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3877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中高三 10月调研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

2、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一手史料中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带有主观色彩,不能绝对真实的反映历史,二手史料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历史,史料价值不具可比性,只要能真实反映历史,都有其价值之处。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学研究 史料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 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向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20世纪 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

3、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资本主义落后的国家爆发的成功的社会主主义革命,对马克斯主义的突破与发展;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大业方案,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实际结合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向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不符合这一特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 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

4、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游击政策 ”、 “朱德毛泽东氏 ”、 “方志敏氏 ” 、 “根据地 ”、 “土地革命 ”可看出应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广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以游击战反抗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驼峰航线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美国空军与中国航空一起,以平均每月牺牲飞行员 39名和损失飞机 11

5、架的代价,坚持 41个月,将约 70万吨战略物资运往中国战场。这充分说明了 A美国政府从来就是世界和平力量的最坚定的盟友 B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中国国力的孱弱导致了军事力量的低下 C美国空军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 D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持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表述来看, “驼峰航线 ”体现了二战中反法西斯盟国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故选 D。 A不符史实, B、 C材料中未反映。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20世纪 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

6、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 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 “要和平 ,争民主 ”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 1894年孙中山兴中会的革命誓词,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是抗战时期提出的, D.“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五四运动时期提出的口号,是中共二大的最低革命纲领,材料说的是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和平民主的期盼,但很快爆发了解放战争,所以有变化太快了。故本题选 B 考点:近代社

7、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解放战争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 1919、 1949和 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体现中华民族的觉醒;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体现民族独立主题;19792009 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富强,体现民族振兴的主题 。故选 C 考点:

8、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008年 4月 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建国后有关西藏历史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下列对西藏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项目 时间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人均收入 1949年 0 0.24亿元 2007年 47亿元 76.34亿元 2778元 党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在全国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9、题考察的是建国后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运用排除法, 的表述错误,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是在 1965年,并非第一个建立, 、 、 三项表述都是正确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繁荣,此后 2000多年却是 “万马齐喑 ”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 1956年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社会变革、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B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倡导主旋律,不需要 “百家争鸣 ” C封建专制统治是扼杀思想、摧残文化的主要因素 D不同时代的 “百家争鸣 ”所

10、争论的内容是不同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在 1956年得到了大的发展与繁荣,毛泽东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与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倡导主旋律,但也需要 “百家争鸣 ”。 B项明显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百家争鸣。 1970年 10月 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 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改善中国国际环境 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11、 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能够改善中国国际环境、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的表述都是正确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 “孔夫子讲学 ”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魂宝。 该唐卡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儒学在明朝时期 传入西藏 B儒学文化影响深远

12、C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答案: A 试题分析: “孔夫子讲学 ”唐卡的图案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孔子披袈裟讲学说明儒学与佛教的融合。材料既反映了儒学文化影响深远,又反映了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基本观念。材料本身不能说明儒学传入西藏的时间, A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 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

13、品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极具脆弱性,抗灾能力差,时常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农业生产需要庞大的治水工程,这一切都需要政治上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才能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所以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央集权政治的经济基础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 BRIC(与砖的英文 “Brick”发音相同), “金砖四国 ”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

14、力量 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答案: D 试题分析: “金砖四国 ”之名随之流行反映当今世界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发展势头与国际影响里的逐渐上升,成为多极化的重要一支,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国际竞争的激烈,但未反映世界的动荡不安, D错误。其他三项表述无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金砖四国 ” 1908 年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著名 “奥运三问 ”的梦想;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身着 “上白下黑 ”运

15、动短装,手擎国旗步入会场,美国媒体报道:刘长春,中国 4亿人的唯一代表; 1956年奥运会,针对某些人蓄意制造 “两个中国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向第 16届奥运会说 “不 ”; 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 “零的突破 ” 对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奥运三问 ”提出的背景是辛亥革命,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中国人从提出梦想到最终实现梦想,整整用了 100年 刘长春身着 “上白下黑 ”运动短装,这象征着已经沦陷的 “白山黑水 ” 奥运会的历史告诉我们,体育运动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 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是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结果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中时间是在

16、1908年,辛亥革命尚未爆发,不能作为背景; 的说法明显错误,体育运动不应与政治斗争挂钩。其他三项说法与其时代背景较符合,都是正确的。 考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 1912年 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 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 这个政府 “揖美追欧 ”的表现有 实行

17、三权分立 实行责任内阁制 实行 “耕者有其田 ” 鼓励发展工商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揖美追欧 ”说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学习欧美的意思,结合所学,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实行 “耕者有其田 ”是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时间不符,这一思想也并非学习西方的产物。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政体和政策 以下措施 中能体现作者重农思想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 B礼不及庶人,刑不及大夫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儒家民本思想, B项是强调社会等级

18、, C项含义是不论亲疏贵贱,一切以法律评判,属于法家思想, D 项 ”本 ”指的是农业,强本意指重农,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不同文明地区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产生过不少历史人物和动人故事,下面的人物和事件中与大河文明和草原文明发生碰撞交流有关的是 长城的修建 陶片放逐法 王昭君出塞 蒙古人西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长城的修建是古代汉族王朝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略掠夺而建, 王昭君出塞反映汉 朝和匈奴民族的和亲政策,都体现了大河文明和草原文明发生碰撞交流。 陶片放逐法属于雅典民主制 的内容,属于海洋文明, 蒙古

19、人西征仅是蒙古族的向西扩张,两者未体现题意。故选 A 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 史观 文明史观(文明碰撞与交流)。 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A丞相、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B御史大夫、刺史、监察御史 C三司使、转运使、按察使 D太尉、枢密使、军机大臣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丞相是法定的行政长官,拥有决策大全权。殿阁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军机大臣也是皇帝的秘书无决策权; B项中御史大夫、刺史、监察御史都有监察之智能; C项中三司使负责军事、转运使负责财政、按察使负责监察; D项中太尉、枢密使负责军事,军机大臣仅作为皇帝的心腹,跪受笔录。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20、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御史大夫、刺史、监察御史 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这是说军机处 A效率高 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 D决策权有限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只准 ”, “不准 ”, “不许闲人窥视 ”, “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 ”突出体现了军机大臣办公的保密性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

21、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 “鼓槌下人 ”(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体现陪审法庭的审判职能,结合所学可知陪审法 庭是雅典城邦的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陪审法庭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 “

22、轻罪重罚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界定 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 D打击犯罪的效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朝实行 “轻罪重罚 ”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统治,古罗马民法大全 “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说明维护的是一切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内部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二 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理发的出发点不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民法大全。 2008年 6月 27日,英国王室官员再度 “哭穷 ”,王室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白金汉

23、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的正常途径是 A向全国直接征税 B向议会申请拨款 C向英联邦国家募集 D向联合国要求援助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拥有财政大权,制定财政法案,管理国库,实行拨款。所以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的正常途径只有向议会申请拨款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 当代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的书中提出,工厂、学校与部队是对人身体规训的三个最重要的空间。那么其中工厂对人身体的规训应该最早起源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源于工业革命中,而工业革命最

24、早爆发于英国,故材料中工厂对人身体的规训应该最早起源于英国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厂 拿破仑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革命、政变的见证。 大国崛起。以下不属于拿破仑之后 “再次来临的动荡 ”的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七月革命 C路易 波拿巴政变 D波旁王朝复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历史进程,攻占巴士底狱爆发于 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此时拿破仑尚未崛起,A项不属于拿破仑之后 “再次来临的动荡 ”。 B是在 1830年, C是在 1852年, D

25、是在 1815年,都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法国大革命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由此看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 到最低的程度 ”体现了宪政的分权以及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从而达到一种平衡,可有效防止专制独裁

26、,达到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的效果。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陈腐世界的代表 ”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 ”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是对鸦片战争的评述,陈腐世界的代表指的是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27、,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的是拥有民主制度和先进工业化模式的英国。 “贱买贵卖的特权 ”指的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进行商品倾销,但并非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鸦片是导火线。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战争本身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并非什么正义和道德。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 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综合题 ( 19分) 材料一 16至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

28、出了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 “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的主要代表。 他们提不出 “新的社会方案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 2) l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 3分) 材料二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 伏尔泰(礼俗论 ( 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 “发现东方 ”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 ”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

29、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 到 17、 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 18世纪则出现了 西方 “三大革命合力并举 ”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 4)材料三中 18 世纪西方出现 “三大革命 ”,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3分) (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机遇指什么?( 2分)中国应如何对待这次机遇?( 3分)并举例说明。 ( 2分) 答案:( 1) 机遇( 3分) 错

30、失机遇的主要原因( 3分) 第一次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封建制度的束缚 第二次 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传播 坚持中体西用 第三次 美苏冷战使世界形势相对稳定;第三次科技革命传播;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内战及其后 “左 ”倾错误的发展,导致国内社会环境不安定 ( 2)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搭乘两次工业革命的快车。( 4分) 亚洲:韩国东南亚利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2分) ( 3)第四次机

31、遇: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领域革命全面加速。中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分);2001年,中国加入 WTO成为第 143个成员国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描述的特点结合中国和世界近代历史来判断三次战略机遇期各指什么。第一次从材料中的大航海, 1500年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次从材料中初开国门,中日洋务竞赛,判断时间应该是在鸦片战争后,此时西方国家正值两次工业革命的交替过程中。第三次材料明确指出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问错失机遇的原 因则从中国自身的制度、政策、社会环境方面来思考。第一次新航路开辟,我国处在明清封建专制

32、统治下,腐朽没落,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腐败,封闭,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也是中体西用,仅仅学习的是科技,另一方面是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加落后挨打;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结束前后,此时的中国处于国共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就,党和政府犯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政治运动不断,更是爆发了十年文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 2)面对工业化浪潮,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 全方位的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抓住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学习西方科技,大力发

33、展外向型经济;适时进行战略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该问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归纳。 ( 3)根据材料二可知,第四次战略机遇应指的是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科技革命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中国只有应对挑战,发展教育科技,持续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绝对不能闭关锁国。举例可以中国加 入 WTO来说明。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

3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为指导思想的商鞅 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回答:( 1)商鞅 “不法其故 ”; “不循其礼 ”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 “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 ”,孔子改制考 “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 ”。康有为的认识是对 “所谓 别黑白定一尊 之观念全然解放 ”。 回答:( 2

3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 4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 对 “两个凡是 ”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自邓小平文选( 1975年 1982 年) 回答:(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 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7分) 答案: ( 1)政治:奖励军工;明法令;行郡县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 2)原因:康有为树立孔子改革形象,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

36、理论基础 活动: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 3)实质:打破两个凡 是,解放思想 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可依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回答时注意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其内容为 :政治:奖励军工;明法令;行郡县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不能被 “不法其故 ”; “不循其礼 ”干扰信息迷惑。 2)第一问从康有为两本著作的特点和其维新思想的特征入手,新学伪经考将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古文经斥为伪经,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成主张改

37、革先师,以此来反对专制制度和驳斥封建 顽固势力反对变法。第二问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则从教材归纳,包括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否定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等 ( 3)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在党内蔓延,突出表现在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僵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这场讨论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想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 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维新派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

38、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 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 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 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 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 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

39、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 W.E.B杜波伊斯( 1918年) 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 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 “施里芬计划 ”破产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一说明

40、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6分) ( 2)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 “开端 ”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 “开端 ”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8分) (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 1分) 答案: ( 1)现象:这场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原因:一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号,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质大肆渔利。 ( 2)含义: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 有利因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这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趁

41、机得到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鼓舞和推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有所消弱。 ( 3)积极影响:说明一战成为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 试题分析:( 1)材料一 说明了什么现象要紧扣材料回答, “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 所洒下的鲜血 ”说明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灾难, “美国掠夺了数千亿美元 ”说明另一方面却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第二问原因依据教材史实回答,一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号,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质大肆渔利。 ( 2) “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

42、削的非洲。 ”说明一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开端指的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第二问因素依据一战前后史实概 括,分析一战对民族独立运动产生的影响。包括: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这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趁机得到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鼓舞和推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有所消弱。 ( 3)材料三中讲述了卡车的发明和广泛投入战争,改变了作战模式,推动新市交通工具的革新,从而说明了战争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促进科技的不断进步,说明一战成为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后来的二战也是这样,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高潮的到来。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