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三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3849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三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三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三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三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三校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三校高三 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基础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皇权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国家像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 ”体现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有艺术家主张要用 “物理般的眼睛 ”观察和描绘光,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为此,他们坚持户外写生。这种主张属于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C 试

2、题分析:印象主义绘画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从题干中 “观察和描绘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 ”可知其属于印象主义绘画,故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印象主义绘画 李光耀说: “一旦慈善变成了 权利 ,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 安全网 变成了舒舒服服的 靠垫 ,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 ”他批评的是 A社会矛盾 B计划经济 C过度的福利政策 D选举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慈善变成了 权利 , 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 ”可知批评

3、的是高福利带来的问题,故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 1863年的英国工人致法兰西 工人书中指出: “每逢我们试图缩短劳动时间,或者要求提高工资,以改善我们的社会条件,我们的雇主就以低价运入法兰西、德意志、比利时和其他国家工人来代替我们做工,借此来威胁我们。 ”这种现象可以印证 A资产阶级靠剥削无产者致富 B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C全球化伤害了下层劳动者利益 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材料的出处英国工人致法兰西工人书来理解材料,从信中的内容可以看

4、出,英国工人已经意识到各国的工人运动,很容易被资产阶级各个击破,达不到工人运动的预期效果,需要各国工人团结起来,共同斗争,故 D项符合题意; A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故 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并不是强调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故 C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鸦片战争时)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特克人(墨西哥印 第安人的一支,其文明在 16世纪初被西班牙人毁灭)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得多。 ”形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 A工业革命使英国国力发生质的飞跃 B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国

5、力衰退 C西班牙只凭武力掠夺 D阿兹特克人文明水平高于中国 答案: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使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故 A项正确; B项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关键因素,故排除; C、两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为目的的日本使团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他们认识到“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 ”。基于这种认识,日本实施了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殖产兴业 D殖民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

6、干的意思是日本使团认为西方文明是最优越的,因此他们主张全盘西化,故 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学习西方的表现,故排除;、两项体现学习西方,但不属于全盘西化的表现,故排除。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 东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 “任何意欲研究法的人,首先应当懂得 法 这个词从何而来。它从 一词而来:因为法是善和公正的艺术。 ”应该是 A民主 B城邦 C人性 D正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 “法是善和公正的艺术 ”可知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总面积排广东省第六县级行政区惠东,从 1983年拥有 2445个自然

7、村,到2011年锐减到 2010个,近 30年时间全县有 435个村庄消失,年均消失 14 5个。这反映了 A农业生产衰败 B城市 化进程发展 C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 D乡镇企业发展壮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惠东地区村庄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反映了农村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故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市化 下图所示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纸币上文字:晋察冀边区银行 一百元)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晋察冀边区是中共

8、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这张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抗战时期,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敌后抗日根据地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 “颠覆性改造 ”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干 “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 ”可知知识分子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故 A、 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再根据题干对体制的颠覆性改造,可知是要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故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思想解放的

9、潮流 民主共和思想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时人称为 “苏样 ”。苏州这一地位形成的基础是 A工商业发达 B是唯一的外贸港口 C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D资产阶级壮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苏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源于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发达,故 A项符合题意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且 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明中期以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 C项错误;明代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代商业的发展 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朱熹对此评价称 “本朝唯范文正

10、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 ”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 “理 ”和 “礼 ”。 C范仲淹的行为是 “发明本心 ”的结果。 D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 “理 ”的体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朱熹的意思是:本朝只有范文正(范仲淹)振奋士大夫的风气的功劳是很多的,可见朱熹认为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故 D项符合题意;宋初就开始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与范仲淹无关,故 A项错误; B项意思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发明本心 ”是心学的主张,故 C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综合题 (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关税是令走私

11、泛滥的根源。高关税既无法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也达不到为政府增加财政的目的,只会引发走私泛滥,消弱法治,因而是有害无益的。 亚当 斯密 国富论 材料二: 1820 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英国 45 55 0 0 4 17 17 美国 34 45 40 50 33 20 53 9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材料三:关税总水平由 2001年的 14降低到 2005年的约 10,其中工业品由13降至约 9 3,农产品由 19 9降至约 l5 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承诺 ( 1)受亚当 斯密的

12、影响,英国在对外贸易中推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在南京条约中有何体现?( 4分) ( 2)清末,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和国富论。但两本书在中国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天演论受到重视,国富论却被人们忽略。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 6分) ( 3)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两国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当时英美两国的做法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简要分析这种做法的效果。( 8分) ( 4)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中国为入世所做的 承诺。( 6分) 答案: ( 1)自由主义(自由放任)政策;( 2分)开口通商,协定关税。( 2分) (

13、2) 清末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天演论为救亡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自然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国富论缺乏传播的社会基础。( 6分) ( 3)变化:进口税率提高。( 2分) 原因: 1929年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 2分) 效果:大萧条更加严重;国际局势紧张,导致二战爆发。( 4分) ( 4) 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增强,抵御世界市场冲击的能力增强。( 2分) 降低关税短时间内可能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但符 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2分) 降低关税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结合亚当斯密的主张和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的经济政策来回

14、答即可;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中 “高关税 ”“市场 ”,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 2)从天演论为何受到重视和国富论为何被忽略两个角度,结合清末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 ( 3)第一小问直从表格中可归纳出进口税率提高;第二小问变化的原因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第三小问联系所 学知识西方国家进行关税战和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来回答即可。 ( 4)材料三的信息主要是入世后我国的关税税率不断降低,如何看待这一承诺可以从 “为什么 ”“怎么样 ”即从关税降低的原因、影响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15、发展 工业革命 自由主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严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 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 28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 “误读 ”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 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 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 “龙 ”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 “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

16、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 “龙 ” 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 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欧美的文明, 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 “中国龙 ”形象形成的原因。( 8分) ( 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

17、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 9分) ( 3)材 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 “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 7分) (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 “误读 ”?( 4分) 答案: ( 1) 1718 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 2分) 19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 2分) 近年来: 中国威胁论。 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 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分) ( 2

18、)洋务派。( 1分) 原因: 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反对民主政治。 洋务派是专制制度的受益者。 洋务派的教育背景是传统文化。 洋务派对西方仍缺乏全面认识。( 4分,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 4分) 论据: 西方近代建立代议制民主,使人类进入法治时代,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 西方近代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类的思想。( 4分) ( 3)背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分) 不是。( 1 分)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文革中民主法制遭严重破坏;思想僵化。( 4分) 是。( 1分)生活方式简单,资源消耗少;人们崇尚节 俭。( 4分) ( 4)广泛交流、深入交流,增进了解

19、;(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等。( 4 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归纳, 17 18世纪中国龙之所以伟大源于传统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 19世纪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年来可以从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与西方各领域的竞争加剧,西方渲染中国威胁论等角度分析。 ( 2)孙中山的观点是西方优于我们的是物质文明,而不是政治文明,联系所学可知与他主张相近的是洋务派;原因可以从洋务派的阶级属性,传统思想观念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对西方文明认 识的局限性等角度分析;论据可以从西方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如代议制民主的建立等。 ( 3)第一小问注

20、意审题 1970年代,不是 1970年,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式问题,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是,可以从环保主义者的角度,结合材料可以从生活方式,资源消耗,节俭等角度思考,如选择不是,可以从文革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 3)综合以上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从广泛、深入交流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尊重多样文明 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广泛交流、深入交流,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派的主张;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