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385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商君书 垦令: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 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 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 ”说明政府对商业活动是限制很严的,目的是 “商贾少 ”,所以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抑商政策 有学者指出: “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

2、干涉却没有再现。 ”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题中的 “西方 ”、 “颠覆苏联之心 ”表明了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的大环境, “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 ”就是这种对峙的积极影响,故选择 D项。其它几项说法均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对峙的影响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

3、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这一时期,人们的 “希望 ”“羡慕 ”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史料解读能力。题中的 “希望 ”和 “羡慕 ”的那些国家与美国的不同在于 “代 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意思就是政府权力要大一些,故选择 B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 “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 ”, “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

4、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 ”下列描述与 “政变 ”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提炼能力。题中的 “兵士工人代表 与临时政府相轧轹 ”可以看出肯定是四月提纲之后, A项错误; “暴动复起 ”说明武力的行动已经发生了, B项错误;根据十月革命的史实, D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华盛顿曾说: “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 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

5、 ”事实上,其“补救 ”形式主要是 A议会改革 B宪法修正案 C两党竞选 D扩大过会的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题中主要涉及美国宪法发展完善的过程与方式。根据美国代议制的特点, A、 D两项错误; C项不是 “补救 ”的主要形式,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宪法的完善 城邦国家通过武力征服邻国而向帝国转化在古代世界史上是一个通则。但为什么雅典没有完成统一希腊民族的大业,转化为一个希腊大帝国,而罗马却完成了帝国大业?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罗马人更具务实性 B雅典城邦相对弱小 C罗马文明优于雅典 D二者所处时代不同 答案:

6、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材料阅读能力。题中将罗马与雅典进行了比较,要求找出罗马形成帝国的原因, B、 C两项属于史实错误; D项的原因是不合理的;故 A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帝国建立 从 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 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润 633亿元,比 1982年增长了 11 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 121亿元,比 1982年增长 28 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 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 B分配关系的调整 C企业经营 权的独立 D农村改革的支撑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

7、经济学相关概念的准确把握。题中涉及的关键是 “利改税 ”,即将国有企业财政缴款中的上交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种改革。这样可以调动生产积极性,多劳多得,故 B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 1959年,台湾当局 “外交部 ”这些提法的改变反应出其 A坚持 “一个中国 ”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 “一国两制 ”原则的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史实的记忆能力。题中的核心信息是 “1959年的台湾 ”,据此可以排除 B、 D两项;材料中体现了当局与大

8、陆的对立状态,故 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有一处信息为 “对外 ”,说明该外交部还是有一个完整的中国的概念的,故 A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两岸关系发展 毛泽东说: “这个( 1954 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 ”“宪法草案 ”所坚持的原则有 A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 由主义原则 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能力。题中设计的核心知识点为“1954年宪法 ”,根据史实,该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社会主义

9、原则与人民民主原则,故 A项符合史实。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 观察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 1934年 5月)。(据张一凡 1934年之我国农产市场编制)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受欢迎度下降 B爱用国货运动打击下各国的态度 C经济危机之下我国农业生存状况 D西方向我国倾销商品以应对危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记忆与史料信息的提炼能力。题中最重要的信息点是 “1934年 ”和 “禁止进口 ”两处,结合时间背景可以发现,各国不管禁止进口中国农产品的种类是什么,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减少本国商品的相对

10、过剩,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影响,故 C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影响 从明代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的大约三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股 “崇实 ”、 “务实 ”的社会思潮,过去学术界有的人把它称之为 “早起启蒙思想 ”,有的人把它称之为 “经世致用思潮 ”,近几年则通称之为 “明清实学思潮 ”。下列属于这一 “思潮 ”代表人物的是 A朱熹 B沈括 C顾炎武 D曹雪芹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能力。材料中明确了 “明清时期 ”、“早期启蒙 ”和 “经世致用 ”的学术思想等限定词,当属明清时的顾

11、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人,故 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 ”,“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 而同样步入上层 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 ”这种 “制度 ”是指 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核心史实的记忆与史料阅读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 “有文才的人 ”、 “平民百姓 ”,反映了这种阶层的人可以通过读书 “步入上层 ”,显然是科举制,故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 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 科举制 综合题 ( 27分)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 “工业革命 ”一词广泛流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 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

13、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 6分) (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 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12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 9分) 答案: (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14、2分)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 4分,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且答出两项亦可) ( 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 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 “日不落帝国 ”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 ( 12分,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 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

15、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9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 1)小题:该题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 ”,故属于外延性材料题。根据史实,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只要有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等。因为范围不限,所以只要属于该时期的发明成就都是可以的。 第( 2)小题:该题同样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 ”,难度相对降低了。根据史实,可从社会的各个方面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比如经济、政治、国际地位等方面,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 3)小题:该题为开放式题型,看上去

16、学生可能很好作答,其实更重要的是题中要求的 “当今发展中国家 ”这个角度。再者就是结合题中的材料和前面两个问题,既要答出工业发展的规律性启示,又要答出工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英 国因素 ”等。只要符合角度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 25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史学遗产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丰富的史学遗产不仅为人们学习历史、把握现实提供了便利,同时更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民族主义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

17、力。 材料二 我们党反复强调全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重视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说: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邓小平告诫全党: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 据光明日报:论史学遗产与爱国精神等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多数朝代都很重视本朝和前朝历史的编纂的原因。( 4分) ( 2)优秀民族精神往往可以从优秀历史人物的身上表现出来。从材料一中两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哪些有些民族精神?( 8分) (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

18、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学习历史中将自身的成长与中国历史发展联系起来的。( 10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史学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8分) 答案: ( 1)原因:论证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歌颂本朝的功绩;以史为鉴。( 4分,答出两点即可) ( 2)司马迁:强烈的经世意识;浓烈的忧患意识;身残志坚、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 4分,答出两点即可) 林则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抗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感。( 4分,答出两点即 可) ( 3)联系:中国共产党吸取中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共和国方案失败及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受挫的教训,并在与党内 “左 ”

19、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共也由一个革命政党上升为执政党,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作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也进入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 4) 积极作用:史书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史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及其对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为中华民族统一的道德观、历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分

20、,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 1)小题:该题为可以 “结合所学知识 ”的外延型试题。要求指出历朝重视历史编纂的原因,可以根据史实找重要的概括,比如论证王朝更替的合理性;歌颂本朝的功绩;以史为鉴等等。这种题型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 2)小题: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是司马迁和林则徐。二者所处 时代不同,但身上都有许多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司马迁有着浓烈的忧患意识;身残志坚、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林则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抗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 第( 3)小题: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我党对历史的认真精神和在反思中进步的优秀品质。结合近代以来所走

21、过的革命历程和建国后的积极探索过程,我们可以将每一次历史的挫折和新道路的探索与选择加以联系并阐述出来,比如说中国共产党吸取中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和共和国方案失败及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受挫的教训,并在与党内 “左 ”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 逐步成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等。 第( 4)小题:该题又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要求找出史学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关键是要扣住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字眼,比如对灿烂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记录,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林则徐;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