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3893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 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下列思想属于 “这一时代 ”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可以判断 “这个时代 ”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B是孟子的主张,符合题意; A、 C是宋明理学

2、的观点 ; D是顾炎武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 “统购统销 ”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 1992年底,粮食 “统购统销 ”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农民生产 自主性增强 D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粮食 “统购统销 ”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到 1992年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粮食 “统购统销 ”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故选 B。

3、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下图反映了 1948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 B发展中国家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主导权 C这与 60年代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有关 D这种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图表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观察图表可以发现:6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数量越来越多,这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有关, A、 C正确;世贸组织成员国数量增多,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项正确; B项不符

4、合史实,且图表没有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苏联 1957年 10月 4日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 4月又用火箭将宇航员尤利 加加林送入太空。很快,美国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 于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 I号, 1969年 7月 20日阿波罗十一号落在了月球上,这使得美国第一次实现了 “人类的伟大飞跃 ”。材料表明,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是 A自然科学发展 B两极格局形成 C国际军备竞赛 D科研成果应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列举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成果,这些成果都是美苏争霸

5、、进行军备竞赛的产物,故选 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空间技术 科技进步的原因 经济学家厉以宁 1959年作诗: “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 ”该诗体现了他对 A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入反思 B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的赞赏 C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1959年 ”、 “高炉 ”、 “社 ”可以判断,该诗描述的是 50年代末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78年,排除 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 C项错误;诗歌的后两句 “岂止城中遭

6、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 ”说明城市和乡村都受到影响, D 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运动) “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 平民文学 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 平民 ,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个运动是指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 “平民文学 ”、 “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可以判断,毛

7、泽东描述的这一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之间,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文中的 “革命性和民主性 ”是指 A规定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 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其 “革命性 ”指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体现 “主权在民 ”的思想; “民主性 ”指的是采用 “三权分立 ”

8、的政治体制,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激烈的改革派都是急进的民族主义者,但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激烈的改革派 ”的思想主张是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是地主阶级的主张,不属于 “激烈的改革派 ”,均可排除; “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 ”,说明他们希望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选 C; D 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内容 法国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共同点是 A有

9、科学理论和成熟政党的指导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D建立新型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和成熟政党的指导,最 终失败, A、 C可以排除;二者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 B项错误;巴黎公社成立了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 公社委员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故 D项正确。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此外,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这反映了 A希腊

10、人肯定人的生命价值 B希腊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希腊人享受生活的人生观 D希腊社会对神灵的无比虔诚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希腊的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裸体雕像都是为了展现人体之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A项是人文主义的核心,符合题意。 B、 C、 D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秦朝琅琊刻石: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材料反映了 A对秦皇文治武功的颂扬 B秦朝实行富民强国政策 C秦始皇刻意掩饰其暴政 D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主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本 ”指的是农业, “末 ”指的是工商业。 “劝劳本事,上农除末 ”

11、即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综合题 ( 10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派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参议会,选举了林伯渠、徐特立等 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 “三三制 ”原则,徐特 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 中国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延川

12、县开明绅士、 79岁的前清拔贡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 “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 抗日战争史话 ( 1)材料一突出反映了哪些内容?材料二中徐特立为什么退出竞选?说明了什么?( 6分) (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联系?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际的反映?( 4分) 答案: ( 1)中共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愿望和组织政权的 “三三制 ”原则。( 2 分)因为中共人数 超过三分之一。( 2 分)中共认真执行施政纲领中规定的原则,言行一致。( 2分) ( 2)中共认真执行了 “三三制 ”原则,得到开明地主的支持和赞扬;( 2分)实行

13、“三三制 ”,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 “本党(中国共产党)愿与各党派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这反映了中共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愿望和组织政权 的 “三三制 ”原则。通过材料二可知,由于边区政府委员选举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 “三三制 ”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这说明中共认真执行施政纲领中规定的 “三三制 ”原则。 ( 2)材料三的诗歌反映了中共的 “三三制 ”原则得到开明

14、地主的支持和赞扬。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 “三三制 ”原则的作用: “三三制 ”原则的贯彻,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巩固了根据地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战的胜利。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 争 ( 10分)【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改 “法 ”为 “律 ”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 “以法治国 ”和 “明法重刑 ”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 备注:说文

15、对 “法 ”的解释是 “平之如水 ”,即强调法的公平;对 “律 ”的解释是 “均布 ”,即强调法律规范在适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行性,强调法律的实施。 (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 “以法治国 ”思想的。(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 4分) 答案: ( 1)制定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特权;制定连坐法,强化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固定各项改革制度。( 6分) ( 2)积极:体现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进步;有利于打击旧势力,稳定改革成果。( 2分) 局限:法律严苛细密,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 2分

16、)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采取的 “法治 ”措施回答:制定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特权;制定连坐法,强化统治;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固定各项改革制度。 ( 2)该问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进行评价。积极作用:体现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进步;有利于打击旧势力,稳定改革成果。局限性: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人民负担。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评价 ( 24分)史学界认为, 15 18世 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

17、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在 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 17世纪的 “双元革命 ”。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 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

18、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 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指的是什么,( 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 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 2分)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4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 “大破大立 ”的。( 4 分)启蒙运动的 “创新 ”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答案: ( 1)因素:

19、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 2分)。 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6分) (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解放 了思想,面向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促进了科学革命。( 2分) 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的价值,破除了迷信和盲从;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提供了研究社会的办法。( 4分) ( 3)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20、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4分) 影响:维新派提倡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 反对专制独裁。( 6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指出,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经济上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指的是明清之际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第二小问概括明清批判思潮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 2)该问考查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迷信和盲从,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推动启蒙运动的到来。 ( 3)结合启蒙 运动的内容回答第一小问: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破);要求建立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立)。通过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探索活动回答第二小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批判思潮;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是最伟大的人,把世

22、界踩在脚下 !我财大气粗,拥有无限的权势;我是权杖、王冠和王位,能使大地和海 洋颤抖 !我的威名远扬,家喻户晓;归根结底,我就是葡萄牙,我比整个世界都大 !” 葡萄牙诗人罗佩 德 维加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 (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 “父母在,不远游 ” 守土自安,对外面的土地不感兴趣,这是沉淀已久的民族集体心理。 余秋雨:中华文明的过去和今天 材料三 “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尖锐挑战的历史 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抵挡不了年轻的西方文明的进攻,打 了大败仗,发生

23、了大崩溃。但是 中国文化只能在既批判地继承自己又批判地学习外国的过程中新生。 ” 罗荣渠:论美国与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输入中国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葡萄牙如此富足的原因及对欧洲的影响。( 8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为什么 “不主张远征 ”。你如何看待这一思想?( 8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 “西学 ”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6 分) 答案: ( 1)原因:最先开辟了新航路,垄断了东西方商路;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获得巨额财富。( 4分) 影响:大量财富 从葡萄牙流向西欧的英、荷等国,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引起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

24、争夺;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分,答出两点即可) ( 2)原因: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中庸之道( “和为贵 ”)传统文化的影响;封闭的大陆环境。( 4分,答出两点即可) 评价: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文明的延续保留了实力;小农意识的产物,具有封闭性、保守性。( 4分) ( 3)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背景下展开;由学习西方的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在碰撞交流中批判继承。( 6分,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 ( 1)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角度分析葡萄牙富足的原因:最先开辟了新航路,垄断了东西方商路;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获得巨额财富。结合新航路开辟的

25、影响回答第二小问,如答出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也可得分。 ( 2)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主张远征,强调的是 “父母在,不远游 ”。原因可以从经济、思想、地理环境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评价。 ( 3)材料三认为 “近百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尖锐挑战的历史;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抵挡不了年轻的西方文明的进攻;中国文化只能在既批判地继承自己又批判地学习外国的过程中新生 ”,依据上述信息并结合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分析 “西学 ”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

26、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西学 ”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 20世纪战争 与和平的风雨中,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是中国、美国和日本进行的三次角力,演绎了不同历史时期的 “三国演义 ”。 ( 1)三次会议对于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 6分) ( 2)在三次会议上美国对于中日矛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分) 答案: ( 1)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中日签订会外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7、开罗会议发布了开罗宣言,敦促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列岛等。( 6分) ( 2)从巴黎和会上默许日本攫取在华利益,到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支持中国收回权益。( 2分) 说明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2分) 试题分析: ( 1)联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的内容概括回答: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中日签订会外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开罗会议发布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 2)美国从巴黎和会上默许日本攫取在华利益,到华盛顿会议和开罗会议支持中国收回权益。美国对于中日矛盾态度的变 化说明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