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868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 ( )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宗法制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说明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解题时注意理解 “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

2、周形成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宝塔式 ”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 “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3、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 “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的是民族的独立; “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说的是当家作主。根据材料分析,对接近这两大梦想的是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基本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因此 D 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 1924 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发生在 1927年;抗日战争是在 1937年全面爆发,都不接近新中国的成立。 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4、 ( )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B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C “坚持 互相监督、长期共存 的方针 ”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时抓住时间提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 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目的在于颁布社会主义宪法和确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政治), B符合题意。而 A不合史实,此时是要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C提出是在 1956年; D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也是在 1956年。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第一届全国人

5、民代表大会 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图一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图二反映的是 “特别行政区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治权利。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而设立的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域

6、。据此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有诸多不同,但最主要的区别是社会制度 不同, C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别行政区 ” 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课程实施的载体。下图选自某数学课本,该课本使用的时间可能是 ( ) A 1949-1956 B 1956-1966 C 1966-1976 D 1978-1988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图片中的题目前面出现的文字属于毛泽东语录,而由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的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推断出该数学课本可能用于文化

7、大革命时期,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即 1966-1976,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 “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最高民主阶段 ”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B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最高民主阶段 ”到来 C在雅典 “最高民主阶段 ”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D在 “最高民主阶段 ”,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伯利克里改革

8、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最高民主阶段 ”到来,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如 “观剧津贴 ”, A符合题意,排除 B;在雅典 “最高民主阶段 ”期间,各级官职向成年男性公民开放, C表述不合史实; “最高民主阶段 ”时期,在 “最高民主阶段 ”,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表述有误。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改革 英国人 Sir John Tenniel所 画的历史漫画 Dropping the Pilot(俾斯麦下台)( 1890年)非常有名。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免去俾斯麦职务的应该是 ( ) A帝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 答

9、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德国 1871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德国 1871年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因此 A符合题意。 B表述不合史实,行政权有皇帝控制; CD表述有误,议会无实权,只是门面的作用 . 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

10、命 D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遭遇到挫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遭遇的挫折,因此 ACD均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 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性质 下列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修建柏林墙 朝韩三八线 北约标志 经互会会旗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11、美苏两极对峙 D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图片分别是柏林墙、北约、经互会等都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三八线与美国在亚洲发动热战有关,冷战和热战都是美苏两级对峙的表现,由此分析可知导致题干中图片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美苏两级对峙,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级对峙的影响 1961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 “艰苦道路 ”是 ( ) A “一边倒 ” B “

12、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 C “南北对话 ” D “多边外交 ”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表明了南斯拉夫既没有倒向苏联,也没有向美国妥协,所以南斯拉夫所走的道路应该是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不同两个对立阵营 ”指的是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政策,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 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 “春 ”(利比亚等中东乱局)、 “夏 ”(

13、英国伦敦社会骚乱)、 “秋 ”(美国纽约 “占领华尔街 ”行动)、 “冬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 ) A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B “一超多强 ”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C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看出,这主要反映了整个世界总体而言是和平的,但是个别地区还存在着紧张和动荡局势,因此 D符合题意。 AB两项不符合当今国际关系的史实; C材料中并未体现。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4、当今世界形势 下文摘自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 “ 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 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 ” 电文中的 “匪 ”是指 ( ) A太平军 B工农红军 C北伐军 D新四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赣闽 ”“七载 ”“兵力达百余万 ”可作判断。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28年 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 10月,蒋介石纠集百万军队对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革命 “围剿 ”, 1934年 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故正确答案:为 B。 考

15、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开辟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 “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 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 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 ”说明中共二大依据国情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的实际革命需要, C 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B与题意无关, D出现在中共三大会议之

16、上。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二大 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指 ( ) A无产阶级革命 B武装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武装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 B;民族革命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向,排除 C; 1923年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 D。陈独秀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

17、的新的方向,是指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道路,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分封制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蒙古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记忆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分

18、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当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因此 A表述不合史实; B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误,因为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所以因果关系表述有误; C行省制度是元朝蒙古族统治者的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题意; D中的三省六部制不 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所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排除掉 ABD,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 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 ) A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

19、的选拔 B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C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 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故带选官制度的理解。回顾已学知识可判断 A、 C符合史实,明显正确。由 “试科目不合时用 ”可判断出 D符合题意。而选项 B门阀举荐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它不是一种考试制度,因此不合史实,排除。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对下表中 “大臣 ”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20、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史料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章京 ”即可判断为清代,表格内容实际上阐述了大臣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这一过程严密、规范,而这一过程中皇帝对奏折的批改是中心环节,对大臣

21、奏折有绝对的决定权,而大臣只是笔录旨意,上传下达,体现了是皇权的强化,由此分析可以判断材料是对军机大臣的职责的阐述,所以 D符合题意;而题干没有涉及宰相分工问题, A排除; B与题干无关, C只反应了其中档案管理周密这一特点,而 “文化日渐繁荣 ”与题干无关。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农 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 “要知五谷,先看五木 ”,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 ”, “种好稻好,娘好囡好 ”, “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 ”,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 以上五则农谚反

22、映了 (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古代农业生产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材料中五则农谚反映了播种时间、稻种的选择、栽插技术、农作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因此 B符合题意。 A和 D都是从某一方面来介绍五则农谚的内容,以偏概全,故不选;而 C和题干无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 ”课题时,得出以下 部分结论。你

23、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 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D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宋末元初,棉花从边疆传播至内地,所以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应该是在宋代。,而不是唐代,所以 C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 ”政策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

24、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主要反映明代江南部分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反映了商业已经突破了政府的限制,最早发生在宋朝; “夜市 ”最早出现在唐朝,商朝普遍。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开始采取牛耕技术。由 此分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

25、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 A片面最惠国待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 ”政策 遇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是一国在中国得到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因此 A符合题意。 B是指司法管辖权,与材料无关。 C在材料中并无反映。 D是 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 策承认列强在华的 “势力范围 ”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 “势力范围 ”,使美国能从中 “利益均沾 ”。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 “势力范围 ”的史实,因此 D错误。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

26、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 “准富者请人雇工 ”,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 “学馆 ”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 “某人 ”是 ( ) A洪秀全 B洪仁 C孙中山 D李鸿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 “旧式的农民战争 ”可以直接排除孙中山与李鸿章,再依据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

27、与人物 ”“某人所写的一本书 ”“实行专利制度 ”等信息可判断出题干中 “某人 ”指的是洪仁 , 1859年洪仁 提出振兴太平天国的纲领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有人认为: “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 ”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评价分析的能力,材料中“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 ”

28、强调的是民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由此分析可知 C项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时 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

29、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以得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这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阶级条件, D符合题意, A B 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合题 (14 分 ) 近段时间,各种食品安全 “门 ”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速生鸡、羊肉掺假、山东毒姜等事件吵得沸沸扬扬,食品安全再次提上日程。食品安全关系着你我切 身利益,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0、:汉朝二年律令规定: “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变质食品,否则将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 材料二:唐代法典唐律疏议中明文规定:凡是故意以有毒的肉赠送他人或者出售,从而造成他人中毒的,判处一年徒刑;造成他人中毒身亡的,判处绞刑。 材料三:宋代的一些不法分子 “以物市于人 ,敝恶之物 ,饰为新奇 ;假伪之物 ,饰为真实。 如米麦之增湿润 ,肉食之灌以水。巧其言词 ,止于求售 ,误人食用 ,有不恤也。 ”有的商贩甚至通过使用 “鸡塞沙 ,鹅羊吹气 ,卖盐杂以

31、灰 ”之类的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食品质量问题的监督和管理 ,宋代政府让商人们组成 “行会 ”,按照行业类别登记在册,商品的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行会会长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商品的成色和价格。 材料四:清代茶叶市场繁荣,也是造假贩假最集中的领域,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政府任命专门的官员进行茶叶质量抽查,连茶叶的包装与牌号不符都要受到处罚。光绪年间,中国茶叶外贸出口大幅增加,清 政府加大了茶叶的质量监管力度,主管部门还制订了茶叶质量标准。如果外商前来购买茶叶,政府要抽查产品,主要采取滚水泡茶和化学试验两种办法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产品有问题,则将该批次茶叶全部充公。符合标准的放

32、行,否则一律扣留、充公或焚毁。 请回答: ( 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3 分) (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盛行的原因。( 4分) ( 3)材料四中 “光绪年间,中国茶叶外贸出口大幅增加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加强食品安全?( 3分) 答案: ( 1)措施:制定法律,对违法者处以刑罚;利用行会进行监督;检验抽查,制定质量标准。( 3分) ( 2)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商人道德素质不高,追求高额利润;政府监管不力(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 4分,其他

33、言之有理亦可)。 ( 3)说明:中国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 2分);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 ( 4)看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违法者;制定质量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相关的道德伦理教育。(任答 3点即可得 3分 ) 试题分析: 本题以食品安全为主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 1)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二年律令规定 ”“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 ”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如制定法律,对违法者处以刑罚;利用行会进行监督;检验抽查,制定质量标准。第( 2)问,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既需要材料信息,还要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结合

34、已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可以从经济发展、商人的道德品质素质、政府的监管不力等方面归纳即可。第( 3)问,考查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 “光绪年间 ”,结合时代背景可得出材料现象反映了中国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以及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 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问需要围绕 “加强食品安全 ”主题,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即可,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政府的监管力度的加强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 12分

35、)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 “光荣革命 ”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 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

36、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分别是什么?( 3分)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1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光荣革命 ”的 “完美 ”之处。( 1分)英国找到 “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 ”有哪些?( 3分) ( 3)材料三中的 “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 ”分别指什么?( 2分) (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2分) 答案: (1)本质特征 :图 1-封建君主专制 ;

37、图 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图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分 ) 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 1分 ) (2)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 1分 )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3分 ) (3) 分别是指:民主共和制,总统制。( 2分)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 发,选择合适的政体等。 (2 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图一反映的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体现;图二是中华

38、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图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此归纳可得出中国政治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第( 2)问,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依据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即可,如不流血、不妥协;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等。第( 3)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材料是对 美国政体的阐述,结合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内容及特点可知 “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 ”分别指的是民主共和制,总统制。第( 4)问,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认识可以从适合国情、与时俱进、尊重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古

39、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英美两国政体;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 料一 :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王之本也。 ”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

40、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 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 “保护人制度 ”。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 “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 材料四: 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摘自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41、 ( 1)材料一中 “法 ”的职能与材料二中 “法 ”的职能有何 区别?( 4分) ( 2)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2分) ( 3)据材料四概括当前我国的治国方略 ,并指出其关系。 (3分 ) (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分 ) 答案: ( 1)材料一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二的法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 )。 ( 2)陪审制度;律师制度; “不告不理 ”审判原则。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 3)方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 4)作用: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规范人

42、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政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任答 3点即可得 3分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 1)问,根据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职能,需要紧扣材料,如关键信息: “法者,王之本也 ”。 “工业和贸易方面 ”,一个在政治;一个在经济。第( 2)问,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联系现实的能力,阅读材料信息,结合社会现行的法律制度和原则,分析古罗马的影响即可。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 “不告不理 ”审判原则。第 ( 3)问,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及归纳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结合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组织答案:即可,如

43、方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第( 4)问,解题时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条件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解题时要注意从保障权利、促进民主发展、规范人们行为等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的法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依法治国 ( 14分) 材料一: “文 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

44、色的偏见和误解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 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

45、实行这些原则。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 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 参与多边 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 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20 世纪 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

46、究 2004年第 5期 材料四: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 2007年 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 “价值观外交 ”。 “价值观外交 ”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 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的。( 2分) ( 2)材料二中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7、 2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 2分)结合所学分析新时期中国 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4分) ( 4)结合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四默克尔的 “价值观外交 ”。( 4分) 答案: ( 1)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面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 ,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答出一点即可得 2分 ) ( 2)影响: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分) ( 3)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2分) 原因: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 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4分) ( 4)评价 :文明是多样性的 ,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 ,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 (2分 )默克尔的 “价值观外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