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84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国家运用财政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 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税收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属于货币政策,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实现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的财政政策的相关知识。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2、指出: “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下列观点符合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 要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有机统一 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真理 理论要符合实际,认识要以实践为基础 科学理论和正确的思想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既说明了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

3、说明了要解放思想、发展真理。由此可见,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科学理论和正确的 思想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但不能起决定作用,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真理、主观符合客观。 鲁迅先生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有网友接下文道:“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 ”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 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新的量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4、本题材料中 “路和堵路的形成 ”,说明了事物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 “多了 便有了 ” ,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条件性、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 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中国特

5、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能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因为社会意识对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 抓住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故 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两项是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被誉为 “股神 ”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

6、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 性、目的性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表明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C、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 近年来腐败现象出现从较高职位向下移落、向基层渗透的变化趋势,有人说:反腐败既要 “打老虎 ”,

7、又要 “拍苍蝇 ”。与这一观点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 A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B “ 解剖麻雀 ”、 “抓好典型 ” C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D学会弹钢琴的手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反腐败既要 打老虎 ,又要 拍苍蝇 ”,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体现了要注意量的积累,防微杜渐,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B项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C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荀子曰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从哲学与

8、生活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孟母三迁 ” 耳濡目染 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荀子的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强调的是文化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强调了外部矛盾、事物的外部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强调的是整体对部分的影响,不合题意,故不能 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外部矛盾、事物的外部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你怎样看世界,你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话的合理性在于( ) A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肯定了意识的能动

9、作用 C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肯定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 “你怎样看世界,你就得到怎样的世界 ”的观点过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即看到了意识的作用。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C两项强调的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与该观点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物质决定意识,故 D项表述与题目要求的合理性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大会中会小会,会会有我;你说我说他说,重复也要说。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谁去落实。 ”下列与这一民谚和对联生动嘲讽

10、“文山会海 ”表达的哲理一致的是( )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谁去落实 ”强调的是要重视社会实践。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入选; C项强调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能入选; D项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第一的观点。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有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唇亡齿寒 邯郸学步 吐故纳新 A

11、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唇亡齿寒 ”体现的是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邯郸学步 ”强调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两项符合题意,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也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 ”菜根谭中的这段话体现了(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要重视量的 积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中 “为善不见

12、其意 ”、 “为恶不见其损 ”等,从哲学上来看强调的是事物变化发展中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即量变。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不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 项体现的是质变的方法论要求,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量变的相关知识。 “过去过分追求 GDP,急功近利造成了不健康的增长方式,如果现在过分地追求让群众有幸福感,同样也会出幸福的政绩工程,也会出形式主义的幸福。 ”这段话主要包含的哲 理是 ( ) A思想是行动的反映 B思想反作用于行动 C思想决定行动 D行动决定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过去过分追求 GDP”的思想造成 “不健康

13、的增长方式 ”以及“过分地追求让群众有幸福感 ”造成 “幸福的政绩工程 ”等,体现了思想对行动的作用。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D两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 C项表述错误,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有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有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 ) 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与运动相互依存 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14、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据此可以选出 两项; 两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上静止的含义、静止与运动的关系。 下列诗句与下图漫画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A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 C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漫画中 “要想在光明中行走,就别怕踩到黑暗 ”,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无处

15、不在。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C两项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D选项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 某三口之家每月的收入共 7728元。父亲在国有企业工作,工资收 入 1800;母亲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收入 1900;儿子在外资企业做会计工作,工资收入23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 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 528元。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现阶段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父亲和母亲都是根据按劳分配方式取得收入

16、C儿子根据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取得收入 D儿子取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在我国占主体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有、集体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股票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由此可 见, A、 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故 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 市场上一些生产者之所以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内在原因是 ( ) A经济利益驱使 B市场竞争压力 C商品生产成本过高 D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

17、律的自发调节下,一些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而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由此可见,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D项也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内在原因,故不能入选; B、 C两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内在原因。 2012年 5月 23日, 1欧元兑换 7.998元人民币, 10月 23日, 100元人民币兑换 12.136欧元。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 ) 提升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欧元区国家可能扩大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增强我国产品在欧元区国家的竞争力 能从欧元区国家进口更便宜的产品 A B C D 答案: A

18、试题分析: 2012年 10月 23日时, 100元人民币兑换 12.136欧元。据此可知, 1欧元可兑换 8.2399元人民币。与 5月 23日 1欧元兑换 7.998元人民币相比较,人民币贬值,欧元升值,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我国进口,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不利于我国利用外资,据此可以选出 项,排除 项。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居民财产性收入,一般可分为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收入,主要是通过交易、

19、出租财产权或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专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等。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 ) 健全居民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应当给予保护。由此可见,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健全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取得收入,故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就必须不断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两项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而不是增加居民财

20、产性收入的措施,故 两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措施。 某国去年生产一件 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1小时,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40元。甲生产者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2件商品。假设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0%,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今年 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 A 400元 B 800元 C 960元 D 1200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后,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可以表示为: 240

21、( 1+20%)即 200 元;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故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倍后, 1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为: 2( 1+1)即 4件;商品价值总量等于单 位商品价值量乘以商品数量,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今年 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2004即 800元。 考点:本题考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方法。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2012年我国 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对长时期里出现了第一次绝对下降,这就

22、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面对这一趋势,应该(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劳动合同制度 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的质量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优势消失,故不能在采用粗放的发展方式浪费劳动力资源,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消失,需要我们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质量,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我国早已建立劳动合同制度,故 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 项中 “取消计划生育的政策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应对人口红

23、利趋于消失的措施。 某市一居民, 2013年 11月 1日将 1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一年,年利率为 3.85%,假设存期内 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平均涨幅为 3.3%,那么到2014年存款到期后,他的存款实际购买力相当于现在( ) A 10053元 B 10055元 C 10026元 D 10022元 答案: A 试题分析:存款利息等于本金 利息率 存期,故 100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的本息合计为: 100003.85%1即 10385元。物价水平与货币的购买力成反比,故 CPI平均涨幅 3.3%后,该居民的 10385元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10385( 1+3.3%),约为

24、 10053元。 考点:本题考查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物价指数与货币购买力的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寄托无数仁人志士夙愿的中国梦,既有着辉煌灿烂的前景,又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下列诗句中体现哲理与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也有渡船人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既有着辉煌灿烂的前景,又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过程 ”,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体现的是实践决定认识,故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

2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故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13 年新年伊始,中国多地遭遇 “十面霾伏 ”,京津冀地区尤重。专家指出,污染物排放量大事造成严重 污染的根本原因,扩散条件极端不利是直接原因,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加重了污染水平。专家对雾霾天气形成原因的分析体现了( ) 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规律的尊重和创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观应该符合客观, 项

26、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故 项中 “对规律的创新 ”表述有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污染物排放量大事造成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扩散条件极端不利是直接原因,区域污染和本 地污染影响叠加,加重了污染水平 ”,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也说明了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孟子说: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下列诗句反映的哲理与其一致的是( ) A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B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C历尽天华成此景

27、,人间万事出艰辛 D沉繁消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C项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能题意,不能入选; D项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故 D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 分清了

28、主流和支流 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既体现了全面的观点,也说明了要善于抓住重点,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 项中 “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综合 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过去 30多年中国增长奇迹值得欢呼,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特别是增长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这包括城

29、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失衡;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失衡;内外需之间的失衡,增长与分配之间的失衡等等。增长失衡问题导致未来中国增长面临自然与社会方面的双重约束。一方面,经济赶超与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结构失衡以及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另一方面,只注重增长速度而忽视增长分享的做法,也导致了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之间的不匹配。因而,无论是资源环境所形成的自然方面的约束,还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 以及收入差距所形成的社会方面的约束,都意味着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从经济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必须要重视解决这些失衡问题的原因?( 12分) 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必须要重视解决

30、城乡间、地区间发展的平衡问题,必须要重视解决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所以必须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由出口、投资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另一重要目标,这不仅有利于对外汇的充分合理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利于减少由于贸易失衡而带来的贸易摩擦。 重视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也符合全球发展,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要求。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重视解决失衡问题的原因。本题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知识的范围较广,解答本题

31、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找出材料中的 “失衡问题 ”,再从中分析原因。解决材料中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失衡 ”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根本目标的要求;解决材料中 “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失衡 ”以及 “内外需之间的失衡,增长与分配之间的失衡 ”问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同时解决这些失衡问题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考点:本题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全、品位高,完全有优势成为健康、文明、环保的国民旅游休闲首选地。然而,安徽省面

32、向大众旅游休闲的公共服务体系善不完备,与之密切相关的城市休 闲公园、休闲街区、旅游休闲综合体、乡村旅游度假区、自驾车服务体系等相关产品也不丰富;各地推出的旅游休闲产品中传统产品较多、创新产品较少,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欺客宰客、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因此,面对国民旅游休闲的 “蛋糕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做好安全保障和精细服务这是品质旅游和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逐步把 “蛋糕 ”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 1)结合材料,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角度为安徽省做大 “旅游蛋糕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8分) (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你对发展旅 游业

33、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解。( 9分) 答案: ( 1) 坚持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建立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切实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统筹发展,将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 ( 2)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分) 矛盾具有同一性,开发与保护是统一的,二者相互 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的合理解决能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保护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

34、前提,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3分) 矛盾具有斗争性,开放和保护又是相互斗争的,过分的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过度的开发,则不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发展旅游业要开发与保护并重。( 3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为安徽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建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带着选定的具 体知识点去分析材料及设问,从中找出答题的突破口。题中材料 “公共服务体系善不完备 ”、 “相关产品也不丰富 ”、 “传统产品较多、创新产品较少,且区域分布不均衡 ”、 “欺

35、客宰客、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仍然存在 ”等关键性语句是学生解答本题需要尤为注意的地方。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从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规范市场秩序、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方面展开说明。 (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对发展旅游业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解。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与记忆。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 的基本属性。设问中开发与保护就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解答本题学生可从开发与保护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以及相互斗争等方面展开说明。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规范市场经

36、济秩序、国家宏观调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74 ,随着全球变暖,通过动物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将不断滋生蔓延,极地冰雪融化也会释放史前病毒;物种变化加剧,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迁移将导 致生物链混乱;岛国马尔代夫不得不斥巨资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等也将不得不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大坝 生态危机产生了 “蝴蝶效应 ”,资源争夺战随之而来,我们的家园将不得安宁。 一个更为危险却往往被人忽视的事实是,全球变暖如果进入恶性循环,如果跨越了自然界大规模碳排放的临界门槛,人类将难有生存的空间。 材料二 目前西方国家要求

37、发展中国家承担与他们相同的责任,但以 “基础四国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各国承担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全球温室气体的近 80%是发达国家在过去 200年时间里排放的, 当前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远高于世界排放。发达国家拥有较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把握着环保主动权。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对其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对材料一、二进行分析。( 9分) 答案: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发展方式,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才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人类不能再无视这种客观联系,否认、掩盖自己过去的

38、错误,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正确的行为,来保护自己共同的家园。 事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人类生存状况的恶化,是因 为过去 200年来的持续的不合理的工业废气大量排放的结果,今天的人类如果不采取正确的行动,不久的将来地球将也会成为不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应能够预见这一可能的可怕未来,以改变自己今天的错误行为。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因而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发达国家在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减排,无益于人类

39、共同问题的解决,应当给发展中 国家一定的环保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人类利益目标的最大化。 试题分析: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对材料进行细致分析,从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再从中分析其体现出来的联系的关系。题中材料 “人类的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 ”,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题中材料 “西方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他们相同的责任 ”,表明发达国家没有树立全局观念,没有从整体着眼;题中材料 “人类生存状况的恶化,是过去 200年来的持续的不合理的工业废气大量排放的结果 ;今天的人类如果不采取正确的行动,不久的将来

40、地球将也会成为不适宜于人类居住 ”,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安徽省制定并出台安徽省生态建设实施纲要。某校高三( 1)同学以下面信息进行探究,假如你参与其中,该如何回答相应的问题。 信息: 政府市场两只手 托起生态强省梦 积极探索后发展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长期、更高质量的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让各项工作有 序推进;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注重运用市场的办法筹措资金,特别是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

41、生态建设的投入。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请你结合信息二谈谈托起生态强省梦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12分) 答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托起绿色崛起梦应针对我省经济发展属于后发展地区以及资源环境的现状,制定科学地发展战略。( 4分)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托起生态强省梦应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更长期、更高质量的发展。( 4分)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 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托起生态强省梦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发展;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的办法筹措资金。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

42、(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信息二谈谈托起生态强省梦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问中的方法论原则这一要求,学生不能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组织答案:。本题材料中 “托起绿色崛起梦应针对我省经济发展属于后发展地区以及资源环境的现状,制定科学地发展战略 ”,表明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 材料 “托起生态强省梦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 ”,表明应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题中材料 “托起生态强省梦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需要政府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表明应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