有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即唐朝三省六部制,故选 C。 A项错误,类似于材料中说的贵族政体; BD项都是体现了专制的色彩。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美 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

2、已经真正达到了全球范围 ”,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是发展的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从材料看,该学者认为,在今天,资本主义达到了全球范围,整个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架构内运作 。这是突出强调资本主义的核心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 A。 B、 C、 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 1971年苏联政府在

3、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1971年时间点可知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 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选 B项。ACD项均错误错误,并不符合勃列日

4、涅夫改革的内容,勃列日涅夫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 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 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 A国王有权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 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C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D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信息可判断, D项正确。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使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

5、王转移至议会,故 B、 C两项错误;从材料 “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 ”,可知 A项错误。故选 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要 “ 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 公社 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 ”。这可能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理论提供参考和可借鉴之处 A “一国两制 ”构想 B行省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坚持民主集中制丝毫不排斥广泛的地方自治,只要 公社 和省自愿坚持国家的统一 ”可以看出列宁认为在坚持中央统一的前提下,地方可以扩大自治权利,因此类似于中国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故选

6、A。 BCD项都无法看出扩大地方自主权等内容。 考 点: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方针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 “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 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发展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政 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

7、前高涨。毛泽东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这些措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因此国民党政权反对农民阶级,进而反对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C项正确。 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 1937年建立的; 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 1934年建立的,1927年破裂; D项是在 1929年发生的,但是与材料无关。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 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

8、然经济的瓦解 答案: C 试题分析:同治光绪至宣统时期,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开展,即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导致了题干现象的发生。 C 项符合题意。 ABD项都是只说了其中的一个原因。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 ,是 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

9、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属较难题。从材料中可提取出 “亡国灭种的危机 ”、 “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些有效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日本大规模侵华,即抗日战争。故选 C。 A项并非全民族的抗战; BD项体现不出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排除 ABD三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与

10、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强调的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特点。 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故答案:为 B。AC项不是辛亥革命时期个人解放和国家独立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D项与民族独立运动也无直接关系。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特点 明清时期,我国一著名学者指出: “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这一思想的实质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抨击封建统治 C要求

11、学以致用 D反对个人崇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题中观 点认为如果一切以孔子是非最为是非的标准,那么在孔子之前难道就没有人了吗?其思想是是反对崇拜孔子,故选 D。 AB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在政治上的反封建专制的内容和治所方面的思想。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张居正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发展的时代趋势 C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答案: B

12、试题分 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经济。提取材料信息:材料首先提出了商业与农业发展不均衡所出现的问题,之后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阐述了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必须二者并重。这一思想出现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故选 B。 A项错误,与材料重视商品经济无关; 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的政策明清之际得带加强; D项错误,根据此项无法得出重视商品经济的原因。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代张居正的经济思想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 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

13、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过度集权导致地方权力削弱,造成地方县官职 位空缺时却无人履职的现象。故选 A。根据以上分析, BCD项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并非宋朝无人应职的主要原因。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综

14、合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最根本的无可避免的缺点,使得国君制政府永远不如共和制政府,那就是: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 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

15、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庶吉士:明清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进入翰林院学习,之后经考核再授各种官职)。其余归内外户刑工商各部任用,比部曾(部曹:指清代各部属官) ,庶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栓(编栓:指翰林院编修或检讨官,科举进士的前三名才能授予此官职)。 梁启超变法通议 (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基本观点。他是如何以选官为例解释这一观点的?(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述梁启超在选官方式上与卢梭的主张有何不同?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9分) 答案: (1)观点 :共和制优于君主制。

16、 (2分 )解释 :共和制的政府官员由公众选举产生 ,有才干的人才能当选 ;君主制的政府官员由君主任免 ,只不择手段地迎合君主而不对公众负责。 (4分 ) (2)不同 :科举与学校合并 ,创 办各级近代学校 ,依据接受教育的不同层次 ,分别授予官职。 (4分 )评价 :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出任官员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 ,实现国家富强。 (3分 )但这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 ,难免出现选拔过程中迎合上级而不顾公众的局限性。 (2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反之,在国君制之下,走运的人则每每不过是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使他们能在朝廷里爬上高位的那点小聪

17、明,当他们一旦爬了上去之后,就只能向公众暴露他们的不称职。 ”可以看出卢梭反对实行君主制,主张共和制。从材料 “在后者之中差不多唯有英明能 干的人,公共舆论才会把他们提升到首要的职位上来,而他们也会光荣地履行职务的 ”概括分析卢梭赞赏共和制的原因。( 2)从材料 “远法三代,近采秦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进才,教而后用之,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选其优异者出洋学习,比庶吉士。 ”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中国的传统的科举制度与西方的教育制度结合,培养人才。对梁启超的这种培养人才的主张可以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8、 卢梭的教育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梁启超 的思想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 约 材料二 1999年 4月

19、 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 50周年的纪念日。 4月 24日,北约 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 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 “集体防御 ”改为 “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 逐鹿:新地缘政治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 5分) ( 2)根据

20、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0分) 答案:( 1)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 5分) ( 2)不同点:北约由 “集体防御 ”组织变为 “进攻型 ”组织,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 “危机干预 ”组织;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4分)影响: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 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

21、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可以看出这是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 2)从材料 “把北约的 “集体防御 ”改为 “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 国安理会的授权 ”概括联盟战略概念对北大西洋公约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结合美国对全球的扩张进行分析。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后国际格局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罗马大主教会拥有庞大的教阶机构和巨额的地产,他们任意

22、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 16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 “奶牛 ”,横征暴敛。 马丁路德提出 “(教会的管辖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 ”,后来又号召 “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 ”。 材料二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 -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 1)据材料一、二指出马丁路德号召

23、人们 “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 ”的主要原因。( 6分)为达到这一目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 3分) ( 2)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2分)依据材料二 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 4分) 答案:( 1)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大肆搜刮和掠夺,加重了人们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教廷将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大搞精神独裁、专制,压抑了人们的思想。( 6分)主张: “因信称义 ”,改革繁琐的教义、宗教仪式等。( 3分) ( 2)实质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分)意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

24、一步发展,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4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他们任意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 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 16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 “奶牛 ”,横征暴敛。 ”可以看出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内容主要是信仰得救。(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马丁路德代表的是资产经济的利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化的欧洲强国不仅

25、完全地拥有这些巨大的殖民地,而且还控制了那些 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被实际共容的、经济和军事上软弱的地区。中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就是例证。它们名义上都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经常遭到掠夺、蒙受耻辱、受到强国以直接和间接的种种方式进行的控制。 不应该得出结论,说新帝国主义(指殖民扩张)对于世界,甚至对于诸从属殖民地民族是十足的灾难。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实际上,新帝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在于将工业革命推进到其逻辑上必然的结局 -使工业国家即工业资本主义能以世界性的规模起作用。这导致了对世界物力、人力资 源的远为广泛、协调和有效的利用。 -摘编

26、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评价材料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2分) 一等( 12 10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9 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 0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观点一 殖民扩张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3分)政治上,列强通过一系列对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

27、济上,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把中国变成其原理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文化上,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 9分) 观点二 殖民扩张是世界的一大进步。( 3分)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经济上,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产生,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 制度 文化不断深 化的过程。( 9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

28、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如果认为殖民扩张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如果认为殖民扩张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则收集积极方面的史实,概括分析。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对殖民扩张的评价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 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 维克利的统计: 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 地名 士绅 /专业人员 农民 /商人 工人 /技工 农村 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 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29、 38 20 17 材料二 在过去的 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 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 10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 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 材料三 与罢工浪潮澎湃的同时,瓦格纳参议员和他的助手认识到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关于劳资关系的条款不够明确,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保证其实施,因而不能保证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 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个代替

30、劳工条款的立法。这就是 1935年 7月初罗斯福签署的全国劳工关系法。该法对劳工权利具有更明确的规定,还规定成 立较强有力的执行机构 -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劳资关系有所改善。 材料四 全球年工资平均增幅与中国增幅 (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区怎样的社会问题?( 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改善劳资关系的举措,( 4分)并结合所学知道分析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 5分) ( 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年工资平均增幅与全球增幅之间的关系。(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 8分) 答案:( 1)问题

31、:工业区人员尤其是工人平均寿命低。( 2分)原因:工资低,生活状况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童工的使用;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差,疾病肆虐;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政府不够重视。(任答四点, 4分) ( 2)举措:立法保护。先后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机构保证。成立强有力的执行机构 新的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4分)目的: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复兴,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 5分) ( 3)关系:中国年工资的平稳增长对全球年工资平均增幅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2分)原因: 不断深化改 革开放,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

32、经济实力不断上升; 加入 WTO,融入经济全球化; 党和政府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民生作为奋斗目标,进一步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国民收入;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低迷,工资增长幅度下降。( 8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中的表格可以看出工业区的工人的寿命要低于农民的寿命。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可以分析的出,工人的寿命偏低的原因是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常和污染严重等。( 2)从材料 “而没有强大的工会组织与资方抗衡,就无法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 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这既不公平,也不能提高广大工人群众购买力,促进复兴。因此,他们应工会要求,从 1934年起便着手草拟一

33、个代替劳工条款的立法 ”等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制定法律、成立工会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罗斯福保障工人地位的目的可以从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促进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3)从材料中的图柱比较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的工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是推动全球工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工资的增长反映的是中国的经济的增长。可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经济的措施进行分析工资增长的原因。 考点:工业革命 近代以来对工人的保障措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的影响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

34、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20年 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 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

35、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 “同下层脱离的的经济政策 ”和 “实行退却 ”的经济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苏俄后来实行的 “退却 ”的经济政策有何历史意义?( 9分) ( 2)材料二中列宁和邓小平的提出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和邓小平在这些经济政策上共同的成功经验。( 6分) 答案: (1)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4分 )意义 :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俄国找到了一条在落后的状况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36、。 (5分 ) (2)着眼点 :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优秀成果 ,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分 )成功经验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把宏 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 来。 (答出 1点即得 3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可以看出当时脱离实际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 “实行退却 ”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列宁和邓小平都主张学习人类的先进的文明成果,发展生产力,同时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