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879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吉林通化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 “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宋国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不正确的选项,宋国是商朝灭亡后西周分封殷商后代以安阳为中心建立的诸侯国,是巩固周朝统治需要的, A项中的重建宋国是错误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

2、政治制度 分封制 “鄂师既举,各省尚多迟回观望 ”,沪苏志士 “冒诸险艰,创义于沪上。尔时大江震动,纷纷返正 其后金陵负固,各省义师,云集环攻,此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 ”孙中山这番言论有感于 A沪苏志士推动了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与清政府的瓦解 B沪苏志士为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有利形势 C袁世凯的反革命威压而妥协退让 D烦地反封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鄂师指的是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爆发。当时很多省份处于观望状态,只有沪苏志士积极活动,为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有利形势,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过程。 1920年 8月,由陈望道翻译

3、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 “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1920年, “我们 ”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 A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创 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 ”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 1920年, B 在 1927年。 C在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D在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A项 “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考点:科学社会

4、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根究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1937年 8月 13日至 11月 8日,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 项目 时间 上海方向 华北方向 死 伤 计 死 伤 计 1937年 8月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 9月 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 10月 14日前 3908 15843 19351 不 明 同年 11月 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不 明 作为研究抗战的一个史料,上表可以说明下列那一历史结论时引用 A百团大战

5、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致华北日军死伤 8562人 B. 继攻陷南京进攻上海时日军死亡数超侵略华北日军死亡数 C淞沪会战时虽上海失守但也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D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积极抗战致使日军死亡难以数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百团大战是在 1940年, B项战争进程应是先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攻陷南京( 12月), D项是在 1938年后进入相持阶段的,故选 C。注意运用时间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淞沪会战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一再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如下三项措施:一是普选产生公职人员;二是一切公 职人员的工资相当于熟练工

6、人的工资;三是人民群众监督并可随时罢免公职人员。这些措施能可靠地防止 A国家机关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卷土重来 C公职人员去追求升官发财 D国民自卫军控制工人合作社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三项措施体现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作为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特点。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以及选举产生,有助于防止公职人员贪污腐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性质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二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 使落

7、后的俄国的发展进程大大加速 ,仿佛一下子 就赶上了意大利和英国,并且几乎赶上了法国 。 ”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B二月革命使俄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民主革命使俄国变成资本主义强国 D民主革命的完成有助于俄国成为强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 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的两场革命,从性质上看分别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 A、 B错。 C项中 “变成强国 ”说法绝对化,错误。 D项表述准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8、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 7000 字的最终版本。 ”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共同纲领指的是 1949年 9月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项中西藏自治区 1949年尚未设立,应是在 1965年。 C项不属于共同纲领的内容,是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故选 D

9、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说: “到 1997年还 有 13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 ” 此后 “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 ”的关键是 A两会达成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的重要共识 B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97年应是香港问题,还有 13年说明是在 1984年,结合所学内容可判断 “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 ”的关键是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

10、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香港回归 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 “一个村子、两家姓 (姓 资 姓 社 )、三大力量 (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 )、四种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 )。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 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个村子、两家姓 ”说明当时的国际格局应是两极格局,如何奉行不 结盟政策作为国策性课题提出来应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

11、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 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 C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 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领导下的军事政治集团,欧洲联盟是欧洲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两者的扩大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欧洲联盟不符合 B项的表述,北约不符合 C的表述。两极格局解体后不存在两种社会制

12、度,故 A错。故本题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北约;欧洲联盟 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 “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过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 ”它反映出 A美国谋求与苏联改 善关系 B美国坚持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C美国操纵联合国以谋求霸权 D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91年苏联解体, A错。 “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 ”与联合国无关, C错。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理想就是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单极世界, D错。 “自由国家 ”反应美国的意

13、识形态观念浓厚,坚持意识形态划分世界,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超多强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 正确的有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 21世纪前期 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 :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 2070年,是公元前 21世纪前期, 正确,乾隆不是一出生就当皇帝, 错,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 1954 年,干支纪年法

14、 60 年一循环。 1894 年是甲午年,所以 1954 年也是甲午年, 正确,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四 十五年应是 1946年,不符和 的时间, 错,故本题选 C。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文化常识 干支纪年法。 1862年,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北华捷报载: “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 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 十字军 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该报刊的观点 A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B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

15、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 十字军 ”, “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信息表达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摧毁了中国的物质繁荣,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 B。 A明显不符题意,主要表达的是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太平天国严重阻碍中国的近代化, C错。太平天国仍是一场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旧式农民战争,反帝含义模糊, D错。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 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

16、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 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 A维护了 “议会至上 ”的原则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法国逐渐确立了议会共和制,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材料中可看出总统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而且 “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 ”,明确限制总统的权利,维护了 “议会至上

17、”的原则。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 考工记是春秋时期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戢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 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表明 A铁器的使用已取代铜器 B工匠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合金冶炼技术 C中国开始进入 “青铜时代 ” D诸侯 “问鼎天下 ”,分封制宗法制土崩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文言文大意为 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钟鼎的比

18、例;锡占五分之一,是造斧头的比例;锡占四分之一,是造戈乾的比例 青铜的成分中有铜、锡,实际是铜锡合金,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熟练地掌握了青铜的制造技术。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冶金业 读秦王朝郡的设置 图。图中 “0”为咸阳, “1”为内史,其它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郡,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该图反映了秦王嬴政灭六国时的情况 “1”地不设郡可能与该地为秦国都管辖有关 秦朝疆域 “西至 ”的临洮为图中 “46”郡管辖 图中设郡密集区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完成统一后,故 错,秦朝疆域 “西至 ”的临洮在今天甘肃境内,设为陇西郡,应

19、在图中 3的位置 ,故 错。 1为内史直管,治所在咸阳,为国都直接管辖之地。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人口密集,故设郡密集。故本题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言文大意 是:当今,天下的形势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小腿粗得差不多像腰围,

20、脚指粗得差不多像大腿。平时都不能伸屈自如,一两个指头抽搐,浑身就觉得无所依赖。丧失了今天的机会而不医治,一定要成为难治的顽症。以后即使有扁鹊那样神医,也都无能为力。再联系所学,治安策是贾谊就诸侯国等问题向汉文帝的上书。本题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据晋书记载: “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 ,茬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 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另据宋史 记载, “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 ,莫之能改。 州都郡正 ,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 ,升降盖寡,徒

21、以凭借世资 ,用相陵驾。 ”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 A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该制度选官用人只重门第 C该制度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该制度具有封闭性、凝固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晋书中说明了九品中正制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和合理性,东汉以后因战乱人口迁徙频繁,士族庶族大多脱离乡土,地方乡、亭、里组织破坏严重,人士出身何地,道德才能考核,为吸收人才,作为权宜之计九品中正制出现。九品中正制初设之时,对于人才的挑选标准,仍有不少是承袭察举制度的方式,也就是须要依据乡里的清议 砥蓝希 运凳窍缏塾喾纭枇 醪 俏 兰掖笞闵柚茫 氐虏诺谋曜迹 侵恢孛诺冢 错。宋史中 “盖以论

22、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州都郡正 ,以才品人 ”也看得出 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故 A正确 。因后来世家大族垄断州郡中正官一职,造成的结果是世家大族把持了人才选拔。 C项含义晋书中未曾表达,故 C错。 D项两则材料均未反应,两则材料都强调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的合理性一面。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 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 6 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23、题考查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与商品经济有直接关系,B明显错误。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下降,说明中小城市人口增加,结合所学,明清中小市镇发展迅速,市镇工商业繁荣,带来的的人口的增长。 C、 D均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古代城市的发展 下面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 农书名 作者 地区 主要内容 宝坻劝农书 袁黄 天津宝坻 包括天时、地利、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八篇 农桑经 蒲松龄 山东淄博 蚕桑 梭山农谱 刘应堂 江西奉新 记述了从种到收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 三农记 张宗法 四川什坊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浦 x农资 姜皋 上海

24、松江 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 马首农言 祁隽藻 山西寿阳 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饲祀、织事、杂说等 14篇 农言著实 杨秀元 陕西三元 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 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 水稻种植遍及南北 中国古代具有重视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传统 明清时期农书是历代最多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中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明显不符合史实, 明清时期农书是不是历代最多,材料无从反映。表中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各地农业的发展情况,大量农书的出现反映出古代对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重视。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

25、艺术 科技成就 古代的农书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 农业当作 “立国之本 ”,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 “末业 ”来加以抑制。下面关于这一政策的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B人为地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也受到限制 C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 D与中国国情相吻合,使中国古代

26、农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 考点: A、 B、 C表述都是正确的, D项仅仅看到对农业发展有促进的一面,但长期执行重农抑商,不利于科技的进步,限制了古 代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且这一政策严重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的发展,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原因。看法不全面,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 战神山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一种政治机构,形成于公元前 7世纪,由氏族贵族组成,其职权包括立法权、最高司法权、监督国家政务等。至公元前 5世纪中期,其职权仅限于审判谋杀案和亵渎神明的案件。下列选项中,与战神山议事会权力变化直接

27、相关的措施是 A创设民主权力机构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务奴隶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战神山议事会权力变化说明贵族势力逐渐消弱,结合所学,该时间段正是雅典由贵族政治向公民政治发展过程中,公元前 5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氏族贵族影响力降到最低。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改革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 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 14岁的男子、未 满 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

28、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人文主义精神 D人生而自由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 “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 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 14岁的男子、未 满 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 ”,对小孩的扶助和保护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人的精神,属于人文主义精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 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 “英国政体有效运行 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 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

29、连接点是 A君主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又逐步发展了责任内阁制度,结合所学,行政机关内阁政府是立法机关议会大选的结果。议会大选,两党竞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负责组织新一届内阁政府。内阁需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制内阁。充分体现了材料中 “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 ”。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制内阁 1788年 7月 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 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 “联合、和平和友谊 ”进港, 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

30、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788年和地点纽约,和材料中 “十三包 ” “联合、和平和友谊 ”等信息分析应讲的是 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确立了 13州的联邦制国家,强调的是联合,联邦,不再是松 散的联邦了。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综合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1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 2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

31、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 非战公约只有 “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王立柱 历史定位的转变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 6分) ( 2)据材料二,简评非战公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9分) 答案: ( 1)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 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出重大调整;谴责战争行为,缺乏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为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重要法律依据。 试题分析:( 1)根据设问特点,本题完全依据材料作

32、答。材料一包括两段话,概括每一段话的中心,及得出主要内容。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何解决国际纠纷的问题,其态度明显为斥责战争,废弃战争政策。第二段话中则主张用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 2)从非战公约的内容来看,谴责了战争行为,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只有 “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说明该公约缺乏强制力,不能有效地制约战争。 “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说明为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重要法律依据。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非战公约 ”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适指出:

33、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 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 我们如果平心估量这二十多年的盘账单,终不能不承认我们在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傅斯年指出: “国民党今日之站得住者,不是他自身充分的有站得住的力量,乃是其他结合没有站得住的力量。 ”“今日之大难题,即在国民党自身弄得没有办法,而中国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取而代之。 ” 蒋廷黻指出: “所谓中 央政府的缺点,许多是因为他是中央,全国注目所在,一有错处,容易发现 实在中央政府大概说来要比地方政府高明。 ” 以上材料均选自 1932年创刊的独立评论 (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 “

34、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 ”及 “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的理由。( 6分) (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上述历史人物的态度。( 9分) 答案: (1)“失去做社会重心资格 ”的原因:对内独裁内战,对日本侵略不抵抗等。 “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的原因:基本实现国家统一,国民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 2)由于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性;民族危机日益加固。他们一方面谴责国民党政府的行为,另一方面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推动了国民政府抵抗侵略及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试题分析:( 1)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抓住时间 1932年, “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

35、社会重心的资格了 ”考察的是国民党 1927年以后的内外政策走向反动的特点,可得出对内独裁内战,对日本侵略不抵抗。 “这个民国时期确然有很大进步 ”则从国民党在民主革命进程中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来回答。北伐基本实现国家统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前发 展。 ( 2)评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一是三位知识分子对当时国民政府的基本态度,二是产生这种思想倾向的原因,三是知识分子的观点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没有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三位知识分子基本上肯定了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成就,政治上支持国民政府,认为无可取代,但又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感到不满。说明知识分子对国民政府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丛根

36、源上来看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性,再加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希望国民政府能够领导国家一致对外,渡过难关。从作用上看对政府有一定的舆论监督和制约作用, 推动了国民政府抵抗侵略及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内外政策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同文 ”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

37、,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 当时主要是小篆和隶书。大约郑重的场合用小篆,一般的情况用隶书。 不过 ,所谓 “书同文 ”,因秦王朝统治之短暂,并没有真正完成。 “书同文 ”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实际上到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了。经过了这一转折,汉代的文字和先秦的文字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以致汉时的学者已经难以通晓先秦的文字。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 1)据材料概括 “书同文 ”的历史进程。( 6分) (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 “书同文 ”。( 9分) 答案: ( 1)春秋战国时期的有识之士呼吁 “书同文 ”;秦朝通过政府力量强力推行 “书同文 ”;至汉武帝时

38、期基本完成了 “书同文 ”。 ( 2) 秦汉时期的 “书同文 ”,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央集权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试题分析: “书同文 ”的历史进程也即中国文字统一的历史进程,根据三段材料分别概括得出基本线索即可。第一段从孔子的文化理想到子思的呼吁倡导,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对统一文字的呼吁。第二段材料秦朝统一后运用中央者政府的力量推行篆书和隶书作为统一文字,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第三段 “书同文 ”的事业在汉初继续进行,汉武帝时代才可以说逐步走向定型,统一文字的事业基本完成。 ( 2)本题评价 文字统一的进步意义即可。从对当时的

39、时代影响,顺应了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发展需要;对文字演变本身的影响,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对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巩固,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书同文 ”的改革 ( 14分)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两大手段,各有优劣,不可定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 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 梁启超 (

40、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第二回革命的具体表现。( 4分) (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两大手段的典型体现。相比之下,你倾向哪一件大事?请置身于当时形势来阐明理由。 (4分 ) 材料二: “从 17891848 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 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 霍布斯邦 革命的年代: 17891848 ( 3)材料二中的 “双元革命 ”当指哪两大事件? “双元革命 ”分别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答案: (1)汉朝革命指的是察举制的实行、中央

41、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以及懦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推动官僚 政治的发展 (2)戍戌变法,改革避免战乱,又达到维护清王朝并实现民主政治的目的。辛亥革命,清王朝对 内专制对外屈膝,除了革命别无它途,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其目标是三权分立式民主共和政体。(其他紧扣题旨言之成理的,亦可) (3)双元革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或答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 “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思考汉朝革命的特点

42、是打破贵族政治,逐步确立官僚政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消弱贵族势力,到汉朝进一步确立。本题考察汉朝的哪些措施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官僚政治的确立。结合所学,察举制 的实行进一步完善了官僚选拔制度,有助于进一步打破世袭权力。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有助于文官制度的形成。这些又进一步推动中央集权的加强。 (2)倾向哪一件大事都可以,只要说明理由即可。戍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是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两大手段,各有其特点。戍戌变法旨在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和平改良的方式建立民主制度,能够避免暴力革命带来的社会动乱,社会代价较小。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

43、民主共和国,流血牺牲,相应的社会代价较大。但鉴于当时极度腐朽的清政府,除了推翻,别无他途。两者都是要推动 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3)抓住时间 17891848 年爆发于英法两国的大事件,结合世界近代历史可知 “双元革命 ”在英国指的是工业革命( 1765-1840),在法国指的是法国大革命( 1789 年爆发)。工业革命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法国大革命侧重于对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影响,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有利于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44、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欧美代议 制的确立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辛亥革命;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 察举制;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辛亥革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 2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 “自延骷(里)以西 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 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 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 市东有 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 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 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 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

45、里内之人,多酒为业 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 ”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 (唐初长安城) “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昏而闭,五更而启 ”。 “ 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 ”“ 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南通一巷 并是金银彩帛交易 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街南桑家瓦子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 可容数千人。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

46、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 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1840年起至 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 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 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 “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 ”,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 “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 ”,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五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 “向外吸引劳动力 ”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 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 1)根据材料一, 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 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4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 4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