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888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四川省邛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北京四中网校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商朝末年,天子与诸侯之间尚未有君臣之分, 只是联盟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政治上的松散的状况,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故选 B。 A项错误,无法体现出

2、材料中的君臣关系; C项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宗法制是为了保障西周分封制的; D项是在秦朝实行的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孙中山认为它是 “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 ”“ 其勇锑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应该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 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很容易可以看出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从 “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 ”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在否定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而

3、 “其勇锐之气令人佩服以及中国经过那次血战表明中国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句话是在强调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意义,所以答案:为 C。 ABD三项均没有反对外国文化的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 ,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 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 ,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以阶级分析法进行分析。范仲淹和王

4、安石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故选 B。 A项中的使人民生活富裕、 C项中的增强军队战斗力、 C项中的适应士大夫改革的要求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因此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 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清代广东罗定山区 “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5、分析概括材料 “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 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 ”可很容易了解到,罗定山区冶铁的炉场规模大,分工细。判断各选项, 正确,与材料信息相符; “雇工经营 ”从材料中没有得到反映。排除 ,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金属冶炼业的发展。 史学大家范文澜先生提出: “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 在此治学思想的指导下,下列史实与得出的结论配搭正确的是 A铁锄的出土 铁农具已在江南广泛使用 B科举制的实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C洋务企业兴办 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 D论十大关系发表 毛泽东思想成熟 答案: B 试

6、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历史研究应该有依据,史论结合。 A项错误,出土了铁器,并不能说明江南已经广泛使用铁器; B项正确,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错误,洋务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因为近代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外资企业最先在中国出现; D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的影响。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 ”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A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

7、分的组织准备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 D为 “工农武装割据 ”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另一个方面,辛亥革命救国运动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寻找救亡之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为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故选 A。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 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辛亥革命与此无关;为 “工农武装割据 ”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在共产党成立后的 1927年。因此 BCD均错

8、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 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 “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下列现象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可以看出,秦时期相对于西周来说,实现了权力的集中。即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 A。 B项与材料无关; CD属

9、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因此 BCD三项均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912年 5月,袁世凯下达通令说,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尚朴素者,多为人嗤 ”;接着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完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 ”下列对该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普通民众的生活已经较为富裕 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西方生活方式对国人有一定的影响 政府对民众消费进行强力干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项错误,从材料看,民众的生活还是很艰苦,袁世凯倡导节俭;从材料 “

10、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可以看出,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民众多奢侈,效仿西式生活。因此 正确。故 选 C。 错误,政府只是劝导民众节俭,并未强力干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 A “重农抑商 ”和 “闭关禁海 ”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

11、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 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以农立国,自然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重农抑商 ”和 “闭关禁海 ”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该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造成中国经济基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表述不正确,农耕文明没有大力发展工商业是政治体制影响的结果,并非本身造成的。 C、 D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合,并且 D并非 “内部因素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和“海禁 ”政策。 阅读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关于活字印刷术 的历史信息是 图 1 金朝 “贞佑宝券 ”(

12、纸币)拓片(植入铜活字以防伪) 图 2 1490年华隧铜活字印本宋诸臣奏议 图 3乾隆年间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书页 图 4 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铅活字排印的华资中文日报) 活字原料丰富 服务对象广泛 技术逐渐进步 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活字的原料有铜活子、木活字和铅活字等,显示原料丰富;活字印刷服务对象广泛,既有纸币印刷,也有大臣的奏议,还有报刊等,而且活字的制作技术不断地进步。因此 都是正确的。 错误,图四 显示的信息是在中国第一家使用铅字排印中文报刊,并未说明第一家使用该技术。故选 B。 考点

1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 B “盐铁官营 ” C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 D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符合重农抑商的思想,献粮食多的人可以拜爵,可以免罪; B项是政府经营盐铁,不让市场参与; D项是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因此 ABD均符合重农抑商政策。 C项是说的农商均衡,与材料中经济思想不符。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思想。 戴

14、震( 1724 1777年):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该材料 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尊者和长者大都是以理作为教训地位卑微的人和年幼的人,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因为不符合理得要求,也被认为是叛逆,会受到惩罚。这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体现了追求自由

15、的观点,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因此 都是正确的。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戴震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综合题 阅读下 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 时间 创建企业(家) 投资总额(万元) 厂数 年均增长率 数额 年均增长 1872 1894年 53 2% 470.4 21.4 1895 1900年 104 17% 2300 383.3 1901 1911年 326 30% 8620 783.7 1912 1919年 470 60% 9500 1187.5 材料

16、二 1914年,农商部发给华胜有限公司的采矿执照图 材料三 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图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 1914-1919) 材料五 1922 1925年,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表 年代 纱锭数(枚) 占全国纱锭数百分比(华商外商 100%) 1922年 1, 506, 634 63.1 1924年 1, 750, 498 59.7 1925年 1, 866, 232 55.9 1921年至 1922年两年内,日本在上海新设纺 织公司六个,在青岛新设三个 。1919年,日本在华纱厂的纱锭数为 332922枚, 1922年增至 621828枚, 1925年更增至

17、1268176枚。 在商品倾销方面,帝国主义对华贸易总值,如果以 1913年为 100,大战期间最低的 1915年为 79.7。但大战一结束, 1919年立即增加到 113.6, 1922年激增到 165.8。 引自胡华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 3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6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分) ( 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分析材料四中中国面粉业由战前的进口为主变为出口为主的主要原因。(

18、 2分) ( 5)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5分) 答案: ( 1) 投资厂、资本投资额均持续增长。 1895年前各项增长值较低。 1912 1919年各项数据达到最高。( 3分) ( 2) 1894年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挤压;外商企业的竞争;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民族工业自身力量薄弱。(任答两点, 2分 )一战期间: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群众性斗争的影响、 “实业救国 ”思潮的推动。( 4分) (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相对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等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时间很短。( 2分) ( 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一

19、战期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卷入战争,国民经济军事化,对面粉的需求增加。( 2分) ( 5)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重新加紧经济侵略;日本在华经济势力迅速增强,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中国民族工业每况愈下。( 3分) 国家的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的表格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论在工厂数量还是在资本数额上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也有明显的不同。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甲午战后得到了初步发展,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达到高峰。( 2)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刚刚出现,力

20、量薄弱。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3)从材料三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战期间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集中在投资较少的轻工业。从地区的分布上来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那些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的地区。( 4)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这主要是由于近代西方忙于战争,国民经济进入战时轨道,轻工业发展不足。( 5)从材料五的数据分析可知,一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了下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从一战期间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到战后中

21、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衰落,可以充分的说明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的阻碍。 考点: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主工业的产生及曲折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22、,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

23、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 2分) (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6分) (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2分) 答案: ( 1)为政以德。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 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魏 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4)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儒学演变。( 1)材料一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体现孔子德治思想,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体现了经董仲舒为适应 “大一统 ”而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 2)此题需要仔细的分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进而回答出儒学对塑造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作用;( 3)从材料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可以分析的出朱熹认为孔子的言行是不变的真理;李贽认为 “

25、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同时结合各自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结合上述材料并要根据儒学自身发展演变概括原因,即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 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张载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26、“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王之本也。 ”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 伤担骸拔 嶂温沂溃 滩坏貌恢亍曛纹绞溃 套缘鼻幔 叫谭狼崾乐匾病! br 明史 材料三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填) “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 宋朝设官之制, 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文献通考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

27、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 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引自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28、宪法 (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 4分) ( 2)据材料三,写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宰相职权发生的具体变化。( 4分)概括指出唐宋王朝中枢权力演变的基本特点。( 2分) ( 3)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 4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分)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发展民主方面,后者与前者相比有什么根本不同?( 2分) 答案: ( 1)核心: 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 律的核心是 “刑罚 ”( 2分) 要适时调整刑罚的轻重程度以维护君主权威,保障君主专制统治。( 2分)

29、 ( 2) 唐代:三省六部制( 1分) 宋代: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其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3分) 特点:(通过分散宰相职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 ( 3)原则: 主权在民; 民族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4分) 地位: 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分) 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1分) 不同:从争取资产 阶级民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分)(答出 “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发展到人民代表大会制 ”同等给分) 材料五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制,它确立的是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

30、群众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 1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王之本也 ”中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材料二中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强调刑罚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2)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 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3)从材料 “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可以看出这是实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是体现的主权在民的原则。( 4)从性质的角度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封建性质的,而材料三和材料四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人民享有一定的权利。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 君主专制额加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宋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