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的四句话,是反复强调 “仁政 ”重要性,也体现了先秦时期宗法制下按血缘关系亲疏所形成的等级秩序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从思想主张及时间条件来看,只能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学派(孟子)。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 潘格斯图说: “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
2、,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这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B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发达国 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 ”是指不能把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旧有经济秩序、规则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让发展中国家被动接受; “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是指应该让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规则的制订,这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即正确答案:为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3、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 “双刃剑 ”作用。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 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 三项都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共同点的表述,A 项是背景上的共同点, B 项是经济手段上的共同点, C 项是内容上的共同点,都不符合题意;只有 D项符合题意,中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是“一五 ”计划的完成,苏联基本实
4、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通过 “斯大林模式 ”,大约在 1937年完成的,不符合题中所述两者的共同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化三改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201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欧洲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 “上帝粒子 ”。而 19世纪中期的科学技术却在远离 “上帝 ”,以下可以说明这一观念的科技成果是 A相对
5、论 B生物进化论 C日心说 D量子理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效信息 “19世纪中期的科学技术 ”、 “远离上帝 ”,也即推翻万事万物 “神创说 ”的自然科学理论 达尔文确立的生物进化论,即选 B项; AD两项是 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C是 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学说,这三项在时间上和特征上都与题意不吻合。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的意义。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举卢梭的 回归自然 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 精神境界的象征
6、。 ”“他们 ”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中材料看,这一文艺流派厌恶物质文明和丑恶的现实,强调抒发个人的情感,积极寻求理想世界 回归自然;并且他们打着卢梭( “浪漫主义之父 ”)的旗号,把自然看作是精神境界的象征,这就是浪漫主义文艺的特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主要文艺流派 浪漫主义。 从材料可见当时 A大英帝国衰落 B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文本框中的材料表明,英国女王也不能凌驾于英国法律之上,这就说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7、,英国已经由 “人治 ”转为了 “法治 ”,即 “法大于王 ”,这就是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 C;其余三项结论都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出。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过: “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 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雅典人喜欢辩论不务实 C雅 典民主的优越性 D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重点理解 “每一次雅典人的大会仍然是一堆流氓 ”,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没有选出政治精英作为雅典公民的代
8、表(不是代议制、间接民主),而用抽签制、轮流坐庄等方式开展政治活动,这使政治素养差异很大的人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极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即是 D项所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局限。 材料说明当时 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题中所示 “中共十二大报告 ”( 1982年)和 “扩大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 ”、 “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 “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综合来看,中共十二大召开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广,已经对城
9、市经济体制有所触动,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 1984年起)还未开展,仍然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的经济体制。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前 ,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 “右倾 ”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 “右倾 ”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对 “右倾 ”的表述,实际上稍嫌罗嗦;实际上,
10、中共党史上既出现过 “右倾 ”(妥协过份),更出现对革命和建设危害更大的 “左倾 ”(革命过头)。处于幼年的中共,缺乏实际斗争的经验,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所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中,放弃了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导致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国民革命运动走向失败,这就是 “右 ”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即 C项所述;ABD三项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认识和革命策略。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晚清民 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 “中国梦 ”,为此他们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
11、义和团运动 C主张 “中体西用 ”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关键信息 “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 ”,即是用法律形式来确认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推动近代化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法律文献 临时约法;即正确答案:为 D,其余三项都题中关键信息所限定的条件。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贡院 ”,就是古代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简称,民间称之为 “考棚 ”。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
12、析: “贡院 ”、 “古代选拔人才 ”、 “考棚 ”,也就是指通过考试成绩来选官;并且, “贡院 ” 贡院最早开始出现于唐朝;现存有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定州贡院、川北道贡院等遗址,其中江南贡院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最为出名。据此可判断当时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有学者认为宋代曾出现过 “商业革命 ”,下列可以用来说明其观点的论据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宋代中央集权削弱,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冲击 C宋代金融业繁荣,交子等纸币出现 D宋代城市商业繁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实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交子 ”(世界上最
13、早的纸币)的出现,宋代金融业繁荣,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依据,可以用来作为说明宋代出现过 “商业革命 ”的论据,即答案:为 C; ABD三项所述不符合宋代的历史实际。 考点:古代中 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的 “交子 ”。 综合题 ( 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53 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 材料二: 1842年 8月 29日,清政府与英国
14、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 10月 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 6月 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 262个岛屿,租期 99年(至 1997年 6月 30日结束)。 材料三: 1997年 7月 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 12月 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
15、指出当时中国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遭受西方侵略的主要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香港一步步被侵占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联。结合史实说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的发展趋势。( 13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6分) 答案: ( 1)政策:闭关锁国或者海禁( 2分,答朝贡制度给 1分) 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明末海防空虚国力衰弱( 4分,答两个要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 2)历史事件:鸦片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中国狂潮( 3分,各
16、1分) 说明:主要趋势由学习西方器物深入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文化。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单纯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戍变法,企图通过改良的方式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以陈独秀为首的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 10分,其中趋势 2分,答出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 革命、新文化运动并有分析的各给 2分) ( 3)原因:国际形势缓和,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70年代以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通过改
17、革开放提升中国综合国力; “一国两制 ”方针的制定;中英、中葡双方的友好谈判;结束殖民统治,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6分,任答 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所述时间, 15531604 年,这是明朝中晚期,中国推行的对外政策只能是闭关锁国或 “海禁 ”政策;这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遭受西方侵略的主要原因,可联系 16世纪中期至 17世纪初世界与中国的情 况回答,即西欧的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明末的衰弱与空虚等。 ( 2)联系香港地区被英国侵占的三个不等条件即 1842年南京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和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它们分别对应的历史事
18、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 ”是在吸取洋务运动单纯学西方先进技术而失败的教训基础上,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概要点明其主要代表人物、历史贡献和探索结果。 ( 3) 本小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多角度点明 20 世纪晚期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构想的科学性、中英及中葡双边关系的发展、人心所向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
19、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西欧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师夷长技 ”、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发展线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港澳回归。 ( 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 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
20、土地 他就是后来被誉为 “头号中国通 ”的费正清。上世纪 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 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 “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 ”;中国说他是 “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 ”;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 “美国丢失中国 ”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 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 的书几乎
21、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 “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 ”。 1991年 9月 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 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 2013年 9月 17日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 6分)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 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 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 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 8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 1949年
22、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 “那次谈话 ”改变了什么历史?( 10分) (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分) 答案: ( 1)背景: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妄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危机。( 4分,每点 2分) 措施:罗斯福新政( 2分) ( 2)原因:中美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抗战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费正清是中国通。( 4分,每点 2分) 原因:费正清看到蒋介石政权的独裁腐败以及在内战中 的节节败退,预测共产党会取得胜利;为维护美国的利益,所以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 4分,每点
23、2分) ( 3)原因:新中国成立正值冷战时期,中国 “一边倒 ”;美国推行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作为中国通的费正清被中苏骂为 “特务 ”、美国政府猜疑为 “内奸 ”。( 6分,答出冷战、一边倒、美国敌视政策每点可给 2分) 历史: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4分) ( 4)因素: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所处时代环境、社会的认同等。( 3分,答出 1个要点给 2分,答出 2个要点以 上给 3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 1932年,可联系当时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日本的国内形势,简要说明背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24、的冲击;当时日本国内已经走向法西斯道路。美国度过难关的措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资产阶级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 2)结合上世纪 40年代中美关系的概况,分析费正清以第二次来华的原因,可简明概括为抗战期间和抗战结束后的中美关系、费正清的个人条件等; “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 ”,一方面是费正清自己对中国未来局 势的预测,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 3)关于 “在 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 ”,可结合 1949年以来的中美关系、苏美关系以及冷战格局来说明;关于 “改变了历史 ”,可循着:基辛格与费正清谈话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
25、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这一思路作答。 ( 4)本小题是开放性设问,主要应从个人素养、时代环境、社会认同、国家利益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点到即可,但不能展开论述。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日本、美国应对经济 大危机的措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基本方针、 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 “冷战 ”及其演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主义的方法(人物、事件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