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811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 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 “人性 ”,这说明了( ) 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D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不能作为 “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依据的是 (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极

2、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 D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 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 “当今世界 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 5万亿美元,日本为 3万亿美元 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 5 5 3的合作。 ”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答案: C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极深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 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 200多场战争,平均 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

3、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 ”是指( ) A法德共同参加不结盟运动 B法德 一起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法德决定要完善民主和法制 D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答案: D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 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答案: D 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

4、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下列对材料不准确的是 ( )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 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 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答案: C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B汉代商人已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C唐代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已十分兴盛 D明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也开始发展迅速 答案: D 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

5、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 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 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 20人。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答案: C 依据下表 18201939 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6、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答案: B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如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 “元旦 ”,新中国建立之后则将公历 1月 1日称为 “元旦 ”,这一变化主要表明了 ( ) A民国时期的传统节日得到完整的保留 B新中国建立后传统节日彻底被改变 C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 D近代西方节

7、日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答案: C 东方杂志 1917年第 14卷第 6号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 ”根据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 B济南城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 C近代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发展 D优越的地理环境促进济南城市的近代化 答案: C 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诞生的内容时,曾有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

8、社会主义理论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 B 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 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 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 ”材料中 “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 ”表现为( ) A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B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答案: A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这样评论罗马法: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

9、而不是基于习俗。 ”下列对“理性 ”的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D罗马法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答案: A 史记 蒙恬列传记载: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这里所指的是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 ) A修筑长城 B开凿灵渠 C开辟 “五尺道 ” D修筑 “直道 ” 答案: D 左传记载: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由此可以判断出( ) 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 周朝已经开始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稳固政治统治

10、 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姬姓子弟 A B C D 答案: B 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由明成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 C由于担心威胁皇权,明朝皇帝曾以司礼监加以牵制 D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答案: B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 2100万银元 C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D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答案: B 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回顾历史,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不同的宇宙观,

11、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 20世纪 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 ”为了 “达到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 ”,孙中山( )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 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决定 “以美为师 ”,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组织工人运动,掀起工农运动的高潮 A B C D 答案: A 美国时代周刊 1938年 1月 3日这样记载: “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 A武汉

12、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答案: C 中共 “二大 ”宣言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 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C 如图所示是某时期的一张 “结婚证 ”,从图中不能反映( ) A “结婚证 ”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B公民结婚做到有法可依 C反对

13、西方资本主义的婚礼形式 D “阶级斗争 ”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答案: C 2008年 12月 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终于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 “三通 ”。提出大陆与台湾 “三通 ”最早的历史根据是( ) A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B 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D 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答案: A 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 “改变世界的一周 ”。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 “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 ”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

14、能是( ) 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日正式建交 D中美正式建交 答案: B 综合题 ( 30分)政府体系的构建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话题,不同国家的政治文明又是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 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 很明显,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一切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体公民参加的政府;任何参与,即使是担任最小的公共职务 但是既然在面积和人口

15、超过一个小城镇的社会里 所有的人亲自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完美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 约翰 穆勒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在汉译的 “美国政府 ”一词中, “政府 ”的英语原文是 “GOVERNMENT”,而在汉译的所谓的 “克林顿( 1993-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政府 ”一词中, “政府 ”的英语原文中却是 “ADMINISTRATION”。这显然是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完全不同的英语单词 “GOVERNMENT” ,它的主要含义是 “政府 ”, “政体 ” “ADMINISTRATION”,它的主要含义是 “管理 ”, “行政机构 ” 查一查英语世界出的词

16、典 跟在克林顿后面的 “政府 ”( ADMINISTRATION)。我看到,除了类似英汉词典的 “管理 ”, “行政机构 ”之外,它在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时, 它明 确指出,这只是指政府的 “执行分支 ”的官员和他们的政策及原则。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三 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 “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 N 佩弗远东

17、(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作者对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 ”是如何定义的?在实践上 他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什么?(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这 “两个长得面目全非 ”的政府分别指的是什么?如此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8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1912年的中华民国是美国的 “仿制品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 “悲惨的失败 ”的?( 14分) 答案:( 1)定义:最高权力属于整个社会集体,每个公民对最终主权都有发言权,每个公民都参与政府管理。 (6分 ) 方式:建立代议制政府。 (2分 ) ( 2) “GOVERNMENT”政府指的是总统、国

18、会、最高法院三个机构共同组成的联 邦政府 (2分 ); “ADMINISTRATION”政府指的是掌握行政权的总统。 (2分 ) 目的:通过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资产阶级民主。 (4分 ) (3)仿制品:采用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权力结构也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4分) “失败 ”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共和政体名存实亡。( 4分) 同时,辛亥革命同样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分)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 体。( 2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

19、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2分)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也激励着后人探求救国的新道路。( 2分)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分) ( 22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 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

20、、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分)。 (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 分 )“机器之利 ”显而易见,为什么 “名卿巨公 ”还 “以为非者亦半 ” (4分 ) ( 3)材料三中大量带 “洋 ”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 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 8分) 答案: 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男耕女织,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经营方式;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6分) ( 2)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 4分)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 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4分) ( 3)说明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2分) 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逐渐瓦解了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可能性。( 2分) 原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分),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1分)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