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3880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 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庆历新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情况。北魏孝文帝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故选 B。 A项时期在土地政策上推行的是废井田,开阡陌; C项并未实行土地方面的改革; D项错误,庆历新政主要是在改革吏治方面。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人君之

2、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 “私天下 ”的君主专制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 “圣人 ”之言非 “万世之至论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 ”可以看出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属于早期民主思想,故选 B。 A项说的是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材料并未体现; C项是黄宗羲的观点; D项是宋明理学的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 “萌芽 ”状态,主要是指 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3、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只产生在少数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说法错误,只要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即出现了劳动力和货币的商品化。 项正我国出现的资本主义长期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因; 项正确,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稀疏的出现,并 未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 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是在江南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中国的道教是 “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纸的发明 B指南针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

4、发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药是道士炼制丹药时无意间发明的,所以能够证明道教不反对科学的是火药的发明,故选 C。 ABD项都与道教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明史记载: “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以上材料表明 A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B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江西瓷器大量远销海外市场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 “诏 ”、 “命 ”可知是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至三十八年未毕工说明政府的需求非常大,以至于 19年都未完

5、成,故选 A。官营手工业产品在市场投放是很少的, B错误。 C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 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表格明显可以看出北方人口所占比例出现了递减的趋势,占全国的比例由西汉时期的八成,到北宋时期仅占三成多; B项正确,唐朝开始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C 项正确,人口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D项错误,南方和北方总人口相加,很容易得出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

6、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的南移。 “ 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 ”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坎儿井 D灵渠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 ”可以看出这是都江堰,都江堰是在四川兴建,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千里沃野。故选 B项。 A项是在关中地区; C项是在边疆西部干旱地区; D项是在广西。 考 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水利工程的兴修。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7、。 ”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推行 “海禁 ”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反映了古代投资置办产业以购置田地为主,这实质上主要反映出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导致的现象,故答案:为 A。 B项材料并未体现; 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以商富之,以农守之; 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防范宰相擅权 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提高行政效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

8、制度下存在着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帝王无不想着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其目的主要是在于防范宰相专权,分割相权以弥补宰相才能的缺陷,提高效率,因此 正确,故选 C。 错误,说的是科举制的选官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新唐书记载 “(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 o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D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卢商家境贫寒,但是非常勤奋读书,后来考取了进士,提高了自己的

9、政治地位。这反映了科举制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上升的空间,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选 B。 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南北朝实行的选官制度; C项错误,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和征辟制; D项错误,进士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制度始于秦朝 秦朝统一了文字 秦朝推行郡国并行制 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 “四方古印文 ”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 项说法正确,第

10、 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本题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实行的政治、经济措施。 这是一幅反映西周时期某一制度的漫画,其内涵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B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 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D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 行宗法制的原则,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ABCD四个选项中体现宗法制原则的是 D项,注重血缘关系,认为 “同姓则同德 ”。故选 D。 A项与材料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相反; BC项主要体现的是思恋故乡的情怀。 考点:古代

11、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综合题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 1)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6分)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J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 2)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

12、作用。( 10分) (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 材料三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 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 “一法度衡石丈尺 ”之语。 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 “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 ”。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 “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 毋过岁壹。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 8 分) ( 5)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

13、史研究中对文献资料的作用。( 4分) 答案: ( 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农具、牛耕,( 4分)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 2分) ( 2)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任答三点, 6分) 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 4分) ( 3)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2分)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

14、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 ( 4)秦明法度统一度量衡;在中央丞相负责 度量衡的统一;县和基层官员负责校正度量衡;规定了误差和惩罚标准。 (8分 ) ( 5)作用:印证、补充或纠正文献记载,使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 (4分 )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的图片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提供了一条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耕作方式上出现了牛耕,土地兼并开始出现,出现了租佃制的经营方式。( 2)商鞅变法的措施比较多,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涉及到的有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

15、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等。商鞅变法逐渐确立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因果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4)此问主要是考察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措施,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考察的比较细致。( 5)出图的文物是实物资料,能够有效的印证和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史学研究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的印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生产工具的进步;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 20 分)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 1)据材料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 4分)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分) 材料三 “仆

17、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 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 2分) 材料四 黄宗羲以 “托古改制 ”的笔法,肯定 “三代之法 ”是 “天下之法 ”,而批评三代以下 之 “法 ”为 “一家之法 ”。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 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 4)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 6分) 答案: ( 1)仁。 (2分 )。

18、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分) ( 2)汉:减轻刑罚,断狱从轻;秦:严刑酷法。( 4分) 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分) ( 3)核心内容:致良知。( 2分) 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 “民之陷溺 ”);伪善流行(或 社会风气败坏)。(任答一点 ,2分) ( 4)思想: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 4分) 影响: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仁政

19、,主张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社会成员要相互关心体贴他人,能够缓和社会矛盾,调整人际关系。( 2)材料明显反映的是仁政的治国思想,主张减轻刑罚,而秦朝是实行的轻罪重罚。汉朝统治者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统治策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王守仁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王守仁理学思想的出现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专制黑暗;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八股取士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从材料 “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 ”可以分析的出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早期的启蒙作用,为以后的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的立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守仁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