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844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说历史 ”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 1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图 2秦朝疆域图 图 3元朝行省图 A图 1至 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图 2至图 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 A项错误;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

2、大调整,故 B项正确;西周是奴隶社会,故 C项错误;秦朝和元朝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县制、行省制 读图,对漫画体现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A美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在全球发展民主 制度 B美国推行美式 “民主 ”,目的是传播西方政治文化 C美国推行美式 “民主 ”,是为了领导世界 D美式 “民主 ”全球化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维护美国的世界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

3、,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 “民主和人权 ”为旗帜,干涉其他国家内政,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漫画中 “美式民主全球化 ”抨击的正是美国以 “民主和人权 ”为借口,四处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其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故 D项正确;美国并不是真正在全球推行民主,只是以此为借口,插手别国内政,故 A、 B、 C三项理解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读图, “19511966 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 ”,正确正确的是 A联邦德国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 B联邦德国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出现负增长 C联邦德国经济出现峰值的根本原因是战

4、后美国的扶植 D联邦德国经济出现低谷反映了经济的 “滞胀 ”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材料的能力,由图中信 息可知19511966 年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都为正数,这表明联邦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故 A项正确; B项与图片信息明显不符,故 B项排除;联邦德国经济出现峰值的根本原因应该找内因,故 C项错误; “滞胀 ”现象出现于 70年代,题干没有体现,故 D项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

5、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上述解释也可 适用于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 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并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 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且第三共和国非常稳定,持续时间较长,符合题干 “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故 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很快就遭到北洋军阀的破坏,不符合题干 “建立在个

6、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故 C项错误;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而 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 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根据下表提供信息理解不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表:依据伦敦证人资料所估算的年劳动时期(单位:小时) 年代 纯劳动时间 纯劳动时间 +上下班路途时间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平均量 最低值 最高值 1760 2069 1907 2231 2606 2398 2814 1800 2738 2546 2931 3227 3033 3420 1830 2709 2266 3153 3351 2905

7、3796 图表资料来源:刘景华、张松韬:用 “勤勉革命 ”替代 “工业革命 ” A自 1760至 1800年,年劳动时间的变化,可能与劳动投入相关 B年劳动时间的变化,说明逐渐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过渡 C年劳动时间的变化,是工人技术熟练度决定的 D路程时间在 19世纪初增多,可能是工厂逐渐集中,工人上班距离更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干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正在取代手工生产,因此工人年劳动时间的变化,肯定不是由工人技术熟练度决定的,故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解读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 工业

8、革命 “他们是国王、皇帝及公爵的乖巧臣民,从没有半句怨言。他们不再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永生的来临,现在他们开始尝试在尘世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 ”。文中 “他们 ”最有可能生活在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不再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天堂 ”“尝试在 尘世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 ”等信息可知,当时的人们反对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生活 的幸福,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故 B项正确; A、 C、 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

9、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读图,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不包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观察图片信息可知 1985年以后城乡差距才开始扩大,原因在于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故 不符合题意,排除; 1992年中共 14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 符合题意;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水平,故 符合题意;1980

10、年国家建立了 4个经济特区,并没有广泛建立,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 “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 “第二次 ”结合的是 A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人民民主专政 ” B “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 ” C “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

11、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是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符合题干要求,故 D项正确; A、 B、 C三项与题干 “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 ”不符,故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论十大关系 读图, 1938年 5月初,国民党 173师副师长 周元率部在安徽蒙城与日军展开激战, 20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 1938年,大公报报道周元抗日殉国的消息。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此次战斗配合了徐州会战 此时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周元将军曾参加淞

12、沪会战 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时间“1938 年 5 月 ”可知这一战役配合了徐州会战,故 正确;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故 错误;有图片中 “去年沪战曾一度负伤 ”可知周元将军曾参加淞沪会战,故 正确;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故 表述错误,故答案:为 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 “华人间亦往食焉 ”

13、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 “品升楼 ”、 “德义楼 ”、 “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 “英法大菜 ”、 “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上海 ”“ 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 继开设 ”“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等信息可知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 ,故 C 项正确; A

14、项中 “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只反映了大城市的情况, 没涉及乡村,故 B项错误;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西餐的传入 京剧形成之初,本土文化的影响无疑占据了决定地位,并因而形成京剧内部的本土文化传统。然而,就文化背景而言,京剧史并非纯粹的本土固有文化传统的反映,其发展过程中受新文化影响的是 A昆曲的士大夫文乐理念 B戏曲的教化意识 C市民阶层的休闲娱乐需要 D改革部分格律化、规范化的程式接近真实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A、 B、 C三项都反映了京剧内部的本土文化传

15、统,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京剧改革部分格律化、规范化的程式,这反映其突破了传统,受新文化、新时代的影响,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京剧 综合题 ( 26分)汉语 “教育 ”一词始见于孟子 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 “官守学习,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周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到 “周室东迁,庠序(地方学校)废坠 ,春秋二百四十年,诸侯学校之制见于经传者,亦只鲁僖公之立沣宫(古代的国家高等学校),郑子产不毁乡校二事,外此诸国,几未闻其有一二学校。 ”“天之失宫,学

16、在四夷。 ”(吕氏春秋 离谓)记载邓析著有竹刑,他 “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褚 (短裤)。民之献衣褚 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论衡 讲瑞说: “少正卯在鲁(聚徒讲学),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 ” 据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整理 (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变化,( 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材料二:张之洞的劝学 篇、梁启超的新民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相继发表的晚清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教育的名著。以下(表 1、表 2)分别是两本书的部分目录及简介列表: (表 1) 劝学篇 序 外篇 游学第二 农工商学第九 内 篇 同心第一(明保国保种保教) 设学第三 兵

17、学第十 教忠第二(陈述本朝德泽深厚) 明纲第三 学制第四 矿学第十一 知类第四(闵神明之胄裔) 广译第五 铁路第十二 宗经第五 阅报第六 会通第十三 正权第六(辩上下定民志斥民权) 变法第七 守约第八 变科举第八 (表 2) 第一节 叙论 第十一节 论进步 第二节 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第十二节 论自尊 第三节 释新民之义 第十三节 论合群 第四节 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其法之所宜 第十四节 论生利分利 第五节 论公德 第十五节 论毅力 第六节 论国家思想 第十六节 论义务思想 第七节 论进取冒险 第十七节 论尚武 第八节 论权利思想 第十八节 论私德 第九节 论自由 第十九节

18、 论民气 第十节 论自治 第二十节 论政治能力 ( 2)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指出两本著作所反映的基本指导思想,(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梁启超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点。( 4分) 材料三: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我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

19、略目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 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1989 年 5月 19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教育工作会议的意义。( 4分)比较材料二,说明材料三中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4分) 答案: ( 1)变化:官学衰废,私学兴起。( 2分) 原因:王权衰落,礼制破坏;井田制解体,土地私有制兴起,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士阶层的崛起;世卿世禄制,贵族子弟失去学习的动力。(任意 4点 8分) ( 2)前者: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后者: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

20、化论( 4分) 张之洞站在封建立场强调人才的知识更新,培养既能恪守封建之道又通晓西方文化的实用人才;梁启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强调人才的整体素质的更新,培养具有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 “新民 ”。( 4分) ( 3)意义: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支援了各条战线的建设事业。( 4分) 性质变化: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育。 根本任务: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中 “周室东迁,庠序(地方 学校)废坠 ”“天之失宫,学在四夷 ”“少正卯在鲁(聚徒讲学),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 ”等信息可归纳

21、出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第二小问联系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进行思考,可归纳出主要原因是王权衰落,礼制破坏、井田制解体,土地私有制兴起,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动乱,战争频繁、士阶层的崛起、世卿世禄制,贵族子弟失去学习的动力。 ( 2)第一小问张之洞劝学篇的指导思想从材料中内篇 “同心第一(明保国保种保教) ”“教忠第二(陈述本朝德泽深厚) ”和外篇 “学制第四 ”“矿学第十一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梁 启超的新民说的指导思想从材料中 “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其法之所宜 ”“论国家思想 ”等信息可概括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化论。第二小问目标的不同结合两人的阶级属性

22、来进行分析即可,如张之洞站在封建立场强调人才的知识更新,培养既能恪守封建之道又通晓西方文化的实用人才;梁启超站在资产阶级立场强调人才的整体素质的更新,培养具有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 “新民 ”。 ( 3)第一小问意义联系所学知识从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等角度进行分析,可归纳出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支援了 各条战线的建设事业。第二小问教育的性质从两个时期的社会性质来分析即可;第三小问从三则材料中可以归纳出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23、;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运动 张之洞的思想主张;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 30分)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 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 镇迅速勃起。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 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 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 43万余磅。此后,荷兰

24、、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 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 随着濮 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 “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 ”。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 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 “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的具体表现。( 8分)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 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

25、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 ,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 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 “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 ”。有学者认为 “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

26、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 ”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 14分) 答案: ( 1)基本特征:规模大、发展较快。江南市镇的勃兴(或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步。商业型与专业型市镇兼而有之。江南市镇的兴起与江南农村专业型农副业的发展相同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8分) “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体现: 农业: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商品生产向农村扩散;( 2分) 商业: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出现一些专业型手工业市镇;( 4分) 手工业:明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2

27、分) 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继续发展。( 2分)(任答 4点 8分) ( 2)法律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法律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日益完善,法律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6分)。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 78 分)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 第二等 ( 46 分)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 ( 0

28、3 分)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 说明:能说明理由支撑观点均可得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基本特征从材料一中 “江南市镇迅速勃起 ”“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 ”可概括出规模大、发展较快;从 “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 的中国丝已达 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 ”可概括出江南市镇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步;从 “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 ”可概括出商业型与专业型市镇兼而有之;从 “其附近农

29、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 ”可概括出江南市镇的兴起与江南农村专业型农副业的发展相同步。第二小问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依据材料一中 “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 、商业以及生产关系等角度进行归纳即可。 (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与西方在 14-18世纪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可归纳出在法律制度方面: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法律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并日益完善,法律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保障;在经济方面

30、: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第二小问属于观点评论型设问,题干中已给出观点,只需结合相关史实 进行论证即可,首先分析题干观点,找出其逻辑性,即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导致列强侵略扩张,进而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天朝梦想破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相关史实对题干进行论证即可,注意语言表述紧扣观点的逻辑性,史实充分准确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政治法律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思想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