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847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安徽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安徽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安徽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安徽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黄山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明朝谢肇 J五杂俎: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 (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徽商和晋商都是商帮的突出代表 B徽商和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 C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D徽商和晋商都崇尚节俭与诚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表述错误 ”,题干中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

2、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 ”反映了 A、 B的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 ”反映了徽商主要经营鱼盐,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 ”说明晋商主要经营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 C的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从材料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说明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D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徽商和晋商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 材 料 结 论 A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

3、权力 B 1951 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 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C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 反映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 有学者认为: “冷战结束后,两极世界也随之消失,现在世界正处于分散时代。 ” “冷战 ”结束后国际新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推论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第四等级公民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不能担任官职,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并没有获得平等的权

4、力, A的逻辑关系不合史实; 19511955年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没有改变, B的结论不合史实;戴高乐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反映了美国在国际金融货币中的支配地位, C的结论不合史实;两极解体后, “现在世界正处于分散时代 ”说明多极化趋势加强, “冷战 ”结束后国际新力量对比尚未定型,还没有形成新的政治格局, D的逻辑关系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

5、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 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A不合史实;材料反映临时政府 “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 ”,即没有认识到当时人们迫切 愿望。当时

6、人们希望退出战争,获得面包和和平。正因为临时政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被群众抛弃, B符合题意;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 C不合史实;材料反映临时政府没有解决人们所需,而不是临时政府对外妥协, D不合史实。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图是反映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和教士都重。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A人们在教皇与圣经之间难以抉择 B圣经的作用和地位是由教皇决定的 C圣经是人们的最高权威和最高信仰 D新教战胜了天主教并取得统治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

7、生阅读历史图片,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一本圣经就比教皇和教士都重 ”反映了圣经高于教皇和教士,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圣经是人们的最高权威和最高信仰, A、 B的表述均不合史实, C符合题意;图片只是反映圣经地位高于教皇和教士,不能说明新教战胜了天主教并取得统治地位, D与题意无关,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它讨 论和 表决的议案,必须是五百人议事会提交的, 再从法案的审议通过看,公民大会上准许公民提出新法案,进而转五百人议事会审查,其后再复交公民大会审议。若公民大会同意讨论该法案,则又需指定公民陪审法庭组成的委员会对新

8、法与旧法做比较和最终审查。这表明 A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B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最初的基础 C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D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深层次理解 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材料没有体现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排除 A;材料不是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 B;材料只是反映新法案通过程序,不是反映其作用, C与题意无关;材料反映雅典法案的审议通过程序,公民提出新法案要经过五百人议事会审查,再交公民大会审议,最后由公民陪审法庭组成的委员会最

9、终审查。这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特点,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特点 图是 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 GDP比重变化图 ,其反映出中国 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数据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进出口总额柱状图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20世纪 90年代提出,

10、 表述不合史实;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也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读图。导致 1956年和 1965年出 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 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A B C D 答案 :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 “1956年和 1965年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

11、可知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是在 1955年, 符合题意;日内瓦会议是在 1954年, 不合题干时间;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是在 20世纪 70年代, 与题干时间不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外交总原则, 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1937年 8月中共洛川会议决定号召: “共产 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

12、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从材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B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中流砥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 “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 ”反映了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即指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抗战,进行全民族战争,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抗战, A符合题意; 1937年 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

13、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开始实现, B、 C表述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敌后抗日根据地信息, D题意无关,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共 全面抗战路线 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 “论国家思想 ”中解说了 “国家 ”和 “朝廷 ” 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 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 “实业救国 ”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 “

14、家国一体 ”的理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 ”反映了政府(朝廷)不是某人说在它就在,而是要一定合理的东西,它才是真正的政府,符合社会契约论的精神:社会各阶层通过达成一定的契约建立一个合法,被大众承认的政府来治理国家。这个政府就 “正式 ”,据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而 A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指出中国的危机,和救亡图存的号召和需求; B的表述不合题意, “实业救国 ”的思想指的是建立企业发展民族工业抵制外来资本入侵的思想,而材料指的是政府(朝廷)建立的合法性问题,早超出实 业救国的范畴; “家国一体 ”的理念

15、是为君主专制服务,而梁启超是反对君主专制, D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思想主张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 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 主思想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

16、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是指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而这种转变是与明末清初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关,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这样背景下出现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A的表述符合题意; B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明清儒家是对先秦的儒家学说批判继承; C不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弊端的信息; D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孟子 思想主张 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三国 两晋 隋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 31县 4郡 50县 5郡 70县 7郡 43县

17、 13州 74县 江西 豫章郡 18县 4郡 51县 6郡 58县 7郡 19县 7州 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 1县 1郡 9县 2郡 14县 1郡 5县 5州 28县 A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的方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始于唐后期, A不合 “汉至唐前期 ”; B的表述不合题意,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始于秦朝,汉至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主要体现的是郡县制;材料中表格主要反映了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郡县设

18、置越来越多,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C符合题意; D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地方权力不断加强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削弱中央集权,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权力的不断加强 综合题 (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 15世纪(明中叶)到 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 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32,而全欧仅占 23;直到 1820年,中国的 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 4,居世界第一位。 在 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 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

19、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 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斯塔夫里阿诺 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 “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然而陈志武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 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为

20、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 17世纪就开始没落 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没有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概括推动 1750 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 12分) ( 2)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试列举先进 的中国人提

21、出了哪些方案并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 8分) ( 3)评述材料五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 10分) (要求:在材料中的任选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小农经济占主体,经营方式落后;以农业为主,生产水平低;由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导致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不充分;科学技术落后,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分,答出三点即可。) 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分) ( 2)方案: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22、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4 分,答出两点即可。) ( 3)评分标准:观点 2分,史实至少 2例 4分,史实的作用或影响 4分 观点( 2分) 史实 4分(至少两例) + 作用 4分 观点一: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了西方崛起 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 广阔市场; 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地等) 观点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政治

23、: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英国 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其他如美国、德国、法国皆可) 经济: 14、 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等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或垄断性贸易公司)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从古代中国落后的经济政策、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以及落后的科技来回答;第二小问进口 “175

24、0 1850”关键时间。可以从政治上民主制度建立,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上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来回答。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 ”,即回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如洋 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从方案、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评析历史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材料信息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已学知识评析观点,因此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二 “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25、”、 “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 ”等信息归纳为 “掠夺在前,发展在后 ”和 “发展在前,掠夺在后 ”的观点。任选其中一种加以说明。选择 “掠夺在前,发展在后 ”可以从西方殖民掠夺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回答; “发展在前,掠夺在后 ”可以从西方出现进步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殖民扩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思想解放的潮流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维新思想、民主科学;

2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思想解放 ( 26 分)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图 1、图 2、图 3、图 4)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依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 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12分) 材料二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图 3国际关系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其反映的突出特点。( 6分)与图 3相比,图 4反映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在这新旧交替的变动中,请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图 4促进共同发展的?( 8分) 答案: (1)示例一:企业类型:

27、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2分) 原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资金少、技术落后,受制于外国侵略者;新中国受苏联影响较大,且出于建立国防工业的需要,优先 发展重工业。( 4分) 示例二:分布地区:从东部沿海、沿江向以东北为主的内地转变。( 2分) 原因:近代: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便于得到外国技术设备等新中国;为得到苏联的帮助,东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的需要。( 4分) 示例三:新中国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交通干线不断向边疆伸展。( 2分) 原因:民国初年交通运输业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新中国加强对对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

28、 4分) (答出以上两点即可,其中:每项变化 2分,原因 4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 理,可酌情给分。) ( 2)过程: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 “冷战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4分) 特点:东西方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2分) 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西欧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任意2点 4分) 说明:展开多边外交(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或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亚太经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任意 2点 4分) 试题分析:第( 1

29、)问,主要考查学 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 “民国初年 ”“一五计划 ”,依据两幅图片及所学知识可以从企业类型、分布地区、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来分析,解答时只需要任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从特点、原因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图片中关键信息:图 3“北约与华约对峙 ” 图 4“独联体 ”、 “联邦德国 ”,据此第一小问形成的过程回答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特点回答东西方对峙;第二小问依据图片信息可以从两极格局解体,两德统一,东欧剧变等分析作答;第三小问回答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