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次适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812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次适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次适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次适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次适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次适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次适应测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百姓饥饿,是因为政府收税太多,所以饥饿;百姓难治,是因为政府太有作为了,所以难治。言外之意,政府不要太有所作为,亦即主张 “无为而治 ”,是道家主张,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经历急剧的变革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 “借历 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 ”,而是希望对社会现实生活 “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

2、自己的社会理想 ”,这样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登上历史舞台。下列作品体现这一思潮的是 唐璜 红与黑 高老头 巴黎圣母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 “不再满足于 借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来抒发主观情感 ,而是希望对社会现实生活 “真实、客观和准确的描绘来展现自己的社会理主义文学,所以应该选择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想 ”实际上是指在 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取代浪漫 作品, 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不选。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1955年起,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扩大 农业税削减,农副

3、产品收购价格提高 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是在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果,所以原因都是其改革措施,即题目中的 , 不合史实。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 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下表各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罗马元老院颁布十二铜表法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 魏晋时期,农家一般日用能够做到“闭门而为而为生之具以足 ” 古代中国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C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D 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 推动美国

4、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十二铜表法是反映西方法制建设进程的事情,不能得出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的结论,雅典 民主政治开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项中史实说的是农家,结论却说道手工业,没有对应关系; C项权利法案是使得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没有因此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故 D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 “包产到户 ”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全国 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

5、责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中 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即 1978年 12月之前; 发生于 1980年之后, 发生在 1980年, 发生于 1987年,所以选择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61年 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 872万,城填人口减少 1000万人左右。 1962年、 1963年又减少职工 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 口 1600万人左右。这主要是为了 A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

6、况 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61年正处于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尤其是因为农业领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业实际产量严重减少,难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所以当时这一举动是为了缓解粮食紧张状况。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证书应该颁发于 1925年 B “本校 ”是在美国帮助下建立的 C “本校 学生大都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D此证颁发时北伐军已收回汉口英租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

7、:图片中的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和 “校长 ”等信息可以得出是指黄埔军校,再根据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可以得出时间是 1924年 11月 30日,所以 A错,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帮助下建立的,所以 B错,北伐军收回汉口英租界应该是在 1927年初, D错。 考点: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1905年,一本书给安徽少年胡洪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这个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剌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 ”。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这可以说明 A “中体西用 ”思想兴起 B天演法

8、则产生巨大影响 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 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 “1905年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的公式 ”可知是指严复的天演论这本书的作用,因而选择 B。 考点:思想解放 的潮流 维新思想。 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各投入生产, 廷不准 .第二年 英商据之以争, 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光绪帝恩准英国人寄居人 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 C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大清允定各使馆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光绪

9、二十年 ”是指 1894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 “第二年 ”即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之间签订了马关 条约,增设了新的通商口岸,英国则根据 “片面最惠国待遇 ”也获得了与日本相同的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某一时期,从澳门出发国际贸易航线有:澳门 马六甲(马来西亚) 果阿 (印度 一 里斯本(葡萄牙 );澳门 长 危毡 ;澳门一马尼拉(菲律宾) 阿尔科(墨西哥 ),这一时期最早是 A 13世纪 B 14世纪 C 15世纪 D 16世纪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澳门 马六甲(马来西

10、亚) 果 阿 (印度 一 里斯本(葡萄牙 )”可以推知是葡萄牙窃据澳门之后的史实,所以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这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的对外殖民扩张行动下的产物,所以最早应该是 16世纪。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由于受噶尔丹侵凌,罗桑丹贝坚赞率喀尔喀部蒙古部众臣服于清朝, 1691年康熙册封其为呼图克图大喇嘛,统管外蒙古喀尔喀部宗教事务。 1713年,康熙授子罗桑益西 “班禅额尔德尼 ”称号,正式确立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这些举措表明康熙 保护佛教,尊崇活佛 着力缓和蒙藏之间矛盾 解决了准 噶尔部威胁 对蒙藏地区分而治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11、 “正式确立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 ”可以看出 对,据 “康熙册封其为呼图克图大喇嘛 .统管外蒙古喀尔喀部宗教事务 ”和 “康熙授子罗桑益西 “班禅额尔德尼 ”称号,正式确立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 ”可知 对,材料没有提到 ,也反映不出 ,故选择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综合题 (26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 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 但末流所及,仍为 权门所把持 权贵子弟依侍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 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12、 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侍臣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一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 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 村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 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 科举以 “四书五经 ”为主要考查范围

13、,以八股文为样式 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 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新政 ”开始推行 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 (1) 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 的原因。( lO分)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 8分) (3) 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 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 8分) 答案:( 1)内容: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 “中正 ”;按九等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中正 ”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6分) 原因:权贵子弟在评定中占据优势,一些中正徇私舞弊,最终被权门所

14、把持,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4分) ( 2)影响:选拔了很多人才(开元后,朝中名士由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或破除了 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巩固了统治(或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或加强中央集权);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8分) ( 3)以下三种决策及理由均同等赋分: 决策之一:废除( 1分)。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2分)科举制无法提供 “新政 ”急需的人才;( 2分)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 3分) 决策之二:不能废除( 1分)。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

15、危及朝廷统治;( 3分)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 2分)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 2分) 决策之三: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 1分)。举出不能立即废除的理由(参照不能废除的理由),然后列举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废除的理由(参照废除的理由,两方面理由总得分不超过 7分)。 (有判断,无理由,不得分。有判断,但理由只照抄材料,最多得 3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 “概述 ”要根据所学知识,从中正官的设置、如何评定人才等级以及授官依据等方面叙述即可。第二问 “原因 ”则根据材料中的 “仍为权门所把持 ”、“徇私舞弊 ”得出结论。 ( 2)根据第一段材料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和

16、第二段材料中的 “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 十之七八 ”可知 “选拔了很多人才 ”、 “巩固了统治 ”;由材料二 “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 ” 可以得到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根据 “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可以推论出 “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 ”。 ( 3)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决策可以是 “立即废除 ”、 “不废除和暂不废除 ”、 “待时机成熟后再废除 ”三个中的任何一个,但要求写理由,不写理由不可以得分,写出的理由要能与自己所选择的决策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不能完全照抄材料提供的理由而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单阐释,以做到自圆其说。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 度。

17、(26分)冷战是 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 40年代末、 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正统派 ”。进入 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 “修正派 ”挑战 “正统派 ”,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 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 “后修正派 ”开始崛起, “后修正派 ”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 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 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

18、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 “另一方 ”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 “冷战史新研究 ”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 “冷战史研究 ”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1)根据图 1中 所示,结合相关重大军事行动,概述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 8分) (2)从图 1到图 2,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二,简述两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 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8分) 答案:( 1)过程: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1944

19、年,德军被迫退出苏联,其仆从国相继退出战争;诺曼底登陆战后,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被动境地;柏林被苏军攻克,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8分) ( 2)转变:从同盟转变为对峙。( 4分) 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加剧(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美国遏制苏联,苏联予以反击。( 6分) ( 3)历程: 认为冷战发生的责任在苏联方面; 将 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 认为美苏双方都负有责任; 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这一问题,但未形成定论。( 4分) 因素:意识形态、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内外政策、档案资料等。( 4分) 试题分析:( 1)图片 1

20、中提供的是同盟国从德国东西方向进攻入德国的情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德国失去战场的主动权的库尔斯克战役开始,一直概述到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只要熟悉教材,难度不大。 ( 2)图 2体现的是美苏冷战时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图,根据所学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对峙关系。原因需要从两者的社 会制度、国家利益以及当时双方在战后的关系去回答。 ( 3)解答第一问需要先将材料分层次,然后逐层去简述即可。第二问需要结合时间思考到时代背景、相关的意识形态等信息,根据材料所提可以看出档案资料的开放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等也是影响的因素。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