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 02(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周王室与地方的矛盾得以解决 B受封诸侯以宗法制传承下去 C受封者与周天子必有血缘关系 D各诸侯国上缴赋税给周天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西周分封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度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 ,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A是错误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是结合在一起的, B项是正确的;分封制分封对象 :功臣 ,王族 ,先代贵族, C
2、 项是错误的;各诸侯国的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D项是错误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某个文学派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通过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老人与海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19世纪 30年代以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 ,逐渐成为文学和艺术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 ,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材料中所述正反映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
3、义;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 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所以答案:选 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文学 16世纪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的里斯本等城市。不久,大西洋沿岸的港口是后来居上,成为海上贸易 中心。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使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传统的东西方商路遭到断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 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和商路发生了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所
4、以答案: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智者学派宣扬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B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C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D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A项不符合苏格拉底的主张; BC 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主张 腾讯历史频道曾推出转型中国 18401956 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中国近现
5、代史的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 1956年年度事件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 “大跃进 ”运动进入高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1954年召开的; 1956年三大改造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五计划是 1953年至 1957年;大跃进是 1958年实行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下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
6、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这幅图是解放战争时期, A是错误的;从图片 “徐州 ”“双堆集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次战役是淮海战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下列有关 20世纪 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 “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 B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 C “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 D “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
7、处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 20世纪 3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新式工具的使用上, “电车 ”是新式交通工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马车 ”“人力车 ”等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方式改进 下图是北洋政府时期,农商部按照当时颁布的商标法办理注册的第一号商标 “老兵船 ”。此举措反映了北洋政府 对国货品牌发展的关注 对发展海军事业的重视 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 鼓励实业在中国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和图片信息的处理能力。根据材料和
8、所学知识,北洋政府对国货品牌发展的关注、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鼓励实业在中国的发展; 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北洋军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19世纪 60、 7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出现中国人自己 创办的报刊 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联合 清政府实行 “预备立宪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1872年申报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 1905年清政府实行 “预备立宪
9、 ”。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社会的状况 近代社会状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状况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杜绝儒家以外其他思想的传播 B 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推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 “八七会议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D 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 对启蒙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研究历史的素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指严格限制儒家以外的思想的传播;英国于 1689年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而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度是
10、18世纪的; “八七会议 ”是1927年 8月 7日,南昌起义是 1927年 8月 1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历史研究方法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穿衣吃饭就是 “人伦物理 ”,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他是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这句话是由李贽提出的。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此其分事也。 ”这是对中国
11、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A “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 B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 C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 (丝缕) ” D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的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男耕女织、耕织结合;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材料描述男子耕种庄稼的状况,应该补充的是女子家庭手工业的状 况; “凡农之道 ,厚之为宝 ”体现了时令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体现了古代农民的艰辛;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 (丝缕)
12、”体现了妇女在家耕织的状况;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体现了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征 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洛阳城市场的布局较之前代,明显南移。洛阳的小市(粮食、牲畜市场)位于城东偏南 , 四通市(多外国商品)位于城南 , 大市(水产市场)位于城西偏南。这 种变化源于北魏的平城宫城在北、坊市居南的都城建筑布局。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云 : “北魏洛阳城伊水、洛水旁乃市场繁盛之区 , 其所以置市于城南者 , 殆由伊、洛水道运输与当日之经济政策及营造便利有关。 ” 结合材料和所学
13、,概括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的特点及其成因。( 8分) 答案: 特点:北魏洛阳宫城在北方;市与坊偏南部。( 2分) 成因:洛阳城市布局受旧都平城布局影响;( 2分)方便水运交通( 2分);市场交易便利。(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宫城在北、坊市居南的都城建筑布局 ”“北魏洛阳城市场的布局较之前代,明显南移 ”可以概括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的特点的原因:洛阳城市布局受旧都平城布局影响;方便水运交通;市场交易便利。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发展特点 综合题 ( 34分)从古代邮驿到现代邮政,反映了不同时期邮政发展的历
14、史变迁。 秦驰道示意图 邮驿是我国古代官方的通信组织。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 “决通川防,修筑驰道 ”,四通八达的驰道贯通全国各地,开辟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秦在驰道上组建邮亭,通过各条交通主干线,向各省会(原六国国都)辐射,形成中央一级的邮驿网络,再由各中心城市向附近所辖的地区辐射,形成了全国性的通信网络。 ( 1)结合所学,分析以上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秦这样做的目的。( 8分) 欧洲邮政大事记 时间 历史资料 11世纪前 欧洲的邮驿(专人送信)只供政府专用,民间通信是靠别人捎带或专人递送。 1115 世纪 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城市、教会、大学等地方开始建立各自独立的
15、邮递系统,这是欧洲私营邮递的开始。 17世纪中期 英国、法国等国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实行预收信件资费、加盖收寄和投递时间的戳记、集中投递等办法,已同近代邮政相似。 19世纪中期 英国进行邮政改革,由国家专营信函业务;国家发行邮票作为邮资的凭证,统一邮资制。这种新的邮政制度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 ( 2)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欧洲邮政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1897年,大清邮政开办,以海关的管理区域为依据设立邮区,由外国人掌管的中国海关控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到新中国建立之前,统称
16、为中华邮政。中华邮政按省设立邮区,颁布了邮政法,并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参与国际邮政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邮电部,拓展网络、增设局所。 1998年,实行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成立。 2007 年,邮政实现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建成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 3)阅读材料,对近代以来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进 程划分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每个阶段邮政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14分) 答案: ( 1)历史现象: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2分);并建立交通、通信网络;( 2分) 成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17、);( 2分)巩固国家统一。( 2分) ( 2) 11 世纪前,中世纪的欧洲经济、文化落后,欧洲邮政是政府专用。( 2 分) 1115 世纪,由于城市的兴起,商业与文化交流的加强,私营邮政建立。( 2分) 17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后,各地联系日益紧密,经济与文化交流频繁,邮政开始向规范化发展。 ( 3分)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各国邮政制度确立并规范化。( 3分) 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之前各国邮政的发展不统一、不规范;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邮政制度趋于标准化。( 2分) ( 3)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大清邮政。( 1分) 第二阶段:中华邮政。( 1分) 第三阶段:新中国邮政。(
18、1分) 特点及原因:大清邮政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来控制;列强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 2分)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掌握邮政大权,并立法保护邮政,邮区按省设置;中华民国加强对邮政的管理,重视发展邮政事业。( 4分)新 中国成立后,由邮电统一经营到邮电分开经营到邮政市场化(由国家的统一管理到政企分开);新中国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5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秦驰道示意图和材料 “秦统一后,以咸阳为中心,在全国 “决通川防,修筑驰道 ”,四通八达的驰道贯通全国各地,开辟了全国性的交通网络 ”“秦
19、在驰道上组建邮亭,通过各条交通主干线,向各省会(原六国国都)辐射,形成中央一级的邮驿网络,再由各中心城市向附近所辖的地区辐射,形成了全国性的通信网 络 ”可以得出秦朝的交通通讯的发展状况和成因。 (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可以看出,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每一个阶段的欧洲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11 世纪前,中世纪的欧洲经济、文化落后,欧洲邮政是政府专用。 1115 世纪,由于城市的兴起,商业与文化交流的加强,私营邮政建立。 17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后,各地联系日益紧密,经济与文化交流频繁,邮政开始向规范化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各国邮政制度
20、确立并规范化。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之前各国邮政的发展不统一、不规范;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邮政制度趋于标准化。 ( 3)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1897年 ”“1912年 ”“新中国成立后 ”中三个时间点来划分近代以来中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进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特点及原因:大清邮政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来控制;列强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控制中国的内政。中华民国成立 后,北洋政府掌握邮政大权,并立法保护邮政,邮区按省设置;中华民国加强对邮政的管理,重视发展邮政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由邮电统一经营到邮电分开经营到邮政市场化(由国家的统一管理到政企分开);新中国经济发展由
21、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考点:中国古代社会 秦朝 秦朝的社会状况;欧洲社会 欧洲社会发展状况 欧洲邮政;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来的邮政 人类社会在发展中进步。 材料一 自由、平等的权利是人类首要的、不可转让的天赋人权。人类订立社会契约,放弃自然的自由是为了获得社会的自由,放弃自然的平等是为了取得政治的平等。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国家权力应该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 以 “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为题,任选上表中的一则材料,结合 18世纪的史
22、实进行论证。( 10分) 答案: 示例一:启蒙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2分) 材料一是卢梭的思想: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2分)是法国大革命的纲 领性文件人权宣言的思想理论基础;( 2分)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夺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2分)推动了法国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2分) 示例二:启蒙思想推动制度创新。( 2分) 材料二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国家的权力要分权与制衡;( 2分)美国的1787年宪法;( 2分)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三权之间相互制约;( 2分)促进了美国的制度创新(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 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比如,主题:启蒙思想推动社会变革,从材料一卢梭的思想来分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