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安徽省枞阳县宏实中学最后一卷文综政治试(带解析) 单选题 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面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来中国的投资的企业成本一般会降低 期货市场黄金价格提高,投资者对黄金需求有所减少 互联网免费微信用户增长,电信运营商短信发送量可能减少 安徽省降低商品消费税,导致人们生活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一定数量的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外商来中国投资成本会降低,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价格与需求是负相关关系,价格升高,需求量将会减少,故 项表述正确,可以入选;互联网
2、免费微信与短信属于互为替代商品,故 项表述正确,可以入选;降低商品消费税,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成本,有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居民生活消费以享受型为主,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 下列说法与 “没有买卖 , 就没有杀害 ”的哲学寓意不 一致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C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禁止买卖是由杀害向保护转化的条件,故 “没有买卖 , 就没有杀害 ”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 A项中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 B项中
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以及 C项中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均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不符合题目要求,不能入选;体 D项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强调的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符合题目要求,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下图漫画有时真的搞不清楚告诉我们 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有些意识由于缺乏客观依据,确实说不清楚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题漫画中两个主人公因所处角度的不同,
4、对事物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人们用主观的反映形式对外界信息进行能动地加工制作的过程,这说明了人们的意识活动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像,也说明了人们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特征。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中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故不能入选;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 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和特征。 “女汉子 ”原为外文用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 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科技进步是推
5、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女汉子 原为外文用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 ”,说明了 “女汉子 ”一词被广泛使用,是借助于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体现了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都依托于现代科技进步。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市场自发性方面的问题,故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天宫 ”是
6、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 “天宫一号 ”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 注入时代精神才能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天宫 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我国以 天宫一号 命名目标飞行器 ”,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说明了传 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羡慕的民族性。由此可见,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我国以 天宫一号 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 ”,表明了海外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
7、认同感,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 项中 “摒弃民族精神中的糟粕 ”的表述是不科学的,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2014年 3月 29日 ,习近平在法讲话中指出,中法两国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 “中法梦 ”。中法梦属于中法,也属于世界。这表明( ) 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习近平在法讲话中指出,
8、中法两国在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 中法梦 ”,既说明了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表明中法两国能够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同利益。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 “中法梦属于中法,也属于世界 ”,体现了 项; 项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坚定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 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三者彼此联系、彼此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迅速将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有效应对
9、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
10、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三者彼此联系、彼此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 识。 高考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 ) A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中国共产党:勇于改革创新,推翻原有体制,发挥社会主义领导核心作用 C教育部:着眼工作整体,协调各种关系,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D政协委员: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具体规律,发挥政治协
11、商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之一,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 B项中 “推翻原有体制 ”的表述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事物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 D项中 “创造具体规律 ”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高考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工作,需要群策群力,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表明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政府审慎行使权利、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 20132
12、014 国家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下图曲线反映了国家调控政策出台之前( d1) 和出台之后( d2)的变化情况。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与图表所示经济信息相一致的是( ) A个人出售房产严格按照转让所得的 20%计征个人所得税与二手房购买量之间的关系 B农资补贴增加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 C春节假期小客车全国高速免费通行与居民出行量之间的关系 D家电下乡节能补贴取消与家电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图示反映的是在同一价格下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个人出售房产严格按照转让所得的 20%计征个人所得税,将会增加交易成本,致使二手房价格上涨,进而使得二手 房需求量减少,故 A项
13、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农资补贴增加,在粮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故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春节假期小客车全国高速免费通行,降低了出行成本,居民出行量将增加,故 C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家电下乡节能补贴取消,消费者购买家电的成本增加,会导致家电消费量的减少,进而影响加大生产率的减少,故 D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2014年中央 “一号文件 ”指出各地 要重视土地流转,继续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经营主体,重视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
14、食安全。通过家庭经营方式的升级, 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发展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重视粮食安全,这种做法( ) A表明改革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B是解决 “三农 ”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C是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家庭农场 ”的经营模式通过家庭经营方式的升级, 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发展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家庭经营方式的升级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5、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径,故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家庭农场 ”的经营模式并未改变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故 C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 下表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 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中借鉴的经验有( ) 人均 GDP (美元) 信息服务业占 GDP 比重 投资占 GDP 比重 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 3 000 44.3% 27.5% 51% 6 000 51.3% 24.8% 55
16、% 10 000 53.1% 23.9% 57.3% 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合法性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本题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信息服务业占GDP 比重不断增加,这启示我们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由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从本题图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投资占 GDP 比重,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作用逐步减弱,劳动者
17、报酬占 GDP比重在逐步上涨,而收入的增加将会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启示我们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此可见,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 综合题 ( 28分) 2014年 1月 6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在合肥召开,会上指出,全省美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已编制完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驱动美好乡村 科技创新是驱动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为此,安徽省委 省政府以生态宜居、兴业富民为目标,作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美好乡村的重大
18、决策,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土地流转,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在科技驱动下,美好乡村建设将成为城乡联动的载体、生态文明的窗口。 (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经济意义。( 8分) 保护传统村落 安徽城乡建设一体化、城镇化加快了安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安徽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 断消失,安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慢慢被人遗忘,江南玉米之乡的歌曲 “ 在希望的田野上 ”描绘的那种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19、 ”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凝聚着安徽人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安徽精神,是安徽人精神坐标,也是维系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纽带。安徽各地在中心村建设上规划上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彰显多样的乡村自然文化特色。 ( 2)结合材料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活依据。( 12分) 享受美好乡村 美好安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安徽美,还要不断提升安徽人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 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 3)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
20、主义角度谈谈安徽人是如何享受美好乡村提升审美素养的?( 8分) 答案:( 1) 有利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2分)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土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2分)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 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分) 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分) ( 2)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传统村落可认识安徽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分) 保护传统村落对于展现中华民族多样的历史文化成就具有重要
21、作用,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作用。( 3分) 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3分) 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 3分) (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人们的审美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分) 辩证否定观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立足社会生活,对传统审美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抵制庸俗情趣,积累起深厚的审美文化底蕴,提升审美素养( 3分) 量
22、变是质变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 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善恶 、美丑,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逐渐增强审美判断,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3分)(学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经济意义。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政府所采取的各项举措,从中找出关键词语以确定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 “安徽省委省政府以生态宜居、兴
23、业富民为目标,作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 ”,启示学生可从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 “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 ”,启示学生可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土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 “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土地流转 ”,启示学生可从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角度去从加以总结。 (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活依据。本题也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 的具体
24、范围,学生必须通过分析材料及设问获取答题的相关信息。中国传统村落中蕴含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题中材料 “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安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慢慢被人遗忘 ”,启示学生可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等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 “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凝聚着安徽人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安徽精神,是安徽人精神坐标,也是维系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纽带 ”,启示学生可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方面去分析说明。 ( 3)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从辩
25、证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安徽人是如何享受美好乡村提升审美素养的。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包括的具体知识点,既包括辩证唯物论,也包括唯物辩证法,还有认识论学生都要考虑到;其次需要学生分析材料中关于安徽人享受美好乡村、提升审美素养的表述,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已明确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 “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中材料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 ”,启示学生可从辩证否 定观的特点及实质等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 “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启示学生可从重视量的积累方
26、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的特征、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民族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 ( 28 分) “改革红利 ”和 “国家利益 ”关乎国计民生,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和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 “改革红利 ”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7、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 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 “人口红利 ”、 “开放红利 ”、 “资源红利 ”,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 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 “改革红利 ”。 结合第一组观点,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释放更多 “改革红利 ”;并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6
28、分) 第二组 热议 “国家利益 ”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灵活主动地维护着国家利益 人文情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2月 20日对当前乌克兰局势表示高度关切,呼吁各方保持 冷静克制,在乌克兰的华侨华人大约 2万人,中国驻乌大使馆已经提醒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前往事态激化地区;公安部严厉打击 3 01昆明火车站暴恐犯罪分子。 坚定立场: “人民币汇率是一国的主权,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派遣渔政执法船是依据中方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渔业管理活动。 ” 和谐理念: “穷
29、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 ,是追求幸福的梦 ,是奉献世界的梦。 (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政治生 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12分) 答案:( 1)经济生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 2分)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经
30、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分) 增加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的民生作用( 2分) 哲学道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 2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2分)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31、体现了这一点。( 2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 “改革红利 ”说明了这一点。( 2分) ( 2)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醒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政府通过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3分)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 3分)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多极化不可逆转要求,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32、。( 3分)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第一小问要求学生结合第一组观点,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释放更多 “改革红利 ”的措施。本题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的知识面较广,解答本题学生必须深挖材料中隐含的相关信息以确定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启示学生可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这一角度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
33、础相适应 ”,启示学生可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 “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启示学生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的民生作用等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从寻 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 “寻觅社会的真谛 ”这一答题的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学生要从对材料的解读中找出关键语句已明确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 “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4、 ”,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题中材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体现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题中材料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体现了人类社 会的基本矛盾运动;题中材料 “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第二组观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设问中 “我国政府 ”这一关键词学生在解答时要引起注意。在本题材料 “人文情怀 ”中,我国政府提醒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
35、,启示学生可从政府的对人民负责原则以及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去分析说明;在本题材料 “坚定立场 ”中,我国政府坚定地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启 示学生可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面去分析说明;在本题材料 “和谐理念 ”中,我国政府坚持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这一观点,启示学生可从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角度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政府的工作原则与职能、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