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810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9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届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届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届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届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它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 联邦 或 邦联 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后期,此后中国历史进入夏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一方面扩大疆域,另一方面统治者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 ACD都不对,宗法制是强调血缘关系,郡县制、中央 集权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非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考点:分封制 点评:解答概念型选择

2、题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要能识破题目的 “陷阱 ”,仔细辨识有关词语的含义,鉴别其正误。 2010年 8月 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 “村务监督委员会 ”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 “三权 ”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答案: D 试

3、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解。关键信息是: “浙江省农村村务监督 ”。浙江农村率先推广 “村务监督委员会 ”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它体现的是地方对完善基层民主的探索,而不是深刻实践。故选 D。 A错在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B错在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C错在基层政权建设。 考点:基层民主建设 点评: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1953年 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得到

4、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B中印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 “一边倒 ”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不能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西方国家仍然敌视中国; B不对,中印友好不表示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事实上建国初期中国是与苏联结盟; D不对, “一边倒 ”战略强调意识形态色彩,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利益,因此选 C。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5、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美国前总统吉米 卡特在他的访谈录中这样写道: “邓小平无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1979年我邀请邓小平访问美国,他立即回复下月就可成行。邓小平那次访美非常成功,一种好感和友谊很快在中国领导人和美国民众之间建立起来。 ”促成 “那次成功访问 ”的最重大因素是 A中美关系解冻 B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中美关系解冻始于 1971年美国兵乓球队和基辛格访华; B不对,美国总

6、统正式访华始于 1972年尼克松访华; D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 1971年 26届联合 国大会上; C符合题意,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关系的发展。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敌对时期 ( 1)时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71年(尼克松访华前) ( 2)表现:美国一直奉行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阻挠解放台湾的政策; 阻止中国重返联合国; 对中国实行政治封锁、经济制裁、军事包围的政策。 2、走向正常化 ( 1)开始的标志: 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 2)建立外交关系: 197

7、8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1979年 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对中美关系前景的展望:中美之间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敏感问题,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20世纪 60年代,中国一边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一边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外交形势严峻。导致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社会制度的对立 C意识形态的分歧 D综 合国力的消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在二战后初期; B不对

8、,中苏都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制度的对立; D不对,综合国力的消长与此无关; C符合题意,此时中国也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从新中国建立到 70年代末,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两个拳头打人 ”,时间从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 “孤立 ”和 “遏制 ”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自 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因此,

9、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 “一大片 ”的外交方针。 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 ”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B城邦是所有男子构成的联合体 C主要是全体公民精神上的联合 D强调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责任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男人就是城邦。 ”说明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 _男性公民 _。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 ACD都表述正确, B表述不当,并非所有男子而是成年

10、男性公民,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点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1进步作用 (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为后世民主积累经验 (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 取得了辉煌成就。 ( 3)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2局限性 (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 _男性公民 _。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 “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制度。 (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 3)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

11、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 4)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公元前 5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不同: 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 D 试题分析: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经济:希 对外殖民扩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中 大多以农为本,小农经

12、济逐步形成发展,各国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希 长期独立自治,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甚至建立比 较发达的民主政治;中 王权日益强大,逐渐走向统一,最后发展为君主专制的帝国。思想:希 人文精神盛行,涌现一批杰出的先哲,更多关注 “人 ”的问题,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和理想性;中 百家争鸣,更多提出关注国计民生的思想和方案,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地理环境:希 海洋,中 大河,但符合根本原因的是 D,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考点:古代中国、希腊政治文明 点评:【解题技法】 ( 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

13、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 性。 ( 2)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 3)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 4)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 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十

14、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 “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说明保护私有财产; AC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D与事实不符,罗马法的成熟是指民法大全 的编纂。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罗马法的类型、核心 1类型 ( 1)按形式划分:可分为 习惯法 、 成文法 ( 2)按适用范围划分为 公民法 、万民法

15、2核心: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 “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美国 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答 案: A 试题分析: “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 ”“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可知是指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不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D不对,两者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考点:十二

16、铜表法 点评: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十二铜表法 ( 1)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 2)概况:公元前 5世纪中期,在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 ( 3)影响: 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 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是 A民法大全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17、D 1787年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 “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是 ”。 A不对,民法大全属于古罗 马法范畴,不属于民主建设; B.权利法案是在 1689年;C.人权宣言是在 1789年; D. 1787年宪法是在 1787年;三者都体现了近代政治民主化,但时间最早是 B.权利法案。 考点:权利法案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有着巨大影响。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 1688年

18、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 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1688年光荣革命影响的理解。英国国家权力中心自国王转至议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自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开始,故排除 A; B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D是 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与题意 不符。 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

19、,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英国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本题选 C项。 考点:光荣革命 点评: 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光荣革命是一种使英国由君主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制度和平过渡的方式,为其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美国麦迪逊曾说: “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

20、精干有效 答案: D 试题分析:麦迪逊是美国第四任总统、宪法之父,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 ”体现民主广泛性; “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材料 ”体现民主有效性,因此综合来看体现的是他对美国民主广泛性和有效性有机结合的论述。 考点:美国政体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

21、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 “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下 列最能说明巴黎公社 “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的是 A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B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C废除资产阶级的法庭 D公社是经过人民自己选举建立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不对,实行八小时工作日、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不属于政权建设方面的措施,不足以最能说明巴黎公社 “实质上是工人

22、阶级的政府 ”; C不对,废除资产阶级的法庭是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创造条件; D符合题意。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从原因上来说,巴黎革命是巴黎公社无产 阶级为反抗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镇压而发动的;从领导力量和参加革命的主力军来说,无产阶级是巴黎公社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从政权的组成方面来看,巴黎公社革命后成立的公社委员会的委员中绝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活动家;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措施来讲,公社成立后在政权建设上和社会经济上的措施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关于公社职员最高薪金和八小时工作日充

23、的规定,保证和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可见,巴黎公社是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巴黎公社革命也是一场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是共产党宣言问世后; C不对,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是在 1871年; D不对,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与题干无直接关系,因此选

24、 A。 考点: 1848年共产党宣言 点评: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尽管这些斗争都失败了,但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了,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 (归顺、平定之意 )改为呼和浩特 (意为青色的城 )、迪化 (开导、教化之意 )改为乌鲁木齐 (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

25、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解。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归绥 ”、 “迪化 ”都有贬低污蔑的意味,改为 “呼和浩特 ”、 “乌鲁木齐 ”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 D项正确。改名是在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 1955年才开始实行,故 B错误。改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看不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故 A、 C错误 考点:新中国民族政策 点评: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 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

26、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错在目标完全一致,辛亥革命是要发展 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方向是社会主义; B的错误与 A项类似; C错在毛泽东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都希望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点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和政治目标 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革命深度、广度 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土地问题。 结果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胜利的一面,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没完成,没改变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取得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原中

28、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 “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 合唱。 ”这里的 “大合唱 ”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 B不对,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坚持中共的执政党地位; D不对,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与题干的主旨无关,因此选 C。 考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点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对于巩

29、固和扩大统一 战线,团结各党派、各民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意义。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 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片中 “行省 ”可以看出应是指元朝时期,因为实行行省制度, A位于元朝首都大度一带,属于京畿地区,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等京畿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因此选 B。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历史图片型选择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问 题的阐释能

30、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均田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不直接体现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B不对,察举制是汉朝选官制度; D不对,均田制属于土地制度,而 且在北魏时期已经实行; C符合题意,唐朝实行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考点

31、: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云贵地区 西藏地区 岭南地区 东北地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 西藏地区是在元朝归入中央王朝版图,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东北地区是在唐朝归入中央王朝版图,唐朝设有都督

32、府管辖,秦朝时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因此 A正确。 考点: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排除法最适合组合式历史选择题,组合式历史选择题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 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排除法包括排错法、排异法、关键词排除法和定位排除法,等等。 某国议员威廉 格拉斯顿说道: “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 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 ”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

33、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 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 人)那边 ”可以联系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走私,在遭到中国禁烟运动打击后,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因此选 A。 BCD都与走私贸易无直接关系。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 “一标多本 ”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

34、能力。明显的以 “能力立意 ”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 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可见,当时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民国三十二年 ”,可以得出是指 1943年, A不对,此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仍得以维持; B不对,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宣告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 C不对,这是在 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D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仍有

35、国共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考点: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 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

36、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 “弱国无外交 ”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ABD表述正确,以上都是不平等条约,都是侵华战争的产物; C不对,表述绝对化,如天津条约、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 考点:近 代列强侵华 点评: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难记,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一内容,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现在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一

37、下利用关键词或谐音巧记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简记:各赔五只鞋。 : “各 ”,割地,指 “割香港岛给英国 ”(注意是 “香港岛 ”而非 “香港 ”)。 “赔 ”,指 “赔款 2100万银元 ”(注意单位是 “银元 ”而非其它条约中的 “两 ”)。 “五 ”,五口通商,指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从南到北依次是广、厦、福、宁、上,谐 音 “光下不能上 ”)。 “鞋 ”,协定关税,指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也可记作:五(五口)亿(协议关税)港(割香港岛)元(银元)。 1858年天津条约(中国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 简

38、记:到内地公开行贿。 : “到内地 ”,指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 “公 ”,公使,指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开 ”,指 “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十处通商口岸可记作 “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琼(州)汕(头)台(南)淡(水)。沿长江 “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可记 作:旱(汉)久(九)了百姓要造反,难(南)以镇(镇江)守。 “行 ”,航行,指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 “贿 ”,与钱有关,指 “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两百万两白银,英商损失两百万两白银 ”。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简记:准许华工天天陪(赔)酒(九)。

39、 : “准许华工 ”,指 “准许华工出国 ”。 “天 ”,指 “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 “天 ”(第二个),指 “增开天津为商埠 ”(注意天津条约开十口不含天津)。 “陪(赔) ”,指 “对英法两国增加赔款 ”。 “酒(九) ”,指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1885年中法新约 简记:弃开朱军( CCTV主持人下课)。 : “弃 ”,放弃,指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 “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 “开 ”,开埠,指 “在中越边境开辟商埠 ”。 “朱 ”,筑路,指 “中国日后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法国是第一个取得在华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 “军 ”,撤军,指 “法国

40、从基隆、澎湖撤军 ”。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简记:各地赔款用来在口岸建工厂。 : “各地 ”, “割地 ”的谐音,指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给日本 ”。 “赔款 ”,指 “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口岸 ”,指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通商口岸) ”。 “工厂 ”,指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日本是第一个取得在华设厂特权的国家)。 也可以记作:大哥(割地)在口岸建工厂赔了两亿。 六、 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荷、西十一国签订) 简记:修改前(钱)进(禁)宾(兵)馆。 : “修 ”,指 “修订商约 ”。 “改

41、”,中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 “前(钱) ”,指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亿两,分 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 ”。 “进(禁) ”,指 “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 “宾(兵) ”,指 “准许各国派兵进驻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馆 ”,指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中法新约的签订,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4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掌握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对学习近代 史上的重要线索 列强侵华史,就容易多了。 “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 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 战略价值极大。 ”这里的 “会战 ”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 “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 ”说明此时武汉已经沦陷,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都不对,因为武汉沦陷是在武汉会

43、战结束以后, D符合题意, 1938年 10月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就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1940年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 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因此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所引材料蕴含着的有效信息,把握好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

44、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表明革命推 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与题干无关; B与事实不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不对,民主与科学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原因型选择题此类

45、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1919年 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 “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梁启超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意见一致 C梁启超看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

46、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答案: D 试题分析: “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说明梁启超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捍卫山东主权; “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 ”说明看清了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本质;这也与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意见一致; ABC表述都正确, 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因为题干突出的是反帝而没有反封建,突出的是争取民族权益而不是民主权利。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审题的大忌是粗心大意。同学们在选择题的审题中发生失误,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 1)、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多, 容易顾此失彼。 ( 2)、题干里的限制条件中有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审查不仔细,极易疏忽。 ( 3)、题干中的限制条件中的比较隐藏的要求,

47、粗心的学生往往忽视隐藏的 “陷阱 ”。 民主革命时期,位于赣南山区的兴国县全县 23万人口中,有 8万多人参加了革命军队,其中 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 。兴国人民参军的高峰时期集中在 A 1924 1927年 B 1928 1934年 C 1937 1945年 D 1945 1949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 1924 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中共还没有独立的革命武装; B符合题意, 1928 1934年,长征前夕,在 “工农武装割据 ”的影响下,南方成为革命的中心地区; CD不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革命的中心地区是在北方。 考点:民主革命 点评: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其中红军长征实现 了中国近代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 ,使革命大本营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地区 “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 ”。材料中的 “乙未 ”应指( ) A 189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