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398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 “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 ”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铸造业兴盛 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居民重视风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是产生明清时期一种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常见历史词语有 “机工出力,机户出资。 梁氏家谱记载并没有体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计日受值 ” 依据材料可知,故排除 ,从材料 “祖庙门前明堂狭隘 ”、 “堪舆家言 ”、“浼炉户他迁 ”可以看出 正确,故选

2、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 “伙伴关系 ”屡见报端, “冷战 ”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 “碰撞中磨合 ”“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今国际格局。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各过综合国力的影响下,国际格局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各国都在谋求发展,从而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故选 C。 A项明

3、显错误; B项只是对材料的现象的分析; D项明显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是 A国家元首掌握实际政治权力 B内阁的任命须经议 会同意 C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 D行政首脑是军队最高统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德两国代议制的异同。据所学知识,法国总统和德意志皇帝都掌握实际政治权力,排除 A 项;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内阁成立须经议会同意,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组阁,无须议会同意, B项符合题意;法德两国都有议会的代议制机构,排除 C 项;法德两国行政

4、首脑都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排除 D 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 “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 “错误 ”出现无关的是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政治。据题干中 “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 ”说明 这种决策不能被个人意志所左右,个人的知识、 意志对雅典政治而言存在一定的民主局限性。 A 项摆脱了个人意志的体现,不受任何个人知识范围的影响而存在,故 A 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都体现了个人意志的参与,在当时雅典政治中存在

5、着一定的弊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 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 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以扩

6、大企业自主权为关键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动力;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地平台,所以答案:选 A, B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下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明显错误,就史料而言,这是原始的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因此 A正确

7、。这份史料能反映当时的浮夸风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内容中浮夸现象严重,不能反映农业的实际情况。因此 CD项错误。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运动。 阅读下列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表。我们能够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20世纪 20、 30年代,中国 项 目 1920年 1936年 农产品 45.4% 45.9% 手工产品 32.2% 25.5% 机器制造品 12.9% 20.5% 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D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A项明显错误,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未完全解体; B项错误,中国的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发生改变; C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机器制造品的比重得到很大的提高,反映了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化。 1913年秋,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该影片以广东潮州的包办婚姻习俗为题材,从媒人撮合说起,经过种种繁文缛节,直到把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送入洞房为止。下列与此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电

9、影电视已经在中国普及 B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C国人社会生活有了新方式 D旧中国妇女的地位低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913 年秋 ”即民国初年,尽管当时电影已经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但电视在中国尚未出现,所以 A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C D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中国电影的发展。 下列关于图灰色部分解读正确的是 A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秋收起义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C洛川会议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全面抗战后,正面战场失去

10、大片国土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武昌一役,全国响应,而华北地区为清政府统治中心所在故不在范围内,故选 A。而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在南方,但主要在各省交界处,没有像图中灰色区域覆盖之广,因此 B项错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则以北方为主,因此 C项错误;正面战场的国土沦丧是从北往南,因此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东史郎日记(日):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

11、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死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东史郎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参与者,其日记属文献证据。 故选 B。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东史郎是日军侵略的参与者,其日记并非道听途说的内容; C项错误,东史郎日记 记载的是南京大屠杀惨烈的情况; D项错误,中国开始进入抗战时期是在 1937年 7月,南京大屠杀是在 12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南京大屠杀。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这副对联描写江浙地区百姓的悠闲生活。下列有关江浙地区历史变迁,正确的表述是 A元朝实行行省制,浙

12、江是其中的行省之一 B明清时期,我国的文化中心基本在浙江 C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辟为首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标志浙江近代化的开始 D中国近代民主政治首先诞生在江浙一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江浙地区地方史,属于容易题。元代设江浙行省, A项不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文化中心是北京, B项不正确;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洋务运动,而不是南京条约, C项不正确;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诞生的标志是中华民国的成立,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经济专业化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

13、的整体特点是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商品 化趋势明显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江南市镇、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等,可知农村商品化趋势明显。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持续发展,江南市镇大量涌现,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市镇的发展。故选 C。 A 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B 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综合题 ( 26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 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

14、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 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

15、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7世纪中叶至 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8分) (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 了怎样的冲击 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4分)。 答案: ( 1)区别: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

16、,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6分) ( 2)措施:经济上继续重农抑商,实行海禁政策;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上八股取士,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程朱理学仍占主流。( 6分) 结果: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思想文化被压制,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分)。 ( 3)抗争: 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与王军进行两 次内战,最终处死查理一世( 2分) 1688年,发动 “光荣革命 ”,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 2分)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 2分)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国王统而不治。( 2分) ( 4) 18

17、40年英国为打开市场和获得原料用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从经济上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2分 );政治上中国主权受侵犯 (2分 )。 试题分析: (1) 考查中西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一问考查古代中国、西方政治状况的差异。根据材料 “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 ”、 “法律来自社会 ”、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 ”结合明清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从君权教权、君臣关系、法制等方面解答。 (2)第一小问回忆教材知识 ,从经济政策、专制制度、思想控制等角度分析 ;联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回答第二小问 ;从权力制约、多元化的

18、影响分析第三小问。 (4)联系中国近代史知识 ,从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冲击角度分析。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的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的国策,使得我国在近代国门被打开,中国逐渐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上上沦为资本 主义经济的附庸。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26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 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

19、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 楼。 ”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 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

20、商贩,皆在厦运入 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然而 ,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

21、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 国家 公共领域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10分) (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 “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 ”的主要原因。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 “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的 ?( 10分) 答案: ( 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4分) 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

22、途贩运发达。( 6分) ( 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4分) 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2分) ( 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 2分) 过程: 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中共十五大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做出指导; 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宋代市场发展的特征;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内容可以找

23、出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表现;( 2)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近代外商控制中国市场的主要手段有利用不平等条约享有的贸易特权、把廉价物美的商品倾销中国、利用华商转销内地,占据中国市场;( 3)可以结合建国后的基本史实直接 回答出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和市场在较长时间内从中国公众视线中推出,改革开放后市场又重新在中国出现,尤其是 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更是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