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383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图所示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走向成熟时期可追溯至 A明末清初 B元末明初 C清同治、光绪年间 D清乾隆、雍正年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图片是京剧脸谱,据此可知右图所示的艺术形式是京剧,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清代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

2、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 “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 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 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 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 “豆腐账 ”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 A计划经济时期国民消费水平 B上海地区市民收入状况 C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D我国妇女勤俭持家美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从 1965年开始记录 ”“一记就是 37年 ”即从 1965年到

3、 2002年,在此时间段内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C 符合题意; A 的表述不合史实,B、 D与史料价值无关,故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 某条约有如下内容: “ (本组织)愿意进一步增强机构职能的民主性和效率,以便使其能够在一个单一的组织机构内更好地完成所赋予的任务;决心实现他们经济的强大和同步发展并依据本条约的规定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罗马条约 B欧洲联盟条约 C华沙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

4、解读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愿意进一步增强机构职能的民主性和效率 ”“建立一个包含一种单一及稳定的货币的经济和货币联盟 ”说明该组织有政治经济一体化性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区域集团化中只有欧盟具有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B符合题意;而罗马条约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而欧共体属于经济一体化组织, A不合题意; C华沙条约是冷战的表现,与题意无关;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强调经济一体化, D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欧盟)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

5、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 ”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工业化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体现了 “斯大林模式 ”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据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模式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A 表述不合史实; B、 C

6、项是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但偏离了材料的主旨,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谈到: “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 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对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是 A卢梭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康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等信息可知其主要阐述了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

7、知启蒙思想运动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是对霍布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A符合题意;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提出自然权利学说,康德提出思想自由观点, BCD均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思想主张 观察右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梭伦颁布减负令后贵族不满 B有利于维护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C打破了旧氏族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D被放逐的人将永远地离开雅典城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分析理解的能力,由图片中的文字 “超过一半人同意放逐他,他得离开雅典 “可知指的是克里斯提尼时期的陶片放逐法,直接排除 A; B的表述符合题意,因

8、为陶片放逐法有利于维护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C的表述与题意无关,因为打破了旧氏族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是梭伦改革时期; D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克里斯提尼改革 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此规划制定的背景有 三大改造的进行 一五计划的完成 国民经济的恢复 导弹氢弹研制成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归纳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知道 “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的具体时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

9、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在1956年, 三大改造是在 19531956年,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的完成是在1957年,时间不合题意; 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建国初,符合题意确; 导弹氢弹研制成功是在 20世纪 60年代,不合题意,据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申明以 “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 ”为 “天职 ”。下列内容能反映这一宗旨的是 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 倡导文学革命 A B C D 答案: B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指 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封建伦理道德猛烈批判,倡导文学革命,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据此分析可知 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 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内容,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经历了由 “政治精英 ”主导到 “平民革命 ”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始于 A 井冈山斗争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

11、是对 “政治精英 ”“平民革命 ”的准确理解, “政治精英 ”指的是类似于 “辛亥革命 ”的不发动人民群众,由少数人发动的战争,而 “平民革命 ” 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运动,A、 C、 D 均属于 “平民革命 ”,但题干中要求 “始于 ”,因此国民大革命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某中学的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到右图。下列诗句可能与该研究性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是 A “金田号吹响,遍地义旗扬 ” B “师洋技望制洋夷,撼树岂能借其枝 ” C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D “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 ” 答案: A 试

12、题分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地图中的 “安庆保卫战 ”可以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斗争。而 A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金田起义,符合题意; B “师洋技望制洋夷,撼树岂能借其枝 ”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与题干无关; C“宜将剩勇追穷 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是描写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中,与题意无关; D“华东战场捉笼鸟,沂蒙山区似虎牢 ”是描写解放战争中孟良崮战役,与题意无关。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下表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经济现象。根据傅斯年的观点 “历史研

13、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此表可以证明当时江南地区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 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 ”;盛泽镇 “供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王江泾镇 “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俗皆织绢 ”; “惟湖以蚕 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 “烟火万家 ”。 商品经济的发展 纺织业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所材料,得出有效信息,松江府

14、的信息说明了其纺织业显著发展,成为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 ”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嘉兴府与湖州府的王江泾镇 “居者可七千余家 ”、南浔镇 “烟火万家 ”等信息说明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的繁荣, 符合题意, 的表述与材料信息不合, 与材料无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综合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朝设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 “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

15、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 “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 ”, “纠察朝仪 ”, “巡按州县、纠视刑狱 ”等。 摘编自唐六典 材料二 唐初规定: “凡军国大事,则(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门下省)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 资治通鉴卷 193唐太宗贞观三年 唐还在门下 省设立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专职谏诤之官, “掌规谏讽谕,备顾问应对 ”。 摘编自唐六典 “唐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 。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 新

16、唐书 选举志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 户部尚书年富的官箴明史 列传第六十五 材料三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对话论天下。 黄炎培说: “我生六十余年,耳闻亲见的,真所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 。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一部历史, 政怠宦成 的也有, 人亡政息 的也有, 求荣取辱 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希望中共能找出一奈新路,跳出这

17、个周期律的支配。 ” 毛泽东肃然相答: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 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摘编自 2005年 07月 20日中国青年报 (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御史台的主要职能。( 6分) (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在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举措。( 8分)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 “跳出历史周期律 ”的?当今重温 “窑洞对话 ”有何现实意义?( 12分) 答案:( 1)国家律令的监督和执行;纠察、弹劾不法官吏;维护封建礼仪。( 6分)

18、 ( 2)实行三省六部制;建立谏诤制度;推行科举制度;提倡道德自律。 ( 8 分) ( 3)制度建设: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 “村民自治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 意义:有利于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加强人民的监督;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的能力,材料中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 巡按州县、纠视刑狱 ”体现了其职责是国家律令的监督和执行, “纠正百官之罪恶 ”“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 ”反映了其纠察、弹劾不法

19、官吏的职 责, “纠察朝仪 ”反映了其维护封建礼仪等职责。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围绕 “唐朝在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 ”,依据材料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门下省)给事中 ”即三省六部制, “设立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专职谏诤之官 ”即建立谏诤制度, “唐取士之科 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即设立科举制度,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 ”强调了自律。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制度层面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 ”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新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建设回答本问即可,第二小问 可以从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分析归纳即,如有利于加强执

20、政党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加强人民的监督;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 ( 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最近十年间( 1889-1899年),美国全国之最大问题,无过托拉斯(一种垄断组织形式)。政府之所焦虑,学者之所讨论,民间各团体之所哗嚣调查,新闻纸之所研究争辩,举全国之八千万人之视 线,无不集于此一点。故欲知美国之国情,必于托拉斯;欲知世界之大势,必于托拉斯。 托拉斯之初出也,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 ”“凡

21、28省(州)之政府发布法律,以禁止托拉斯,华盛顿政府亦随之。幡然卒不可禁,民间组织托拉斯者,易其名而用其实,而发达且日盛一日。 知此物之发生,由于天演理势,相迫使然。愈遏之则其势愈盛,而弊亦愈深。! ” 粱启超新大陆游记第 2628 页 材料二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全球化,针对这一现象,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表示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 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 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

22、 ( 1)材料一中梁启超描述了 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解释 “其势愈盛 ”的原因。( 15分) (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卡斯特罗认为当今全球化时代存在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15分) 答案:( 1)社会状况:托拉斯成为美国普遍而典型的垄断组织形式,成为人们的议论焦点,政府 一度实行遏制政策。( 6分) 势盛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资本和生产不断集中;垄断组织有利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控制价格和市场。( 9分) ( 2)现象:全球化时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6

23、分) 原因: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趋势更加密切;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9分) 试题分析:第 ( 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美国全国之最大问题,无过托拉斯 ”“举全国之八千万人之视线,无不集于此一点 ”“政府发布法律,以禁止托拉斯 ”归纳出 19 世纪末美国社会状况;第二小问原因的分析可以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积极性以及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等即可。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需要依据材料分析归纳, “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指的是在全球化下各国的利益是相关的,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 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反映了分配的不均, “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 ”反映了全球化下的不公正等;第二小问可以从各国相互联系的紧密、全球化的实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全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