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3893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济宁市高考模拟 02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 “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 ”, “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 富国 (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 强兵 (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 ”掀起 “这一思潮 ”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依据题干的描述,该思潮 “积极而又务实 ”,紧扣国家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 “ 富国 ”“强兵 ”,应属于法家的思想,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

2、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9471948 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 A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 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战结束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1948 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发行新的货币。这种做法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B项正确;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C欧共体成立于 1967年;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D项与史实相反。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

3、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50年 1月 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回答道, 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 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 。 ”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 A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B同苏联达成共识以共同抗美援朝 C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D争取苏联的承认以实现中苏建交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采取了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缔结军事、政治同盟,以对抗资本

4、主义阵营的威胁。C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 “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该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描述,该政策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应是苏俄于 1918年实行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

5、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苏俄取得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红军的主力 红一方面军, 1934年 4月时,农民出身的占到了 68,来自苏区的则占到了 77。据统计,整个苏区时期仅赣南参加红军者,便达到了三十万人。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 A反 “围剿 ”斗争的胜利 B根据地建设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D土地革命不断深入 答案: D 试题分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翻身农民踊跃参加红军,支

6、援革命战争。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容: 有学者认为该著作 “完全推翻了孔子 信而好古 、 述而不作 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 ”该著作的作者应为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 “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 ”可以判断该著作是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在书中将孔子描述成 “托古改制 ”的先师,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维新变法服务。故选C。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

7、定支持大清政权, 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 。 ”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欧洲列强之所以决定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因为 “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 ”,这表明列强支持清政府从根本上取决于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英国商人托马斯 孟( 15711641 )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

8、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托马斯 孟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 C项可以排除;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这一理论适应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项错误; B项材料没有涉及。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在古代雅典,梭伦、克里斯梯尼和伯利克里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非常关注公民大会的作用,注重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 A政治家

9、们的高瞻远瞩 B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公民群体的长期斗争 D古代希腊的社会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雅典政治家都非常关注公民大会的作用,注重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377 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 “喉舌之司 ”,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机构。 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10、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丞相)。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自 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 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 乡村的 草市 被允许存在。 ”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这段记述表明 A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B 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 C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1063年 ”中国处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 “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 ”

11、,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 乡村的 草市 被允许存在。 ”市坊的界限也被打破,农村地区的草市合法化。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综合题 ( 10分)【历史一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 到 19世纪 30和 40年代,法国的共和派与英国的激进民主派都感到上当受骗了,他们曾在各自 的国家里,以起义和示威游行的方式,强行发动一次实质上的革命,此后又都被抛弃,没有获得选举权 一些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告诫工人们说,不要期望这个制度会改变得合乎他们的心意。由此,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并且要以主要由思想家设想出来的新制度来

12、完全地代替现今的制度。 美 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 30、 40年代英国 “激进民主派 ”所发动的 “实质上的革命 ”。这次 “革命 ”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 4分) ( 2)欧洲工人阶级 “摧毁现行制度 ”最初的尝试是哪一运动 据材料概括 说明 “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 ”的原因。( 6分) 答案: ( 1)宪章运动。( 2分) 目的:取得普选权。( 2分) ( 2)尝试:巴黎公社。( 2分) 原因: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4分) 试题分析: ( 1) 19世纪 30、 40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英国

13、“激进民主派 ”所发动的 “实质上的革命 ”指的是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而发起的宪章运动。 ( 2) “现行制度 ”即资本主义制度。回顾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第二小问考查工人运动爆发的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考点: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巴黎公社 ( 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 19世纪, 俄罗斯 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 。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

14、解决因国内 不满和外国人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美 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世纪对俄国和日本构成挑战的外部因素及其各自面临的内部挑战。( 6分) (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俄国的改革相比,日本社会改革的突出特色及其成效。( 4分) 答案: ( 1)外部因素:工业文明的挑战及冲击。( 2分) 内部因素:俄国:农奴制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2分) 日本:幕府统治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面临全面的危机。( 2分) ( 2)特色: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基础上进行; “脱亚入欧 ”。( 2分) 成效 :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2分) 试题分析

15、: ( 1)该问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打败;而日本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两国都面临着工业文明的挑战即冲击。就内部因素而言,俄国的农奴制阻碍社会的进步;日本的幕府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 2)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俄国改革是在沙皇政府主持下,废除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明治维新是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基础上进行; “脱亚入欧 ”。它使日本摆脱了 民族危机,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改革的背景;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背景、影响

16、 ( 16 分)历史学家认为,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兼具延续性和变异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老的基督教强调个人命运是亚当众儿女的普通命运的一部分,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钱男女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人本身就是评判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准则,这是古希腊诡辩家的训言。古希腊文明,尤其是异教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艺术和文化兴趣的重心。 摘编自 美 菲利普 J阿德勒兰德尔 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末和 18世纪初,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凡不是根据逻辑理

17、性得 出的原理,却自称为权威和权势的,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人们甩掉了传统的枷锁,认为不需要再谨守过去教会与国家为自身权势而强加于人的专制、非理性的那些说法。 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以个人经验、以世俗生活为出发点的思想方式,到 18世纪初。已经初步开花结果,绽出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新思想,后来称为 “启蒙 ”(即摆脱偏见和迷信)。 摘编自 荷 彼得 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 1)据材料一,与 “古老的基督教 ”主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现了怎样的 “变异 ” 分析出现 “变异 ”的原因。( 7分) ( 2)据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 “延续 ”了文艺复兴的主张,又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化传承中的 “变异

18、 ” ( 6分) ( 3)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 “延续 ”与 “变异 ”对文化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分) 答案: ( 1) “变异 ”: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享乐。( 3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 4分) ( 2) “延续 ”:都强调人文主义。( 3分) “变异 ”:启蒙运动更加强调人的 “理性 ”,强调人类普遍的追求。( 3分) ( 3)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不断丰富和进步。( 3分,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材料一指出 , “古老的基督教 ”宣扬把希望寄托于来世,而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

19、享乐的契机 ”,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享乐。第二小问实际考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从经济、阶级、文化等方面概括回答即可。 ( 2)该问考查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点。启蒙运动 “延续 ”了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启蒙运动时期, “人们甩掉了传统的枷锁,认为不需要再谨守过去教会与国家为自身权势而强加于人的专制、非理性的那些说法。 ”更加重视人的理性。 ( 3)综合材料可知, “延续 ”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变异 ”是 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文化的 “延续 ”与 “变异 ” 推动着人类文化的不断丰富和进步,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兼具延续性和变异性的特征。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2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内容、核心 ( 30分)中国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 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 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 面。 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 (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

21、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意识的权力集中的政府来领导,也需要有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还需要利用国外的有用资料。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合理结合。 在 1949年之后, 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曾显示了它的实力。 以上均摘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0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 “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 ”。( 8分) (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它在过渡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中显示了怎样的 “威

22、力 ” ( 6分) ( 4)据上述材料,说明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 6分) 答案: ( 1)特点:被动开始;经济现 代化先行,政治近代化滞后。( 4分) 成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引发了中国的近代化;封建专制制度、儒家思想等传统因素阻碍政治民主化进程。( 6分) ( 2)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2分)西方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刺激着中国人进行现代化的探索;( 3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先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进而到思想变革

23、,水平不断提高。( 3分) ( 3)因素:中央政府的推动。( 2分) 威力: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 4分) ( 4)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2分,若答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适当给分)。 启示:要紧跟世界潮流,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政府要充分发挥在现代化建设的中保障作用;要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 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指出: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

24、在适应性。依据上述信息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 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 2)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被动开始和展开的,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条件;西方侵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刺激着中国人进行现代化的探索,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先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探索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进而到思想变革,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 3)材料三指出;在 1949年之后,政府的现代化意识和领导力量大大加强,推动了新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 “过渡时期 ”( 1949-1956年)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五 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

25、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4)材料中作者研究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时所采用的基本史观是唯物史观。第二小问是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可以围绕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经验教训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学习西方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三 大改造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从 1931年日本人入侵中国东三省到 1939年欧

26、洲战争爆发,那些想要打乱国际秩序的人都曾使用过武力,而那些希望保持住国际秩序的人却从未动过刀枪。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此被那些从不接受上次和约的国家发动起来了。 美 R 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为何要 “打乱国际秩序 ” ( 6分)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日本侵略扩张之时, “希望保持国际秩序的人 ”所采取的政策及其影响。( 4分) 答案: ( 1)对包括九国公约等在内的国际和约不满;受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日本军国主义的推动。( 6分) ( 2)政策:绥靖。( 2分) 影响: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 20世纪 30年代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 日本要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直接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其他原因 对包括九国公约等在内的国际和约不满。 ( 2) “希望保持国际秩序的人 ”指的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面对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 美等国为了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将祸水东引,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这一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