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安徽省望江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明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B明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不是宰相,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朝内阁并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从材料中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 ”可以看出,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也不可能
2、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A、 C、 D 正确,明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无决策权, B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度。 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历程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分别反映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建立起工业化基础,各项说法中能全面反映的,应是 D项, A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只反映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C 项只反映民族资本主义企
3、业。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 “小品 ”: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 路不拾遗 ,谁曰不宜! ”小品所反映的 “路不拾遗 ”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民国杂志、法币满地 ”和所学史实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
4、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A项是 1927年到 1936年, B项是 1913年到 1927年; D项是1937年到 1945年。这三项都未造成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的局面。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正是这个设计 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 乡巴佬 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的 “设计 ”应理解为(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 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
5、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说明国家控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巨额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 项官营专卖符合这一特征, 两项都不利于国家获取大量外来财富, 项主要强调对城市安全的严密管控而非为了财富。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 “一部分人 ”中可能的是本邦的( ) 妇女 外邦人 全体公民 奴隶 奴隶主阶级 A B C D 答案
6、: B 试题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但享有公民权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没有公民权,所以 A、项都可排除,本邦公民属于奴隶主阶级,拥有民主权力,因此 正确,故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 公民与公民权。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多边外交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进行的外交活动,题干又要求 “以联合国为中心 ”,分析各个小项,中国参加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进行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例也是联合国的有关条例,故选 D,而上海合作组织是 1
7、996年 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正式建立。这是一个国家组织,但和联合国没有关系,朝核六方会谈是在相关国家的参与下进行的,也与联合国无关。因此 ABC 项均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 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 邓小平访问美国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 识和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8、道: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 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在中美关系恢复之前; 项 1972 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 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项 1978 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 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9 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 1979 年 1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 经达成共识。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发展。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向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 “在英国的
9、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 这个矛盾可能因 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 ”。这里的 “新中国 ”是指( ) A中华民国 B太平天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南京汪伪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汪伪政权时期,不存在英日同盟,排除 D项;英国对华商业中心在扬子江区域内,这一信息排除 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国侵略势力退出中国,排除 C项。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2年,此时英日同盟存在,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据 1938年 4月 9日英国路 =透
10、 社电讯说 =: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道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把握住题干中提到的地点 “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并非在津浦线附近,故 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其属于太原会战,故 B项错误。百团大战提高了共
11、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其发生于华北地区,且时间是在 1940年,故D 项错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 C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科学落后 B满洲贵族人才的缺失 C中国军事的落后 D中国无世界知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失利,是中国军事、科学落后,人才的缺失,无世界知识的结果。全球化强调的是与世界的
12、联系、接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从这个角度分析可知 D项符合题意。 ABC 项是从中国的科技、人才和军事角度,都不是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它 )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行省字面意思是行动的中书省,是代表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即中央的派出机构。故选 C。 A项错误,分封制是地方的管理者享有本地的
13、世袭领地; BC 项均明显错误,地方有相应的权力,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首长,刺史则是负责监察地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综合题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 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 持 “计划取向 ”观点的人 认为, 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 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 “市场改革取向 ”错误路线的结果。 1992年初春, 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 1月 17日离开北京 对这次邓小平的 “南巡 ”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 (但这次 “南巡 ”)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
14、三: 20世纪 2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 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 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 l931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 20世纪 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扩大医疗保险范围, 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
15、的总统。 (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 (1分 )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 鼓励农业的举措? (2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 “南巡 ”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 “南巡 ”是 “客观形势使然 ”?( 6分) (3) 材料三中的美国青年在苏联的将近十年间,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2分 )他回到美国的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 (2分 )当时美国政府的对策是什么 (2分 )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美国罗斯福、奥巴马总统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4分 ) 请考生在第 28、
16、 29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答案: (1) 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措施: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工程,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等。 (3分 ) ( 2)历史根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分)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0世纪 80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如 1988年的通货膨胀、 1989年政治风波); “市场改革取向 ”遭到激烈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 分,回答两点即可得 4分) (3)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
17、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2分 ) 形势: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分 )政策:胡佛政府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分 ) (4)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 (增加就业机会 );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宏观调控 );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4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很容易看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图三和图四反映的是兴修水利和重视祭祀农神的场景。( 2)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进行改革。邓小 平南巡谈话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人们思想顾虑重重。( 3)列宁
18、死后,斯大林逐渐的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运动,日益加强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当时美国面临著严重的经济困难,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4)奥巴马的措施从材料四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注意与罗斯福新政措施进行比较。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古代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南方谈话;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时期 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15年前
19、,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 145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这两次相隔 30年的维新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是维新,为何结局不同? (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的维新变法有何相似之处? (6分 ) ( 2)同是维新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为什么会不同,这对今天我们改革开放有何帮助意义? (9分 ) 答案: (1)相同之处: 历史背景相近:两次维新都发生在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国内
20、阶级矛盾尖锐,国外面临西方列强侵略。 性质类似: 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领导阶级相似: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 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政策措施相似: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6分) 不同点: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 ;日本封建 势力 相对薄弱 ,中国封建统治强大。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一支强
21、大的政治力量,仅仅是一些知识分子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明治维新是在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的政权后发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强制推行,大刀阔斧改革;戊戌变法前没有经历政权的变动,变法者不仅手中无实权,无兵权、无财权而且在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变法法令如 “一纸空文 ”,各地阳奉阴违 (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各大国皆忙于自己的事务,对日没有一致的政策 ( 2)列强集中侵略中国,中国等亚洲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牵制和削弱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 意义: 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改革的方案必须切实可行 ,改革的策略方针是否可行;
22、 改革要有坚强不屈 ,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层层阻力,将 新法进行到底。 改革要维护人们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改革变法要逐步深入,不可对敌对势力一次触动太深。 试题分析:此题虽然是材料题,但是主要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把握,同时会比较分析。( 1)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主要是从背景、性质、领导阶级和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 2)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可以从两国的封建阶级的力量与领导这场变革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和二者采取的具体的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改革启示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但回答的基本
23、内容往往较为固定。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3年恰逢辛亥革命 102周年和中共建党 92周年。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出现了众多救亡图存的杰出人物和几股根子在西方又 结合了中国国情的救国思潮。其中,凝聚了人类历史智慧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因为共产党纲领的许多原则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毛泽东称之为新民主主义。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是改造过的三民主义革命。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
24、朋友和同志。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分别说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的深远影响?( 8分) ( 2)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分 ) 答案: ( 1)影响: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在它的指导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后来又发动一系列革命,如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分) 共产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等把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且成为中国共产
25、党的指导思想,在它们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振兴道路。( 4分) ( 2)理解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3分)两者的一致性具体表现: 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两者的革命对象、任务相同:两者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两者都是中国人民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政治纲领,都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4分) 试题分析:( 1)此问主要是要回答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可以分别从辛亥革命及其影响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成就进行说明。( 2) 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并不是对立的,有若干原则二者是相通的,二者在反对的目标和革命的性质等方面是一致的,二者也相互影响。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