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高考名师推荐历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2(带解析) 选择题 1933 年吴钊在复兴之基点说: “中国今日 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 复兴 ! 复兴 ! ”。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 (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发表 “八一宣言 ”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 C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 D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 九运动爆发 答案: C 日本军方战史关于二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 “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
2、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 经常出现战况逆转。 ”材料中的 “敌人 ”是指 ( ) 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 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 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 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 答案: D “ 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 ” (摘自彭德怀的左权同志碑志)不能从上述碑志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 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 C日军疯狂进
3、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 答案: D 中共洛川会议提出: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 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从材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政府已正式对日宣战,全民族抗战开始 D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答案: A 某回忆录记载: “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
4、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上述现象发生于 (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 ”时期 答案: B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 “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 “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答案: C 1894年 7月 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 天时、地利、人
5、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 “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 ”,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 “尚何有惧哉 ”。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盲目自信 答案: D 近代某条约规定: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
6、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D 综合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 )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 “一击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
7、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 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 年 7月 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节选 )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 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
8、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 “民族凝聚力 ”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 “凝聚力 ”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答案: (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结局:动摇了 (或基本推翻 )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 (或 “九二共识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