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82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黑龙江哈六中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的 “良知 ”内涵是 A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 B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C努力去掉人欲,做到知行合一 D进学则在致知,明白道德之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可知良知就是人的是非之心,它存在于人身上,与生俱来,看到生民之困苦就像自己的痛苦一样所以其

2、内涵为 A。 考点:古代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 “国家组成的世界 ”,而是一个 “世界社会 ”,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 A弱化了世界各国国家主权 B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 C利于世界政治秩序的形成 D激化了国家之间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世界社会 ”、 “全球公民社会 ”可以看出这种观念在淡化国家和民族的色彩,故选 A。 考点:现代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法国浪漫主义的 “产婆 ”斯塔尔夫人说过: “忧郁的诗歌是最能

3、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 “忧郁 ”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B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D人性解放的渴望 答案: B 试题分析:忧郁是心情不好的表现,恰恰 能说明当时人们对自己面临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才会出现忧郁。 考点:现代世界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 1948年 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国际形势紧张 C

4、 “冷战 ”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的胜负反映了当时这两派所代表的国际社会中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的关系变化,所以选择 A。 考点:现代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规定: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合同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给以直接补贴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播种面积。 1938年又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规定: “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 1909 1914年 平价 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 定价,

5、则农民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以上法令表明美国政府 A持续推动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B着手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 C对农业调整方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D认识到稳定农业的重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3年政府恶意的调整方式是直接补贴,而 1938年则是采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政府通过调整去影响市场供求关系,来达到调整农业的目的,故选 C。 考点:现代世界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下图是英国海外殖民地分布图(红色部分)。下面对这张图的分析和推理,正确的是 A这张图也反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范围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C英国 17至 18世纪侵占

6、殖民地的范围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地图看,北美洲的很多地方是英国的殖民地,可见是 1783年之前的殖民地,因为 1783年北美十三块殖民地通过北美独立战争取得了独立,就不再是英国殖民地了,故选择 C。 考点:早起殖民扩张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 土地收归公有 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 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本质是调整生产关

7、系,这样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现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 A是 “家天下 ”式的旧式革命 B是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C是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思想,所以排除 A;同盟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故 C错;同盟会的革命属于资

8、产阶级民主革命,故 A错;材料体现的是民主思想,所以 D对。 考点: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辛亥革命。 据统计, 19121916 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这表明 A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B资本主义发展 “短暂春天 ”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 C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思想主流 D南京临时政府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当时

9、北京政府颁布了很多有利于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根据 1912-1916 年这个时间,可以推断是北洋军阀政府,而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所以排除 D,选择 A; B项错在了 “决定性因素 ”, 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故均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853年 5月 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 “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 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 每年在这个时 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

10、于停顿。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 B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 C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 “1853年 ”和 “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 ”应该推断出当时是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 “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 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 ”广志绎载: “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

11、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士大夫崇尚 “声律 ”、 “皆以紫檀、花梨为尚 ”体现了士大夫开始钟情于市民所关注的休闲娱乐生活,这应该是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 “书经 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此以(一)君主(

12、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 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的叙述,定吉凶时据数量而不是根据级别,所以可见带有民主色彩,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 6月 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

13、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 8月 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 165公里,通称 “柏林墙 ”。 1989年 11月 9日下午 6时 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 “柏林墙倒塌 ”。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慨述与 “柏林墙 ”建立相关的形势。( 8分) ( 2)试归纳 “柏林墙倒塌 ”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7分) 答案:( 1)形势 :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苏争夺霸权激烈;德国分裂;两德是美苏对峙(冷战

14、)的前沿。( 8分) ( 2)对欧洲局势的影响:加速了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面;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 “冷战 ”结束的步伐。 试题分析:( 1)根据时间 1961年去将所学知识中的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和德国的国情迁移到题目中来即可得出答案:。 (2)结合所学知识和 1989年这一时间,从对德国、对欧洲和对冷战局势几个角度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 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 15分

15、)【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选举制度改革: 1832年选举改革法,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该法实施后,城市和乡村共新增选民约 20万人。 1867年的改革中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资格,重新调整了某些议席的分配,使一些工人贵族拥有了选举权。 1884年改革统一了城市与乡村选民的财产资格标准,城市工人也有了选举权。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男性公民从 21岁起,妇女从 30岁起,享有普选权,此外还降低了居住资格及收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但仍规定了部分人可以享有复票权。 1926年选民居住资格由 6个月减为 3个月。 1

16、928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 1948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营业处所、伦敦市和大学选区的“复票制 ”,实行 “一人一票、一票一价 ”的平等选举权制。 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 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现代选举制度中的核心精神自由、平等和普遍的选举 才真正较为完整的确立起来。 (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7分) ( 2)纵观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8分) 答案: (1) 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影响: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

17、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促使英国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 4 分) ( 2)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步取消;居住资格的限制放宽;妇女逐步取得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或男女性别的限制取消);实行 “一人一票、一票一价 ”的平等选举权利(或废除投票中的复票权);选举区选民人数与议员人数的划分日趋公平。( 8分,任答 4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这一题的背景和影响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只要所学理解并记忆,不难答出。 ( 2)根据材料中的 “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 “选民居住资格由 6个月减为 3个月 ”、 “妇女从 30岁起,享有普选权 ”和 “妇

18、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 ”、“实行 “一人一 票、一票一价 ”的平等选举权制 ”、 “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 ”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所以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而全面的提取有效信息。 考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近代世界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 食货志载: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据史记载: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疆、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 、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19、。 ”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带来的影响。( 4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中 “务本 ”思想的区别。( 3分)分别指出上述 “务本 ”思想所产生的影 响。( 4分) 答案:( 1)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有助于人民勤劳致富和获得爵位;移风易俗

20、,百姓富裕;国家富强,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4分) ( 2)继续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4分) ( 3)区别:前者强调以农为本。后者不仅强调以农为本,更强调以民为本。( 3分) 商鞅的 “务本 ”思想:促进秦国农业的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封建制度确立。( 2分)唐太宗的 “务本 ”思想: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提供的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这些措施,去依次分析其影响 ;再根据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疆、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将之略加翻译即可得出另外的影响。 ( 2)措施:注意审题,要求回答发展经济和

21、减轻人民负担方面的措施,明确了这一点,只需将所学知识迁移过来即可。 (3)根据材料二的说法很明显可以看出,唐太宗强调以民为本,也强调以农为本;而商鞅则只是以农为本,区别就很明显了。影响:由于 “务本 “思想不同,时代也不同,所以影响当然要分别写,只需将商鞅变法和唐太宗时期的措施的影响写出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 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 “文艺复兴 ”说甚为流行。蔡元培于 1930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 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 “ 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以用欧洲

22、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 ”。但通过对 “文艺复兴 ”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 “文艺复兴 ”。 摘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说论析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 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2 10分) 二等: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9 5分)

23、 三等: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 0分) 提示: 观点一:认同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说。论述时要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 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 2)倡导文学革命;( 3)抨击 封建权威思想;( 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 观点二:反对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说。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历史背景不同;( 2)价值取向不同;( 3)作用和影响不同。 试题分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首先需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观点,这个材料出现了两个观点:即认同观和反对观。然后需要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

24、观点,去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以选好观点之后,要结合所选观点根据自己所学,将与该观点有关的史实回忆出来,以在论证时抽用;同时这一题还考查多 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论证时还要求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角度越多越能多得分。从所学知识的角度来看,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进行比较,自己确定比较的角度,然后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史实进行表述。 考点: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近代世界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25分)曾经,世界是 “欧洲 ”的。一度,世界是 “美国 ”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 “新兴国家 ”的。对于这样的变化,欧洲诸国

25、正努力整合为一体,力图打造成一个 “超级大国 ”,一个能恢复昔日欧洲荣耀的 “大国 ”。也唯有如此,欧洲诸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 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 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 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有形的取代 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 和

26、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西欧出现了新的趋势 -在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 20世纪与现代化 材料四 欧盟议会的资深议员菲利普 赫尔佐格早在 1999年写的为了欧洲民主的宣言一书中就认为:欧盟诸国各不相同,但由于 “共同的价值观 ”才走到一起。

27、他说: “这些共同的价值观首先是基督教,接着是文化启蒙,尤其是对民主的发明。 ”然而,现实是,欧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如果说这些利益在常态下尚可协商解决的话,那么在非常态的金融危机下,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便会愈演愈烈,以至于到现在难以调和的地步。 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 赵永升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 2分)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 上爬 ”又是通过什么途径?( 4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欧洲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主要表现。( 6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 ”的

28、?二战后, “修正民族国家 ”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 6分) ( 4)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 (2分 ) 因此,不少人认为欧洲一体化会出现重大倒退,也有人认为渡过危机后的欧洲,一体化将得到加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 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 。( 2分) 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 4分) 主要表现: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逐步扩展);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6分) 修补: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建立

29、 “福利国家 ”。( 4分)(或答所有权人民化也得 2分,但总分不超过 4分) 体现:建立欧洲共同体。( 2分) ( 4)问题:各国间的利益冲突,尤其是欧债危机继续蔓延,严重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 2分) 看法一:挫折或倒退。各国历史文化差异;成员 众多,利益纷争,难以协调;民族主义和本位主义依然存在;外来势力的影响。(只答观点不论证,不给分。任答 3点得 5分) 看法二:加强。各国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欧盟综合实力强大,一体化程度高;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是世界发展潮流。(只答观点不论证,不给分。任答 3点得 5分) 试题分析: (1)因素:根据材料中的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

30、的 ”、 “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 ”即可得出答案:。途径:根据材料中的“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 ”可以推断这是指亚洲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逐渐衰落过程中,欧洲经济力量逐渐兴起,所以兴起的途径应该从 15-17世纪欧洲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去考虑。 ( 2)注意审题:时间是 19世纪,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现代化的表现,只要将所学这一时期的史实迁移过来稍加概括即可。 ( 3)修补:由题意可知 “修补资本主义 ”实际是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史实,加以概括就可以看出,与之前相比,二战后欧洲各国普遍采取了国家

31、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并且都不同程度的建立起了社会福利制度,还有就是是实行人民资本主义等,这就是 “修补 ”的内容 。 “修正民族国家 ”:就是指材料中的 “发达国家间建立起国家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欧洲国家的联合。 ( 4)问题:根据材料中的 “欧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 ”、 “在非常态的金融危机下,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便会愈演愈烈 ”即可得出答案:。看法:这是开放性试题,考生无论选择哪种说法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说明理由,说明理由时要结合欧洲各国的相同之处或分歧、国际局势的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去考虑。 考点:近代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近代世

32、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世界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世界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近代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现代世界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现代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及其本质上的小农倾向和他对 “共同生活、共同劳作 ”的农民理想的浪漫称颂,使他把 “人民 ”这一概念仅仅理解为农民群众 (因为农民毕竟是中国人口的绝大

33、多数),并导致他高度评价他相信农民所具有的那种自发的革命性。 如果说,毛泽东因其民粹主义思想而被证明不是一个纯粹的列宁主义者,那么,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中,正是这些平均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对成功地实现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莫里斯 . 迈纳斯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此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和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也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 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

34、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三 右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 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 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莫里斯 迈纳 斯关于毛泽东的 “民粹主义思想 ”观点的看法。( 8分) ( 2)材料三中该期杂志封面上的 “CHI

35、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7分) 答案:( 1)他的观点不正确。( 2分)他只看到毛泽东重视农民,而没有看到毛泽东的深层思想:革命的任务是(获取机器)实现由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的转变,在中国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6分) ( 2)不对。( 2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分) 试题

36、分析:( 1)这是一个观点评价题,首先要分析所给观点正确与否,然后要说明理由。 从材料二的整体来看,是在说毛泽东所设想的革命与民粹主义的区别,所以不难根据材料二来判定材料一的观点不对。确定了观点之后,根据材料二中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胜利 ”可以驳斥材料一中的观点;同时结合所学知识中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的战略,可以知道中国的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还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最终要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驳斥材料一的观点。 ( 2)这也是一个观点评价题,首先要分析所给观点正确与否,然后要说明理由。根据所学不难看出题目所给观点是错误的。 结合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不难驳斥题中的观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