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385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 e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 “只要有螃蟹而 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讽刺了宋代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目中 “螃蟹 ”不是重点,重点是 “没有通判 ”,通判是宋代设立的官职,可有权直接上书中央,监察州长官,通判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B项正确 ;通判并没有涉及决策权力收到君主手中,故 A项错误 ;并没有说通判

2、是文官以及以文制武的问题,故 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问题,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通判。 “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使(欧洲)知识分子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文化权威,对道德、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手术。教会对西欧的影 响也因此日渐衰落,而世俗的价值观得到发展。 ”下列属于 17世纪 “科学革命 ”的灵魂人物的是 A薄伽丘 B拜伦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试题分析: 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

3、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故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的贡献。 1952年,斯大林提出 “两个平行市场 ”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C苏联轻工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D美国陷入 “滞胀 ”,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 答案: A 试题分析:斯大林提出 “两个平行市场 ”指的是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明显的带有意识形态的特征,所以结合时间是在 1952年,可以看出是 A符合题意。 考点:第

4、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 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2013年 10月,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原因是 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 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是 “美国政府与国会间的分歧 ”,这种分歧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排除 C;也与共和制政体无关,故排除 A;同时这是美国国内问题,所以也应与 D无关,排除 D。这种分歧从制度层面看应该是政治上的三权分立导致的,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

5、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分立原则。 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 “充满思考与批判 ”的社会群体。他们极力展望 “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认为天主教会 “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这个社会群体应是 A 16世纪的德国新教徒 B 17世纪的荷兰航海家 C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D 19世纪的美国工厂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极力展望 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 “认为天主教会 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可以看出这一社会群体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以及设想了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的,这符合启蒙思想。故应选 C。 考

6、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 :“(火车)一小时 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 ”。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C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火车)一小时 48 公里的速度 ”是指工业文明在交通运输业的表现,“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 ”则是指对殖民地思想文化(印度)的冲击,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14世纪到

7、 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即 “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 ”。据此推断,当时的人文主义法学者的研究倾向是 A复兴古罗马法律体系 B笃信基督教神学 思想 C崇尚英国君主立宪制 D反对法国的共和政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14世纪到 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 ”可以知道 CD不对,因为不符合上述时间, B错误,不符合上述 “人文主义 ”的条件,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 ”材料中的 “空想乌托邦的计划 ”对应的口号是 A “全世界无产阶级

8、联合起来! ”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答案: C 试题分析: “空想乌托邦 ”是指不能实现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再根据题目中的 “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可以知道这是指 1958 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是一个盲目求快,最终带来严重后果的错误路线,所以应该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 “激进党 ”(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

9、特 权和治外法权。 ”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 “激进 ”的表现是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 “1925年 ”、 “激进党 ”(指国民党)、决心废除 “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可以知道当时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所以选择 A。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 “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这表明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 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

10、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 “租界北辟 ”、 “男以鬻贩营生 ”、 “女以纱丝工作 ”可知是工业文明传入中国的结果,由 “奢华渐起 ”、 “礼教鲜存矣 ”可知是传统思想受到冲击,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只根据孟子提到了 “民贵君轻 ”的主张九推论出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属于以偏概全,不合史实; C中黄宗羲的观点在当时明清特务统治和文字狱的大背景下是不可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当时的

11、正统思想是心学,故错误;D中的谭嗣同提出 “君,大盗也 ”不能推论出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相反,维新派是主张君主立宪的,所以也是错误的;故 B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思想。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A土地兼 并严重 B小农经济的弱化 C商品经济发达 D井田制得以恢复 答案: A 试题分析: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井田制下,土地都归周王所有,不可以买卖和转让,所以就不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由此可以知道海瑞这种主张是针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12、而提出的,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综合题 ( 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 1644年)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 166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 1929年 12月

13、 31日大公报)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 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 年 1月 7日盛京时报 材料四: 2005 年,美国纽约州开始将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与此同时, “中国式 ”圣诞节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与之相关的生意非常红火,但中国并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中国的圣诞节也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摘编自华盛顿邮报等 (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6分) (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6分)(提 示:可从政治

14、、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 (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 1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 6分) (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 “美式春节 ”和 “中式圣诞 ”现象出现的原因。( 10分) 答案: ( 1)信息: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修订新历法;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明清朝代更迭。(每点 2分,任答 3点得满分 6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 分) ( 2)背景: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

15、神;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 2分)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与国际接轨。( 2分) 文化上:西式文化冲击近代中国(西风东渐),颁行阳历以迎合世界潮流。( 2分) (每个方面任答 1点得 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3)反对(或不支持)。( 1分) 合理性: 政治上: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 2分) 经济上: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 2分) 思想上: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 2分) (每个方面任答 1点得 2分。不拘泥于

16、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4)国内原因: 政治上:民主法治的完善为假日经济繁荣提供制度保障; 经济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促进中西文化相互交流; 文化上:双百方针恢复促进思想解放; 外交上:中美关系正常化增进相互交流; 国际原因: 政治上: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促进各国文明融合; 文化上:全球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 (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必答点,每点 2分,共 6分。其他方面任答 1点得 2分,但总得分不能超过满分 10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根据材料依次读出信息,然后加以提炼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 “

17、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 ”可以提炼出的信息是新航路开辟;由 “臣(指汤若望) ”“阐扬天主圣教为本 ”可知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根据 “令修历法 ”“修历 ”等信息可以知道传教士修订新历法;由 “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可知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 入中国);根据 “前朝(明朝)故帝 ”可知明清朝代更迭;根据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 ”可知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 ( 2)这一题材料二只是提供了辛亥革命之后阳历取代旧历的事实,历史背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干提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

18、角度回答,所以需要结合辛亥革命这一事件的时间去思考,应该不难考虑出相关的背景。政治可以结合辛亥革命这一事件和孙中山等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来思考,经济则需结合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去考虑,文化则应该从西学东渐和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的角度来考虑。 ( 3)态度:根据材料三中的 “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 ”、“必不敢忘 ”可以知道材料三对改行阳历的态度是反对。合理性: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三中可以根据 “祖宗忌辰、自己生日 ”和 “亦与政体无关 ”可以得出政治上来说,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另外结合所学知识,

19、可以知道中国的旧历是适合农业生产的,所以从经济层面来说,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在结合所学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角度来说,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 留。 ( 4)题目要求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 “美式春节 ”和 “中式圣诞 ”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应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所以要注意从国内和国际大方向去思考,另外,每个大方向还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去思考;还有就是这个材料反映的是中美之间民间习俗的互相影响,所以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必答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西学东渐 早期西学东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

20、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公历与旧历;现代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 ( 23 分)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 季氏 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 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

21、 “ 等贵贱,均贫富 ”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 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 30%、 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 “冲昏头脑 ”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 ( 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年份 1913 1927 1932 1940 1950 谷物产量(万吨) 8600 7683 6987 约 8585 8500 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22、 请回答: ( 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4分) (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分)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 4分) (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 “集体农庄 ”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5分)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 2分) ( 4)例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 2分) 答案: ( 1)根源: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

23、想(均贫富思想)。(每点 2分,任答 2点得满分 4分) ( 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 2分) 关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2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2 分) ( 3)【本问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作答均可得分。只做判 断不说理不得分】 不合理。( 1分)理由: 斯大林推动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 2分) 集体化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分) 合理。( 1分)理由: 集约经营优于分散生产; 农业发展为工业化腾飞奠定基础; 从材料四来看农业产量有所增长。(每

24、点 2分,任答 2点得满分 4分) 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2分) ( 4)影响: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 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试题分析:( 1)根源: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来概括,所以 从材料一中的 “个体经济 ”、 “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及第二段材料的出处 “论语 季氏 ”可以知道根源有 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 ( 2)史实:由于材料二中体现的是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均贫富 ”、 “平均主义 ”,所以最能体

25、现这个思想的相关史实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关联:需要考虑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即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这导致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 矛盾激化,从而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 3)材料三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 “有这种 冲昏头脑 的功效 ”,也就是说集体农庄效果显著。这种说法是否合理需要结合材料三、四来判断。根据材料三中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 30%、 40%甚至 50%”和材料四中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 ”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无论回答合理还是不合理,都是符合要求

26、的,关键是要将材料中的信息与自己的判断正确结合起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均涉及到了农业方面 。 ( 4)影响:苏联农业政策模式是强调农业生产公有化性质和较大规模,对我国农业政策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措施:需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考虑,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 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小农经济破产与太平天国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集体农庄、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