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3892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 5月模拟 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二十四史中,元代之前每部正史收录的妇女最多不过 60人,元代开始数量大幅增加,元史收入了 1 87人,明史则收入了 308人,而且基本上都是 “贞、孝、节、烈 ”的典型。这反映了 A官方史学受理学影响 B妇女地位较大改善 C主流文化思想发生质变 D蒙古政权迅速汉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为错误项,南宋以后中国妇女的地位不断的下降,理学对妇女的迫害越来越严重。 C项也是错误项,从西汉武帝开始中国的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以后,一直到清末它都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项为无关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理学对妇女的影响 据报载, 1977年 8月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访问南斯拉夫的高潮,从中央到地方有三十多个代表团出访南斯拉夫。这种现象表明中国政府 A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B进行结盟,对抗苏联 C为经济体制改革做准备 D意在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 毛泽东在 1956年 12月讲过: “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与以上思想相似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3、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 ”可排除 AC两项,这两项明显的都是公有制,不存在私营制。赫鲁晓夫的改革也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框架,所以这个事件也不存在私营与搞资本主义的问题,所民排除 D项。苏联的新经济 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把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由国家来办,其他的国家不能办的由本国的资本家或是外国的资本家来办,所以符合材料内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新经济政策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 l940年载: “是胡佛政府

4、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 ”l930年 5月,胡 佛批准了 “霍利一斯穆特法 ”,大幅度提高 890种商品的关税, 1931年底对 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这说明胡佛政府 A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 B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胡佛政府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 ”、 “ 胡佛批准了 霍利一斯穆特法 ”表明政府在行使它的国家权力,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表现。 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

5、除 A项。 B项与史实不符合,并且材料中的证据属于孤证,不可能得出 B 项的结论。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是罗斯 福,不是胡佛。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胡佛解决经济危机的政策 董必武回忆: “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 ”,开始读 “马克思主义。 ”材料表明,先进知识分子探讨的是 A革命的力量 B革命的阶段 C革命的方法 D革命的意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首先孙中山的道路走不通,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后来中国人又要学习俄国,用马克思主义来

6、指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他们讨论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方法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义革命的方法 “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蔓共和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叙述的主旨内容是指中国的一种改革思想它一方面借助外国的思想来改造中国的旧思想,另一方面又利用中国的传统儒学来为其改革做思想动员,这个思想的

7、特点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思想。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特点 导致右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马关条约签订 C政府奖励实业 D引进外国资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找到呈现大幅增长的时期,通过观察表格可知数字大幅增长的时期是 1894年至 1913年,这个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由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定后,中国政府为了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数字有大幅的增长。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 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文字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国富论 C四月提纲 D资本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是共产党宣言中宣示社会主义的原则问题,所以答案:选择 A项。 B项明显错误,首先排除。四月提纲解决的是俄国的革命道路问题。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回顾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基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

9、格音乐,终于在 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歌剧这一体裁。由此可见,促使歌剧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古希腊哲学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宗教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能回顾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基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 ”表明既尊重古典文化又能创造自己特色的文明,这个特点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来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恩格斯指出: “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

10、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 ”上述观点的最有力论据是 A制定十二铜表法 B编纂民法大全 C颁布拿破仑法典 D万民法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叙述的是罗马法产生的前提条件的相关内容,材料的主旨是指罗马的习惯法演变成为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产生的条件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 “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下列属于该 “某人 ”观点的是 A “天下为主,君为客 ”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C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D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 答案: D 试题

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的先进思想。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李贽的思想,李贽的思想特点是反对神话孔孟之道,所以 D项内容与之相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思想 综合题 ( 10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死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新,提出了 “天人感应 ” “天人合一 ” “春秋大一统 ”。谭嗣同 l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 “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 “孔子之说,亘古常新 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 材料二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从仕途角度讲,孔子的一生是很

12、不幸的。他官场不得志,有国家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其本身性格的问题。随近代社会剧变,其思想地位也发生了变迁,我们以何种姿态认识它,成为一个新课题。 (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人对待儒学和孔子的真正目的何在。( 5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对待孔子和孔学。( 5分) 答案:( 1)迎合统治者意向,为中央集权政治提供依据;( 2分)抨击儒学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 2 分)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1 分) ( 2)坚持历史的、辩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分)不能盲目 “尊孔 ”和彻底反孔,对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回答

13、本题需要从三个人所处的历史时期、个人的阶级属性、个人的社会地位、评论孔子的目的 等方面来分析。董仲舒是汉代新儒学的创立者,他整合出新儒学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当时统治者的意志;谭嗣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维新思想的特点是要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袁世凯在他将要复辟帝制时说 “孔子之说,亘古常新 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一样也是要利用孔子的学说,为其统治进行辩护。 ( 2)第二问,如何对待孔子和孔学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转化成如何评价和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问题。时异则事异,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不能一成不变,所以孔学与孔子的思想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时间与所有的形势。传统 文

14、化有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的精华,但同时它也有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糟粕,所以对待孔子与孔学的态度应该是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与对待。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孔子与民主宪政 ( 10分)【历史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 2月 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 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 l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 5亿 多卢布,但到 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 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

15、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 “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 ”; l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 l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 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 1)有学者指出, l861年改革后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 ”。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发展的消极影响。( 5分) ( 2

16、)依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 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5分) 答案:( 1)合理性: l861年改革解放农奴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 2分) 影响:农民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农民暴动不断,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3分) ( 2)中心:保证农民土地所有 权,减轻农民税收负担。( 2分) 作用: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地税征收现款,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提供保障。( 3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牺牲了农民利益的合理性的问题,

17、需要依据材料内容及教材中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来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答案:。依据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可得出改革的特点有对农民的掠夺性、欺骗性等特点,所以问题中设问结论是正确的。有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消极影响问题,需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的角度来分析归纳出答案:,农奴的贫穷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缺少广阔的市场,农民被严重的压迫与剥削,所以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 2)第二问,有关于日本改革对农业政策的中心内容问题,可依据材料中的“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 “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 ”来整理成答案:。有关其作用的问题,可结

18、合第一问的答案:对比整理出来,日本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的影响与俄国是相反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反的。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两国对农业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 22分)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亚当 斯密在其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但是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绝对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他,并告诉其他人,给他做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那么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利己的考虑。每一个人 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已是在什么程

19、度上促进那种利益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 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去尽力达到一 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材料二 富兰克林 罗斯福( 18821945 )对美国人民的一次 “炉边谈话 ”: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同,在美国,我们坚持对个人奋斗和和益动机的信念;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必须连续不断地寻求改良的实践以确保合理利润的持续,加之科学的进步、个人的积极性、小人物的机会、公平的价格、适当的工资和连续的就业。 材料三 凯恩斯在 “经济大萧条 ”时期说:集权国家已经非常清楚地向我们表明,中央对资

20、源的动员和对个人的严格控制发 展到了威胁个人自由的基础的程度,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我说的是,我们还根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危险现在是不存在的,因此,无需就此争论。问题是我们是否从 19世纪的自由放任状态过渡到自由社会主义时代,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材料四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 ( 1)材料一的中

21、心思想是什么 试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影响。( 6分) ( 2)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3分) ( 3)据材料三,概括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4分) (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亚当 斯密的上述观点。( 9分) 答案:( 1)中心思想:通过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自由追逐个人的利益,将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 大化。( 2分) 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 2分) 影响: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2分) ( 2)在危机打击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3分) ( 3

22、)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走介于传统自由放任和 “集权 ”之间的 “自由社会主义 ”道路。( 4分) ( 4)提示:亚当 斯密认为经济发展成果为大众共享能促进社会稳定;他看到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会危及社会稳定,具有进步性;但他认为应靠道义约 束资本家的行为,坚持自由思想,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财富分配措施。( 9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要求回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个时期的特点,即是自由竞争的发展方式。在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主义兴起,这个标志就是亚当 斯密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所以材料一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归纳出来。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就是

23、工业革命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要求自由竞争,公平竞争。 ( 2)第二问,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的问题,需要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入手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 1929 年至 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而施行的措施,这是针对于自由竞争带来的盲目生产而造成的生产过剩而制定的,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 3)第三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核心与罗斯福新政的思想实质大致是相同的,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本题需要结合材料来分析归纳,材料中的 “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是答题的关键内容,体现出

24、了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再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来结合整理出来答案:。 ( 4)第四问,评述一种历史观点,要依据观 点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来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还要重点论的评述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亚当 斯密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影响,围绕着这两个点来回答,还要注意观点作者的阶级性,材料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一些理想观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亚当 斯密的理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

25、政、凯恩斯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理论 ( 24分)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有几个主要意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船 ”与 “陆沉 ” 刘鹗在 1903年发表的老残游记,首章就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把大清帝国比作一艘行在 “太平洋 ”上即将沉没的危船,船上有数不清的难民,有手足无措的水手,有糊涂的船长,有趁火打劫者、跳海逃命者,还有鼓动人们造反的演说家。自命不凡的老残认为只要给他们送去罗盘,调整航线,就可以化险为夷。然而,当老残等人冒险驾船给危船送去罗盘和纪限仪的时候,却被众人认作 “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 ”而被砸翻船。 与 “危船 ”隐喻相近 的中国形象还有 “陆沉 ”意象。同

26、时代政治家与知识分子的诗文当中。都运用 “陆沉 ”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秋瑾诗句: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章太炎撰文署名 “陆沉居士 ”。 材料二 “东方病夫 ”与 “东亚病夫 ” 英国侨民奚安门主办的字林西报 1896年 10月 17目的一篇文章中,出现 “东方病夫 ”一词,时任时务报主编的梁启超译为: “夫中国 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 ” 1938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讽刺漫画:在奥 运五环旗下,一群头留长辫、身穿马褂、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驮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题为 “东亚病

27、夫 ”。从此, “东亚病夫 ”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梁启超在完成于 1906年间的新民说中提到: “我以病夫闻于世界,手足以瘫痪,以尽失防护之机能,东西诸国,莫不磨刀霍霍,内向而鱼肉我矣。 ” 材料三 “睡狮 ”与 “醒狮 ” “睡狮 ”与 “醒狮 ”的观念起源于 19世纪末,流亡到日本的梁启超在自由书 动物谈( 1899)中把伦敦博物馆陈列的一种状若狮子、先睡后醒的巨物看作中国的象征。 1902年 12月,蔡元培分析国内外形势日 : “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 ”此后,诸多革命志士的文章辞赋中,频频出现 “睡狮起舞 ”、 “警睡狮 ”、“猛睡狮,梦中醒 ”等比喻。 汪穰

28、卿笔记卷 8附录之琴瑟寄庐类稿 “睡狮 ”条(大致意思是):洋人称中国人为睡狮,终有一醒。以此语质问洋人,他们都笑而不答。后来遇到一位驯狮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其中的原委得以破解。他说:我用生鸦片抹在牛肉上作为饲料给狮子,开始少许,逐渐增加,鸦片用到一定的剂量,狮子便终日昏睡,任凭看客戏耍。虽然有时张牙舞爪,发出吼叫,也不过就像在睡梦中一般,其实不会咬人的。驯狮者接 着说,贵国之大,犹如狮子这样的庞然大物,受鸦片之害难道还不够吗 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的几个主要意象 ( 1) “危船 ”和 “陆沉 ”意象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状况 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怎样的心境 ( 10分) ( 2) “病夫

29、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主要是指什么 “东方病夫 ”“东亚病夫 ”称谓的出现和流行反映了什么问题 ( 8分) ( 3)汪穰卿笔记将旧中国腐败落后的根源归咎于什么 “睡狮 ”与 “醒狮 ”的隐喻表达了什么思想 ( 6分) 答案:( 1)中国社会全方面落后和危机: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民心不附;排斥外来先进文明 ;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4分) 中国文化已经不能应对西方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具有亡国灭种的心理忧惧;对清政府的幻想不复存在;感受到救亡图存的自身责任。( 6分) ( 2)男人吸烟片、梳辫子,女人裹小脚等丑陋病态。( 4分) 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为西方所轻视,殖民者对中国形象的歧

30、视性描绘;近代知识分子的民族忧患意识;成为中国人卧薪尝胆、自立自强的政治话语。( 4分) ( 3)洋人的鸦片侵略。( 2分) 表达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觉醒的转变过程;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反抗绝望、用于自勉的精神寄托和殷切期望。( 4分) 试题分 析:( 1)第一问,有关于 “危船 和 陆沉 意象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状况 ”的问题,可以从材料内容中提供的时间来分析。材料中的时间是 1903年,正是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状况,围绕这个点来回答即可。有关于 “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 ”问题可以依据本题中前一问的答案:来分析归纳,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主要是面对民族

31、危机的社会现实他们产生的心态。 ( 2)第二问, “病夫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指中国人的精神上与身体上的虚弱,材料中的 “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留长辫、身穿马褂、面容枯瘦 的中国人,用担架驮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题为 “东亚病夫 ”表明这个问题。有关于 “东亚病夫 称谓的出现和流行反映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简单,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背景来分析,“东亚病夫 ”是在 1896年开始流行的,这正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的背景下出现的,所以反映的是外国列强贬低中国人的社会问题。 ( 3)有关于 “汪穰卿笔记将旧中国腐败落后的根源归咎于什么的问题 ”可依据材料中汪穰卿笔记中所述的那则故事的旨来分析,由材料中的 “

32、逐渐增加,鸦片用到一定的剂量,狮子便终日昏睡,任凭看客戏耍。虽然有时张牙舞爪,发出吼叫,也不 过就像在睡梦中一般,其实不会咬人的。 受鸦片之害难道还不够吗 ”来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 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 “大炮巨舰 ”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 l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 l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

33、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 8艘航空母舰, 11艘战列舰, 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 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 3艘航母, 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 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 1艘航母和 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 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 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 5分) (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

34、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5分) 答案:( 1)同:失败的一方都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 1分) 异:中途岛海战规模更大,双方兵力对比更加悬殊;中途岛海战中出现了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海权的同时也争夺制空权。( 4分) ( 2)举例: 1941年 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 1分) 说明:战术上,日军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的行动把强大的美国拖入二 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 13本的失败。( 4分)(例子和说明只要能符合题意即可) 试题分析:( 1)第一问,两次海战的相同点可依据材料一中的 “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及材料

35、二中的 “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二者的不同点,可以从两次战争的背景及战争的规模上来分析整理。 ( 2)第二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 “战术 ”、 “战略 ”这两个概念,战术是指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主要包括:战斗基本原则以及战斗部署、协同动作、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 、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等,而现代 “战略 ”一词被引申至政治和经济领域,其涵义演变为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依据这样两个概念来分析解决举例及说明的问题。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日德兰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中途岛海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