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3804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 a b c 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林则徐禁烟 ”, “英国扭转逆差、打开市场 ”,可知 a处填上鸦片走私; b处是关于鸦片走私的危害和后果,因此填上财政危机; cd是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双方在正当贸易中的地位,应填上入超、出超。 ABC,因为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这些现象

2、是在鸦片战争后。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本题属于图表式选择题,解答此类题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我们解答问题的坚实基础。如果基础知识薄弱,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睁睁地看到分数从手中失去。二、能最大限度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三、养成注意观察图表习惯,从而得到一些隐性知识。这要求我们对于教材中的图表,要注意去观察和分析,并找出其 中最显著的特点和教材中知识的延伸内容,这是提高我们解答图表选择题能力有效途径。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

3、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费正清的观点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抹杀了战争的实质。AC 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 D不对,虽然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角度,但不能说正确,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毕竟是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等跳跃也属于不平等条约。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政治上统治腐朽,

4、阶级矛盾激化; 军事上极端落后,军备废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王公大臣们依然做着 “天 朝上国 ”的迷梦。 而同时期的英国经济上工业革命率先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 ;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军事上装备先进,具有海上霸主的地位; 对外加强殖民扩张,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故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主动因。当时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贸易,中国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并进行了伟大的虎门销烟的爱国装具,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南京条约中的 “五口 ”,是英国人基于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 ;福

5、州靠近盛产 红茶的武夷山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 ,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条约,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题干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 A不对,倾销鸦片 也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 BD不对,外国在华投资设厂的资本输出要求主要体现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如甲午中日战争 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本题属于目的类选择题,

6、 “目的 ”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 “主要目的 ”。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 “直接目的 ”,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 “根本目的 ”。例如汉武帝颁行 “推恩令 ”,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 现象的本质问题。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据此推断这位画家的绘画风格应该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7、D现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说明画家强调面对现实生活,浪漫主义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印象主义重视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画面色彩特别清新、明亮。 现代主义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艺术形式多样化。 考点:本题考查近现代文学。 点评: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 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

8、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 ”材料中使人们 “开眼界 ”的是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是说明有强有力的视觉效果, B 不对, 1925 年,英国科学家研 制成功电视机,时间靠后; CD不对,报纸和广播没有强有力的视觉效果,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影视艺术。 点评: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 “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

9、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在这里,雅克 勒高夫强调的是 A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角度阐释历史 B以关注下层民众的角度认识历史 C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研究历史 D从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角度探索历史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 ”可知是强调研究范围、领域的广泛; B不对,犯了表述片面化的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史学研究。 点评: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 “题眼 ”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

10、们的 “火眼金睛 ”去深挖发掘。如何练就我们的 “火眼金睛 ”?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 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如图,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于 1922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应属于现代主义,符合题意的是 B。 ACD属于印象画派画家莫奈的作品。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美术。 点评:印象画派特点、人物及作品: 早期( 19世纪后半期) 后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特 点 重视用光和色描绘

11、外部世界,画面色彩特别清新、明亮。 强烈主张抒发个性,并吸收了东方艺术的一些特点,形式夸张,富于装饰韵味。 代表人物 莫奈【法】 凡高【荷兰】 塞尚【法】 作 品 日出 印象 向日葵 备 注 “扑向太阳的画家 ” “现代绘画之父 ” 如图,文学与艺术象一对姊妹花,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史来看,下面空格内应是 A日出 印象 B安娜 卡列尼娜 C迈克尔 杰克逊 D马拉之死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介于两者之间的应是现实主义, A属于印象画派, C属于流行音乐, D属于新古典主义,因此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文学艺术。

12、点评:了解 19世纪以来的主要文学艺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理解主要文学艺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艺术特点,最好用表格法进行知识的梳理。 如图,下图为某次世界博览会的宣传海报,向全世界宣传展示了电影技术。请推断这次世博会是 A 1851年伦敦世博会 B 1889年巴黎世博会 C 1900年巴黎世博会 D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95年 12月 28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 AB都在这一时间之前, D的时间过于靠后,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 C。 考点:本题

13、考查影视。 点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精神需求提高,需要不断地推出满足观众期待需求的作品。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 “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 不多

14、 C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鸦片战争后外国对华倾销总体上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大致有:外国侵华势力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国商品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尽相符,鸦片走私削弱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最重要的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但不能说南京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否定式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题型特点逆向选择题是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常用 “不是 ”“不属于 ”“不正确 ”“与 无关 ”等词语( 95年起高考试题中加有着重号)。 解题技巧看清题目

15、要求,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未闻炮声震地 ”、 “不见烟火冲天 ”可见并非是外敌入侵,因此排除A;并不是因为吸烟就会导致内部互相仇杀,也不是说中国人惧怕 竹枪火炮,因此排除 B、 C;从 “竹枪一支 ”、 “铜灯半盏 ”等可知说得是鸦片,而 “妻离子散 ”、“烧尽田地房廊 ”等可知是鸦片所带来的后果及危害 ,因此选 D 考点:本题考查鸦片

16、战争。 点评: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新情景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要求进行判断、论证或者评价。解答此类选择题一般的能力要求是: 1:读懂材料的核心思想。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有关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一般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出现,易不解其意而造成错答。 2:对号入座。任何试题都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将试题中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进行 “挂钩 ”,在此基础上进行解答。 3:对照设问。也是明确试题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

17、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照会 ”、 “申陈 ”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 “平行照会 ”使清王朝被迫放下 “天朝上国 ”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AD不对,仅从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不足以支持这两个选项的说法; B不对,因为事实上中国已经沦为外国的半殖民地。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

18、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 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最终 “中国接受 ”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关税自主权 内河航运权 九龙司地方一区 香港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知是指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同意协

19、定关税, 正确。 不对,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领土和权益。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近代中国重要不平等条约 一、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8月 20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巧记口诀为:五亿(议)港元 五口通 商、议定关税、割香港岛、赔 2100万元。广福宁夏(厦)上 傻瓜广福到内陆省区宁夏去上海。 标志: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184

20、3年):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租界)。 三、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美国享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 “巡查贸易 ”,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四 、 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冬):法国享有中美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五、上海海关征税规则( 1854年):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 “税务管理委员会 ”,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 六、 中俄、

21、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 10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 200万两白银。 巧记口诀:公开行贿(贿指钱财) 公使进驻北京、开 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款共 600万两白银。 七、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巧记口诀:天天准许陪(赔)酒(九) 天津条

22、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赔款共 1800万两白银,割九龙给英国。 危害: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中国割让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九、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中国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中国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十一、中俄改订条约( 1881 年)及以后 5 个勘界议定书:中俄改订条约又称伊犁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中国 收

23、回伊犁,中国割让西北 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危害:俄国通过上述不平等条约侵吞了我国北方 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十二、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4月):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 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巧记口诀:哥哥(割)开厂赔两亿两 割辽台澎、开放沙重苏杭、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款两亿两。 危害: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台湾沦为日 本殖民地长达 50年之久,帝国主义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24、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十三、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威海卫,此后长江流域、云南、广东成为英国势力范围。 十四、 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匈、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辛丑条约( 1901年 9月): 赔偿白银 4.5亿两,分 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即行革职,永不

25、叙用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修订商约。 标志: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十五、中日 “二十一条 ”( 1915年 5月 9日):又叫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 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及另附的十三件换文组成。 中国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中国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期限为 99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有特殊权利; 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

26、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危害:日本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独霸的殖民地。 十六、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46 年):当时人们称它为 “新二十一条 ”, 美国国民在中 国领土内享有 “居住、旅行及经商 ”的自由; 美国商品在中国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等的关税、内地税; 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可在中国自由航行。 危害:条约表面上双方享有对等权利,而实际上由于当时中国的远洋运输不发达及生产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平等地实现其中规定的权利。通过条约,全中国领土均向美国开放。美国企业在华享有种种特许的待遇,使中国部分地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沿海及内河航行权。 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提示语: “中国近

27、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依据提示,我们 应该挑选的答案:是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福州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因此符合这两项的只有 B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本题实际上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 “相同点 ”“不同点 ”“共同 ”“相似 ”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 “最大

28、的不同点 ”“最 根本的不同 ”“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等。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比较的各个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 夷 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 ”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结合 1858 年中英 天津条约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说清政府当时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明显不符合史实,故首先排除 A 答案:。 天津条约 是英

29、国强加给清政府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当时对英国等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畏惧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也不能简单理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夷 是旧时对外国或外国人的一种蔑称,从材料中的 “自不得提书 夷 字 ”,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 “天朝上国 ”自居的规制,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历史选择题常见的几种方 法 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

30、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秦反对,他说: “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可知董宗远认为南京条约会导致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危及统治。 BC 不对,很难说作为当时的封建地主官僚有这种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这已经超越当时的时代和阶级局限; D不对,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鸦片战争后,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

31、,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威自此损矣 ”;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边境自此多事矣 ”;规定巨额赔款,开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并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摧残了中国经济, “国脉自此伤矣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汇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洪流,所谓 “乱民自此生心矣 ”。 董宗远反对签订南京条约是正确的。他的观点反映了一部分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面对鸦片战争中国 战败产生的无穷忧患。但他毕竟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着想的。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32、“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 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结合所学分析, B不对,作者反对发动鸦片战争; CD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 A符合题意,作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但实际上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33、点评: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有一种情况是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 “贸易立国 ”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是对题干的表面阐述; B不对,在对外关系上,关税与驻外使权是同等重要的,免除关税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如何维

34、护国家尊严?C不对,这是偏离原题意,断章取义; D符合题意,注意题干本质上,要从统治者维护统治这一点,结合晚清的天朝上国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本题的命题属于 “舍本求末 ”,原来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 “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 ”。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是指中国司法主权在遭到破坏。 AB不对

35、,这是关于经济方面的主权遭到破坏; D不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出自中英虎门条约,这就是说只要中国给其他国家好处,英国就可以同享。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 片面 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 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由此会出现什么局面 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 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 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36、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如图,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这样的概括: “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代历史或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 “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 ”; “浪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 ”; “印象派绘画捕捉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拾穗者米勒 赛纳河之晨莫奈 马拉之死大卫 A 浪漫派绘画作品 印象派绘画作品 B 印象派绘画作品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C 浪漫派绘画作品 印象派绘画作品 D 新古典主义绘画

37、作品 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 现实主义而非印象派绘画作品; B不对, 新古典主义美术而非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D不对, 表述都错误;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美术。 点评:识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理解 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如图,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属于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出现; B属于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中期兴起; C属于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前期出现; D属于印象画派, 19世纪后半

38、期兴起,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美术。 点评:对于该类试题最传统和常见的解答方法是将史实的各项大事出现的时间首先写出来,然后作出判断,它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蒸汽机大量使用后,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这是因为蒸汽机 A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蒸汽机的发明,使企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这样众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就出现了许多的工业城市。 ACD符合蒸汽机的作用,但不足以说明 “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 ”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科

39、技革命。 点评: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生物由于繁殖过剩,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生物经常发生微小变异,在生存竞争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保留,不利于个体生存和后代繁殖的变异被淘汰 ” 。上述言论认为新物种起源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遗传 变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生物由于繁殖过剩,

40、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内和种间的生存竞争 ”“生物经常发生微小变异 ”可知 ; 人工选择、 遗传与题干无关。再联系所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论。 点评:进化论观点:( (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 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 物界的普遍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为核心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凡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和

41、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那些有利的变异,经过世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 “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 “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 ”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 道试题较易,只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作出正确解答。首先这个学说 “企图毁灭上帝 ”,然后是这个学说被严复推崇,联系教材可知,进化论否认上帝造物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中国宣传此学说,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论。 点评:纵观近年高中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

42、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有:( 1)材料情境化。出题者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试题材料的情境化既能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查的目的;同时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 2)考查知识能力化。文综能力测试是以 能力立意的考试方式,因此在设题时,为避免考生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所提供的材料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像、表格、数据等,从多角度对考生进行能力考查;从所考查的知识来看,不是简单的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考生需要在新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它们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正确作答。( 3)考试方向时代化。作为材料

43、型历史选择题,其在设计程度上并未停止于符合史学特点这一高度,而是着眼于考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 霍布斯鲍姆 认为,进化论在 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 “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 ”。 “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一是主张自

44、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 ”, A不对,进化论挑战宗教神学的神创说; B不对,涉及材料的片面意思; C不对,资产阶级并非都主张改良; D说法最全面合理,资产阶级崛起反映了社会变革,而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又反映了变革的手段有序。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论。 点评:分析排除法就是通过阅读分析所给选项确定出正确答案:,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问题,题意明显有错误,有的选项只是涉及部分意思,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直接排除。 有学者对 19 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 “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 原有领域

45、的影响。 ”他评价的是 A经典物理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 1687年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C不对,相对论提出是在 20世纪初; D不对,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只有进化论创立于 19世纪中期,符合题干的时间。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论。 点评:时间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突破点,通过时间判断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当然这都是建立在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上,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备考中要夯实基础,准确、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的阶段特征、历史的基本线索和历史的发展过程等,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的综合能

46、力,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那么,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 到它为止已建立的工业作出的基本贡献的 19世纪末,他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9世纪末 ”,此时已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基础是达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推动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A不对,伽利略是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C不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

47、学三定律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影响; B不对,达尔文进化论主要是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和生物学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科 技革命。 点评: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有它的时间性,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因此,历史选择题直接或间接对历史时间要素的考查倾向性相当明显。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 “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该材料是对哪些科学家诞生之前的社会进行的描述 A爱因斯坦 B哥白尼 C牛顿 D伽利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休谟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