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84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 B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 C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 D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重点描述的是皇帝与两个政府部门之间发生的事情,皇帝的命令决策受到来自行政部门(宰相)和监察部门(台谏官)的反对而被迫收回,直接反映的就是皇权受到政府部门的制约。 “专制主

2、义中央集权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强化;而 C与材料所述内容没有任何关系;对于答案: D来说,没有前后所述史实的发展变化和比较基本是无法得到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的结论的。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君主专制演进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认为, 11 9事件(即 1989年柏林墙坍塌)比 9 11事件(即 2001年美国世贸中心双塔坍塌)的影响更为深远,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此事件 A标志着两极格局的解体 B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C转移了美国的战略重点 D瓦解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

3、读和辨别历史事物及历史解释的能力。简单概括佛格森教授的观点,即:柏林墙坍塌是促使世界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一个历史事件。柏林墙坍塌后德国实现了统一,从经济角度来看原来分裂的两个市场合二为一,局部市场的紧密联系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德国的统一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由二战前的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到二战后的 “美元坚挺,主导出口 ”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 A美元 贬值使美国率先走出危机 B美元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C美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D美元坚挺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4、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和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美元贬值或坚挺都是为美国经济对外贸易发展服务的,由此可知 B符合题意; A和 D都只是片面分析了部分时期美元贬值或坚挺的意义,没有侧重于对这种 “变化 ”的意义的分析; C和材料没有紧密联系,并且单单从采取美元贬值来看,反映不出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 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罗斯福新政中的对外贸易措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18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再版序言中反思道: “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

5、方已经过时了。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革命导师的实事求是 B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C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据的是 1848年到 1870年期间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史实,而答案: A是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研究态度和方法,答案: D所描述的史实在 1870年尚未发生,答案: B所述的史实符合当时的社会实情,它进一步佐证了工人运动的强大力量及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证明了 1848年共产党宣言有关结论分析的正确性,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对工业化后的

6、资本主义做出初步结论 “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但是 1870年前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极大的适应 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未发展到阻碍它的地步。该题教材依据知识不足,建议教师适当补充即可,本考点非高考重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第二国际的成立(人民版) 共产党宣言; 1870年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人民版)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7、”这里的 “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是指 A信仰得救 B限制王权 C民主革命 D理性平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牛顿的科学理论定律是普遍适用整个自然世界的,而哲人们所要探寻的是超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随时随地适用于解决所有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指导法则,它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指导意义。信仰得救、限制王权和民主革命只是某一历史阶段和针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指导和主张,而以上这些主张的出现都是发生在人类运用理性和最求平等之下的结果,人类只要掌握了理性,学会运用理性来分析和处理任何事物,就没有人类社会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人类

8、 生存发展的普遍的法则。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希腊城邦制度序曰: “希腊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 ”其中 “多中心 ”是指 A城邦林立 B派系众多 C经济繁荣 D文化多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古希腊是由诸多城邦构成的地理概念,有多个政治中心,但其文化都属于爱琴海文明的范畴。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摇篮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 “鼓励发展 根本改造 销声匿迹 有益补充 共同发展 ”的五部曲。 “销声匿迹 ”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规模工业化的需

9、要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是 “新中国成立后 ”和 “非公有制经济 ”,结合所学的知识应该不难把 “销声匿迹 ”与 “19531956 年的三大改造 ”联系起来。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中国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头羊 B各国普遍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不适用于中美关系 D新中国外交政策出现调整的苗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

10、合理的解读能力。在 1957年毛泽东的讲话中,他首先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强调美国不会那样去对待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另外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消灭资产阶级、剥削阶级,解放全人类),一个共产党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会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永久地相处下去。故材料承认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普遍性,但又指出由于现实(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未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要求,单纯地坚持使用该政策是不合时宜的,应该有所调整。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和

11、平共处五项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 1928年中英签订新南京条约,取消了协定关税。这应归功于 A国共两党合作 B英国放弃了在华一切特权 C国民政府努力 D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1928年是解题关键时间点,因此可排除 A , 1928年起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 “自主 ”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 “改订新约运动 ”。至于 B 和 D 在当时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12、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改订新约运动(课标外) “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就首先在于个性的发现 ”, “在(五四运动后)差不多整整 十年之内,这种青春激情的爆发可以用一个难以捉摸的字眼概括:爱。 ”与这一风格类似的流派是 A现实主义 B现代主义 C古典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材料中 “个性 ”“青春激情 ”“爱 ”等这些关键字眼与 “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 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强调和突出个性则人物形象越鲜明和生动) ”为特征的浪漫主义风格相吻合。 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学派(儒家一派)的代表人物叶适主张: “抑末厚

13、本,非正论也。(假)使其果出于厚本而抑末,虽偏,尚有义;(倘)若后世但夺之以自利,则何名为抑? ”材料表明 A重本抑末思想存在弊端 B儒家崇尚工商业的传统 C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 D义利兼顾成为主流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叶适的第一句话 “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是他论述的中心观点,即:重本抑末这种思想观点并不正确。接着他又具体地进行了论述,如果真的是出于重视农业的用心去 抑制商业,想法做法虽失偏颇但也无可厚非,虽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种想法还是 “偏 ”;但是后世之政府也经营商业与民争利,怎么称得上是抑制商业呢?这种后世的做法在

14、客观上承认了商业活动对社会的贡献(利)和重要性。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明朝中后期,江南昆山县 “田土高仰,物产瘠薄,不宜五谷,多种木棉(棉花),土人专事纺织。 ”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中外经济交流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最大限 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判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主要依据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的出现;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时间是鸦片战争以后,瓦解的主要表现是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而材料中当地人多种植

15、棉花且专一从事纺织,侧面反映出当地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综合题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与 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 18701914 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16、,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 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 “后工业社会 ”、 “知识社会 ”、 “信息社会 ”“新工业社会 ”,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 “第三次 浪潮 ” 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 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 1)分别列举宋代与 17501850 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何理解宋代是 “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分) ( 2)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 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 8分)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浪潮把 “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

17、个新阶段 ”的主要表现。( 5分) ( 4)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 4分) 答案: ( 1)宋代主要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2分,每点 1分,答对两点即得 2分。) 1750年 1850 年英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万能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法拉第发现电磁现象。( 2分,每点 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 2分) 理解宋代是 “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宋代打破城市坊市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

18、路贸易发达,沿海港口城市繁荣;景德镇成为 “瓷都 ”,开始出现 专业化市镇;私营手工业发展,国内贸易发展,乡村和城郭有草市,市场发展具备一定条件,手工业行会组织成立。( 4分,一点 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 4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 1分,论述 1分。) ( 2)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是否基于科学(或科学所起作用不同)。( 2分) 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领先,形成一个中心或英国独霸局面( 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多国竞争,形成多个中心( 1分)。(每点 2分,共 4分。) 18701914 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2分);工业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

19、 列强全球扩张;列强资本输出;国际贸易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等( 2分,每点 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 2分)。( 4分) ( 3)表现: 经济文明:科技与生产结合日益紧密;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中产阶级兴起,福利制度普遍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分,每点 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 2分) 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成为主流;国际关系呈现制度化体系化民主化趋势;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分,每点 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 2分) 思想文化: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潮流发展。( 1分) ( 4)从科技角度看,人类历史是一部创新史 ;科技发展是文明进步的组成部分;科技成果是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20、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周期性;科技革命所引发的竞争推动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每点 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本问主要考查考生客观描述历史事物和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掌握,简洁、准确、完整地叙述表达出来即可;第二小问的关键是注意审题和答题的技巧。要求我们列举的史实基本上对应包含在材料中所叙述的宋代 “革命 ”的那些 “特征 ”表现的领域里,我们将之具体化即可。对于参考答案:,个人认为它只有史实而缺乏说明,应简要说明:这些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结果,与科学研究基本上没有任何关联,这样更符合题问要求。 ( 2)本问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

21、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及理解试题要求和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 物的能力。第一小问,注意在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点时,答案:首先要从两则材料提供的内容上去考虑和分析比较,然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适度地补充答案:。第二小问,首先关键是对 “成熟 ”的理解,即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时间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到一战前,其次分析世界市场 18701914 年日益发展成熟的原因可以借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基本上关于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要素基本上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交通发展、通讯发展、产品和原料的大量生产与需求、对其他落后国家和殖民地的进一步占领与瓜分、武 装力量的增强、金融货币体

22、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关税等。 ( 3)本问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反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审题,提问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对 “西方文明 ”的影响, “西方文明 ”指代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其次,要明白文明的含义,一般指的是某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构成,还要注意一点,材料三里边也隐含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西方文明的部分影响,如 “后工业时代 ”、 “知识社会 ”和 “信息社会 ”主要指科技、互联网及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反面的重要性。第三,二战后西方文明的变化需要的是对教 材知识的高度概括,不可见面地局限于战后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变化。 ( 4)本问主要考查考

23、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文明包含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科技和工业革命分别属于思想和社会经济,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就是文明的组成和表现,并且它们的变化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变化。一般谈对历史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要着眼于不同历史事物之间的宏观关系把握上。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商业的发展;工业革命;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北宋商品经济的 发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 27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个人自由和政治民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材料 托克维尔和他的朋友德蒙先生于 1831-1832年间赴美国考察监狱制度,后经多年思考,分别于 1835 年和 1840 年出版轰动世界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二部分。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 Schleifer关于 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 1)托克维尔赴美考察时美国实行什么政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民主政治中可能令其着迷和失望的东西有哪些?( 6分) ( 2)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 19世

25、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 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15分) ( 3) “有时候政权的改良和让步反倒会激发破坏性的革命 ”被称为 “托克维尔悖论 ”。然而,邓小平却以 “改革不能太晚 ”的见识,努力化解这一悖论,试以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6分) 答案: ( 1)政体:联邦制共和政体(或 “总统制共和 ”、 “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均可得分)( 2分) 着迷之处: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联邦制、民选总统和议员、美国人自由民主的传统和意识。( 2分, 1点 1分) 失望之处:种族歧视、妇女无权(答 “黑奴制 ”“男女不平等 ”亦可)。( 2分, 1点 1分) ( 2)

26、要素:法律、民情、环境。( 3分,每点 1分) 法国:制定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 6分,每个角度 2分。) 中国:临时约 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 “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尊孔复古逆流 ”);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 6 分,每个角度 2分。) (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 ( 3)经济方面( 2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分)。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市化

27、进程;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设立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1分,任意答到一点即得 1分)。(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不得分。) 政治方面( 2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分)。拔乱反正;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1分,任意答到一点即得 1分)。 文化方面( 2分):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1分);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恢复高考;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1分,任意答到一点即得 1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如果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也可以。 试题分析:(

28、1)本问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及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第一小问注意材料时间即可;第二小问,要理解 “着迷 ”和 “失望 ”的基本含义,即美国民主政治举措中的闪光点及精华和不足缺陷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简述即可。 ( 2)本问主要考查考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简要概述出来就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认为制约民主政治的三个要素,分别从 19世纪晚期的法国和 20世纪初的中国的相关史实来说明和证明这两个国家民主政治成功或挫折的原因即可。 ( 3)本问主要考查考生说明和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本问的关键在于审题理解“托

29、克维尔悖论 ”的基 本含义,他主要想指出改革有时候会给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负面的影响,然后让我们结合中国新时期( 1978年以后)的相关史实说明在邓小平领导的改革中,我们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从而证明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最后,在列举史实证明这一观点时,史实的列举一定要尽可能考虑全面,新时期包含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及外交等方面,因为我们的改革是整个社会全方位的改革,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改革开放格局;教育事业的发展 1787年宪法;联邦制的权利结构;美国总统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科技、教育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